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投一盒】其實所有的感情,都是一種富蘭克林效應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2-19 03:41:40 作者:薇姿態2046 Language

題引:

一個人愛上另一個人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是因為對方的外貌?

對方的品格?

對方的地位?

對方的財富?

統統都不是。

那究竟是為什麼呢?

1、

二戰時期,德國納粹迫害猶太人。

一個猶太商人家族商量向非猶太人尋求幫助,兄弟二人意見不同。

弟弟主張向父親資助發家的一個銀行家求助,因為這名銀行家曾多次表示有機會一定要報恩。

哥哥則認為應求助於在生意上曾經資助自己家族起步的另一位木材商。

兩人誰也說服不了誰,於是分頭行動,從此失去聯繫。

多年後,由木材商冒死相助逃到日本的哥哥回國尋找弟弟,發現弟弟全家早已死在了奧斯威辛集中營。

最後哥哥從納粹檔案中找到了舉報弟弟藏匿處的電話記錄,打電話的人——正是那位銀行家。

於是哥哥感嘆道:

曾經幫助過你的人,比你所幫助過的人,更可靠。

2、

現代的營銷學裡的有一個非常經典的案例,上個世紀的美國有一家吸塵器公司的推銷冠軍。

他在退休前一天對其他的員工們說:

“你們這些笨蛋,推銷業務時只會敲開門問:太太您好!能不能給我三分鐘介紹我們公司的一個產品。

每次話還沒說完,“啪”的一聲就吃了閉門羹。你說你們這不是赤裸裸的騷擾嗎?顧客沒報警已經是客氣的了。”

於是這些員工們就好奇的地問:“那您是如何向顧客推銷的?”

這位退休的老員工回答道:

“我會說,太太您好!我是一個路過的推銷員,口渴了。

您能不能給我一杯水喝呢?”

於是,我走進顧客的家,先觀察一下環境。

然後在顧客給我準備水的時間裡,輕描淡寫地說一說自己所推銷的“吸塵器”。

顧客沒有壓力,自然就會接話。

如此一來,產品推銷的成功率可以提百分之八九十。

其他的員工們聽了如夢方醒,紛紛給這位老員工鼓掌。

其實這個案例,有一個心理學的名詞,叫做:

“富蘭克林”效應。

【情投一盒】其實所有的感情,都是一種富蘭克林效應-第0張

2、

這是根據18世紀美國的國父之一的本傑明•富蘭克林所說的一句話發展而來的。

富蘭克林說:

相比那些被你幫助過的人,那些曾經幫助過你的人會更願意再幫你一次。

他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因為他曾經做過一件影響了世界心理學的事情。

這個故事最早是記錄在卡耐基的《人性的弱點》一書中。

後來在1993年,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艾略特•阿倫森,又將這個故事寫進了他的《社會心理學》。

故事大體是這樣的:

1736年,有一天富蘭克林在賓夕法尼亞的議院發表演講。

另一位議員完全反對他的觀點,於是也發表了一篇演講,十分激烈地批評了富蘭克林。

富蘭克林有點措手不及,但是又想爭取這位議員的同意。

怎麼辦呢?

他無意中打聽到這位議員的家裡正好有一套非常稀有的圖書。

於是他十分恭敬地寫了一封信,厚著臉皮向這個議員借書。

沒想到這個議員竟然同意了,富蘭克林還書時鄭重地表達了謝意。

幾天後當他們再次在議會廳見面時,富蘭克林是這樣描寫的:

“他竟然主動跟我打招呼(以前從來沒有過),後來我們談話,他還表示,任何時候都願意為我效勞。”

從此他們兩人化敵為友,終生保持著友誼。

所以後世的心理學家們人得出一個結論:

讓別人喜歡你的最好方法不是去幫助他們,而是讓他們來幫助你。

這就是著名的“富蘭克林”效應的由來。

3、一個世紀以後,美國的另一位總統林肯就深受“富蘭克林”效應的啟發。

有一次,林肯準備讓一位**幫個小忙。

一位議員批評說:

“你為什麼要試圖跟**做朋友呢?你應當消滅他們。”

林肯卻溫和的回答道:

“難道我不是在消滅我的敵人嗎?特別是當我們變成朋友的時候。”

讓一個敵人幫你一個小忙,就能化敵為友,化干戈為玉帛。

這,真的可信嗎?


4、1969年,心理學家瓊•傑克和戴維•蘭迪決定親自上陣,檢驗一下這個有二百年曆史的“富蘭克林”效應在20世紀是否已經過期。

於是他們安排了一次知識競賽,讓所有的參與者贏了一筆小錢。

競賽結束後,一名研究人員向其中三分之一的參與者們表示:

他是用自己的錢來組織的競賽,現在他沒錢了,能否請他們把錢退還給他。

一名秘書向另一組三分之一的參與者們表示:

這是由心理學實驗室贊助的競賽,現在實驗室資金短缺,能否請他們把錢退還。

實驗過後,所有的參與者們都被要求填寫了一項問卷調查,分別給研究人員和秘書打分。

實驗結果證明:

研究人員的分數遠遠高於秘書。

而且願意把錢退回來的參與者,所給出的分數遠遠高於不願意退錢者。

也就是說,“富蘭克林”效應檢驗合格,依然保質。

同理,我們地球上的人類,多如滿天繁星,多於恆河沙數。

試問:

我們哪一個人不是千萬人類中平凡的一員?

我們哪一個人的所愛不是千萬朵玫瑰中平凡的一支呢?

我們手裡的玫瑰之所以一枝獨秀,並非是玫瑰本身多麼耀眼,而是因為我們在玫瑰身上傾注了自己全部的目光。

我們心中的所愛之所以一笑傾城,並非是因為對方本身多麼迷人,而是因為我們在對方身上付出了自己所有的感情。

5、

偉大的文學家托爾斯泰也對這個效應深表贊同:

他曾在《戰爭與和平》一書中寫道:

我們並不因為別人對我們的好而愛他們,而是因為自己對他們的好而愛他們。

而托爾斯泰所說的“好”,其實就是給予幫助。

因為木材商已經給予了猶太家族一筆錢的幫助,所以產生好感,願意冒險相助。

因為顧客已經給予了推銷員一杯水的幫助,所以產生好感,願意接受推銷。

因為**已經給予了富蘭克林一套書的幫助,所以產生好感,願意化解仇恨。

也正因為如此,參加知識競賽的參與者們才會特別鍾情於研究人員,而不是那位秘書。

但是,這是為什麼呢?

【情投一盒】其實所有的感情,都是一種富蘭克林效應-第1張

6、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先回答另一個問題。那就是:

一個人愛上另一個人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是因為對方的外貌?

對方的品格?

對方的地位?

對方的財富?

統統都不是。

那究竟是為什麼呢?

我們再來聽聽法國作家埃克蘇佩裡的《小王子》裡的一個故事:

小王子在一個小小的星球上生活,有一天星球上忽然綻放了一朵嬌豔的玫瑰花。

小王子從來沒有見過這麼美麗的花,於是他每天細心地呵護,精心地照料。

他當時覺得這是世宇宙裡唯一的一朵玫瑰,比所有的花都美。

後來有一天他來到地球,發現僅僅一個花園裡就有5000朵幾乎完全一樣的玫瑰花。

那一刻他終於知道,他所擁有的只不過是一朵普通的花。

這個發現,使小王子非常傷心。

但是儘管如此,不知道為什麼,他心裡還是放不下自己的那一朵玫瑰。

直到有一天一隻小狐狸跟他說:

"正因為你為你的玫瑰花費了時間和心血,才使你的玫瑰變得美麗。"

小王子恍然大悟,終於明白:

儘管世界上有無數朵玫瑰花,但他星球上的那朵玫瑰花仍然是獨一無二的。

因為他澆灌過她,保護過她,陪著她一起說話,陪著她一起沉默……所以她是他獨一無二的玫瑰。

【情投一盒】其實所有的感情,都是一種富蘭克林效應-第2張

7、

同理,我們地球上的人類,多如滿天繁星,多於恆河沙數。

試問:

我們哪一個人不是千萬人類中平凡的一員?

我們哪一個人的所愛不是千萬朵玫瑰中平凡的一支呢?

我們手裡的玫瑰之所以一枝獨秀,並非是玫瑰本身多麼耀眼,而是因為我們在玫瑰身上傾注了自己全部的目光。

我們心中的所愛之所以一笑傾城,並非是因為對方本身多麼迷人,而是因為我們在對方身上付出了自己所有的感情。


8、

為什麼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寵的一直有恃無恐?

因為前者持續在付出,而後者幾乎沒有。

為什麼父母永遠在騷動,子女一直有恃無恐?

因為父母持續在付出,而子女幾乎沒有。

為什麼好孩子永遠在騷動,壞孩子一直有恃無恐?

因為壞孩子費心,耗費了父母更多的付出。好孩子省心,節省了父母本來的付出。

為什麼母愛一般情況下更甚於父愛?

因為母親對孩子的付出更甚於父親。

這個效應放在職場、友情或者其他領域中都同樣適用。

所謂“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人脈都是麻煩出來的”等等,就是這個效應所分娩出來的金科玉律。

因此,我們愛一個人,是因為付出。

沒有付出,就不可能有愛。

所以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一見鍾情。

9、

如果有一個人告訴你他在幾秒鐘之內愛上了一個女孩。

你只需問他一句:在那幾秒鐘之內,你願意為那個女孩去死嗎?

他肯定不願意,就像我們不願意為自己所喜歡的明星去死一樣。

因為幾秒鐘的時間,是不可能愛上一個人的。

【情投一盒】其實所有的感情,都是一種富蘭克林效應-第3張

女性亦然。

10、那他是如何愛上那個女孩的呢?情況如下:

他在見面之後,朝思暮想,茶思飯想,無時無刻不在想,甚至連做夢都在想。

所以他一天的思念可能長達16個小時。

而另一位對這個女孩同樣有好感的男人,每天的思念可能只有1個小時。

我們假設愛上一個人需要160個小時的思念:

那麼前者只需要10天,而後者需要160天。

這就是一見鍾情的真相。

“鍾”本來就代表時間,所謂的一見鍾情:

是指兩人在一見傾心之後,還需要時間才能生情。

在一定的時間內:

如果雙方都付出,就會孕育出愛情。

如果只有一方付出,只會分娩出單相思。

如果雙方都沒有付出,最多也就生出交情。

所以,如果沒有足夠的付出,別說是幾秒鐘,哪怕是相識一個世紀你都不可能愛上一個人。

11、

思念,就是一個人的情感付出。

當然付出還包括很多種:時間、金錢、陪伴等等。

但歸根結底,所有的付出都會隨著時間潛移默化,最終變成情感的付出。

從前有一個女兒問父親,如何讓她喜歡的男孩子喜歡她呢?

父親回答說:讓他給你買一個冰激凌。

女兒又問:然後呢?

父親回答:讓他再買一個。

這位父親就深諳“富蘭克林”效應。

因為這個男孩買冰激凌的行為,看似簡單,卻無疑是一種潛移默化的付出。

他會想:

女孩喜歡吃什麼樣的冰激凌?

草莓的還是牛奶的?

大的還是小的?

這一家的還是另一家的?

無形中,男孩就為這個女孩付出了時間、金錢、以及情感。

漸漸地,男孩就會問自己,為什麼我要給她買冰激凌呢?

因為她可愛、懂事、笑聲很甜等等,哪怕這個女孩一無是處,我們也大可放心。

無論如何,男孩都會給自己找足一百個理由。

然後,男孩就會因為自己的付出而覺得這個女孩與眾不同。

日積月累,他就不知不覺地愛上了這個女孩。

愛情,就是這麼簡單。

12、

所謂愛,就是你對一個人付出的總和。

轉自簡書  

世上所有的感情,都是一種富蘭克林效應。 - 簡書 (jianshu.com)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