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四:保佑順產媽媽~|奉天白事鋪 - 第1張](https://img.tapimg.com/market/images/47f4cbb99a66d105b3aa926041cdb784.jpeg)
習俗一:拜臨水娘娘
漢族民間將正月十四這一天稱為“臨水娘娘”(又稱“順天聖母”)的誕辰。傳說臨水娘娘姓陳,是唐朝大曆年間的人,後來成為了拯救難產婦女的神仙。於是漢族民間立祠奉祀,稱為“臨水娘娘”、“順天聖母”。其實,是婦女們在沒有地位、科學不發達的時代為自己塑造的一位保護神,也是她們畏懼難產而鼓舞自己的一種方式。
![正月十四:保佑順產媽媽~|奉天白事鋪 - 第2張](https://img.tapimg.com/market/images/0e58810bae53f77b11e5e3798f722439.jpeg)
習俗二:伏羲誕辰日
甘肅天水一帶,稱伏羲為人宗爺,以正月十四日為人宗爺誕辰日,這天要舉行祭祀活動。前一天晚上就開始準備祭品,祭品有宰殺好的整豬、整羊以及水果和其他食品。院內古柏樹上,貼滿了小小的紅紙人。子時一到,開始讀祭文,回顧祖宗的功德,述說現今的美好生活。之後進行朝拜,給人宗爺唱戲,耍社火,祈願保佑歲歲平安,人壽年豐。祭祀後,供品要分給朝拜者,意為祖先賜給了食物。
習俗三:喝亮眼湯
漢族民間有個說法,這十四夜亮眼湯一喝,就說明春節也過得差不多了,大家得開始振作精神開始新一年的工作。
那麼,這傳說中的“亮眼湯”到底是咋樣的,亮眼湯不少人會做,但這亮眼湯到底藏著怎樣的歷史呢?
一般來說,春節到正月十五是最後的高潮,不過在宋朝,從正月十三一直到正月十七為止,這個階段都叫元宵節,正月十四夜也是在元宵節裡的,那天就要喝亮眼湯。“除此之外,正月十四夜,平常人家還會在自家的各個角落裡撒上烏梓,因為據漢族民間傳說,角落裡倒一些烏梓,可讓老鼠眼睛瞎掉,貓的眼睛更亮,把老鼠都吃完,這樣就可以保護糧食不讓老鼠吃掉。”
烏梓其實是山上的一種野果,由於烏梓用新昌話講就像“眼珠子”,意思就像多雙眼睛盯著自家的糧倉不被老鼠侵害。 說來說去,這十四夜是跟“亮眼”的確有蠻大關係的,喝上一碗亮眼湯,然後用雪亮的眼睛去欣賞元宵燈會,以美好的心情來迎接新的一年。
![正月十四:保佑順產媽媽~|奉天白事鋪 - 第3張](https://img.tapimg.com/market/images/1a1f18b2cc98ae622c10c0f62550ad52.jpeg)
習俗四:試花燈
為了準備正月十五的上元宵節,漢族民間和朝廷都會在這天搭建燈棚,懸燈結彩,並做一些遊藝節目的預習活動,成為“試燈” 以便迎接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至於市面上賣燈籠的小販,早就準備了各式各樣的花燈,準備販賣,成為“燈市”。
習俗五:食糟羹
元宵節是漢族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因正月為元月,而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故又稱“上元節”。我國各地的上元節活動大同小異,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吃湯圓,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節日名稱也演化為“元宵節”。
![正月十四:保佑順產媽媽~|奉天白事鋪 - 第4張](https://img.tapimg.com/market/images/907399ff1fa7b14070e5bc5169d80907.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