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黑暗中崛起:《全面戰爭:阿提拉》查理曼紀元兵種考據(3)


3樓貓 發佈時間:2023-08-20 17:32:46 作者:西米恩說 Language

倫巴底王國

當然也-拜占庭金幣背面的十字架圖案

遊戲中倫巴底王國的旗幟。歷史上只有兩個王國以倫巴底為名,除了這個倫巴底王國以外還有一個作為奧地利帝國屬地的倫巴底-威尼西亞王國,前者沒有旗幟流傳下來,後者的旗幟也和這個不一樣

我經過一番查找,發現遊戲裡倫巴底王國的旗幟可能是來自藏於蒙扎大教堂的“倫巴底鐵王冠”上的十字形圖案

當然也-拜占庭金幣背面的十字架圖案

遊戲中倫巴底王國的旗幟。歷史上只有兩個王國以倫巴底為名,除了這個倫巴底王國以外還有一個作為奧地利帝國屬地的倫巴底-威尼西亞王國,前者沒有旗幟流傳下來,後者的旗幟也和這個不一樣

我經過一番查找,發現遊戲裡倫巴底王國的旗幟可能是來自藏於蒙扎大教堂的“倫巴底鐵王冠”上的十字形圖案

當然也-拜占庭金幣背面的十字架圖案

1 / 3
就像DLC《最後的羅馬人》的劇情一樣,在漫長的哥特戰爭、火山噴發造成的寒冬和查士丁尼大瘟疫讓意大利一片荒涼之時,倫巴底人迅速從潘諾尼亞南下,在6世紀後期在意大利建立了多個倫巴底人國家。位於拉文納和羅馬的北部的大倫巴底以帕維亞為首都,也就是倫巴底王國,而位於拉文納和羅馬南部的小倫巴底則包括了貝內文託和斯波萊託兩個小公國。
在之後的兩個世紀裡,倫巴底語漸漸消亡,倫巴底人也漸漸被拉丁化了。但是即使在他們拋棄了阿里烏斯派基督教之後,倫巴底和羅馬教皇之間的衝突依然在持續。在771年,倫巴底國王德西德里烏斯( Desiderius )試圖將羅馬變成他的附庸國,但是新教皇哈德良一世對此反對,導致羅馬涅和倫巴底的戰爭再次爆發,而教皇也順理成章地向法蘭克國王查理曼提出了援助請求。
此時查理曼剛發動針對撒克遜人的征服戰,但是他也知道失去羅馬會損害和教皇國的同盟關係,而且雖然卡洛曼已經死了,但是他的家人還在倫巴底,這又會損害到他的威信,因此在773年他帶領大軍入侵了倫巴底,攻打了帕維亞城。在774年帕維亞投降後,查理曼廢黜了德西德里烏斯,並自立為“承蒙上帝的法蘭克與倫巴底國王”(Gratia Dei rex Francorum et Langobardorum),至此,存在了兩個多世紀的倫巴底王國宣告滅亡。
不過查理曼並未征服位於南方的兩個倫巴底公國,後者還將繼續存在到中世紀時期。而大倫巴底也將作為之後的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繼續存在數個世紀,雖然倫巴底人早就消失在意大利的諸多國家裡去了。然而,倫巴底的鐵王冠依然作為它的象徵流傳下去,拿破崙也曾經戴上它加冕為王。在DLC裡,你還有機會讓倫巴底提前完成意大利的統一大業,改變歷史的走向。然後你就可以直接附庸西西里拿到拜占庭的頂級步兵,並且嘗試和法蘭克正面對抗吧。
王領長官將衛(Gastald Guardsmen)

以國王的名義,他們維持秩序,伸張正義

和加洛林和阿斯圖里亞斯一樣,倫巴底也是騎兵將衛,這很好地表現了倫巴底人的騎兵傳統。雖然《最後的羅馬人》DLC裡倫巴底的滿編裡只有十分之一是騎兵單位,但是在同時代的拜占庭歷史學家普羅科皮烏斯的記載中,我們看到的是倫巴底人為拜占庭貢獻了大量的騎兵,而在之後入侵意大利的戰爭中,幾乎所有的倫巴底貴族都是騎馬持槍戰鬥的。而且在8世紀的倫巴底歷史學家執事保羅(Paul the Deacon)的筆下,倫巴底騎兵身穿全套身甲、頭盔和脛甲,其裝備在當時的歐洲範圍內也是相當精良的。
王領長官(Gastaldus)指的是倫巴底的一種官職,其在王室領地的一部分是具有民事、軍事和司法權的。由於他們是直接對帕維亞的國王效忠的,因此王領長官和倫巴底地方上具有自治傾向的公爵也有不少衝突。在倫巴底王國滅亡後的9世紀,王領長官的權力被逐漸轉移到行政權上,並且漸漸消失了。不過這個頭銜依然以其他形式在意大利存在下去,直到拿破崙攻佔威尼斯前,威尼斯船廠的工匠行會里依然有gastaldi這一崗位。

基於一頂倫巴底扎盔護額的浮雕復原的倫巴底國王阿吉魯夫和他的近衛畫像,7世紀初,這頂頭盔的主人可能就是一名國王近衛

8世紀中期,騎馬的倫巴底公爵,他的盔甲和複合弓明顯受到了阿瓦爾人的影響,後者的武器裝備又和同時代的東亞有頗深的淵源

基於一頂倫巴底扎盔護額的浮雕復原的倫巴底國王阿吉魯夫和他的近衛畫像,7世紀初,這頂頭盔的主人可能就是一名國王近衛

8世紀中期,騎馬的倫巴底公爵,他的盔甲和複合弓明顯受到了阿瓦爾人的影響,後者的武器裝備又和同時代的東亞有頗深的淵源

基於一頂倫巴底扎盔護額的浮雕復原的倫巴底國王阿吉魯夫和他的近衛畫像,7世紀初,這頂頭盔的主人可能就是一名國王近衛

1 / 2
王領騎兵/王領騎士(Gastald Cavalry/Gastald Knights)

封邑騎士的正義之怒必將粉碎一切愚蠢的反抗者

他們持劍在手,攔路者當斬為齏粉

封邑騎士的正義之怒必將粉碎一切愚蠢的反抗者

他們持劍在手,攔路者當斬為齏粉

封邑騎士的正義之怒必將粉碎一切愚蠢的反抗者

1 / 2
這兩個是倫巴底的有甲近戰騎兵單位,封邑騎兵也可以升級為封邑騎士,雖然在我看來這只不過是CA重複了一遍斯科拉騎兵-斯科拉騎士,王室騎兵-王室騎士的升級路線而已,兵種外觀設計一樣是對前面兩個的換色處理。
另外我總覺得CA在這裡搞錯了什麼,考慮到很少有陣營的將衛和普通兵享有一個名字。實際上我更傾向於這裡的“Gastald”的原型應該是倫巴底的國王/公爵親兵(Gasindii),他們是直接對國王或者公爵效忠的自由民或者貴族,作戰時也會騎馬陪伴在主公左右。不過和遊戲的描繪一樣,倫巴底人確實大量使用劍,他們的劍也是經典的羅馬長劍(Spatha)造型,貴族騎兵們即使不在戰鬥中也是劍不離身的。

和奧斯特拉西亞步兵交戰的倫巴底騎兵,他的扎甲受到了阿瓦爾的影響

佩戴羅馬式長劍的倫巴底騎馬親兵(Gasindii)

和奧斯特拉西亞步兵交戰的倫巴底騎兵,他的扎甲受到了阿瓦爾的影響

佩戴羅馬式長劍的倫巴底騎馬親兵(Gasindii)

和奧斯特拉西亞步兵交戰的倫巴底騎兵,他的扎甲受到了阿瓦爾的影響

1 / 2
倫巴底騎手/倫巴底槍騎(Lombard Horsemen/Lombard Lancers)

槍騎是衝擊敵人的理想突擊隊

勇者騎著更勇敢的戰馬,吼叫著擊倒敵人

槍騎是衝擊敵人的理想突擊隊

勇者騎著更勇敢的戰馬,吼叫著擊倒敵人

槍騎是衝擊敵人的理想突擊隊

1 / 2
倫巴底沒有重甲槍騎兵,只有輕裝的騎手(近戰騎兵)和輕裝的槍騎(倫巴底唯一的衝騎)。歷史上的倫巴底騎兵也常用長槍戰鬥,在一段描述裡甚至記載,一位倫巴底騎兵用長槍貫穿了一位拜占庭騎兵的軀體後就將其挑了起來,舉在堅固的槍尖上。這裡的長槍實際上是Contus,也就是雙手抓握的長槍。顯然這裡的倫巴底騎兵裝備的是雙手持握,同時長度非常長的槍。
PS:遊戲裡的倫巴底槍騎兵並沒有馬鐙,實際上在遊戲開局的時間線上倫巴底騎兵已經開始使用馬鐙,倫巴底人甚至比法蘭克人更先接受了馬鐙。即使是在成為了加洛林帝國的一部分後,倫巴底騎兵依然是加洛林軍隊裡的重要力量,而且隨後他們就加入了和阿瓦爾的戰爭中。而且他們的戰績不可謂不出色:790年,一支倫巴底騎兵在他們的步兵友軍之前就攻入了潘諾尼亞的中心地帶,將阿瓦爾人的騎兵擊潰。796年,在決定阿瓦爾命運的入侵中,倫巴底騎兵又加入了意大利的丕平(Pepin of Italy,查理曼次子)和弗留利的埃裡克(Eric,Duke of Friuli)的軍隊,在斯拉夫人沃伊尼米爾(Vojnomir the Slav)的指揮下一路攻克了位於多瑙河-蒂薩河間平原上的阿瓦爾汗庭(the Ring),沃伊尼米爾掠奪了這裡幾乎所有的寶藏,這些戰利品最後一路被送到了亞琛王宮中。這次戰鬥最後標誌著阿瓦爾人的滅亡(所以這也算是學生打敗了老師)。

倫巴底騎兵用長槍挑起拜占庭騎兵大概就是這種畫面(雖然圖中是阿蘭槍騎兵刺擊匈人騎兵……)

徵召矛兵/矛兵/衛兵(Levy Spearmen/Spearmen/Guardsmen)

無論何事發生,他們將挺身而出而捍衛

舉著長矛雖說如同兒戲,但也是他們發展的第一步

槍不過常見之兵,然其攻防兼備,亦可倚之也

無論何事發生,他們將挺身而出而捍衛

舉著長矛雖說如同兒戲,但也是他們發展的第一步

槍不過常見之兵,然其攻防兼備,亦可倚之也

無論何事發生,他們將挺身而出而捍衛

1 / 3
倫巴底的步兵命名基本上都是瞎湊合了,只能說CA在這裡要麼偷懶了要麼覺得考證是沒必要的事情。總而言之倫巴底的矛兵就是麥西亞矛兵換個皮就拿出來了,所以姑且認為這裡對標的也是倫巴底自由民兵吧。和英格蘭的庶民兵一樣,所有的倫巴底民兵不論地位高低,都需要在戰爭爆發時響應國王的號召參戰。而即使倫巴底人有大量的戰馬,也並非所有自由民都能負擔戰馬的費用,所以自然也會有裝備低下的步兵參戰。
劍士/王領劍士/徵召斧兵/倫巴底斧兵/倫巴底徵召兵/倫巴底棒兵(Swordsmen/Gastald Swordsmen/Levy Axemen/Lombard Axemen/Lombard Levy/Lombard Clubmen)

棍棒既不優雅也不精緻,但很有效,老天,還很有趣!

精良的鋼鐵和優秀的劍士都是稀有的

正義就在劍鋒的範圍內

幾乎任何人都能用斧頭殺人,只要他能撿起來

斧頭並非是最快捷的殺敵方式,但是卻是把握最高的

即使他不想戰鬥,但是在關鍵時刻也必須這麼做

棍棒既不優雅也不精緻,但很有效,老天,還很有趣!

精良的鋼鐵和優秀的劍士都是稀有的

正義就在劍鋒的範圍內

幾乎任何人都能用斧頭殺人,只要他能撿起來

斧頭並非是最快捷的殺敵方式,但是卻是把握最高的

即使他不想戰鬥,但是在關鍵時刻也必須這麼做

棍棒既不優雅也不精緻,但很有效,老天,還很有趣!

1 / 6
在《最後的羅馬人》裡,倫巴底入侵的滿編一大半都是各種近戰步兵,也就是各種斧兵劍兵。到了《查理曼紀元》裡,倫巴底依然有數量不少的近戰步兵陣容,以及獨特的棒子兵(不過木棒這個武器只能打無甲步兵,遇到有甲步兵和騎兵一點作用都沒有),雖然斬馬斧兵沒了,但是還是有斧盾兵,而劍兵也被保留下來了。不過這遊戲的四種近戰步兵裡,只有劍士不能升級。
歷史上這些武器也都是倫巴底人使用過的,倫巴底人甚至也有拿著棍棒上戰場的,雖然那次實際上是因為那位勇士的劍不在身邊,只能湊合著使用棍棒戰鬥。
徵召弓箭手/弓箭手/徵召破襲兵/破襲兵(Levy Archers/Archers/Levy Skirmishers/Skirmishers)

擾敵之能誠可貴也,一如敵前,一如敵中

只需賜其一弓,示意目標,便再無必需之事

千金難買神射手

破襲兵雖有用武之地,然有時不能撼敵絲毫

擾敵之能誠可貴也,一如敵前,一如敵中

只需賜其一弓,示意目標,便再無必需之事

千金難買神射手

破襲兵雖有用武之地,然有時不能撼敵絲毫

擾敵之能誠可貴也,一如敵前,一如敵中

1 / 4
倫巴底同樣有數量繁多的遠程,不過……很遺憾這就到了不真實的地方了,從當時的歷史記錄來看,倫巴底人似乎從不在實戰中使用弓箭或者標槍。或者說,即使在被法蘭克滅亡後,標槍兵和弓箭手在倫巴底軍隊裡的地位和數量依然遠次於槍騎兵。不過如果倫巴底的遠程全廢了的話,倫巴底兵種就有些過於殘廢了。CA大概也不想搞得平衡性太差吧。
擄掠騎兵/夜襲隊(Raider Cavalry/Night Raiders)

只有最勇敢的人會在夜幕的掩護下進攻

掠奪者只需要敏捷的戰馬和鋒利的刀鋒

只有最勇敢的人會在夜幕的掩護下進攻

掠奪者只需要敏捷的戰馬和鋒利的刀鋒

只有最勇敢的人會在夜幕的掩護下進攻

1 / 2
考慮到標槍騎兵基本上是DLC各個陣營的標配,給倫巴底人安排上他們幾乎從來沒有的標槍騎兵,似乎也不是很奇怪的事情?

阿瓦爾人

“勝利王子”金水壺上刻畫的圖案,描述了一個東方風格的騎士拽著一個俘虜的頭髮。很多學者認為這是阿瓦爾文化的產物,但是也有其他可能的候選者:拜占庭、薩珊波斯、可薩人、馬扎爾人、保加爾人或者更早的匈人。

遊戲中的阿瓦爾旗幟,這個符號實際上來自1799年發現於今天羅馬尼亞境內的一組金器(被稱為納吉森特米克洛斯的寶藏,以出土地的匈牙利語命名)中的一件,被稱為"勝利王子"金水壺上的圖案。

“勝利王子”金水壺上刻畫的圖案,描述了一個東方風格的騎士拽著一個俘虜的頭髮。很多學者認為這是阿瓦爾文化的產物,但是也有其他可能的候選者:拜占庭、薩珊波斯、可薩人、馬扎爾人、保加爾人或者更早的匈人。

遊戲中的阿瓦爾旗幟,這個符號實際上來自1799年發現於今天羅馬尼亞境內的一組金器(被稱為納吉森特米克洛斯的寶藏,以出土地的匈牙利語命名)中的一件,被稱為"勝利王子"金水壺上的圖案。

“勝利王子”金水壺上刻畫的圖案,描述了一個東方風格的騎士拽著一個俘虜的頭髮。很多學者認為這是阿瓦爾文化的產物,但是也有其他可能的候選者:拜占庭、薩珊波斯、可薩人、馬扎爾人、保加爾人或者更早的匈人。

1 / 2
歷史上一共有兩個阿瓦爾汗國,除了遊戲中的,位於潘諾尼亞,存在於567-822年的阿瓦爾可汗國之外,還有一個是位於高加索區域的,從13世紀存在至19世紀的阿瓦爾汗國。另外,阿瓦爾人第一次出現在歐洲歷史上是463年的事情,他們攻擊了沙比爾人(Sabirs),然後又消失了。直到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統治的末期,阿瓦爾人又一次出現在了東歐草原上,他們將拜占庭的蠻族對手:庫特里古爾人(Kutrigurs)、烏提古爾人(Utigurs)(他們和保加爾人有著密切的關係)和安特人(Antes,東斯拉夫人的一支)一一擊敗,在拜占庭皇帝的收買下又隨即西進,但是被法蘭克人打敗後就暫時放棄了日耳曼尼亞的土地。
此後阿瓦爾人將注意力轉向格皮德人(Gepids)佔據的喀爾巴阡盆地,在567年他們和倫巴底人一起摧毀了格皮德王國,隨著倫巴底人向意大利的南下,這裡完全成為了阿瓦爾的地盤。在拜占庭的鼓動下,阿瓦爾人又攻打了小西徐亞(Scythian Minor)的斯克拉文人(Sclavenes)。不過此時的阿瓦爾人已經厭倦了被拜占庭用一點金銀打發去“以蠻制蠻”了,在巴彥可汗的帶領下他們背叛了拜占庭盟友,返回了潘諾尼亞。到了580年的時候,一個龐大的阿瓦爾汗國已經統治了潘諾尼亞和喀爾巴阡。
不過對於這些阿瓦爾人的來源也是一個千古懸案。對於他們來源的直接記載都來自6-7世紀的兩位拜占庭歷史學家:保護者彌南(Menander Protector)和塞奧菲拉克特·斯摩卡塔(Theophylact Simocatta),他們記錄了當時的突厥人得知拜占庭和阿瓦爾人結為盟友後表達的不滿乃至憤怒情緒。在彌南的記載裡,當西突厥葉護(似乎是中國歷史上的達頭可汗)得知阿瓦爾人和拜占庭的結盟,他宣稱自己會去攻打這些“瓦爾匈尼特人”(Varchonites),並且“消滅這些逃跑的突厥奴隸,把他們像螻蟻一樣踩死在鐵蹄下”。而在斯摩卡塔的記載裡,則通過一份突厥可汗的凱旋信,將阿瓦爾人稱作盜用了真正的“阿瓦爾”稱呼的“假阿瓦爾人”,說他們是被可汗征服的烏古爾人(Ogor)裡的兩個部落——瓦爾和匈尼(Var and Chunni)逃跑以後組成的。不過僅靠這些來源單一的記錄還無法確定阿瓦爾人的祖先是柔然人、嚈噠人還是鐵勒人(三者都是被突厥打敗並被征服的草原民族)。
在6世紀末期,巴彥可汗統治下的阿瓦爾開始在西線繼續入侵奧地利和弗留利地區,在東線則同拜占庭爭奪巴爾幹地區的土地,後者因為和薩珊波斯的戰爭無法將所有精力放在阿瓦爾方向上。在626年,阿瓦爾-薩珊聯軍發動了匈人阿提拉死後就再也沒有過的拜占庭圍攻戰,但是拜占庭的海陸軍成功擊退了他們。戰爭的失敗也讓阿瓦爾的軍事霸權收到了影響,受到統治的保加爾人、克羅地人和文德人紛紛造反,結果阿瓦爾人失去了近一半的土地,退回到了多瑙河中部的盆地一帶。
法蘭克人最終成為了漸漸衰落的阿瓦爾人的征服者,阿瓦爾戰爭從788年阿瓦爾入侵巴伐利亞,最後在伊布斯平原(Ybbsfeld)之戰中被擊退開始;隨後是791年查理曼帶領大量精銳騎兵發動了一次遠征,一路攻入了潘諾尼亞的腹地而未遭受抵抗,瘟疫在這之前殺死了大量的阿瓦爾馬匹;最後在796年,法蘭克大軍佔領了阿瓦爾汗庭(可能是一座環形的宮殿),徹底終結了阿瓦爾的獨立地位,很多阿瓦爾人施洗後併入了加洛林帝國,剩下的阿瓦爾人最後也被保加爾人和諸多斯拉夫人吞併,從此徹底消失了。
遊戲裡的阿瓦爾兵種很少,但是用好了手打幾乎是無敵的,雖然開局的局面不是很有利,但是如果佈置合理甚至可以平推全地圖。當然和其他三個非基督教派系一樣,阿瓦爾的難度是比較高的(宗教懲罰十分嚴重)。無論如何,阿瓦爾戰役的壓力不會輕鬆。
阿瓦爾將衛(Avar Guards)

將衛不再是奴隸,只為可汗而生,為可汗而死

唯一的衝騎將衛,而且還是可以在衝擊前投一波遠程的重衝騎,在本作的諸多近戰騎將衛和步行將衛裡算比較罕見的優勢了。歷史上的阿瓦爾確實有自己的重騎兵部隊,他們穿著全套盔甲,配備有矛與劍作為武器,馬匹則穿著半身馬甲(頭、頸、胸),阿瓦爾重騎兵還佩戴有護頸,遮蓋住整個脖子和下顎。

發現於德國巴登·符騰堡州的扎盔重建,這被認為是阿瓦爾人的頭盔

佩戴劍和長槍的阿瓦爾重騎兵(左),在一些記載裡,鎖甲也是阿瓦爾人常用的護甲之一

發現於德國巴登·符騰堡州的扎盔重建,這被認為是阿瓦爾人的頭盔

佩戴劍和長槍的阿瓦爾重騎兵(左),在一些記載裡,鎖甲也是阿瓦爾人常用的護甲之一

發現於德國巴登·符騰堡州的扎盔重建,這被認為是阿瓦爾人的頭盔

1 / 2
徵召弓箭手/阿瓦爾步弓手(Levy Archers/Avar Foot Archers)

以弓弱敵,久而可攻

射箭容易,射中難

以弓弱敵,久而可攻

射箭容易,射中難

以弓弱敵,久而可攻

1 / 2
雖然莫里斯在他的《戰略》裡記載阿瓦爾人“掉下馬就無法靠自己站起來”,但是阿瓦爾人實際上比其他歐洲人遇到的遊牧民族更常下馬戰鬥。阿瓦爾複合弓也和匈人的弓不太一樣,它的彎曲度更高,整體長度反而更短。據說阿瓦爾的弓箭受到過中國弓的影響,不過我不太確定是哪一種。
阿瓦爾步弓在遊戲裡的地位並不是很高,屬於是過渡性質的兵種,因為阿瓦爾常用的戰術講究機動行動,所以理論上完全不用步弓也能打贏整個戰役。
徵召矛兵/矛兵/部落民/阿瓦爾貴族劍士(Levy Spearmen/Spearmen/Tribesmen/Avar Noble Swordsmen)

阿瓦爾貴族披堅執銳,只為達官顯貴服務

不戰則必死,若戰,尚有一線生機,其可使募兵戰

槍矛有三好,易造易學價不高,故此乃戰場百兵之首

阿瓦爾部落民自出生起便接受射擊訓練,故可將弓用到出神入化

阿瓦爾貴族披堅執銳,只為達官顯貴服務

不戰則必死,若戰,尚有一線生機,其可使募兵戰

槍矛有三好,易造易學價不高,故此乃戰場百兵之首

阿瓦爾部落民自出生起便接受射擊訓練,故可將弓用到出神入化

阿瓦爾貴族披堅執銳,只為達官顯貴服務

1 / 4
很沒有特色的阿瓦爾近戰單位,兩種矛兵只是早期過渡用的,後期的主力還得是騎兵。貴族劍和部落民倒是還不錯,前者是著甲劍盾單位,能夠殺傷大多數矛兵,後者則是可以射箭的矛兵,拉開陣型以後可以對著衝過來的矛兵射幾波,運氣好可以直接射白對手,唯一的弱點是怕遠程。
如果CA真的願意好好做的話應該把阿瓦爾的步兵單位改成斯拉夫矛兵、斯拉夫劍兵之類的,畢竟很長時間以來阿瓦爾統治了大量的斯拉夫人,在阿瓦爾圍攻拜占庭的戰鬥中,也有許多斯拉夫士兵組成了阿瓦爾的攻城主力。類似的還有其他被阿瓦爾征服的民族,當然遊戲這個時間點上,曾經被阿瓦爾征服的保加爾人已經獨立了。

阿瓦爾騎兵和保加爾、斯拉夫步兵,前者的結局最後也是融入了後者。另外留著兩條辮子是阿瓦爾人和匈人最大的不同之處。

歷史記載的阿瓦爾還大量使用一種單刃的直刀,不知道是否是受到中國環首刀影響的產物

阿瓦爾騎兵和保加爾、斯拉夫步兵,前者的結局最後也是融入了後者。另外留著兩條辮子是阿瓦爾人和匈人最大的不同之處。

歷史記載的阿瓦爾還大量使用一種單刃的直刀,不知道是否是受到中國環首刀影響的產物

阿瓦爾騎兵和保加爾、斯拉夫步兵,前者的結局最後也是融入了後者。另外留著兩條辮子是阿瓦爾人和匈人最大的不同之處。

1 / 2
阿瓦爾弓騎兵/阿瓦爾貴族弓騎/阿瓦爾騎術大師(Avar Horse Archers/Avar Noble Archers/Avar Horse Masters)

馬鞍上的本事能夠決定勝負

馬術結合弓術,戰場上誰也擋不住

貴族有時間訓練適應他們選擇的武器

馬鞍上的本事能夠決定勝負

馬術結合弓術,戰場上誰也擋不住

貴族有時間訓練適應他們選擇的武器

馬鞍上的本事能夠決定勝負

1 / 3
阿瓦爾作為唯一具有弓騎兵的派系,可以選擇三種弓騎兵,但是隻有貴族弓騎能夠升級為頂級的騎術大師,普通弓騎兵不能升級,而且即使是騎術大師也很難在一對一單挑中打敗近戰騎兵。但是這並沒有什麼,實際上由於本DLC裡大多數AI都會爆出一大堆無甲單位,因此弓騎兵的地位反而上升了,如果全盤手打,只靠最初級的普通弓騎兵就可以打完整個戰役。
歷史上的阿瓦爾軍隊同樣是以輕裝弓騎兵為主,他們會通過放箭擾亂敵人的陣列,為重騎兵的衝擊提供便利。阿瓦爾的弓騎兵確實影響到了周邊地區,例如拜占庭的弓騎兵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阿瓦爾人的影響(雖然此後的馬扎爾人和突厥人也在弓騎兵的戰術和裝備方面影響了拜占庭)。

入侵巴伐利亞的阿瓦爾弓騎兵正在和法蘭克騎士戰鬥,最後也正是法蘭克的騎兵終結了阿瓦爾汗國的統治

阿瓦爾弓騎兵的復原圖,他的複合弓存放在後開口的弓盒裡,箭矢存放在身體右側的箭袋中。他沒有披甲,而是戴了一頂歐洲風格的瓣盔提供防禦。

阿瓦爾貴族弓騎兵,他們使用的馬鐙是鑄造的鐵製馬鐙,拜占庭也是從他們這裡學會了使用馬鐙,只不過拜占庭使用的是木框馬鐙

入侵巴伐利亞的阿瓦爾弓騎兵正在和法蘭克騎士戰鬥,最後也正是法蘭克的騎兵終結了阿瓦爾汗國的統治

阿瓦爾弓騎兵的復原圖,他的複合弓存放在後開口的弓盒裡,箭矢存放在身體右側的箭袋中。他沒有披甲,而是戴了一頂歐洲風格的瓣盔提供防禦。

阿瓦爾貴族弓騎兵,他們使用的馬鐙是鑄造的鐵製馬鐙,拜占庭也是從他們這裡學會了使用馬鐙,只不過拜占庭使用的是木框馬鐙

入侵巴伐利亞的阿瓦爾弓騎兵正在和法蘭克騎士戰鬥,最後也正是法蘭克的騎兵終結了阿瓦爾汗國的統治

1 / 3
阿瓦爾槍騎兵/阿瓦爾貴族槍騎(Avar Lancers/Avar Noble Lancers)

貴族和國王血脈相連,發動恐怖的衝擊

一旦槍騎兵鎖定目標,盔甲就毫無意義

貴族和國王血脈相連,發動恐怖的衝擊

一旦槍騎兵鎖定目標,盔甲就毫無意義

貴族和國王血脈相連,發動恐怖的衝擊

1 / 2
阿瓦爾雖然沒有近戰騎兵,卻具有遊戲裡唯一的重衝騎,而且所有衝騎都可以在衝擊前放一波箭削弱敵人,雖然如此,阿瓦爾的衝騎還是比較怕遠程,最好不要用衝騎正面衝大量的遠程,背衝才是正確的戰術。之所以阿瓦爾衝騎可以先用弓射再拿槍衝擊,是因為他們的長槍上有一個環套,可以在不使用的時候掛在背後。這一裝備也被拜占庭騎兵所使用了,讓他們的槍騎兵可以同時承擔弓騎兵的任務。

克孜爾千佛洞的壁畫,雖然這些描繪的應該是5世紀左右的嚈噠騎兵,但是阿瓦爾騎兵的裝備也可能與此接近

一名阿瓦爾輕槍騎兵,他也佩戴了弓箭

準備射箭的阿瓦爾重騎兵,他的長槍掛在身後,而且裝備了全套盔甲和護臂、護脛

克孜爾千佛洞的壁畫,雖然這些描繪的應該是5世紀左右的嚈噠騎兵,但是阿瓦爾騎兵的裝備也可能與此接近

一名阿瓦爾輕槍騎兵,他也佩戴了弓箭

準備射箭的阿瓦爾重騎兵,他的長槍掛在身後,而且裝備了全套盔甲和護臂、護脛

克孜爾千佛洞的壁畫,雖然這些描繪的應該是5世紀左右的嚈噠騎兵,但是阿瓦爾騎兵的裝備也可能與此接近

1 / 3
孔杜拉船/箭船(Kondura/Sagena)

正如箭一樣細長、快速、致命

如果你珍惜自己的生命,那麼不要去惹內雷特瓦河三角洲的人

正如箭一樣細長、快速、致命

如果你珍惜自己的生命,那麼不要去惹內雷特瓦河三角洲的人

正如箭一樣細長、快速、致命

1 / 2
CA終究是不好意思讓阿瓦爾人坐拜占庭的德羅蒙船,於是他們把9-11世紀的南斯拉夫船隻穿越時空送給了阿瓦爾人。在阿瓦爾人的兩種戰船裡,孔杜拉船是10世紀出現的一種船隻,也是中世紀的克羅地亞王國、文藝復興時代的拉古薩共和國使用的艦船之一(和威尼斯的貢多拉船大概也有點關係),而箭船是9-10世紀的納倫蒂尼人(Narentine,也是南斯拉夫人裡的一支)劫掠威尼斯共和國的海盜船。
兩種船隻的造型都來自維京船,當然歷史上的斯拉夫人也不是沒用過維京船。10世紀基輔大公伊戈爾攻打君士坦丁堡時,艦隊就是由許多維京長船組成的。在同維京人的頻繁接觸中,斯拉夫人顯然也引入了這種船隻,不過他們對海軍並不重視,也不會建立長期存在的艦隊。
另外遊戲裡的阿瓦爾人只有野驢砲作為攻城武器,甚至沒有大野驢砲,對此我感到十分失望,只能說CA是實打實在這裡偷懶了。畢竟阿瓦爾人給歐洲攻城設備帶來的一大創新就是中國的人力拋石機(Mangonel),首先是傳到了拜占庭,然後又被法蘭克人所使用。人力拋石機最後又演進為了中世紀的配重拋石機,在火炮出現前,配重拋石機可謂是世界上準度最高的遠程武器了。為什麼CA就是不肯做個人力拋石機給阿瓦爾人用呢?(PS:中世紀2的Mangonel建模還是錯的)

復原的11世紀末-12世紀初的孔杜拉船,長度只有7-8米,船身細長無龍骨,可以被拖上岸

基輔羅斯的戰船,採用單塊樹木製成

復原的11世紀末-12世紀初的孔杜拉船,長度只有7-8米,船身細長無龍骨,可以被拖上岸

基輔羅斯的戰船,採用單塊樹木製成

復原的11世紀末-12世紀初的孔杜拉船,長度只有7-8米,船身細長無龍骨,可以被拖上岸

1 / 2
(未完待續)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