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幾年上網衝浪的過程中,可能許多盒友也發現了這麼一個現象,不少人開始更改自己的人種類別,從地球人,變成了各種“I 人、E 人、J 人”。這個其實來自一種叫做 MBTI 即邁爾斯-布里格斯類型指標的人格測試,而所謂的 I人,就是指這個測試得出的 16 種人格中 INTP、INFP 的這一類。
MBTI 的理論基礎源於心理學家卡爾·榮格的《心理類型》一書,在這本書出版於 1921 年的書中,榮格提出了人類性格偏好的概念。之後凱瑟琳·布里格斯和她的女兒伊莎貝爾·邁爾斯,在榮格理論的基礎上,於 1943 年發佈了最早版本的 MBTI 測試工具。這個工具最初是為了幫助人們在職業和教育方面進行指導,讓人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卡爾·榮格
但我們知道,學術方面的理論是會不斷進化、更新的。MBTI 在學術界其實是不受認可的,美國心理學協會(APA)未認可 MBTI 作為可靠的心理測評工具,學術界普遍認為 MBTI 缺乏科學證據支持,不能被用於嚴肅的心理研究和診斷。
學術界研究發現,一個人在不同時間測試 MBTI ,結果是不相同的,而且被測試者中高達 50% 的人,在幾周或幾個月後重新測試時,會獲得不同的性格類型,這說明 MBTI 的可靠性和穩定性不強。現代心理學認為,大多數人的性格特質分佈是“連續的光譜而非明確的分界點”,一個人在不同情境下可以表現出內向或外向的特質。但 MBTI 則將性格劃分為二元對立(I人、E人),太過絕對化,這種簡化方式不能全面反映複雜的人格。
多面人
之所以想寫這個文章,是因為想到了我自己的情況。我在大約 10 年前其實就做過這個 MBTI 測試,測試的結果是 INTP ,如果你不知道這個結果代表什麼,那簡而言之我是一個所謂內向的人。如果以大眾眼裡的我來看,我好像性格確實比較內向。但是實際上,我只是比較喜歡獨處,不太喜歡熱鬧,在陌生人面前會比較拘謹,但在熟悉的人面前會很“聊得開”的人。
導致我成為這種性格的因素很多,家庭背景、生活環境等等都有,但我就這麼生活著,先是被人們貼上“內向”的標籤,之後又被自己貼上“INTP”的標籤,所以我、我們到底是什麼類型的人?
首先我覺得,用某種類型或標籤來概括一個人,本身就是一種略顯傲慢的行為。 其次,人格是多維度、動態的,不是簡單的固定類型。一個人的行為會隨情境、時間和自身角色的變化而變化,直接用 MBTI 性格標籤化一個人,這忽略了個體的複雜性。
在平時人際社交中,用 MBTI 做標籤來進行判斷,很容易導致先入為主的情況,而忽略實際的互動。比如:“他/她是個 I 人,所以一定很內向,不會說話”,這種刻板印象會破壞真實的交流。而且有些人也會用 MBTI 來為自己辯護,比如:“我是個 E 人啊,所以我說話比較直,你別介意”,這種純粹是不想為自己態度負責的行為。
現代流行的交友需求
每個人都是複雜、多面、流動的個體。人格特質並非絕對,想要真正理解自己和他人,需要超越性格分類,用動態視角看待性格,注重個體差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內心世界。如果下次還有人第一次見面就來問你是的 MBTI 是什麼類型的,我建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