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戰爭:阿提拉》派系旗幟考據(二):日耳曼


3樓貓 發佈時間:2024-01-14 21:32:37 作者:西米恩說 Language

遷徙日耳曼部落

蘇維匯(Suebians)
《羅馬2》裡也有一個蘇維匯,當時它是唯一可玩的日耳曼民族派系,然而在《阿提拉》裡蘇維匯的地位似乎下降了很多,甚至也不是首發派系而是後面補充的。另外,嚴格來說這兩個蘇維匯也不是同一個東西,《羅馬2》的蘇維匯實際上是對當時許多個日耳曼部落組成的整體的統稱(也包含了像馬科曼尼、誇狄、赫蒙杜里人等群體),之後從蘇維匯裡分離出了其他的群體,比如《阿提拉》開局和蘇維匯結盟的阿勒曼人,還有圖林根人和巴伐利亞人等;而《阿提拉》裡的蘇維匯開局派系領袖叫做赫爾默裡克(Hermeric),他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蘇維匯領袖,在4世紀末帶領蘇維匯人向西渡過萊茵河,在西班牙西北部的加利西亞建立了蘇維匯王國(也就是《最後的羅馬人》那個蘇維匯王國)。
不過,這也不是當時唯一一個蘇維匯王國,因為在匈人帝國瓦解後,在多瑙河岸還短暫出現過另一個蘇維匯王國,它不久就被東哥特所吞併滅亡。留在南德意志地區的蘇維匯人成為今天的德意志人的祖先,除了“巴伐利亞”和“圖林根”以外,今天德國的“士瓦本/斯瓦比亞”也是來自“蘇維匯”的德語轉寫,而博登湖也因此得名“蘇維匯海”(雖然並不是羅馬人說的那個蘇維匯海)。
蘇維匯的旗幟確實很容易辨認,這個三角結(Valknut,不過它並不是歷史上沿用至今的名詞)曾經出現在古代日耳曼人留下的一些文物上(例如哥特蘭的石刻),它的意思尚不明確,可能用來表示心臟、象徵奧丁束縛精神的能力、或者用來表示人的出生,成長和死亡。現代使用三角結符號的大多數都是日耳曼新異教信徒,它也是愛生雅集團和德國足協的Logo。

德國足協的Logo,其實就是將德語縮寫DFB融入到了三角結的外形設計當中,算是另一種外形吧

蘇維匯的旗幟

幾種不同形狀的三角結

德國足協的Logo,其實就是將德語縮寫DFB融入到了三角結的外形設計當中,算是另一種外形吧

蘇維匯的旗幟

幾種不同形狀的三角結

德國足協的Logo,其實就是將德語縮寫DFB融入到了三角結的外形設計當中,算是另一種外形吧

1 / 3
汪達爾(Vandals)
雖然因為他們對羅馬十四日的劫掠而臭名昭著,以至於他們的名字已經等同於“破壞者”,汪達爾人的早期歷史依然是很混沌不清的。他們的語言也早已失傳,只能確定他們最初是生活在波蘭的東日耳曼人,在2世紀時和羅馬帝國有多次衝突,在5世紀初為了逃避匈人入侵向西跨越多瑙河,在領袖戈迪吉賽爾(也就是汪達爾開局的領袖)帶領下向西進入高盧,但是隨後被法蘭克擊敗,連戈迪吉賽爾也被殺死。汪達爾人在戈迪吉賽爾長子岡德里克(Gunderic)帶領下,向南進入了西班牙,最後在岡德里克的兄弟蓋塞裡克帶領下離開西班牙,佔領北非建立了汪達爾王國。
絕大多數的汪達爾國王都推崇反三一論的阿里烏斯基督教派,而敵對三一倫的拉丁基督教派,因此在蓋塞裡剋死後,汪達爾王國的權勢一直不是很穩定,雖然岡薩蒙德(Gunthamund)和希爾德里克(Hilderic)兩位國王在信仰問題上比較寬容,但是他們在軍事上遭遇了一系列的失敗,前者讓東哥特人在491年幾乎奪走了西西里島,後者則因為在戰爭方面的無能導致對摩爾人戰役的失敗,他因此被阿里烏斯派貴族囚禁並被殺死——而這引發了東羅馬和汪達爾之間的戰爭,徹底終結了汪達爾王國。
在普羅柯比的《秘史》裡,他提到東羅馬軍隊在汪達爾王國滅亡後滅絕了生活在那裡的汪達爾人。不過現實可能沒這麼殘酷,一些汪達爾人留在北非並被當地的柏柏爾人同化,另一些逃亡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兩哥特王國,剩下的汪達爾人先是作為俘虜,最後成為了東羅馬帝國的公民和戰士。不過可以確定,在失去了王國後,汪達爾人就不再作為一個獨立的民族存在了,但是汪達爾人的痕跡還會存在,比如安達盧斯(Andalus)就是“汪達爾”轉譯而來。
汪達爾的旗幟相比《蠻族入侵》裡那匹馬來說還是更有特色了一些,其圖案來自鐵器時代歐洲一些墓葬(特別是大遷徙時代的阿勒曼人墓葬)裡的圓盤圖案,這種圖案被稱為“太陽輪”(Sonnenrad),其象徵了太陽的運行。這個符號倒和汪達爾人也沒有什麼直接關係,算是沾點邊吧。

圖中的這一件圓盤來自前8世紀左右的意大利,是女性腰帶的一部分

汪達爾的旗幟

圖中的這一件圓盤來自前8世紀左右的意大利,是女性腰帶的一部分

汪達爾的旗幟

圖中的這一件圓盤來自前8世紀左右的意大利,是女性腰帶的一部分

1 / 2
東哥特/西哥特(Ostrogoth/Visigoth)
哥特算是《阿提拉》裡面相對比較友好的派系了,只要不去和匈人過不去,跑路西班牙或者意大利或者北非定居就能勝利。遊戲裡的西哥特領袖很容易辨認,他就是歷史上洗劫羅馬的阿拉里克(Alaric),而東哥特的領袖就有點微妙了。事實上,現在還不確定西哥特何時與東哥特分離,而通常說的東哥特則是5世紀中期匈人帝國瓦解後,由阿馬爾家族建立的東哥特王國的哥特人,和遊戲開局的派系領袖維瑟裡庫斯(Vithericus)似乎也沒什麼關係。
一些觀點將東哥特人和4世紀晚期生活在黑海以北,德涅斯特河以東的格雷通吉人(Greuthungi,也就是遊戲裡生活在歐洲薩爾馬提亞的那個格雷丁尼安)等同起來,這可以在約達尼斯《哥特史》裡記載的阿馬爾家族是埃馬納裡克(Ermanaric)的後代,而後者是阿米亞努斯記載的格雷通吉國王中找到根據,然而這兩人的其他記載又存在偏差,所以這種理論也存在不足,不過遊戲裡倒是在東哥特之外又搞了一個格雷丁尼安,我也不明白CA是想幹什麼。
西哥特人在5世紀時遷移到高盧和西班牙並建立了西哥特王國,而東哥特人在5世紀後期,分別在色雷斯和潘諾尼亞建立了王國,在狄奧多里克(Theodoric)時期統一為東哥特王國,也正是在這個時期,在東羅馬的支持下,東哥特人攻打了奧多亞克統治下的羅馬,將意大利納入王國的疆域。不過在狄奧多里剋死時,先前作為王儲的女婿已經去世四年,因此只好讓其子阿塔拉里克(Athalaric)繼承王位,狄奧多里克之女阿瑪拉蘇因塔攝政,然而阿瑪拉蘇因塔親近東羅馬併為新王安排拉丁式教育的行為又引起了哥特貴族們的不滿,最後迫使這位王后讓步,而阿塔拉里克也在17歲左右去世了,這一時期,王國內部哥特人和羅馬人之間的矛盾已經漸漸難以像之前那樣調和,最後阿瑪拉蘇因塔被共治君主,表弟狄奧哈達德所推翻並被殺死,這成為了哥特戰爭的導火索,並終結了東哥特王國。
西哥特王國存在的時間要更長一些,雖然在武耶會戰中丟失了高盧地區,但是西哥特人靠著消滅蘇維匯王國擴充了在西班牙的土地,在王國後期也拋棄了阿里烏斯教派,直到被阿拉伯人所征服。然而,西哥特貴族在加利西亞建立了阿斯圖里亞斯王國,其成為了未來的西班牙王國的起源,而西哥特人也因此四分五裂,有些人逃亡法蘭克,另一些人繼續生活在科爾多瓦的統治下,剩下的漸漸融合為今天的西班牙人。
西哥特和東哥特的旗幟都來自發現過的胸針文物,這是用來固定衣服用的,就像現在的別針和徽章一樣,它們也承擔了裝飾用途。東哥特旗幟上的胸針被稱為“哥特式胸針”,,特點是具有筆直的主體部分和半圓形的前端,不過類似的胸針實際上也被法蘭克人、倫巴底人、格皮德人等所使用。而西哥特旗幟上的則是“老鷹形胸針”,其外形描繪了正面造型而頭歪向一側的老鷹,其也被哥特人、格皮德人所使用。

發現於巴達霍斯的老鷹胸針,其能夠追溯到6世紀左右,當時這裡屬於西哥特王國

東哥特的旗幟

西哥特的旗幟

維也納藝術博物館的胸針,其能夠追溯到5世紀初,可能來自格皮德人

發現於巴達霍斯的老鷹胸針,其能夠追溯到6世紀左右,當時這裡屬於西哥特王國

東哥特的旗幟

西哥特的旗幟

維也納藝術博物館的胸針,其能夠追溯到5世紀初,可能來自格皮德人

發現於巴達霍斯的老鷹胸針,其能夠追溯到6世紀左右,當時這裡屬於西哥特王國

1 / 4

定居日耳曼部落

倫巴底(Langobards)
倫巴底人第一次出現在歷史中是1世紀初,他們也被視為蘇維匯人的一個部落,在這之後他們沉寂了一段時間,直到4世紀後期開始遷徙,在6世紀初佔領了現在的奧地利地區,並在567年和阿瓦爾人一同消滅了潘諾尼亞的格皮德人。在568年,擔心難以從遊牧民族手中守住潘諾尼亞,倫巴底人向西再度遷徙,進入了哥特戰爭後蕭條的意大利,建立了倫巴底王國。總之,歷史上倫巴底人的活躍期基本上和遊戲裡是錯開的,不過在《最後的羅馬人》DLC裡,倫巴底軍隊也沒什麼表現,最後那一波滿編到來的時候玩家也有足夠的滿編對付他們了。
倫巴底的旗幟我沒找到比較靠譜的原型,不過可以確定它描繪的是日耳曼異教裡的奧丁神,在神話里奧丁也被描述為這種長鬚飄飄的外形。而倫巴底(Langobards)原本的意思也是“長鬍須”,用長鬍須的奧丁作為象徵倒也沒什麼。

發現于丹麥裡伯的一個奧丁頭像

倫巴底的旗幟

發現于丹麥裡伯的一個奧丁頭像

倫巴底的旗幟

發現于丹麥裡伯的一個奧丁頭像

1 / 2
勃艮第(Burgundians)
有關勃艮第人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3世紀中期,其早期歷史同樣含混不清(遊戲裡將勃艮第人安排在哥特斯堪德扎/波蘭地區只是一種記載),他們在5世紀初向西跨越萊茵河,並在411年與萊茵蘭建立了勃艮第王國(其土地和現在的勃艮第地區沒多少交集),這個王國在436年被西羅馬將軍埃提烏斯和匈王盧阿的聯軍在沃爾姆斯會戰中所滅亡,包括國王岡瑟在內,整個王族都被摧毀殆盡。
443年,剩餘的勃艮第人被埃提烏斯重新安置在今天的里昂附近,並且作為西羅馬的盟友參與了沙隆會戰(不過阿提拉的軍隊裡也有一批勃艮第人,似乎是從未遷移過的那一批),此後勃艮第王國還曾與法蘭克一起對抗西哥特人,但也是法蘭克人在532年的歐坦會戰中打敗了勃艮第,最終吞併了勃艮第王國。
勃艮第的旗幟同樣來自胸針,這種胸針因為其形狀為環形,被稱為環形胸針,而細分的話還有閉合環形(沒有開口)、開口環形(有開口)、偽開口環形(閉合環形做出了假開口)、歐米茄環形(外形類似Ω的開口環形)很多個種類。然而,環形胸針發現的主要地點是英國,包括羅馬時代的不列顛和之後的愛爾蘭、蘇格蘭地區,在維京人到來後也有大量發現,無論怎麼說,似乎都和勃艮第扯不上關係……

一枚發現於英國的獸頭形開口環胸針

勃艮第的旗幟

一枚發現於英國的獸頭形開口環胸針

勃艮第的旗幟

一枚發現於英國的獸頭形開口環胸針

1 / 2
法蘭克(Franks)
遊戲裡法蘭克派系的開局領袖叫法拉蒙德(Pharamund),在《法蘭克編年史》裡他被描繪為墨洛溫王族的起源,第一位法蘭克國王,然而他並沒有出現於其他資料的記載裡,因此也被認為是虛構人物。在4世紀初存在不止一位法蘭克部落的領袖,而現在一般認為第一位統一法蘭克各部的國王是薩利安的克洛維一世,墨洛溫王朝的建立者。
在486年的蘇瓦松會戰中,克洛維滅亡了最後一個西羅馬帝國的殘餘,不過一些羅馬-高盧城市依然不願意接受法蘭克人的統治,此時的克洛維也意識到沒有教會的幫助他無法統治高盧地區。頗為有趣的是,在《法蘭克編年史》的記載裡,在496年的託比亞克會戰中,當克洛維的法蘭克軍隊被阿勒曼人打的落花流水,眼看著要全軍覆沒的時候,克洛維在絕望中流淚朝著基督耶穌祈禱,結果就在他剛說完祈禱文時,阿勒曼國王就被斧頭砍死了,整個阿勒曼大軍頓時潰不成軍、落荒而逃。克洛維在這之後也皈依了拉丁基督教,這一方面減少了統治原羅馬帝國領土時和羅馬人的矛盾,另一方面也讓他的征服可以打著“剷除異端”的旗號進行了。
在507年克洛維在武耶會戰中擊敗了西哥特,從而將後者趕出了高盧地區。不過在他死後,他的兒子們又瓜分了法蘭克王國,王國直到613年才再度統一,在這一系列的分分合合中,墨洛溫國王的權勢漸漸衰落,到了王朝末期實權已經掌握在宮相手中,以至於提烏德里克四世去世後的七年裡沒有人繼承王位,宮相“鐵錘”查理已經成為事實上的國王。最後一位墨洛溫國王希爾德里克三世在743年被宮相丕平推選為國王,並在751年被廢黜。
遊戲裡的法蘭克旗幟實質上也是來自於一件胸針,其外形為馬頭末端的萬字形,我也找到過只有兩個頭的S形馬頭胸針,但是就是沒找到三個馬頭的胸針,猜測CA為了避嫌萬字符把馬頭刪掉了一個。另外《羅馬:蠻族入侵》的法蘭克標誌也是胸針,即鳥形胸針。不過說這個胸針和法蘭克有什麼關係,我感覺是……沒有什麼關係。

一件發現於意大利的馬頭形胸針

法蘭克的旗幟

一件發現於意大利的馬頭形胸針

法蘭克的旗幟

一件發現於意大利的馬頭形胸針

1 / 2
撒克遜(Saxons)
撒克遜人在歷史上的首次出現可以追溯到2世紀的《地理志》,第一次可以確定是真正的撒克遜人則是4世紀中期,此後他們在西羅馬帝國的崩潰中遷徙到不列顛,在442年左右,撒克遜人已經佔領了不列顛的許多地區,不過和遊戲裡靠著戰爭的方式佔領不太一樣,歷史上撒克遜人佔領南不列顛的過程更像是“接手”,主動變成了羅馬人和北方的皮克特人、西方的蓋爾人之間的緩衝帶,正如過去羅馬人設立撒克遜海岸防備撒克遜人入侵一樣。
留在英格蘭的撒克遜人分化出了四個獨立的王國:埃塞克斯(即東撒克遜)、韋塞克斯(即西撒克遜)、蘇塞克斯(即南撒克遜)和密德薩斯(即中撒克遜),至於是否存在一個諾塞克斯(或者說北撒克遜)王國就無從得知了。其中,韋塞克斯王國也是最後統一英格蘭的王國,直到丹麥國王克努特成為英格蘭國王,不過克努特死後的幾位耶靈國王的統治都是曇花一現,最後一位韋塞克斯王族國王愛德華又在1042年繼續統治英格蘭,直到他死後,諾曼人威廉結束了英格蘭的撒克遜時代,開啟了諾曼底王朝。
至於留在北德意志地區的撒克遜人,他們在查理曼時期依然保留了古老的日耳曼異教信仰,拒絕被法蘭克王國所征服同化,直到持續超過30年的撒克遜戰爭後,撒克遜人才被法蘭克王國所徹底征服。他們生活的地區也就是舊薩克森,其範圍大體上相當於現在德國的下薩克森州,而非中世紀時期才隨著文德十字軍被納入薩克森公國統治的,現在的薩克森州。
撒克遜的旗幟算是一個生造的符號,它來自兩把撒克遜砍刀(Seax)拼接後的圖案,這是撒克遜人常常使用的一種武器。這種武器的圖象也出現在現在的一些徽章中,比如密德薩斯大學的校徽就是來源於符號化的Seax。

一把典型的撒克遜砍刀,有著類似的“斷背”造型

撒克遜的旗幟

一把典型的撒克遜砍刀,有著類似的“斷背”造型

撒克遜的旗幟

一把典型的撒克遜砍刀,有著類似的“斷背”造型

1 / 2
阿勒曼(Alamans)
就像蘇維匯一樣,阿勒曼也是一個部落集合體,其名稱本義就是“所有人”。他們在3世紀時第一次出現於歷史記載,並且開始不斷和羅馬發生衝突,這場戰鬥延續到了5世紀。其中最知名的一次就是357年的斯特拉斯堡會戰,戰鬥中他們被羅馬皇帝尤利安所擊敗,國王也被俘虜。在366年他們又一次向西跨過萊茵河入侵羅馬,並被瓦倫提尼安擊敗,在406年,阿勒曼人最後一次跨過萊茵河,佔領了今天的阿爾薩斯和瑞士一帶,建立了阿勒曼王國。
不過在496年,阿勒曼人在託比亞克會戰中敗給了法蘭克人,他們被迫求助於東哥特的狄奧多里克的協助,但是在狄奧多里剋死後,阿勒曼人最終還是在536年被法蘭克征服,法蘭克人建立了由一位法蘭克公爵統治的阿勒曼尼亞公國,但是並非所有阿勒曼人都生活在該公國內部。在554年的沃爾圖努斯河會戰中,阿勒曼人在法蘭克的軍隊裡參與了對抗東羅馬的戰鬥,但是在會戰中,東羅馬將軍納爾西斯指揮手下的羅馬弓騎兵在近距離下朝著法蘭克-阿勒曼聯軍傾瀉箭雨,壓制他們的移動,法蘭克-阿勒曼聯軍因為缺少騎兵,只能留在原地避免因為分散遭到東羅馬騎兵的攻擊,最後當他們士氣衰弱秩序混亂時,他們被東羅馬軍隊裡的倫巴底、赫魯利槍騎兵迅猛的突擊所打敗了。
7世紀時,阿勒曼尼亞公國開始反抗法蘭克人並一度獲得了獨立,之後法蘭克人雖然再度征服阿勒曼尼亞,但是法蘭克人也開始意識到需要徹底結束這個問題。最後在743年,法蘭克王國發動了徹底征服阿勒曼的戰役,746年,法蘭克宮相卡洛曼設計邀請數千位阿勒曼貴族出席在坎斯塔特的大會,在會議上突然下令將他們抓捕並全部以謀反罪處決,從此徹底結束了具有獨立性的阿勒曼尼亞公國的歷史,阿勒曼人也隨著基督教化不復存在。現在德國的法語名Allemagne即來自阿勒曼人,類似的還有西班牙語、葡萄牙語、阿拉伯語裡的“德國”。
阿勒曼的旗幟來自一塊發現於德國巴登·符騰堡州的陪葬品, 來自於6世紀一位阿勒曼貴族的墓葬 (當時的阿勒曼人已經開始基督教化了)。這件陪葬品描繪了一位騎馬的槍騎兵的外形,不太確定是否真的是一位阿勒曼人(要是阿勒曼有足夠的槍騎兵,還至於被對面的槍騎兵打得那麼慘嘛)。

被稱為“蠻族騎士”的隨葬品

阿勒曼的旗幟

被稱為“蠻族騎士”的隨葬品

阿勒曼的旗幟

被稱為“蠻族騎士”的隨葬品

1 / 2

北歐民族

朱特(Jutes)
朱特人是5世紀入侵羅馬不列顛的三大日耳曼部落之一——另外兩個就是撒克遜人和盎格魯人,在《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中記載,兩位朱特人兄弟——亨吉斯特(Hengist)和霍薩(Horsa)帶領盎格魯、撒克遜和朱特人的大軍入侵了肯特,亨吉斯特成為了第一位肯特王國的國王,此後,朱特人又佔領了漢普和懷特島,與此同時,盎格魯人和撒克遜人也分別在朱特人的北方和西方建立了自己的領地。在肯特的朱特王國(即肯特王國)一直存在到了676年,此後被北方的麥西亞王國所入侵,而漢普和懷特島的朱特人則在680年左右被韋塞克斯王國所征服。
遊戲宣傳畫,朱特酋長霍薩在肯特的城牆前

遊戲宣傳畫,朱特酋長霍薩在肯特的城牆前

不過對於朱特人的真正來源依然是一個謎團,雖然日德蘭半島的名稱即來自朱特人,但是從肯特、漢普和懷特島發現的朱特人遺物很難和同時代的日德蘭半島遺物對上,且3世紀時丹人入侵了日德蘭半島,驅逐了赫魯利人,並很有可能同化了位於那裡的朱特人。推測朱特人的故鄉確實位於日德蘭半島,但是在遷入不列顛時,朱特人已經遷移到了弗里斯蘭地區。
遊戲裡的朱特旗幟正好是發現於肯特的盾牌裝飾,大概可以追溯到6世紀,此時朱特人已經在肯特定居了。當然你不能確定這東西就屬於某個朱特人,也有可能是附近的盎格魯或者撒克遜人的東西,這件東西具體的主人是誰早就無從查證。

發現於肯特的盾牌裝飾,顯然是一隻渡鴉

朱特人的旗幟

發現於肯特的盾牌裝飾,顯然是一隻渡鴉

朱特人的旗幟

發現於肯特的盾牌裝飾,顯然是一隻渡鴉

1 / 2
丹人(Danes)
在約達尼斯的《哥特史》裡,提到丹人和斯韋爾人(Svears或者Swedes,即現在的瑞典人的祖先)是同一血統,他們來自斯堪德扎,驅逐了赫魯利人並佔領了他們的土地。在12世紀的丹麥史書《丹麥人的事蹟》裡,丹麥人的祖先是一位叫丹(Dan)的國王,和兄弟安古爾一起統治古代的丹麥,後者還是盎格魯人的祖先。同時代的《萊爾編年史》裡則記載丹是烏普薩拉的國王伊普爾(Ypper)的兒子,最初是西蘭島的統治者,在打敗了奧古斯都的入侵後被斯堪尼亞人、朱特人和芬蘭人擁立為國王,他的兄弟諾里後來統治了挪威,另一個兄弟厄斯滕後來統治了瑞典。
不過,這些有關“丹”國王的記錄均來自不同時代的記載,而且也將丹視為一位傳說性質的人物,至於遊戲裡丹人的開局領袖丹是不是來自這位丹王,我也不是很清楚。
遊戲裡丹人的旗幟也和這一時期那個叫做丹的部落沒什麼關係,它是發現於瑞典比爾卡(Birka)的一塊石刻,在皂石上刻畫著一條龍的頭部,不過從龍頭下方的形狀來看,更有可能是維京人的龍頭船。由於在比爾卡還發現了形狀一模一樣的龍頭裝飾,這件石刻可能是製造用的模具的一部分。其時代大概可以追溯到9世紀,顯然比遊戲裡的時代設定晚了很多。

發現於比爾卡的石刻

丹人的旗幟

發現於比爾卡的石刻

丹人的旗幟

發現於比爾卡的石刻

1 / 2
比爾卡是一個維京時代的貿易據點,位於今天瑞典的首都斯德哥爾摩附近,大概在8世紀時成立,從這裡的貿易線路穿過薩米人、芬蘭人和羅斯人的土地,一路通往拜占庭帝國和阿拉伯帝國。比爾卡大概在10世紀時被廢棄,原因不明,可能是作為貿易據點的地理位置被波羅的海沿岸的哥特蘭島所取代,漸漸失去客流的結果。
耶阿特(Geats)
耶阿特(Geats)這個詞來自古英語Geatas,本身也有Gheets(基特)和Gay-etes(耶阿特)兩種讀音,在瑞典語裡則是Götar(約塔爾),也是今天瑞典南部的約塔蘭地區,包括西約特蘭和東約特蘭省名稱的來源。雖然今天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只有瑞典和挪威兩個國家,但是在普羅柯比的記載裡,6世紀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一共有13個民族,每個都是由多個部落組合而成的,而耶阿特是其中最多的一個,他們也出現在《哥特史》中。然而到9世紀時,在英格蘭和法蘭克的歷史記載裡已經沒有耶阿特人了,一些人因此認為此時耶阿特人已經被併入瑞典,也有人認為他們因為生活在內陸而與外界缺少交流。
對於耶阿特人如何被併入瑞典,依然是一段空白的歷史,一些人認為在6世紀-9世紀之間的某個時間內,耶阿特人被斯韋爾人通過武力征服,其他人則認為是通過漸進的方式實現了融合,或是通過王室建立了一個共主王國,如中世紀時期瑞典國王的稱號“rex Sweorum et Gothorum(瑞典人和耶阿特人的國王)”。而有關耶阿特人最著名的文學作品大概就是古英語史詩《貝奧武夫》,它講述了六世紀耶阿特英雄貝奧武夫的故事,其原型來自北歐薩迦、古希臘-羅馬史詩和《聖經》故事的融合。
遊戲裡耶阿特的旗幟看上去像一個微笑的小人,實際上它是發現於東約特蘭一座女祭司墓葬裡的一件吊墜。她實際上是北歐神話裡的女神芙蕾雅,她佩戴著一條項鍊Brísingamen(布里希嘉曼),正如吊墜所展示的那樣。這座墓葬應該是11世紀時期的,至於此時的東約特蘭是否還有耶阿特人,就不得而知了。

這件芙蕾雅吊墜目前收藏於斯德哥爾摩博物館

遊戲中耶阿特的旗幟

這件芙蕾雅吊墜目前收藏於斯德哥爾摩博物館

遊戲中耶阿特的旗幟

這件芙蕾雅吊墜目前收藏於斯德哥爾摩博物館

1 / 2
(未完待續)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