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RPG Book 全新譯本 《CRPG 通鑑》#014:柏拉圖(PLATO)系統時代的 RPG


3樓貓 發佈時間:2021-12-01 18:26:12 作者:CRPG通鑑 Language

作者:Felipe Pepe 翻譯:LightningChris
隨著家用電腦在我們生活中的普及,有時意識到電腦只是幾十年前的技術會讓我們感到驚奇。上世紀 70 年代的時候家用電腦才開始出現,在那之前我們只有那種幾噸重並且佔據一整層樓的大傢伙。
不過有些巨型計算機完全地超越了它們所屬的時代。在 1986 年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Douglas Engelbart)[1]著名演講 “Mother of All Demos” 中,他演示了鼠標和窗口化圖形用戶界面的使用,點擊超鏈接,並且還通過視頻會議和一個同事聊天,與此同時他還在同步編輯一個線上的文本。
這樣前衛的計算機系統之一就有柏拉圖計算機系統(PLATO: Programmed Logic for Automatic Teaching Operations)。創造於 1960 年,這是一個巨大的主機,帶有便於使用的終端,用於大學生的虛擬化教學。
這是一個柏拉圖系統的終端,以及它的橘色等離子屏幕。截至 1976 年世界上共有 950 個這樣的終端。

這是一個柏拉圖系統的終端,以及它的橘色等離子屏幕。截至 1976 年世界上共有 950 個這樣的終端。

在 1972 年推出的第四代柏拉圖系統,甚至先進到可以顯示矢量圖形,配備有觸摸屏,以及一個可以連接全球成百上千個終端的和因特網差不多的網絡。
學生們很快就意識到這個系統還可以用來製作遊戲,於是像《帝國》(Empire,1973)和《太空模擬戰》(Spasim,1974)[2]這樣的遊戲出現了。其中《帝國》尤其優秀:這遊戲可以讓最多 30 名玩家在一個俯視角的太空競技場中戰鬥,射爆別人的飛船並掌控銀河系,這可是 1973 年的遊戲!
當 1974 年《龍與地下城》(Dungeons & Dragons) 發行的時候,引燃烈火的所有要素就都齊了:性能強大的計算機配上無聊的學生,以及亟需自動化的數據驅動型遊戲。所以,計算機角色扮演遊戲就這樣誕生了。
可惜的是,當時的遊戲沒有全部流傳下來。柏拉圖系統終究還是一個用於教學的系統,它的管理員會把所有無權限的遊戲都刪了。因此,我們失去了《m119h》,一款 1974 年出現的史上第一款 CRPG。不過它後來的遊戲有逃離被刪除的命運——使用諸如 pedit5 這樣極其普通的名字,或者被學生保存了一份。這些流傳下來的遊戲被成百上千的人玩過,同時它們也影響了後來的許多遊戲。
感謝 Cyber1,一個致力於保留柏拉圖系統遊戲的社區,這些最初的 CRPG 還能免費遊玩。不過要注意的是,有些遊戲是上世紀 70 年代之後有過更新的,比如《地下密牢》(Oubliette)的主菜單界面甚至有其 iPhone 重製版的廣告,所以這些遊戲並不都完全是當年的那個版本,但是遊玩它們還是能讓我們瞭解到當年的遊戲是怎樣的。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關柏拉圖系統的話,我強烈推薦 Brian Dear 於 2017 年寫的 The Friendly Orange Glow: The Untold Story of the PLATO System and the Dawn of Cyberculture。雖然這文章遊戲的方面提的很少,但是其依舊是瞭解柏拉圖系統及其影響的最好的資料。
The Dungeon / pedit5 (1975)
這是目前還能玩到的最古老的 CRPG,由伊利諾伊大學的 Reginald “Rusty” Rutherford 所製作。這遊戲的正式名稱是《地牢》(The Dungeon),它當時是以 pedit5 作為文件名隱藏在柏拉圖系統中以免被管理員發現並刪除。
拋開它的年齡不談,這遊戲還是蠻不錯的。最初你需要輸入一個名字。接下來遊戲為你隨機屬性值:力量、敏捷、體格以及智力,然後你就可以進入地牢探險了。
這遊戲看起來很像一個 Roguelike 遊戲[3],不過它是早於《Rogue》(1980)的。你會在一個迷宮式的俯視角地牢裡探索寶藏並與怪物戰鬥,如果你死了的話,你的角色就被抹去了。你的目標是積累 20,000 經驗值並且返回入口。如果成功的話你的分數就會被列入名人堂。
地牢的設計是固定的並且只有一層,不過它相當地大並且還有很多密道。在探索的過程中你會隨機碰見很多怪物,可以選擇戰鬥、施法或是直接逃走。
關於施法,這遊戲也蠻有深度的,它總共有 16 種咒語。這些咒語有些是龍與地下城 (D&D)的經典法咒,比如魔法飛彈(Magic Missile,用於造成傷害)、隱形(Invisibility,逃離戰鬥)、治癒(Cure,回血)以及魅惑(Charm,結束戰鬥)。敵人甚至也有不同的法咒免疫:你不能對不死人(Undead)施放睡眠咒(Sleep)。
因此,pedit5 不僅是遊戲史上一款重要的遺物,同時它也是一款好遊戲,尤其是在那個時代。它是一個快節奏的地牢探險遊戲,有足夠多的敵人和咒語讓你重複遊玩追求高分的過程不會感到枯燥。對於家用電腦上的 CRPG 來說,它們還要花上幾年時間才能帶的動這麼複雜的遊戲。
dnd (1975)
儘管 pedit5 聰明地隱藏了自己,但它最終還是被從柏拉圖系統中刪掉了(不過好在有一名學生留下來一份副本)。就在這個階段,雷 · 伍德(Ray Wood)和加里 · 懷森特恩特(Gary Whisenhunt)製作的《dnd》誕生了。[4]
由於伍德是柏拉圖系統的管理員之一,他的遊戲是公開的並且火了很長一段時間,還會根據玩家反饋保持更新。
這遊戲的核心玩法和 pedit5 很像,不過它的建模更精細,怪物和咒語也更多了,同樣也多了一些新機制:比如你可以給你的角色洗點。
最初這遊戲只有一層地牢,不過製作者一直都在擴展地圖。受彈球機的啟發,他們決定添加高分排行榜。從那時起玩家們就爭相找金幣並通關,希望自己能當最高分,因此製作者加入了一個最終目標:取回魔法球。不過這個魔法球是被一條龍保衛著,這是電子遊戲史上的第一場 BOSS 戰。
製作者後來把遊戲託付給了 Dirk Pellet,讓他繼續改進這遊戲。他添加了很多新的魔法道具、魔藥、裝東西的揹包,甚至還有一個自動戰鬥系統,用於應對比較弱的怪。他所創造的物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精靈魔燈(Genie Lamp),你可以用它來許願,而且真的可以給遊戲管理員寫一個請求,然後他會親自讀你的請求,或許還會幫你達成願望。
這些額外的內容讓 dnd 比 pedit5 要複雜得多,不過也難得多,流程也長得多。在後期的版本中 dnd 有 15 層地牢,絕對會讓你暈頭轉向。
Moria (1975)[5]
不論是 pedit5 還是 dnd 都有著相似的結構,但是《摩瑞亞》(Moria)卻大相徑庭。或許是受到了《迷宮戰爭》(Maze War,1973)的啟發,《摩瑞亞》運用了一種線框型畫面以第一人稱視角展現地牢。
以及,雖然這遊戲名字起的是《摩瑞亞》,但是作者實際上對《龍與地下城》(D&D)以及《魔戒》並不熟悉[6]。他們只是簡單的玩了下 dnd 並決定做一個類似的遊戲。也因為如此,這遊戲捨棄了《龍與地下城》傳統的數據,敵人以及法咒。
《摩瑞亞》的四個屬性:聰明(Cunning),虔誠(Piety),勇氣(Valour)以及巫術(Wizardry)都是在 0-100 的範圍內,並且每次使用相應技能就會增加相應屬性。每一種屬性也和一個公會綁定在一起,比如勇氣就被騎士公會所運用。你不需要賺取經驗值來升級,你必須加入一個公會,不斷提升在其中的段位以獲得額外的獎勵。
每個屬性在戰鬥中都有其用處——勇氣影響你的攻擊,巫術用於施法,而聰明會用來迷惑對手露出破綻以讓你打出暴擊,虔誠則對一些敵人種類有奇效。這遊戲裡面錢也有了用處,因為商店裡會賣很多種武器(你甚至可以講價)。當然你也別忘了買吃的和喝的,要不然你會餓死的。
更重要的是,《摩瑞亞》實際上是一個多人在線 RPG。整個世界可以讓 10 個玩家一起遊玩,這 10 人可以組成一個團隊。《摩瑞亞》的世界非常龐大,有著一個巨型城市以及超過 200 個區域。缺點就是它沒有一個最終目標,並且裡面的區域也僅僅只是啥都沒有的迷宮,只有一些超難打的敵人。
作為一款極具創造力的遊戲,《摩瑞亞》基本上是一個讓玩家相遇、探索並不斷成長的巨大的沙盒。現在的每個 MMOPRG 都要對它致敬。
Oubliette (1977)
如果說 dnd 是 pedit5 的精神續作的話,那麼 《地下密牢》(Oubliette)就是《摩瑞亞》的精神續作。同樣作為一個多人遊戲,《地下密牢》基本在《摩瑞亞》的基礎上做了全方位的拓展。
《摩瑞亞》通過設置了 4 個公會對應 4 個職業,但《地下密牢》將其拓展到了 15 個種族以及 15 個職業,每個職業都有自己獨特的屬性要求!你可以選擇常見的托爾金式以及龍與地下城式的職業和種族,同樣也有一些新奇的種族職業比如忍者(Ninja)和高級妓女(Courtesan),還有一些職業是取自於《Lord Foul’s Bane》,一本在 1977 年由史蒂芬 · R · 唐納森(Stephen R. Donaldson)所著的奇幻小說。
Oubliette 讓你在一個位於十層地牢之上大的型城堡中開始遊戲,城堡裡有買裝備的商店,一個可以玩賭博小遊戲的賭場,一個可以讓死亡的角色復活的神廟(如果其他玩家取得了它的屍體),甚至還有個商店可以讓你買一些隨從怪物,你可以帶著它們進地牢和你一起戰鬥。
遊戲裡的施法功能也進行了拓展,現在它運用的是一套成體系的法咒。比如,為了施放“光”(Light)的咒語你需要打出 DUMAPIC。
讀到現在的話《巫術》(Wizardry)系列的老玩家一定會覺得有的東西聽起來好熟悉。確實,安德魯 · 格林伯格(Andrew Greenberg)和羅伯特 · 伍德海德(Robert Woodhead)[7]就是柏拉圖系統的用戶,並且他們很明顯從《地下密牢》借鑑了很多東西,當然這也使得很多柏拉圖用戶都在抱怨他們的剽竊行為。
《地下密牢》也同樣影響了《魔多:丹傑諾兒之幽》(Mordor: Depths of Dejenol,1995)以及《崩潰邊緣》(Demise: Rise of the Ku’tan,1999)[8]。只有很少的遊戲能在發售 20 年之後還在繼續影響著後來者。對於想要嘗試下這款遊戲的人來說,《地下密牢》在 2010 年推出了 iPhone 以及安卓機的移植作品。
Futurewar (1977)
柏拉圖系統裡有的不僅僅是玄幻類 RPG 遊戲。像《帝國》這樣的遊戲表明了學生也很愛宇宙飛船,於是像《旅行者》(Traveller)這樣的桌面科幻 RPG 以及《星球大戰》(Star Wars,1977)也開始出現了。而《未來戰爭》(Futurewar)則是柏拉圖系統裡的第一款科幻 RPG 遊戲。
這遊戲帶玩家穿越到了“遙遠”的未來,也就是 2020 年,那時核戰爭摧毀了地球,並且意外製造了一支變種人軍隊。在遊戲的開始你可以選擇陣營:美國人(Americans)、叛軍(Guerrillas)、野蠻人(Barbarians)、火星人(Martians)或是機器人(Cyborgs)——每個陣營都有自己的出生點以及加成。接下來會隨機生成你的屬性值並且從 8 個職業中選擇自己的職業,比如士兵(Soldier),醫生(Medic),間諜(Spy)或是聖人(Holy Man)。
《未來戰爭》也是一款基於探索地牢模式的多人 RPG,不過它新增了一些變量比如環境的危害:你可能會踩到地雷,或者被放射性廢料毒死。它還有一個雷達功能,用它你可以發現附近的玩家和敵人。
雖然這遊戲依然是基於屬性值而設計的,而且有很多不同種類的武器可供選擇,但它也是一款相當早期的 FPS 遊戲。當遭遇戰鬥的時候,你的槍會出現在屏幕上,然後你必須瞄準並射擊。每回合都會有一個非常短的時間限制,這會讓人感覺這是實時戰鬥。
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未來戰爭》算是第一款 FPS 和 RPG 結合的遊戲。這遊戲另一個新奇的地方是它開創了一個士兵在迷宮裡射爆惡魔的設定,這個設定後來會被一款史上最偉大遊戲之一的遊戲所沿用[9]
當然,《毀滅戰士》(Doom)的作者都沒用過柏拉圖系統,而且在上世紀 70 年代《未來戰爭》甚至都不是一款很火的遊戲。不過有趣的是,看起來大家都很愛射爆惡魔嘛。
Avatar (1979)
《阿凡達》(Avatar)是柏拉圖系統裡最後的一部大作了,它的出現就是為了超越之前的所有柏拉圖 RPG,在所有方面都做到最好。
這遊戲有 10 個種族和 11 個職業,同樣也和城鎮裡的公會所綁定。就像《地下密牢》一樣,你一開始是在一座城堡出身,城堡下面有一個巨大的 15 層的地牢,不過,你無需在城鎮中走動,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菜單(後面《巫術》(Wizardry)也這麼幹了)。這遊戲另一似曾相識的地方在於地牢內新增的很多威脅,比如深坑、黑暗區域、滾軸以及反魔法區域。敵人也變得更加致命,甚至能影響你的狀態,比如讓你中毒、睡眠或是麻痺。
據理查德 · 巴特(Richard Bartle)[10]所說,《阿凡達》很快就成為了“柏拉圖系統裡最成功的遊戲——在 1978 年 9 月到 1985 年 5 月期間,這遊戲佔用了柏拉圖系統 6% 的使用時間”。這遊戲複雜到有一群志願者來幫助運營,就像現在 MMORPG 遊戲裡管理員(GM)一樣。這也允許為玩家提供自定義任務,比如要求玩家去某一層去獵殺某一種怪物。
甚至還有報告說有玩家試圖賄賂管理員來獲得強力道具,或是在傳送失敗卡進牆裡後幫他們復活角色,還有準畢業生在不能訪問柏拉圖系統之前出售他們的角色。
《阿凡達》在那幾年裡一直都在不斷更新,現在都還在 Cyber1 服務器裡運營著[11]。它最新的版本是 1995 年發佈的,到現在都很受歡迎。
[1] 譯者注:美國發明家,最廣為人知的成就是發明了鼠標。
[2] 譯者注:中文名為原創翻譯。此為世界上第一個 FPS 遊戲。其英文名字是“space simulation”的縮寫。
[3] 譯者注:Roguelike 是角色扮演遊戲的一個分支類型,它以一系列隨機生成關卡的地牢、回合制戰鬥、基於磁貼的圖像(tile-based graphics)和角色永久死亡為特點。大多數 Roguelike 遊戲都創建在高度幻想的故事背景上,這是因為桌面角色扮演遊戲(如《龍與地下城》)的影響。
[4] 2012 年的時候 RPG Fanatic 做了一個很長的視頻,是 dnd 製作者的採訪。
[5] 譯者注:1982 年有一款同名遊戲,請讀者注意區分。
[6] 譯者注:“摩瑞亞”是龍與地下城裡的一個場景,同樣也是中土世界裡位於迷霧山脈之下的一個地下城。
[7] 譯者注:二者便是《巫術》系列的製作人。
[8] 譯者注:名字翻譯取自《大眾軟件》2000 年第 16 期。
[9] 譯者注:這裡指的遊戲便是《毀滅戰士》(Doom)系列了。
[10] 譯者注:理查德 · 巴特為著名英國作家、遊戲研究學者。
[11] 譯者注:關於 Cyber1 系統的詳細信息可以訪問:https://www.cyber1.org/
-------------------------
這是一本由 Felipe Pepe 聯合百餘位志願者耗時四年整理的類百科書籍,覆蓋了上世紀 70 年代至今的百餘款遊戲,是瞭解 CRPG 歷史文化的寶貴資料。我們作為千千萬萬試圖翻譯本書的項目組之一,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繼續堅持這一宏偉的計劃:我們致力於提供第一個完整翻譯版本,並加入大量科普類註釋,在降低閱讀門坎的同時提升其教育價值,傳播稍微嚴肅一點的遊戲歷史和文化。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關於項目組、項目進度、版權等信息,請參考 項目網站
本書正在籌備出版,渴望各路英豪加入我們,詳情請見 這裡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