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皆鋼:從諾曼征服到文藝復興的歐洲歷史盔甲(上)


3樓貓 發佈時間:2023-04-13 14:18:08 作者:Huiyao117 Language

前言

自公元5世紀西羅馬帝國覆滅後,步入中世紀的西歐地區不僅失去了曾經龐大帝國的燦爛文明,也在軍事鬥爭和武器裝備上出現了巨大的停滯和倒退。然而,在隨後近千年的戰火紛爭之中,重新屹立而其的王國和它的戰士們再一次披掛上了屬於勇者的盔甲與長劍,並隨著文明的復興而不斷進化發展,最終淬鍊出了騎士們最驕傲的榮光——那些優美華麗又所向披靡的鋼鐵甲冑。
沒有人可以拒絕穿著盔甲的魅力!

沒有人可以拒絕穿著盔甲的魅力!

歐洲中世紀,特別是中世紀中期至文藝復興時期的盔甲發展大體可以總結為從鎖甲到全身板甲的逐步進化歷史。得益於相對豐富的歷史實物、歷史畫作留存和較為系統的考古學發展,從1066年諾曼征服開始到17世紀末的數百年盔甲發展歷史在近數十年得到了較為完善的復原和重現。同時,有一大批歐洲歷史盔甲和戰爭文化的愛好者所組織的歷史重演(Reenactment)和史實武術復原(Historical European Martial Arts, HEMA)活動又進一步推動了歐洲歷史盔甲研究的進展。

筆者購置的一套15-16世紀僱傭兵歷史盔甲

筆者購置的一套15-16世紀僱傭兵歷史盔甲

筆者購置的一套15-16世紀僱傭兵歷史盔甲

1 / 3
國內外歷史盔甲愛好者的歷史重演活動
在21世紀的當代,我們可以看到華麗考究的全身板甲活躍在重現的維斯比戰役現場,也能夠在全甲格鬥的舞臺上一覽各式實用板甲衣的戰鬥風采,而無數的影視與遊戲作品也在不同程度上將引人注目的騎士盔甲形象傳遞到全球的愛好者眼中。因此,這些歷經了數百年風沙和戰火的盔甲武備的發展和演變過程,則變得愈發令人著迷。本系列文章將按照時間順序,對11世紀到17世紀西歐地區的流行盔甲進行介紹,為大家簡單梳理從樸實的鎖甲長衫到華麗的全身板甲的發展與進化之路。
從鎖甲長衫到全身板甲走過了數個世紀的漫長時光

從鎖甲長衫到全身板甲走過了數個世紀的漫長時光

本文有部分資料來源為著名歷史盔甲學者Ian Laspina的相關科普視頻、美國大都會博物館Dirk H. Breiding所著歷史盔甲相關內容、英國華萊士收藏館長Tobias Capwell博士的相關科普內容、英國歷史學家Charles Oman所著《中世紀戰爭藝術史》一書、以及@DirtyRoy、@CervellierInn、@白藥君、@檸檬紅茶雪糕official、@Ydywuw等B站歐洲歷史武備文化相關up主的視頻科普內容,在此鄭重感謝上述著名學者和大佬在相關領域的文獻和視頻翻譯科普工作,如有問題請私信聯繫作者。

11-12世紀:鎖甲與諾曼頭盔

我們所熟知的身披盔甲騎馬戰鬥的中世紀騎士形象主要形成在公元11世紀前後。在此之前的歐洲尚處於西羅馬帝國覆滅後數百年的動盪不安之中,而在西哥特人、倫巴底人、法蘭克人和盎格魯-撒克遜人崛起的時代裡,騎兵在戰場上的主導地位逐漸被建立起來。就像那些來自加洛林王朝查理曼大帝麾下精銳戰士們,他們在與維京人和馬扎爾人的一次次奮戰中逐漸重拾並發展了古老的武備與盔甲形制,並最終以身披鎖甲、手執劍與矛的諾曼騎士的形象烙印在歷史的節點之上。
典型的11世紀諾曼騎士造型

典型的11世紀諾曼騎士造型

反映11世紀騎士和精銳戰士形象的歷史佐證無疑非著名的《貝葉掛毯》所莫屬,這張由被征服的盎格魯-撒克遜人製作的精美圖卷描繪了來自海峽對岸威武又強大的諾曼人。在公元1066年發生的黑斯廷斯會戰(Battle of Hasting,也有翻譯為哈斯丁會戰)在決定了日後英格蘭權力的歸屬以外,也奠定了騎士這一軍事貴族的地位。在《貝葉掛毯》上,諾曼公爵和英王哈羅德的軍隊都身著類似的盔甲和裝備,但相較於後者以步兵為主的陣列,前者擁有大量騎馬作戰的衝擊騎士,他們的加入是這場戰役結局的關鍵因素。
1 / 2
貝葉掛毯上騎馬戰鬥的諾曼騎士,可以看到其裝備的鎖甲長衫和尖頂頭盔
在11世紀中葉,騎士和精銳軍士(man at arms)們所能得到的最好盔甲一般是一套鎖甲長衫(Hauberk)搭配帶護鼻結構的尖頂鼻盔/諾曼盔(Nasal helm)。鎖甲在中世紀大部分時間裡都是騎士和戰士們最主要的身甲形式,其由鉚接的鐵環編綴而成,外形類似襯衫,一般穿著在厚棉質的武裝衣外面。此時的鎖甲長衫擁有垂到大腿區域的、分叉的下襬以方便騎馬,而袖子可以覆蓋到肘關節以下。
11世紀的鎖甲長衫袖子覆蓋上臂,下襬覆蓋大腿

11世紀的鎖甲長衫袖子覆蓋上臂,下襬覆蓋大腿

而此時騎士們的頭部防護一般以鎖甲帽(Mail coif)或尖頂鼻盔為主,內襯棉質的武裝帽以作為緩衝。尖頂鼻盔最早在維京入侵時期(即維京人還未獲得諾曼底區域的封地)就廣泛出現在維京人、盎格魯-撒克遜人和法蘭克人的裝備中。但它的另一個名字,即諾曼頭盔也證實了1066年的那場戰鬥的歷史意義。除頭盔和身甲外,當時並未出現成熟的手部和小腿護甲,往往以皮革手套/靴子等日常衣物為主。
造型簡潔經典的尖頂鼻盔,或常被稱為諾曼頭盔

造型簡潔經典的尖頂鼻盔,或常被稱為諾曼頭盔

等時間到了12世紀,貫穿近200年的十字軍東征再次塑造了新一代的歐洲盔甲戰士的形象。在鎖甲長衫外穿著繪有鮮明紋章和標記無袖長擺的罩袍(Surcoat),佩戴平頂覆面盔或大型圓桶狀巨盔(Great helm)成為了這一階段騎士的標誌性裝束。而得益於12世紀相關歷史資料的進一步豐富,我們能夠更加細緻地復原出當時一名典型騎士或資深軍士的盔甲配置。不過,無論是英國、法國、意大利或神聖羅馬帝國,當時的戰士們似乎在盔甲上沒有太大差別。
進入12世紀後,鎖甲長衫外加罩袍的搭配開始流行

進入12世紀後,鎖甲長衫外加罩袍的搭配開始流行

在身甲形式上,佔據主流的依舊是鎖甲長衫,但相比於11世紀,其保護範圍得到了進一步加強:一方面上肢的護甲袖子覆蓋了整條手臂,在手腕處束口,並在12世紀末期開始有分指形式(Gauntlet)或連指形式(Mittens)的鎖甲手套出現;另一方面,鎖甲長衫的下襬進一步延伸到膝蓋,同時在小腿上出現用繩子綁在皮靴或褲子上的鎖甲護腿,能夠提供正面的下肢防護。
一名12世紀的全甲騎士擁有覆蓋整個手臂的鎖甲袖和更完善的下肢防護

一名12世紀的全甲騎士擁有覆蓋整個手臂的鎖甲袖和更完善的下肢防護

而此時歐洲騎士和士兵們的頭盔選擇開始變得多樣起來,在12世紀早期,尖頂的諾曼鼻盔搭配鎖甲帽或織物武裝帽內襯的組合依舊十分流行,而在12世紀中期、特別是十字軍的武裝序列中,出現了一種平頂帶護鼻或鐵質面罩的新型頭盔,它在戰爭中不斷進化為包裹整個頭部的平頂巨盔。此外,原有的諾曼頭盔的尖頂也被削低成圓頂或向前突起的彎頂,似乎更利於佩戴和偏斜武器的打擊。
一種平頂覆面巨盔

一種平頂覆面巨盔

在經歷了數百年的矇昧和混亂之後,中世紀的西歐終於迎來了歷史發展的轉折點。而在11-12世紀最早出現的那一批騎士軍事貴族以及他們的精銳扈從們,也得以重新以包覆全身的鎖甲長衫、結實的罩袍和威武的巨盔武裝自己,再次前仆後繼地投身於對土地和宗教信仰的無止紛爭中去,並在即將到來的下一個百年迎來十字軍東征的結束和新一輪戰火的燃起。

13世紀:罩袍與巨盔

在13世紀的西歐,英格蘭史無前例地爆發了針對王權的革命和大憲章的簽署,接踵而至的長時間內戰讓貴族和國王麾下的士兵和騎士們筋疲力盡;而在大陸一側,法國、神聖羅馬帝國和英國等諸多崛起王國之間的戰火與紛爭也在隨著時間不斷升級。而也正是在這一時期,騎士和士兵們的盔甲開始出現大量的變化和進步,以應對越來越艱鉅的對抗挑戰。
13世紀早期歐洲騎士和士兵們的形象

13世紀早期歐洲騎士和士兵們的形象

由於大小的會戰和遭遇戰愈發頻繁,參加戰鬥的勢力和軍隊組成的形式也逐漸變得複雜和完善,這一時期騎士和資深軍士在身甲外穿著的、繪有代表勢力或個人陣營紋章標記的罩袍變得愈發普遍。而在罩袍之下,能夠裝備到的最好護具依舊是覆蓋全身四肢的鎖甲長衫,其中鎖甲手套和護脛變得愈發普及,而單獨佩戴在靴子或皮鞋外面的鎖甲鞋也開始出現。
現代復原的一種連指的鎖甲手套

現代復原的一種連指的鎖甲手套

而盔甲中變化最明顯的莫過於騎士和戰士們佩戴的頭盔,從12世紀中晚期出現的平頂帶面具的覆面盔開始逐漸被水桶般的巨盔所取代。而在13世紀中後期,平頂的巨盔又開始重新拾起了諾曼頭盔時期的圓頂風格,這些圓頂巨盔(sugarloaf)更適合偏斜和卸除對手武器打擊的力量和衝擊。
圓頂巨盔開始出現

圓頂巨盔開始出現

然而這些沉重且昂貴的頭盔並不總是受到歡迎,許多騎士在加入戰鬥之前、或在下馬步戰的時候依然會選擇佩戴開面式的諾曼頭盔甚至是鎖甲帽。而逐漸重回戰場並取得和騎兵協同戰鬥地位的精銳步兵們,則選擇了著名的、形如鐵鍋的壺盔(Kettle hat)作為自己的保命神器。這種廣泛流行於基層士兵的頭盔和幾乎同時期宋朝的范陽帽有異曲同工之處,寬大的帽簷既可以有效防護投射物和兵器的擊打,也能夠在必要的時候為士兵遮陽避雨。
1 / 3
不同形式的鍋盔開始在士兵中流行出現
在13世紀中晚期,騎士和戰士們的身甲終於實現了一種突破性的進展,在鎖甲長衫外披掛的板甲衣(brigandine)極大地提升了防護水平。這種形式的盔甲最早可能來源於戰場的改造或一些工匠面對騎士客戶的新奇需求所進行的創新,即以披掛在鎖甲外側的結實罩袍為基礎,用織物或用鉚釘將一片片方形的鋼製甲片固定在罩袍的內側。早期的板甲衣在思路上和後世東方的布面鐵甲極其類似,這種使用“大片鐵板”以增強鎖甲防護的手段迅速在整個西歐流行起來,其本身的形制也在即將到來的14世紀出現大幅度的變化。
中間的騎士身著的就是早期板甲衣,可以看到釘在罩袍內部的甲片

中間的騎士身著的就是早期板甲衣,可以看到釘在罩袍內部的甲片

而與此同時,將整塊的鋼鐵甲片固定在關節或四肢處的嘗試也漸漸在13世紀的騎士與資深軍士中開始流行,最早的嘗試是將一對長方形的小型甲片通過織物繩索固定在肩部,作為除頭盔外最早的“板甲組件”出現在鎖甲長衫的身甲之上。隨後,一種類似古代希臘和羅馬時代的金屬護脛甲開始出現,它用整塊的鐵質甲片鍛造為半圓桶型並佩戴在小腿前側,取代了相對笨重不適的小腿鎖甲。
在13世紀末期,可以看到左側騎士的肩部開始出現板狀的小型護肩結構

在13世紀末期,可以看到左側騎士的肩部開始出現板狀的小型護肩結構

從西歐歷史盔甲的發展上看,13世紀的騎士們處於承上啟下的過渡階段,雖然出現了少部分板甲組件和原始的板甲衣,但大體形式依舊沒有脫離11-12世紀中世紀中期的經典騎士形象。隨著歷史繼續前進,這片土地在數百年的紛爭中逐漸開始恢復生產和建立秩序,一個個大型的王國相繼崛起並開始擴張,而所有將西歐盔甲推向顛覆性進化的14世紀,將在生產力和軍事鬥爭的巨大變革中轟鳴著到來。

14世紀:板甲時代的黎明

對於歐洲而言,14世紀的軍事鬥爭規模和烈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英格蘭與法蘭西兩個主宰歐陸的王國爆發了著名的百年戰爭,伴隨著西班牙、葡萄牙等一眾國家捲入了這場持續一個多世紀的血腥戰火之中;而德意志和意大利地區也開始了曠日持久的傭兵戰爭。高強度的軍事鬥爭改變了戰場和武器裝備的形態,也直接促進了騎士和士兵盔甲的巨大轉變。
經典的14世紀著甲軍士的形象

經典的14世紀著甲軍士的形象

在14世紀,歐洲軍隊的專業化水平和訓練程度開始大幅提升;一方面,職業化的精銳軍士為骨幹的步兵陣列獲得了戰鬥力和組織度的顯著加強,已經不再是經受幾輪簡單的騎士衝鋒就會崩潰的弱小軍隊了;而另一方面,長矛、長弓和大幅升級的盔甲賦予了步兵對抗大量精銳騎士的能力,也逐漸剝奪了騎士在戰場上的主導地位,職業化的複合軍隊成為了主流。
著名的英國長弓手開始在戰爭中嶄露頭角

著名的英國長弓手開始在戰爭中嶄露頭角

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著名的克雷西會戰和普瓦捷會戰,在克雷西戰役中,魯莽衝鋒的法國騎士們沒能啃下組織紀律嚴格的英格蘭人陣線,來自英國長弓手的兇猛火力嚴重限制了騎士的衝擊路線的速度,而下馬作戰的英國騎士則在步戰中完成了對法國騎士們的無情收割,這也迫使法軍在普瓦捷選擇了截然不同的步戰戰術。造成這種改變的因素除了兇猛的長弓外,就是士兵們的護甲相較於13世紀出現了決定性的變化。
英法兩國的騎士和士兵們在14世紀的諸多戰役中展開了曠日持久的廝殺

英法兩國的騎士和士兵們在14世紀的諸多戰役中展開了曠日持久的廝殺

首先,板甲衣開始逐漸發展成熟併成為精銳軍士和騎士們的普遍裝備。在14時期前中期,鎖甲長衫開始逐漸縮短為更為靈活方便的鎖甲襯衫(Haubergeon),相對應地,士兵們開始將逐漸成熟的板甲衣套在軀幹的外面作為主要護甲,此時的板甲衣甲片逐漸變大和產生穹殼結構,罩袍則幾乎僅作為板甲衣表面的織物外罩而保留,此外還出現了相配套的裙甲以彌補下腹部的防護空當。

現代全甲格鬥中的板甲衣

歷史出土的板甲衣實物

裝備中盔和大甲片板甲衣的騎士和軍士

裝備大甲片板甲衣的黑王子愛德華

現代全甲格鬥中的板甲衣

歷史出土的板甲衣實物

裝備中盔和大甲片板甲衣的騎士和軍士

裝備大甲片板甲衣的黑王子愛德華

現代全甲格鬥中的板甲衣

1 / 4
板甲衣開始成為一種可靠的軀幹防護措施被廣泛使用
其次,大量普通的一線士兵也開始用織物填充加強的軟甲(gambeson)作為保護軀幹的主要選擇,其代替了鎖甲長衫或板甲衣作為接近制式的簡單甲冑標準。除頭盔外,在軟甲的基礎上,大部分士兵可能都會獲得少量的關節板甲組件進行加強。例如著名的傑克鏈就是一種用長條形甲片包裹在肢體外側的防護結構,其作為完整板甲下位代替的士兵選擇。

傑克鏈

裝備軟甲的長弓手

現代復原的軟甲

傑克鏈

裝備軟甲的長弓手

現代復原的軟甲

傑克鏈

1 / 3
14世紀士兵們的甲冑選擇
而與此同時,以整塊鋼鐵製作的板甲組件也開始成套出現在作為基底的鎖甲襯衫與內襯武裝衣的外面。首先出現的是四肢部分的甲片,例如13世紀就出現的板甲脛甲和小型板甲護肩(spaulder),以及隨後繼續整合進入的板甲護肘、板甲護膝、板甲臂甲、板甲護腿等。它們的早期形式多以“板條甲”為主,即將多組長條狀的甲片固定在織物基底上,再包裹到肢體上作為防護。但在後期逐漸被一體式的板甲結構所取代。
1 / 3
14世紀末期的騎士和軍士們已經擁有了全板甲化的四肢防護
這些四肢甲片在14世紀中後期幾乎可以從正面完整覆蓋整個上下肢,並且擁有足夠的鉸鏈或空隙區域供關節活動。而手部防護同樣實現了板甲化,即分指的沙漏型手甲(Hourglass gauntlet),其腕掌部是完整的板甲穹殼結構,手指則沒有單獨的防護,或由小型甲片的連接提供保護。
1 / 3
一種現代復原的14世紀沙漏式手甲,可以看到沒有手指部分的防護
隨後出現的則是板甲結構的主角,即一體式的板胸甲結構。早期的板胸甲主要覆蓋上至鎖骨,下到肋骨底的胸部區域,以保證優良的貼合性和對軀幹旋轉的最小限制,而腹部往往還是以鎖甲組件覆蓋。此時的板胸甲一般只有正面部分,即胸甲和兩側自然延伸的肋甲,後背則直接用皮帶連接,並沒有背部的甲片進行保護。此外,此時的板甲衣結構也向著板胸甲靠攏,採用大型的圓弧甲片以增強結構鋼性和防護能力。

裝備單片板胸甲的14世紀騎士與軍士

單片板胸甲的歷史實物

裝備單片板胸甲的14世紀騎士與軍士

單片板胸甲的歷史實物

裝備單片板胸甲的14世紀騎士與軍士

1 / 2
14世紀末期出現了單面的板胸甲
在頭盔方面,14世紀的騎士和精銳軍士也開始有了更完善的保護和選擇。一方面,主宰數百年的中盔(bascinet)結構開始流行,其一體式的盔體包裹了整個頭頂、臉頰和後腦區域,頂部為類似諾曼頭盔的尖頂,內襯與多層的鎖甲頓項鍊接,形成了成熟完善的頭部防護。大部分中盔都是開面設計,但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的面罩結構開始出現,有簡約平滑的猿面盔、也有呈角錐突出的豬面盔、還有後期較為大型的巨犬盔。
1 / 2
典型的14世紀中盔+豬面面罩的組合
而部分騎士還會在中盔外面繼續佩戴一層大型的巨盔——沒錯,14世紀的大型巨盔採用了套娃的形式,一般在內部往往會有一個小碗狀的頭盔,或直接採用中盔作為內襯。這些大型巨盔比13世紀的前輩們要大上整整一圈,還會在此時已經流行起來的騎士比武活動中出現擁有大量裝飾和雕花的版本。
14世紀的騎士會在中盔外面再套一層大型的巨盔作為強化防護的選擇

14世紀的騎士會在中盔外面再套一層大型的巨盔作為強化防護的選擇

當我們進入14世紀的克雷西或普瓦捷的戰場上,就可以發現此時的騎士或重裝軍士們已經用成片的鋼鐵護甲包裹了自己,但這些板甲組件往往都是額外套在本就不夠輕便的鎖甲之上,本身還存在限制關節活動的各種侷限,這些因素促成了重裝騎士或士兵們逐漸失去了13世紀的機動性和靈活性,也間接促成了步兵戰術的演變和騎兵地位的衰落。
跨越14-15世紀的英法百年戰爭見證了士兵盔甲的巨大改變與快速發展

跨越14-15世紀的英法百年戰爭見證了士兵盔甲的巨大改變與快速發展

因此,在接下來的15世紀裡,成熟的全身板甲結構大量減少了鎖甲的使用和重量(特別是哥特風格),而更為貼合肢體的設計也進一步改善了關節的活動能力,終於將這種強大的盔甲形式推向歷史的舞臺之上,並再一次改變了戰爭的形態與騎士和士兵們的命運。

小結

從諾曼征服的鎖甲長衫,到十字軍征服的血色罩袍,勇士們追隨著領主為了土地和信仰拼死戰鬥;從歐陸王朝的板甲鐵衣,到文藝復興的華麗戎裝,騎士們駕馭著戰馬在原野和城牆下驕傲衝鋒;從梵蒂岡城下的高頂輕盔;到維也納郊外的閃亮胸甲,戰士們手持著槍矛排成戰列,在炮火與鐵蹄面前屹立不倒。歐洲歷史盔甲的發展見證了那些在一千年裡、在血與沙的戰場上衝鋒、奮戰、勝利或死亡的戰鬥史詩。它不僅僅是軍事科技與戰爭藝術的結晶,更是身居其中的那些勇敢生命的最好歸宿。這些或樸實堅韌,或華麗雄偉的歷史盔甲將作為人類文明曾經最為殘暴又熱血時代的留存,在鋼鐵與靈魂的碰撞中長久迴響。
在即將迎來的15世紀中,成熟的全身板甲隨著戰爭的烈焰正式到來

在即將迎來的15世紀中,成熟的全身板甲隨著戰爭的烈焰正式到來

(未完待續)

相關閱讀

兵擊的歷史溯源:歷史武備發展影響下的東西方兵器武藝
鐵甲戎裝:中國歷史甲冑簡介(上)
鐵甲戎裝:中國歷史甲冑簡介(中)
鐵甲戎裝:中國歷史甲冑簡介(下)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