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機能越來越強,主機獨佔越來越少,新時期的gamer幾乎是必備一臺趁手的PC。寫這篇文章也是聽了老白的錄音筆節目,想著為新入坑的pc玩家提供一些小小的經驗。
本人勉強算是一個愛玩電腦設備的人,幫朋友也七七八八裝過十來臺機器,自己這套配置也折騰了七八回才換到合適的,算是實戰派。從X79 H61洋垃圾一直到13900ks也都試過裝過,然後在接觸pt後又入坑了軟路由和nas,可能談不上玩的有多深多hardcore,但是我覺得對於玩硬件這個領域絕大多數門類入門的知識我還是有的。
那麼也廢話不多說,第一篇就直接來講講,如何組裝一臺最普通的PC。這篇文章旨在引導小白初步理解裝機的過程,肯定會對各類配件闡述不周,請各路大神輕噴,之後會單獨寫詳細小文章來探討
一臺常見的家用PC,由以下這些部件構成:主板、CPU、內存、硬盤、顯卡、電源、機箱、散熱、通風風扇。以及其餘外設,包括:耳機、音響、鍵盤、鼠標、顯示器。這幾大件是什麼功能我想應該不需我過多贅述,那麼接下來我們就根據一個我剛剛給朋友裝機的例子,來一步一步引導各位,裝一臺自己心儀的PC。
以此為例,這是一臺8000價位的,偏向於單機遊戲的,性價比比較高的機型。性能參考 《電馭叛客2077》,畫質設置為:選擇預設的光線追蹤:超級,開啟DLSS3,關閉垂直同步,運行Benchmark。在4K分辨率下,測得的遊戲幀率為平均69.96幀;在2K分辨率下,測得的遊戲幀率為117.38幀。
我們一步一步來。先確定限制所有配件的尺寸規格的要求。首先,看看你的電腦桌,確認你的電腦將要放在桌上還是桌下。接下來,拿出你的尺子,確認你要裝的機箱能接納的極限尺寸是多少,給出一個長寬高數據。然後,判斷自己是否有需要搬動這臺機器的需求,比如大學生回家,或者偶爾需要出差。根據這些數據,來判斷自己是要裝一臺名為ITX的小型機器,還是一臺普通大小的機器。如果你需要偶爾(幾個月一次)長途搬運這臺機器,那麼毫無疑問,我推薦裝ITX,或者你的桌面空間很小,小到一個大號的裝滿東西的揹包放不下的話,那麼同樣我推薦裝ITX,除此之外一律不推薦裝ITX,ITX機型在噪音表現和溫度表現都是很不夠好的。對於ITX機型的裝機,之後再單獨寫篇文章講
那麼在這個例子中,我詢問了我的朋友,他告訴我他桌面非常寬,他也不需要把這玩意經常搬動,那麼我就確定了他的所有硬件無需特意去挑ITX型號。
接下來,確定你的預算。首先確認自己的預算中是否包含外設與顯示器,一般情況下,對於1萬以下的臺式機,顯示器價位一般在一千到五百,鍵鼠價位一般在六百到二百左右,常見的性價比型號,2K 144hz屏幕的價格在900~1200,1080p 144hz在500~800,4k60在800~1600,4k144在2k~4k左右。根據這個,確認你給你的機器留下的預算,切忌呂布騎狗,只要你留給機器的預算超過4000,1080p60的屏幕就不要再考慮了,也最起碼給自己配一個一兩百左右的鍵鼠套裝。
那麼在這套配置中,朋友告訴我他已經有一個2k144的屏幕和一套雷蛇鍵鼠了,留給主機的預算就是8000,那我們接著來看。
確認完預算後,我們就可以確定顯卡型號。原因很簡單,顯卡價格逐年攀升,現在在一般的性價比機型裡面,顯卡已經可以佔據50%的預算了,同時對於一般的3A遊戲的體驗上來說,顯卡性能是>cpu性能的。
那麼目前顯卡市場有三家品牌在賣:Intel、AMD和NVIDIA。按照使用的穩定性排名是NVIDIA>AMD>Intel;按照同價位給的規格,堆料性價比Intel>AMD>NVIDIA;而遊戲體驗性價比AMD>NVIDIA>Intel。首先,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不推薦任何“小白”購買intel顯卡。
接下來的顯卡選擇集中在AMD和NVIDIA兩家。首先,確定自己要買AMD還是NVIDIA,AMD的價格更低,性價比更高,但是對於一些專業軟件、AI計算上會缺少這些功能,同時穩定性也比NVIDIA顯卡更低,我個人買的6600xt和6700xt都有出現諸如驅動問題,渲染問題之類的,一般情況下,除非預算掣肘,或者同價格的NVIDIA顯卡(比如4060和4060ti)特別差勁,否則建議購買NVIDIA顯卡。
那麼找到今年最新出的產品線,比如AMD的7000系,NVIDIA的40系,然後將你的預算×50%,得到一個值,比如說在這個例子中,是4000,然後,前往淘寶或者京東搜索“顯卡”,價格篩選調成±20%,也就是3200~4800,看看自己能夠買到什麼。假設你選擇了購買NVIDIA顯卡,那麼你會發現,這個價位囊括了兩個型號,RTX4060Ti 16G和RTX4070 12G。遊戲顯卡型號的含義是這樣:RTX代表支持光追和DLSS技術;40代表是40系,目前最新的就是40系,上一代是30系;60、70代表級別,50是入門級,60是甜品級,70是次旗艦以此類推,ti一般情況下可以代表半級,60TI就是比60強比70弱,16G代表顯存容量,遊戲分辨率越高需要的顯存容量越大,一般4K遊戲需要10~12G左右顯存。
那麼篩選出這兩張顯卡之後,我們先隨便挑一款,方便我們確定後續配置,如果發現後期超預算,我們就可以再回來調整顯卡,這也是為什麼要用一個大範圍去篩選顯卡的原因。一般建議先用價格高一點的那款。那我們這裡就確定RTX 4070 12G作為顯卡型號。
接下來就要確定顯卡具體的品牌。首先,根據你的預算,判斷自己需要的是4070中的丐版 中端 還是旗艦型號。丐版,中端,旗艦這三個的區別,一般是外觀和散熱器和供電的區別。在不考慮外觀的情況下,即使是最貴的旗艦型號,與最丐的型號性能差距不會超過5%,散熱再好的低級別顯卡比如4060也打不過丐版的高級別顯卡比如4070(在不超頻情況下)一般在預算緊張的情況下,丐版就好了,在預算沒那麼緊張的情況下,也可以買中端型號圖個安心。那麼以下是各品牌的等級劃分圖,來源是 求一個各個品牌各種型號顯卡的 丐版、普通、旗艦的圖 NGA玩家社區 (ngabbs.com) 截圖
確定完等級之後,接下來就要挑選顯卡的品牌,挑品牌主要挑的就是品控和保修。華碩、技嘉、微星算是一線廠商,七彩虹算是獨一檔的準一線,索泰、影馳、映眾、耕升、銘瑄算是二線對於這幾家來說,同一個級別的品牌品控基本上大差不差,七彩虹憑藉比較舒服的保修政策可以有所加分,我個人體驗過七彩虹的保修,拿著卡直接到保修點就給我修,修完就當場拿走,還是很舒服的。
一線廠商中的微星是這些品牌中唯一一個不支持個人送保的,也就是說如果你的微星顯卡出了問題,你需要先找到賣給你顯卡的商家,讓他幫你聯繫保修,這和七彩虹這種自己拿著卡就去修了的體驗還是差很多的,快遞一發基本上等顯卡再回你手上起碼十天半個月了。
當然,如果你是在京東購買的顯卡,一定要確認是由京東提供保修服務,還是由廠家提供服務。如果是京東提供的話那麼買誰體驗都一樣好,確鑿的問題京東會發個新的給你,甚至直接退你原價。
除此之外,你可能還能看到一大堆沒什麼名氣的顯卡廠商,這些品牌的廠商我們一律歸為三流甚至寨廠,比如電競判客、 磐鐳、卡諾基,就算缺錢我也建議去買大牌的二手在保,而不是買這些,除非你又害怕質保問題又實在是缺錢,這些牌子才可以選擇。回到例子,因為我的朋友人在西安,七彩虹保修點就在他家附近一兩公里,所以我選擇了七彩虹,同時因為預算較為緊張,我先確定RTX 4070 12G 七彩虹戰斧豪華版為他的顯卡。
確認完顯卡之後,那麼接下來要確認的就是CPU。CPU現在有兩家廠商,一家是Intel,一家是AMD。以intel為例,他有兩個重要的參數:級別和代數,代數越新同級別越好,在同代數情況下,級別越高越好,比如例子中的i5-13490F,他就是13代的i5級。同理,在AMD中,R5 7500F代表R5級,7000系(代)。那麼確認了級別和代數,接下來就看數字大小,越大一般來說越好,i5-13600k比i5-13400好,R5 7600比R5 7500F好,即,CPU先分為i3、i5、i7、i9,然後在各個級別中間,又有多種型號區分。
看完數字部分之後看後綴,對於Intel來說,一般桌面端CPU就三個常用後綴,K、F、T,T代表低功耗,一般不會放在主力機上使用,K代表可以超頻,一般來說CPU本身的主頻也會更高,F代表沒有核顯,也就是說你必須要購買顯卡才能讓顯示器顯示畫面。除此之外,還有XE(至尊版)和S(特挑版),一般出現在i9這樣的頂級型號後面。而對於AMD來說,X後綴代表可以自動進行超頻,F代表無核顯,G即為俗稱的APU,有性能比較強大的核顯。
同時要注意,E3、E5等CPU,用於服務器平臺而不是家用機平臺,雖然性能在特定方向上很強,但是對於一般的遊戲體驗來說可能並不好,而有些整機商會把這樣的CPU包裝i9級、i7級CPU出售,你可以把它理解為,我們一般打遊戲是買轎車的,i9就是超跑,而E3、E5是半掛大貨車,雖然你不能說E3、E5性能低,但是他速度性能就是不適合家庭代步。
在確認了基礎知識之後,你應該就不會再陷入i9級的騙局。那麼我們還是根據目前的預算來確定CPU型號,首先確保你要購買的CPU是比較新的一代,比如目前最新的是13代,那麼12代13代就都是可以購買的,一般按照三年左右的週期去看,遠於三年就算作比較老的平臺了,不建議購買。
然後,預算-顯卡價格-其餘配件估價,估價的計算方法是,機箱200,如果想節省點就按150算,散熱按350算,內存按350算,硬盤1T按250算,2T按500算,電源根據顯卡算,70級按600,60級按400,更低統一按350,80級-90級按900算。那麼在這個例子中,估算的CPU預算就是8000-4199-150-350-350-500-600,得到1851,然後到淘寶上搜索,板U套裝,按照±20%進行篩選,也就是2200~1500。
篩選過程中,首先確定自己是要選擇Intel還是AMD。在CPU領域,Intel和AMD並沒有顯卡那麼明顯的分別,按照個人建議是,誰性價比高買誰。實際操作中,大可以先先假設自己要買Intel,然後在淘寶搜索板U套裝,然後按照價格篩選,篩選完後,隨便點入一家店鋪,你會看到很多主板和CPU的組合售賣套裝。我們接下來要確定主板基準,在CPU不變的情況下,選中以B開頭的主板,找到最便宜的那塊,將這塊主板確定為基準主板,可以多看幾家店鋪來確定,主板品牌以華碩或者微星為基準最為合適。那麼在例子中,我經過篩選,得到華碩B760M-K D4為基準主板。然後主板不變,我們再去查看仍舊在價格區間內的CPU有哪些,那麼我們最後在例子中可以得到如下的幾個CPU選擇:i5-13490F、i5-13400F、i5-12490F、i5-12400F、i5-12600KF(均為不帶核顯型號,是否帶核顯不影響性能)。然後換到AMD這邊,我們按照篩選同樣能得出一些選擇。
接下來就到了做決定的時候,按照預算百分比法篩選出來的CPU一般都是比較均衡的,足夠帶動你之前選定的顯卡的,選哪個對於3A遊戲體驗來說差別不會太大。選帶K後綴的CPU對於主板、散熱、供電的要求會更高,最終價格自然也會更高,具體性能排行可以搜索CPU天梯進行查看 PassMark - CPU Benchmarks - List of Benchmarked CPUs ,也可以百度搜索CPU天梯圖,進行取捨。那麼我出於價格、性能和功耗的取捨,選擇了性能處於中間的13490F。
長圖預警:CPU天梯圖
至此,我們就確認了我們需要購買的CPU型號,那麼接下來,我們就要確認我們要購買的主板。
主板和CPU代數是綁定的,特定的代數只能用特定代數的主板,在主板領域同樣分為Intel和AMD兩家廠商。對於一塊主板的名字來說,比如B660M,代表,B級,600系主板,MATX版型,主板的名稱中包含的參數就是這三個:級別、代數(系)、版型(大小)。那麼對於Intel來說,主板分為X(最高端的HEDT平臺,已經逐漸消失了)、Z(高端)、B(中端)、H(入門)四個級別,而AMD分為X(高端)、B(中端)、A(低端)。選擇級別高低一般來說根據你CPU的級別來選擇就可以了,i3選擇H入門級,i5如果不帶K後綴則既可以選擇H也可以選擇B,如果有超頻內存的需求則選擇B,而i5帶K則不建議選擇H級主板,推薦選擇B級主板,如果有超頻CPU需求則推薦選擇Z級,i7中不帶K後綴的同樣可以選擇B級和Z級,單對於帶K的i7,則建議選擇Z級主板,更高級別的i9則一律推薦使用Z級或者X級。AMD這邊的R3 R5 R7 R9同理。
而對於目前的市場來說,還有一個需要注意就是主板所支持的內存代數。一般都會在名字中註明,比如ASUS H610M-A D4,代表支持的是DDR4內存。當前正是內存技術的過渡時期,市面上有的內存分為DDR4、DDR5這兩類,4代表4代,5代表5代,對於一般的3A遊戲玩家來說,兩者體驗的差距較小,而DDR5內存目前價格還是相對於DDR4較貴,可以根據預算來取捨。建議在確定了主板之後,詢問主板商家,你所購買的主板是DDR4還是DDR5的。
而對於數字部分,代表的是這塊主板是幾代的,一般來說無需過多記憶,使用 Intel® Product Compatibility Tool 輸入你之前選定的CPU型號,即可獲得支持的主板代數。
最後,要選擇的是版型。版型從小到大依次是:ITX、DTX、MATX、ATX、EATX、EEB。對於一般用戶來說,在目前的市場中,如果你在最開始確定了自己不需要購買ITX型號,那麼MATX版型是最常用也是最足夠的。當然,對於高端型號的CPU,有可能你看到的主板是ATX版型的,那麼這裡就需要注意,如果你買的主板的名字後面不帶M後綴,請務必詢問客服是否為ATX版型,當然最穩妥的方法就是都問一下客服,是不是MATX版型。主板大小影響的是拓展性、插槽數等等,如果你除了插一張顯卡之外還有插其他擴展卡的需求,比如陣列卡、網卡、採集卡等等,那麼推薦購買比MATX更大的版型,如果沒有,那麼一般MATX就足夠使用了。
那麼在這個例子中我們首先通過Intel官方給出的兼容性工具,得知我們所選擇的i5-13490F對應的主板為Z690、B660、H610、Z790、B760、H670。由於我們選擇的是i5中不帶K的CPU,我們選擇H系列或者B系列主板均可,即H610、H670、B660、B760均可。然後我們挑選一個主板廠商,一線品牌:華碩、微星、技嘉;準一線:華擎(如果你的需求在其他品牌中得不到滿足,華擎往往會帶給你驚喜);二線品牌:銘瑄、七彩虹;三線:映泰、影馳;四線:梅捷、昂達;以及一些雜牌廠商:華南、精粵、升技。對於小白用戶來說,銘瑄、七彩虹、影馳應該作為底線,再低的品牌建議不考慮,因為其在質量和兼容性上來說有很大的不足。
那麼接下來我們要確認其他的一些需求:最大內存支持容量、SSD插槽數、PCIE插槽數、wifi插槽、神光同步插針(如果你想要使用軟件來調整風扇的顏色)、風扇插針(決定你是否要購買風扇hub或者分線器)。最大內存支持容量常見的有64G和128G,它代表你能插入的最大的內存容量,SSD插槽數為M2接口的SSD硬盤的數量,現在硬盤一般有256G-4T這樣的容量大小,而插槽數一般在1個到3個不等,對於大部分用戶,兩個插槽足夠了,除非你認為自己永遠不會再加硬盤,否則最好不要買只有一個M2SSD插槽的主板。
PCIE插槽數在前面挑選版型的時候有提及,是用於插其他擴展卡的,PCIE插槽數有長度之分,分為X1、X4、X8、X16,擴展卡短的可以插到長插槽中,比如X1長的擴展卡可以插入X16的插槽中,PCIE插槽還有代數區分,比如PCIE4.0X16,即PCIE接口,4.0代,X16長度。代數主要決定的是帶寬的區別,直接影響擴展卡的性能表現,一般建議詢問你的擴展卡廠商該擴展卡是幾代的PCIE,所有代數高的都向下兼容,4.0插槽兼容3.0、2.0等等的擴展卡。同時PCIE的位置也需要注意,如果你的顯卡是三槽、雙槽寬的話,顯卡本身可能會擋住部分接口,建議向主板商家提供你的顯卡寬度信息,來確定是否會擋住你需要的接口。
WIFI插槽顧名思義就是為主板提供插入M2-WIFI拓展卡的接口,部分主板雖然沒有wifi插槽,但是它板載了wifi芯片,如果已經板載了wifi芯片,那麼自然而然也不需要有wifi插槽。
神光同步插針(AURA RGB)5V3pin和RGB插針12V4pin是用於控制帶相應功能的風扇顏色的接口,如果你想玩光汙染,最起碼應該帶有一個這個插針。風扇插針同理,除了CPU_FAN插針以外,至少還需要有兩個SYS_FAN插針,否則就需要購買hub,這段內容會在後面挑選風扇配件的時候詳細講。
那麼對於小白用戶,我們可以重點關注兩個品牌,華碩和銘瑄,先假定我們要購買華碩,我們進入華碩官網,查看他所有的主板型號,確定下能夠滿足我以上需求的主板型號。以華碩H610M-A D4為例 PRIME H610M-A D4|主板|ASUS 中國 ,我們可以在詳情頁看到這些參數,
如果你找不到這些參數,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可以解決,找到華碩或者銘瑄的京東或者淘寶店,然後把你需要的最大內存支持容量、SSD插槽數、是否需要WIFI、以及PCIE插槽數這些信息告訴客服,讓客服替你挑選即可。
那麼在這個例子中,我首先篩選出來,在價格範圍內,有以下幾塊主板可以選:華碩H610M-A(以及比這價格更低的H610M型號,由於預算充足,直接省去)、銘瑄B760M終結者。那麼這個時候我根據我的需求,認為有三個SSD插槽的B760M終結者更符合我的需求,所以選擇銘瑄B760M終結者。
那麼在主板挑選中還有一個經常會有人在意的概念就是品牌本身對於不同產品劃分的等級。對於華碩來說,如圖
這樣的劃分主要體現在用料,供電,以及主板上的散熱片的區別上。按照我的觀點來說,無需過多在意等級劃分,只需要在預算剛剛好花完的情況下,先優先滿足插槽需求,然後選擇Z、B、H中高一些的那個,然後再決定是哪個等級即可,Z、B、H這幾個級別之間的差別一般來說會比品牌劃分的等級之間的差別更大一些。
至此,裝機過程中的三大件已經全部確認完畢,字數也來到了將近七千字,之後所需要確定的配件還有:內存、硬盤、電源、機箱、散熱、通風風扇。我們放到下一篇來進行挑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