《獨自等待》是對我個人影響非常大的一部國產影片,如果說《陽光燦爛的日子》中所表現出的青春與我還有著一定的時代代溝的話,那麼《獨自等待》所描寫的當代青春則距離我的真實生活更加接近。更加能令我產生共情。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我個人的情感價值觀。它以一種特有的宿命式的表達,說出了青春中情感的最終歸宿是遺憾。
我們絕大部分人的青春時期,其實都與《獨自等待》中的故事有很強的相似性。你喜歡的人沒那麼喜歡你,而你不在意的人卻一直出現在你左右。這與影片結尾的“獻給從你身邊溜走的那個人”如出一轍。
《獨自等待》整個電影有兩條比較明顯的故事線,一個是陳文與他的狐朋狗友們,一個是陳文與劉榮,李靜的三人關係。前者是年輕人都常做的吹牛逼談夢想,後者是騷動不安的荷爾蒙和對戀愛的憧憬。上述兩者基本上是絕大部分年輕人 青春中最不可或缺的元素。
陳文想當作家,他的一眾朋友有想當古董商人的,有組樂隊的,有混跡演藝圈的。每個人每天都想著功成名就。然後混在一起吹牛逼。陳文自己也一直在寫不入流的恐怖小說,一次又一次被出版社拒絕和羞辱。而當這時,愛情似乎就成了他毫無起色人生中的一縷曙光。於是陳文理所當然的抓住不放。李冰冰飾演的劉榮,其實是一個很典型的角色。她挺喜歡陳文,但又不足夠喜歡。她作為一個北漂的小演員,她有自己的野心和夢想。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野心和夢想實際上已經蛻變成了一種更加實際的東西。而這種實際的東西是陳文給不了的。所以她一直與陳文保持著若近若離的關係。從一開始享受別人追求,有人喜歡的狀態。到逐漸被陳文所打動,開始喜歡陳文。到最後兩人發生關係。但第二天醒來後,劉榮依然會做回那個清醒的自己,因為她太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什麼對於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而“感覺”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顯然並不是她最看重的。依照現在的互聯網道德標準來看,實際上在與陳文共度一夜的時候,劉榮還是處於有男朋友的狀態下。那麼這個橋段一定會被貼上各種標籤。然而“情感”上的瞬間搖擺不定,任何人都會有,這不應該成為批評一個人,至少是把他徹底批倒批臭的理由。更不應該作為批評一部文藝作品的理由。影片的結尾劉榮分手後,再次回來找陳文。無論在她的內心深處,是不是想把陳文當做替代品,還是她真正想明白了自己與陳文的關係,真心想要發展。這都並不是一個很好的決定。因為這段關係已經註定無法再繼續。
陳文從這段關係中獲得了成長,比他剛認識劉榮時成熟了許多。他最後的拒絕,已經說明了一切問題。而李靜從頭至尾的陪伴,更是讓陳文明白了 感情 所包含的更多價值。李靜最後的離開,在某種程度上 與陳文最後拒絕劉榮一樣,錯過就是錯過了,而唯有錯過才會有成長。每個人的青春裡最重要的課題就是 自我成長。《獨自等待》描述了一種很趨近於真實情況下的青春狀態,從個人理想到戀愛關係,從恃才傲物到迷失迷茫。只有經歷了以上種種的挫折,一個人的心智才會逐漸成熟,脫離幼稚與偏執,成為更好的自己。
結尾彩蛋的發哥現身,是這麼多年看過無數電影彩蛋中,最讓我記憶猶新和難忘的片段。如同夢想成真。這是導演給予青春最好的肯定與結局。這部將近20年前的作品,放在今天看來依舊是常看常新。更是國產電影中為數不多沒有拍爛的青春片。夏雨,李冰冰等所有演員,包括客串演員都恰到好處。這一切都猶如青春本身般美好。
#盒友日常#
#電影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