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天灾人祸。
作为碳基生物而言,生命都是脆弱的。
昨个北京地震,好在并不严重,而之前台湾地震,up半夜12点愣是在床上被晃醒了。
不由得想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作为避灾指南,顺便也分享给大家。
————————————————————
与减小伤害相比,更重要的是预知并远离危险。
现在的科技也支持我们提前为地震做准备。

小程序设置:搜索 “中国地震台网” 小程序,点击开启地震预警

允许 “地震预警通知” 与 “获取位置”,添加关注地即可,适用于安卓和苹果手机。

手机系统自带功能:不同品牌手机设置路径不同。

up是小米的,所以稍作截图演示,方便大家对应寻找。

点击进入预警中心

————————————————————
在预知危险后,对应的防护措施就相当重要了
根据室内外不同的场所,也有不同的安全方针
室内:
远离窗户、玻璃、吊灯、书架等危险物。
不可盲目逃跑:震动剧烈时,逃跑可能被坠落物砸中。
高层建筑中避免使用电梯,躲在承重墙附近。
基本原则:趴下、掩护、稳住
趴下:降低重心,避免摔倒。
掩护:躲到结实的桌子或家具旁,用双臂护住头颈部(若无法找到掩护,尽量靠近内墙或低矮稳固的家具,形成“三角空间”)。
稳住:抓住遮蔽物,直到震动停止
————————————————————
室外:
跑到开阔空地,远离建筑物、树木、电线杆。
山区需警惕滑坡和滚石。
以上措施能避免你过早见到太奶,被老人家怪罪
————————————————————
第一波冲击结束后,余震时间悬而未决,同样骇人。
确保安全后再行动:
检查自身及周围人伤势,优先处理大出血等紧急情况。
远离受损建筑。
警惕次生灾害:
关闭燃气阀门,避免明火(防燃气泄漏爆炸)。
注意电线是否裸露,防止触电。
信息与求助:
通过官方渠道获取信息,勿轻信谣言。
使用口哨或敲击管道发出求救信号,节省手机电量。
————————————————————
当然家中也可以备至一些应急处理的装备

这玩意还是比较省钱的,大家可以去搜一搜买一个在家里。
————————————————————
另外还挖了一份完整版的避灾指南,可以作为科普教学使用

有需要的评论区自取
【我们的口号是:免费分享,放心学习!】
作为资源up,挖了一份上古眼镜制作视频在评论区,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看在牢君这么努力的份上,真得电一下,关关注吧
另外,如果大家有什么想找的资源工具、教程,以及感兴趣的话题
可以发在评论区里,我找一些点赞高的,看能不能挖出来
或者说大家觉得好用,有资源愿意推荐给盒友们的,也可以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