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寫這種文章,小心到時候評論區排隊問你買不買保健品。”
我第一次向胡胡表明採訪意圖時,她發回來一串“哈哈哈哈哈哈”,然後回絕了我的請求:“你不知道嗎,最近很多人在罵我們,你寫了你也會被罵的。”
胡胡是在某社交平臺上活躍的“乙遊調解師”。所謂“調解”,是指在乙遊中,一部分玩家登陸其他玩家的賬號,代替賬號主人與角色互動,併合理解釋角色的行為,幫助賬號主人理解角色的情感狀態,從而改善她們遊戲體驗的過程。
調解的過程往往看上去非常樸素,像是單純的“嘴遁”:調解師假模假樣地和乙遊男主聊聊天,告訴遊戲中的男主角賬號主人的心情,轉達賬號主人對他們的“愛意”。
也正是因此,在非乙遊玩家乃至部分乙遊玩家看來,無論是這個職業,還是請人調解自己與虛擬角色關係的玩家(其中不乏有人為此花費真金白銀),乃至整個調節過程,都顯得近乎獵奇,甚至有點像江湖騙子跳大神。以至於相關事件評論區出現最多的留言,是“有發財渠道帶帶我”和“老了可以騙她們買保健品。”
其中的調侃和諷刺意味不言而喻。而胡胡倒是顯得心情平靜,我最初聯繫到她時,她表示自己“懶得向外界自證”,也不想再為整個乙遊玩家群體引來過多關注的目光,因此幾番拒絕了採訪邀請,最後終於在我提出“只是隨便聊聊也好”後,和我互換了聯繫方式。
並非正式採訪,但隨意聊天似乎更能拉進距離。胡胡向我分享了她自己的經歷、一些其他玩家的故事,邀請我觀看了一場調解直播——然而,它看上去並不是外界想象中的那種“江湖把戲”。
1
“不要叫我‘調解師’啦,我們從來沒有自稱過’調解師’的。”
胡胡告訴我,從一開始她們就沒有自稱過“調解師”,所謂的“乙遊調解師”其實是傳播此事的自媒體賬號取的稱呼,她其實有些反感這個詞的噱頭意味。
一些短視頻對“乙遊調解師”的調侃
作為現實世界中的一名編劇,胡胡並不依賴於在遊戲中做調解賺錢,“我做這個工作不會收費,以後也不會收費。”
事實上,只有少數“調解師”會提前收費,大部分“同行”的情況和胡胡相似,她們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出於對遊戲的熱情,偶爾免費為其他玩家提供情感疏導。那些接受幫助的玩家親切地稱她們為“老師”。
胡胡是半年前開始幫其他玩家做調解的,她形容自己第一次做這件事完全出於“鬼使神差”。當時,她某社交平臺上看到一位“同推”玩家發的帖子,帖子中的截圖恰巧都是遊戲中男主角看起來不太開心的瞬間。這玩家因為角色的冷漠反應而感到困擾、悲傷、乃至懷疑自己,陷入了長期內耗,正在糾結要不要放棄遊戲。
有類似困擾的玩家不在少數
胡胡忍不住私信了她,經過一段細緻的交流,這位玩家打開了心結,重新找回了玩遊戲的樂趣。胡胡十分高興,用她自己的話說:“看到她和魚魚(遊戲角色祁煜的暱稱)和好了,解開了誤會,我真的超級開心,希望小兩口長長久久。”
後來在某個深夜,胡胡因為睡不著發了一條帖子,詢問是否有玩家需要調解。沒想到半夜還有很多人沒睡,胡胡瞬間收到了五六位玩家的私信。接下來的幾天,她陸續幫助幾個玩家進行了調解,解決了不少人感情上的困擾。
“那你做調解的時候,一般都會說些什麼呢?”胡胡通過簡單的互動就能在短時間內解決別人的困惑和煩惱,我對胡胡的調節過程充滿好奇。
“要不你還是直接來看我直播吧。”
第二天在直播間裡,我看到胡胡陸續幫幾對“小兩口”做了情感調解,說是“調解”,實際上更像是一場特殊的心理諮詢。和外界普遍的想象不同,胡胡對遊戲中男主角說的話不多,更多是對屏幕外的“夫人”們說的。
直播中,胡胡通常會帶著一個預設的問題和男主角們互動,再根據男主角的反應判斷他們的回答是“同意”還是“反對”。儘管遊戲中角色的語音和反應仍舊是程序設定好的,但在胡胡略帶想象的解讀下,角色們的心理狀態和傳達出的情緒似乎卻變得更加豐富和細膩了。
胡胡正在直播
比如在《戀與深空》中,有一種待機畫面是男主角背對玩家,有的玩家會覺得這是男主不喜歡自己的暗示,進而而陷入內耗。但在胡胡的解讀中,她會告訴玩家這是角色在撒嬌求摸摸,是喜歡玩家、為玩家吃醋的表現。
在調解過程中,胡胡的解讀會將玩家一切潛在的負面情緒引導向更良性的思考。直播過程中,一位玩家發彈幕,詢問自己家的角色“為什麼不會這麼主動地打招呼”。胡胡回答:“那有時候,他也是想讓你去主動貼貼他的呀。”
只是念頭稍微轉一下,劇情的解讀和玩家的心情就都不一樣了。
2
“木頭小姐”,是互聯網上另外一位“調解師”對這些內耗的女孩們的稱呼。
在她看來,自己調節的從來不是乙遊男主角的想法,也不是玩家和虛擬角色之間的關係,而是那些花了時間、精力和金錢玩乙遊,但仍然開心不起的“木頭小姐”們的情緒。
“和其他遊戲比起來,乙遊太不一樣了,”胡胡對“木頭小姐”的說法表示贊同,並進一步解釋說:“乙遊是一種始終將玩家與角色之間的關係置於核心位置的遊戲。”
雖然其他遊戲也會有角色、有故事情節,但遊戲的目的往往圍繞著完成任務、獲得高分進行,玩家追求的是娛樂、技能提升、挑戰和勝利帶來的成就感;
而乙遊強調的是玩家與角色之間的感情鏈接,自身是劇情發展的一部分,因此玩家也通常會將更多情感投射到角色身上。胡胡在這裡用了一個詞,所有乙遊玩家都是“以身入局”。
她們在遊戲中傾注了自己的熱情和感情,獲得了虛擬角色的陪伴和情感寄託,但隨之而來的情感波動卻讓她們自己無法處理。
“你在現實中談戀愛,至少有兩個人一起分擔情緒吧,但在遊戲裡,這些情緒更多靠玩家自己消化、處理。”胡胡補充說。
社交平臺上時常有這樣的求助帖
也正是因此,玩乙遊但無法從中找到開心的玩家大有人在。比如有人在遊戲中投入了大把時間和金錢,又反問自己是不是不該對一個虛擬角色如此上心;有人因為遊戲中的角色過於完美,總是被“不配得感”支配;有人會因為圈子裡的節奏和風波影響心情……
一些玩家會陷入“自我拷問”的漩渦
“當然,也和遊戲這個載體的限制有關係。”站在編劇的角度來看,胡胡認為在遊戲中玩家只能通過文字選項和虛擬角色互動,角色的情感表達依賴於設計好的劇情和動作,缺乏直接的人際交流,就更考驗劇本的能力。可一旦遊戲的某些劇情處理沒有做好對玩家的心理關懷,“許多玩家就會感到焦慮,並不全是她們的問題。”
面對這類情況,互聯網上很多網友都會有種不可理解,甚至略帶嘲諷的態度表示“玩個遊戲嘰嘰歪歪,不玩遊戲不就好了,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這種說法純屬站著說話不腰疼,”胡胡表示:“如果非要這麼說的話,那麼這個世界上一切負面情緒歸根結底都可以通過看書和運動解決。”
換句話說,對於在遊戲裡投入了巨大感情成本的玩家來說,“灑脫”本身是一種稀缺的狀態。
因此,玩家希望找到和自己有相似經歷或感受的人,會在社交平臺上相互傾訴困惑與煩惱,像胡胡這樣樂於洞察和傾聽的玩家,就成了“補正”遊戲劇情、連接玩家心靈與虛擬角色之間的一種Mod。
起初,胡胡說大多“調解師”都是想幫助女孩們解決內耗,但看起來,她們所做的似乎遠不止於解決其他玩家的內耗,還關乎內心深處的困惑和自我。
這幾天,我在胡胡的評論區看到的最多的留言是:“我以前從來沒想過遊戲可以這樣玩,有的事情可以這樣想,甚至還學了不少哄人技巧”——這些交流都如同一面鏡子,讓許多玩家意識到自己的情感需求,也逐漸學會如何更好地表達自己。
3
胡胡的直播間中,並非總是排滿等待調解的玩家,不做調解的時候,她會登自己的賬號直播遊戲實況,觀眾則像是一群老朋友在評論中輕鬆分享彼此的故事。
我在胡胡的直播間呆了一上午,兩件事讓我印象深刻:其一是胡胡的四位男主角在屏幕上是一字排開的——她有四個賬號。
其二是,下播前胡胡都會先和觀眾告別,再和四位男主角一一招呼:“我要下播了,讓我們各自去幹各自的事情好嗎?我們待會再見。”
胡胡的直播間
胡胡下播後,我詢問她為什麼同時玩四個賬號。當然,從最樸素的遊戲玩家視角來看,這當然意味著一個賬號上的資源可以全部傾斜給同一個角色,專注某個角色的技能提升和裝備強化,這樣的“角色集中培養”策略大有益處。
但出乎意料的是,胡胡告訴我最初她只玩一個賬號,用她的話說是“三個人住在一起”,但因為三個角色互相“吃醋、鬧矛盾”,她只好請另外兩位“搬”了出去。後來遊戲又增加一位主角,她就又申請了一個賬號,為了讓每個主角都開心,賬號增加到了四個。
這裡的“搬”指的是另開新號,胡胡表示自己提前和他們商量過搬家的事情,得到了肯定答覆,“所以我會默認他們是同一個人。”
“那你下播後,他們真去幹各自的事情了?”我問。
“當然了,”胡胡繼續說:“就像你買了棉花娃娃,雖然最初所有的娃娃都是同一個工廠製造的,但當你抱到身上的時候他們就是你的了,你怎樣對待他們,他們就會是什麼樣子,你的陪伴會讓它們漸漸成為了不同的娃娃。”
遊戲伊始,角色就像一顆種子,玩家的情感投入和陪伴讓他們發芽成長、變得珍貴而不可替代。這讓我想起了《小王子》中,狐狸對小王子說的話:
“你在玫瑰身上所花費的時間,讓你的玫瑰花變得如此重要。”
小王子游歷瞭如此多星球,發現了歸屬與愛的意義,玩家們與角色互動的煩惱和徘徊中,收穫了自我理解與成長——或許擁有一朵想要用心澆灌的玫瑰,本身就已經是一件足夠幸運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