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賣關子:這是我玩到的本世代最佳劇情向遊戲。我最終決定將我的感受發出來,不知道能不能說服幾個固執老哥,或者至少減少一些大家對於這遊戲的成見。如果你壓根沒玩過遊戲,我也非常推薦你先不要看這篇文章,去下個盜版玩玩看,就帶著喬爾死了艾比沒死的腦子去玩,讓艾莉與艾比帶你踏上西雅圖的復仇修羅之路。
因為我個人對美末1無感--美劇已經劇透了個精光,所以我遊玩體驗反而很平淡,也從未對角色產生太多感情,這反而更能讓我理解美末2的情節。我必須提前聲明:美末2的敘事節奏是有這嚴重問題的,至少是對於首發玩家而言。原因我聽一位up說的很好,你不能在拿🔪捅我的時候解釋你為什麼這樣幹,大部分人都只會滿腦子想著怎麼捅回去。如果將部分艾比的內容置於喬爾夫前,我想玩家可能會比現在更能共情艾比一些。那麼,喬爾對於艾比來說,意味著什麼?艾比為什麼這麼恨喬爾?哪怕喬爾救了她一命,她也毫不留情的將其虐殺?
喬爾不僅僅有🔪父之仇 ,他毀滅了艾比的人生。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艾比在wlf一個新朋友也沒有?她所有信賴的人全部來自於鹽湖城的火螢殘黨。毫無疑問,在火螢的日子是艾比最快意的時光,她彼時陽光開朗,無憂無慮,身邊一堆圍著她轉的朋友。父親是火螢負責人之一,她在火螢就如同艾莉在傑克遜,她愛這個組織,這的生活方式,這兒的人——直到喬爾出現。喬爾不僅殺了她的父親,他還徹底毀滅了她生活中的全部,葬送了人類重回舊社會的希望,而這是火螢一直以來所追求的。可以說,在遇到兩個疤臉小孩前,艾比的人生停止了。她最親近之人死於橫禍,往日美好不再,信仰與方向全無。此時支撐她活下去的動力,就是復仇。火螢分崩離析後,艾比與同伴一起加入了WLF,也就是狼幫。
我們知道,火螢稱不上正義,但好歹還算擬人,但狼幫就惡劣太多了。狼幫沒有信仰,沒有方向,眼見之地均為我土,所到之處肆意屠戮,在這裡,野蠻與痛苦會如野草一般瘋長。你以為艾比最後背叛狼幫很突兀?人家接到命令後直接給她拷電梯裡,這些人互相能有多少交情?艾比就從來沒在狼幫找到過歸屬。她訓練揮汗如雨,殺伐從不留情,艾比就在這種環境中扭曲,麻木,成為了一個面目可憎之人。她虐🔪喬爾,本可以斬盡🔪絕,但留存在火螢的人性與良知讓她停手,放了艾莉湯米一條活路。為什麼艾比要拼命救那兩個小孩?因為這是她在狼幫這麼年以來,開始自由的喘息,這是她在火螢愛與關懷中長成的天性。可以說,她在墳墓中躺了太久,喬爾的死是撬動棺材的第一步——她在🔪了喬爾後,噩夢照舊,心魔仍在,她的殺戮生活不再有一個正當的理由,她太需要一個契機,一個能讓她與難以啟齒的過往決裂的契機,以至於當她發現那兩個小孩需要她的保護,她就像發現了救命稻草,立刻扔下了自己狼幫的身份與過往。
但問題是,過往不是你想丟就能丟的掉,你不來找它,它就來找你。對艾比如是,對喬爾亦如是。
喬爾幾乎可以與艾比互為鏡像,在失去莎拉後,喬爾可以說心如死灰,他燒殺搶虐,隔離區小孩聞之不敢夜啼。他不再有任何樂觀,放棄一切希望——直到艾莉出現。但與艾比不同的是,喬爾心腸更硬,如果有必要,他隨時可以變為惡魔。他可以把自身從🔪火螢行為脫離出來,自己接著扮演父親的角色,維持著3年如一日的謊言,直到自己再也瞞不住艾莉。當然,在傑克遜的這幾年,喬爾也重新拾起了過去的柔軟,開始重拾吉他技能,唱著小曲,喝著咖啡,看著艾莉長大,戀愛,在被爆頭的前一晚,艾莉與他和解。我想在死前,他應該是沒有遺憾的了。艾莉沒有死在自己之前,這很好。
我看到有人說,如果艾莉在結尾先🔪勒夫,艾比一定會和她拼命。說這話的人一定不瞭解艾比,也不瞭解喬爾。如果勒夫先死,艾比只會萬念俱灰,水中一跪,恨不得艾莉趕緊過來掐死自己。對她而言,殺死艾莉毫無意義,要不然她在劇院就動手了。對於艾莉而言,她也找到了這個答案。諸君記得喬爾剛死,湯米來看艾莉時,他們之間的交談嗎?“如果是我們死了,喬爾人已經在半路了”“不,他不會”。湯米是對的。如果換做湯米死了,喬爾不會去尋仇,因為他不會去冒自己身亡的危險丟下艾莉一人。如果艾莉死了,喬爾只會找個地方上吊。
喬爾的暴行,一定有一個明確的目的,為了生存,為了保護他人,為了艾莉。但最開始的艾莉與艾比,她們沒有喬爾的通透,在暴行與仇恨中,她們一度自我毀滅,讓身邊所有親近的人付出了代價。
囚徒困境是一個知名的博弈論話題,它的規則很簡單:
兩人在彼此不知的情況下,選擇合作或者背叛。
兩人都合作,則各得3分。
兩人都背叛,則各得1分。
一人合作一人背叛,則背叛者得5分,合作者不得分。
為了理解人類社會的合作關係,科學家Robert Axelrob徵召世界科學家的程序投稿,來了解哪種策略可以在重複多次的囚徒困境中博弈獲勝。各種策略五花八門,有次次背叛大惡人,有見機行事的投機者,也有次次相信他人的大冤種。這個實驗再後續反覆進行過多次,收得的程序策略越來越多,但優勝者驚人的簡單一致。這種策略被稱為:一報還一報,既先選擇合作,再重複對手的上一輪選擇。你合作我也合作,你背叛我也背叛,所謂——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這個延續至今並與現代實驗相佐證的古老智慧在一定程度上構建起了人類社會的基本規則。殺人償命,天經地義,這便是這句話的底層原理。但有一天,Robert突然意識到,這個實驗太過完美,而現實並非如此。每一次的合作與背叛,真的能完全由本意決定呢?或是詞不達意,或是形勢所迫,一次意想不到的失誤,都可能將一方的合作變為背叛。那麼,如果雙方都是“一報還一報”型選手,雙方會在接下來會一直背叛,冤冤相報,永無寧日。它策動謀殺,製造破壞,發動戰爭,從古至今,它都是人類最大的悲劇來源。它叫做:仇恨。
也許我們可以稍微寬容一點——就那麼一點,下手之時,在我們已經清楚了對方的動機與情況,在雙方不會繼續衝突的前提下,在自己更加強大的時候,我們可以做一個非常,非常艱難,有違天道,但無比重要的決定:放下。沒有寬恕,沒有救贖,命運不公,天道無常,仇恨總會伴隨,但循環必須被斬斷——在所有人被拖入地獄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