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相信玩NAS的大概都不會擔心存儲空間不足的問題,畢竟工作、娛樂以及生活資料都能通過NAS來存儲,不需要佔用本地磁盤或手機的存儲空間。但雖說目前各大NAS支持的文件協議都非常多,像是常用的SMB、NFS、FTP以及WebDAV等等,但通過這些協議即便是掛載到本地,它們都是被統稱為網絡捲來使用,部分情況下存在一定的限制。
例如,你不能將應用安裝到通過網絡協議掛載的文件夾下,某些軟件也不能直接將輸入的內容導出到掛載的文件夾上,這就導致了本地的很多限制。例如一些遊戲動不動就上百GB、一些媒體文件動不動就幾百G來算,如果不能直接利用NAS來運行或者保存,那對於本地次存儲空間的壓力還是非常大的。
按照24TB的單盤存儲空間來算,四盤位的NAS能擁有最大96TB的存儲空間,而六盤位的NAS則擁有144TB的存儲空間,對於個人用戶來說你的電腦是不可能有這麼大空間的,那麼有沒有一種辦法將NAS上限制的空間利用起來,作為真正意義上的本地磁盤使用呢?
什麼是ISCSI協議?
辦法肯定是有的,但並不是每一臺NAS都有,像目前的一些新勢力NAS目前就不具備該協議。熊貓今天介紹用到的是鐵威馬的F6-424MAX,作為國產NAS中成立最久的品牌之一,加上一直以來主要面對的B端用戶,TOS系統自然是不缺乏這樣的協議的。
iSCSI是一種網絡協議,它允許通過TCP/IP網絡來映射存儲資源,使得遠程的存儲設備可以像本地連接的硬盤一樣被訪問和使用。簡單來說,iSCSI就像是一個橋樑,它將存儲設備通過網絡連接的方式提供給其他計算機使用,而這些計算機則可以把它們當作直接連接的本地硬盤來操作。
鐵威馬的iSCSI Manager提供了便捷的管理和監控iSCSI服務功能,可能沒接觸過的小白乍一看非常複雜,什麼叫iSCSI target?什麼又是iSCSI LUN?但實際上換一種思路你就能理解了。
iSCSI target: 想象你有一臺很大的硬盤櫃,裡面裝了很多硬盤,你想要把這些硬盤通過網絡分享給其他電腦使用。在這個場景中,這個硬盤櫃就相當於一個“目標”(target)。iSCSI target就是指這個硬盤櫃在網絡中的虛擬身份,它負責響應來自其他計算機的存儲請求,並將硬盤上的數據發送給請求者。簡單來說,iSCSI target就是一個可以共享存儲資源的“硬盤櫃”。
iSCSI LUN: LUN是Logical Unit Number的縮寫,可以理解為硬盤櫃中的一個“抽屜”。每個“抽屜”都可以獨立存放數據,就像一個獨立的硬盤。在iSCSI協議中,每個LUN就是一個邏輯單元,它可以是一個硬盤、一個分區或者一個存儲池。當你通過網絡連接到iSCSI target時,你可以選擇訪問哪個“抽屜”(LUN)來讀取或寫入數據。所以,iSCSI LUN就是一個可以被網絡上的計算機訪問的存儲單元。
如何使用ISCSI協議?
首先我們打開鐵威馬的iSCSI Manager,前面已經解釋過了iSCSI target和iSCSI LUN,那麼根據他們兩的關係,我們需要先創建iSCSI LUN,也就是為“硬盤櫃”創建“硬盤”。
創建時根據使用創景設置名稱、描述,再選擇使用NAS中的那一個存儲空間來創建,並設置好容量。這裡需要注意,iSCSI LUN創建之後NAS本身會少對應容量的存儲空間,例如我這裡創建了2TB的存儲空間,那麼原本10TB的NAS可用空間只有8TB了。
有了“硬盤”,那麼我們就可以創建“硬盤櫃”了。切換到iSCSI target中點擊創建,名稱還是根據使用場景設置,下面的IQN則是iSCSI的命名標準,IQN需要遵遁一定的規則,如果不懂可以不用修改,默認即可。而後面的CHAP認證你可以理解為連接“硬盤櫃”時是否需要密碼。
後面的可直接默認設置直接創建,當iSCSI target創建好之後這時候“硬盤櫃”是沒有“硬盤”的,所以我們需要將剛剛創建的iSCSI LUN放進去。點擊右上角映射選項,隨後選中我們剛剛創建的iSCSI LUN即可。
想要電腦使用它,我們電腦還需要進行一些設置。打開電腦的控制面板(熊貓這裡為WIN11系統),找到Windows工具。
打開之後能看到第一項就是ISCSI 發起程序,我們直接點開它。這時候能看到電腦已經主動識別到鐵威馬創建的iSCSI target了,選中之後點擊連接,記得選中將此連接添加到收藏目標列表,這樣電腦每次重啟就能自動連接。
連接之後我們打開電腦的磁盤管理,能看到這裡已經識別到新磁盤了。
初始化之後我們直接創建卷,如此以來等於電腦直接得到2TB的空間,不管是用來作為素材硬盤或者遊戲硬盤來使用,完全綽綽有餘了。
性能測試
那麼通過iSCSI協議得到的本地磁盤性能如何呢?這裡熊貓的鐵威馬接的單網口,路由器到電腦也是2.5G的網絡環境。
先用DiskMark測了一下速度,讀取速度在50MB/s左右,寫入速度為20MB/s左右,讀寫速度並不高,但也符合機械硬盤正常速度的範圍,畢竟是通過iSCSI協議添加的磁盤。
接著嘗試了一下從電腦的固態盤拷貝資料到該磁盤,都是一些壁紙文件,大小打開在5-10MB左右,可以看到實際的速度表現還是不錯的,能有百兆的水平。在將文件從該磁盤轉移到電腦固態盤時,也能有200MB左右的速度,完全夠用了。
最後試了一下軟件的安裝和運行都沒有任何問題,將遊戲安裝到該磁盤,測試了一下游戲也是完全沒有影響,實際表現和直插電腦的SATA盤沒有區別,並不會出現掉幀、卡頓等情況。
寫在最後
對於個人用戶來說資料並沒有這麼多,完全可以通過iSCSI協議將閒置的NAS空間利用起來,這樣電腦就不必一開始準備大量的存儲空間,相對來說能節約一筆給電腦裝硬盤的錢。最後想問問你們的NAS硬盤空間都有多大呢?實際使用率又有多少呢?歡迎評論區討論!
以上便是本次分享的全部內容了,如果你覺得還算有趣或者對你有所幫助,不妨點贊收藏,最後也希望能得到你的關注,咱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