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魔方工作室的新遊《異人之下》終於拿到了版號,相信距離和大家見面的日子已經不遠啦!在之前幾期【遊點東西】中,小魔方介紹的《異人之下》相關內容收穫了不少好評,所以這期咱們繼續這個話題,和大家聊聊原作《一人之下》中那個十分神秘的民俗傳說——湘西蠱術民俗。

和拳術不同,雖然在現實生活中不少人都曾聽說過“蠱術民俗”,但大多都來自民間傳說,細節上模稜兩可,這讓蠱術民俗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那麼,蠱術民俗到底是什麼?它是如何發展成為一種民間傳說的?這期【遊點東西】我們就來聊聊神秘的“湘西巫蠱”。
傳說中的蠱術民俗
湘西蠱術民俗,也稱作蠱毒巫術,歷史上有關於蠱術民俗的記錄則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甚至更早,在甲骨文中就已經有“蠱”字出現。

甲骨文中的“蠱”字
在一些正式的歷史文獻中,我們也能看到對蠱的介紹,比如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寫到:“取百蟲入甕中,經年開之,必有一蟲盡食諸蟲,此即名曰蠱。”

本草綱目中記錄的相關片段
時至今日,民間對於蠱的含義和制蠱的方法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將大量毒蟲放在一個器皿中,不給吃喝讓它們互相廝殺,最後活下來的那個就被稱為“蠱王”。被製作出來的蠱一般也就以毒蟲的名字命名,如果放入的是蜈蚣,那就被稱作蜈蚣蠱,是蜘蛛那就是蜘蛛蠱,以此類推。

蠱術民俗起源於湘西嗎?
現如今,每每提及蠱術民俗,很多人都會將其與湘西、苗疆等地聯繫在一起,但據記載蠱術民俗並非這些地方首創,它最初起源於中原等人口居住密集的地方。

《唐律》中記載了懲治蠱術的律法
隨著中原人們的醫療水平進一步提升,很多疾病都得以醫治,中原一帶有關於蠱術的傳聞也就越來越少。相比之下,當時的湘西苗疆一帶因地理原因致使經濟水平較為落後,還有大量的灌木樹林,很適合毒蟲猛獸生長,再加上天氣溼熱容易滋生細菌病毒,人們染上疾病的概率很高,所以後續蠱術民俗多在此地盛行。

湘西大山裡的德夯苗寨
如果用現代科學的角度去看待蠱術民俗,其實不難得出答案,所謂蠱術大多都是通過一些毒蟲、細菌等致人中毒身亡,又或者是因為醫療水平低下導致疾病無法醫治。
文學動漫作品裡的蠱術民俗
蠱術民俗因其神秘的傳聞,成為了文學創作者的絕佳素材,在很多武俠、怪談、魔幻小說或是動漫影視作品裡,我們都能看到蠱術民俗的身影。
由於蠱術的種類多樣且擁有不同的能力和效果,導致它時常在武俠、仙俠小說中作為毒藥或奇技登場,比如在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中就曾出現了金蠶蠱毒,其被稱之為天下毒物之最。而在《仙劍奇俠傳》中,主角李逍遙便是因中過忘憂蠱,才忘掉了部分記憶。

在影視領域,蠱術民俗則通常出現在奇幻與魔幻題材作品中。比如電影《妖貓傳》中出現了貓鬼送錢的情節,其參考的便是隋唐時期貓鬼蠱傳說,傳聞有術士專門用貓的屍體來製作貓鬼蠱竊取他人錢財。

電影中這隻黑貓就是貓鬼蠱
而在電影《狄仁傑之神都龍王》中,出現了多種兇險的蠱術,還有蠱蟲從人體中爬出的場景,驚悚度與奇幻感拉滿。

由於自帶強烈的神秘感與奇幻感,現如今,蠱術民俗又成為了網文小說中的熱門元素,比如《鬼吹燈之雲南蟲谷》就提到了很多令人毛骨悚然的蠱蟲。

《鬼吹燈之雲南蟲谷》中的痋俑,一旦觸發蠱蟲就會吸乾人血
在動漫領域,融入了大量中國民俗文化的《一人之下》,也有許多蠱術民俗相關的設定與情節。比如在原作中,“趕屍”也被設定為蠱術的一種,其原理是將蠱術注入屍體中從而達到“趕屍”的效果,因此身為“湘西趕屍蠱術”家族傳人的柳妍妍也會蠱術,她就曾對主角張楚嵐施展了蠱術,讓他的異人能力無法施展。

另外,原作中與蠱術民俗聯繫較為緊密的還有“藥仙會”,他們為了煉出極致的蠱,選出了50為孩童進行煉製,最終陳朵擊敗同期的49位孩童成為了蠱身聖童,這段慘痛的經歷使其性格孤僻,直到死亡也無法像正常人一般生活。

在原作設定中,陳朵自己本身就是一種蠱,所以她能吐出毒蟲向敵人發起進攻。當然,她也會施展許多蠱術,比如使用情蠱能增加周圍的友軍作戰能力,使用速蠱功法則可以讓蠱毒在水中快速擴散。

《一人之下》漫畫中陳朵的速蠱術
《一人之下》番外“湘西巫蠱”篇裡還提到了一種奇特的蠱術,苗族大蠱師的徒弟之一魏淑芬煉製了一種名為“千日紅”的毒蠱,她對青梅竹馬周全使用後,致使周全的後代全都活不過30歲。

在魔方工作室新遊《異人之下》既往曝光的PV中,我們不難看到許多還原原作的角色和格鬥招式。在原著中佔據較大篇幅的蠱術民俗,以及其對應的代表性人物柳妍妍和陳朵,是否會在遊戲中一併登場?隨著遊戲正式拿到版號,這個答案也即將揭曉,各位玩家們不妨期待一下。
好了,今天的【遊點東西】就到這裡了,各位玩家們還有什麼想看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如果覺得這篇還行也歡迎點贊、收藏、轉發,讓我們下一期節目再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