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米拌飯
如果說成年後的大多數行為都可以在孩童時代找到對應影子的話,那麼我對於拼裝模型不算狂熱的喜愛則可能來源於小時候乾脆面裡附贈的拼裝卡片。身處那個時期的我,通過自己手工創作組合出的飛機、恐龍、摩托車並加以編排的經歷在本就快樂的童年基礎上又增添了一抹詼諧。隨著機緣巧合下購入了成年後的第一臺高達,買膠這件事就成為了我日常生活的調味劑。
像我一樣單純從拼裝或者外型方面入坑的朋友還是少數,大部分拼裝愛好者還是從《機動戰士》這個動漫系列或者二戰時期的坦克戰艦開始,一點點愛上了組裝的過程。本次將著重介紹一下我個人在購買相關模型或者材料時遇到的坑,如果屏幕前的各位也遇到過相同情況的話,不妨在評論區說的您的經歷。
模型的種類
為了方便不曾接觸過相關內容的朋友閱讀,先容我介紹一下模型的相關內容。
既然是拼裝模型,重點自然落在了拼裝二字上。所有模型在製作過程中都需要用戶親自從板材中將零件裁剪下來並進行組合,這個階段由於沒有對零件的細節或者色彩進行調整,所以一般將其稱為素組。如果玩家想要進一步對其進行改動的話,那就要考慮購入其他工具了。
這兩個是最近的,已經放了有段時間了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對預塗裝進行修改,對於我來說一方面是懶,一方面是沒那麼大地方,所以我很少對模型進行塗抹,最多是用顏料筆將打磨的地方進行遮蓋。而有更高需求的愛好者們則會選擇噴塗的方式,不僅便捷,效果還好。不過要想追求健康無異味還方便收拾的話要麼去室外進行,要麼就得購買一種酷似抽油煙機的名為噴漆箱的工具,它可以通過內置抽風機將漆霧排至室外。現在還有一種水簾噴漆箱,據說比普通抽風機味道更小,不過我沒實際使用過所以就不評價了。
我製作過或者瞭解過的模型大致有以下幾類:人形類模型(這個分得不是很嚴謹)、載具類模型以及引擎類模型。其他像場景類,白模這樣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並沒有親自嘗試過。曾有一位熱愛戰錘兵人的朋友拉我一起入坑,但是當我回到家看到那幾盒還沒有完成的高達模型時,覺得不填坑只埋坑的模式遲早得把自己累死,於是作罷。
人形類模型應該是大家最為熟知的了,像《機動戰士高達》系列,機娘系列,《奧特曼》《數碼寶貝》以及《假面騎士》等等熱門IP都會發布相應的拼裝產品,區別大致為大小,骨架和細節刻畫方面。得益於IP涵蓋的內容廣泛且種類十分豐富,同時組合難度較低成為了拼裝愛好者們的首選。小到三五塊板材的入門款,大到150CM左右以1:12比例製作的巨型高達都涵蓋其中。
載具類模型的區分度就比較大了,雖說像田宮的F1賽車和摩托車系列是以上色和貼紙地獄著稱,但在軍模,尤其是戰艦和帆船等模型面前就是小巫見大巫。等比例製作的軍事模型那細碎的小零件多到令人髮指,更不要提需要考究的色彩搭配以及效果改裝了。總的來說人形模型素組也可以進行把玩,但是軍模不在細節上下點功夫就總覺得缺點意思,所以在見識了我的朋友廢寢忘食地鑽研軍模後,我覺得拼拼賽車也沒有什麼不好。
引擎類模型玩法和上述兩種並沒有太大區別,無非是在通電後可以進行擬真運行。不過價格方面自然就要貴上不少啦。其實還有很多細化的分類,不過大多數我都沒有接觸過所以就不在此介紹啦,如果有懂得朋友歡迎在評論區補充。
有些坑,逃是逃不掉的
介紹完模型的種類,那就再講解一下製作模型需要的工具吧,畢竟在拼裝的道路上不斷踩得也都是這個工具的坑。
最基本的工具包含:剪鉗,筆刀,打磨板這三類。如果想要改進關節連接部分的話購置一枚電鑽會更加省力,並且通過更換鑽頭還可以進行水口打磨的工作,取代了之前費時費力的人工修整,這可能也是科技進步的一種體現吧。
其餘的工具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我在製作的過程中最多使用的便是上述三種。不過由於每個模型間開始製作的時間跨度比較大,所以各種稀奇古怪的工具都算是體驗過,這裡簡單聊一聊記憶比較深刻的幾種吧。
人生的第一把“剪鉗”,是一把剪刀
人生的第一臺高達是XXXG-01H2,至於型號卻完全沒有印象。之所以還能想起來,一方面是其胸口的導彈艙和雙手的加特林很有記憶點,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拼裝完成後痠痛的虎口令我太過難忘,所以每每見到高達模型總能回憶起來。而當時製作它所使用的是老一輩家裡一定會有的黑色老式小剪子,這種剪刀裁個紙剪個窗花還行,剪零件簡直是折磨。雖然年齡尚小工具也不趁手,但我還是憑藉著頑強的毅力和堅韌的精神將其拼完,只是成品可能有點慘(該模型已不知何時消失在了家裡,至今仍未找到)。
後面再次接觸高達就直接跨越到了大學,那個時候已經有了修水口的概念。不過概念歸概念,真正動起手了還是會感到力不從心。當時使用的工具是在購買MG版強襲自由時一同購入的“高達模型製作工具基礎套裝”,現在一聽這名字就知道是個坑,但當時懵懂的我還是踩得異常“著實”。
一般在裁剪零件時我會預留0.5-1CM的位置,以防零件的水口發白。而套裝裡攜帶的剪鉗以這種距離進行裁剪依舊會發生這種情況,現在想想可能是因為刀刃太鈍導致接口受到擠壓所導致的結果。如果不是因為握把太小致使我更換了金牌剪的話,可能現在依舊在使用它。
後面換剪鉗的時候也猶豫過是選擇神之手還是金牌剪,考慮到使用頻率和性價比最終還是選擇了金牌剪。後來我也用過朋友的二代神之手,對比之後感受的感受是:可以有,但不是必要的。神之手單刃的設計令其在修水口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不過還是有幾率出現水口發白以及平整性的問題,所以如果追求完美的話用筆刀來修的步驟還是少不了的。不過購買神之手的玩家還是需要一把副鉗來進行取件的操作,畢竟極薄的刀刃還是有很大概率壞掉的(我朋友的初代神手就因為剪DEOT崩了)。
挑選一把合適的筆刀還是很重要的
筆刀的作用在於平整水口方便後續的打磨工作。套裝裡的筆刀不能說多好用,但也是眾多工具裡最正常的一個。而在後面朋友的不斷科普以及試用他的筆刀下,我才發現一柄趁手的筆刀的確可以事倍功半。
首先最直觀的影響在於筆刀的手感。我現在使用的田宮筆刀會比套裝筆刀要重一些,這也導致我在修水口時手會更加穩定,分量感更足。另一個差別則是刀頭的鋒利度,OLFA代工的刀片鋒利度自然是要比不知名的好上不少,不過刀片畢竟是消耗品,所以更換刀片是解決筆刀不好用最為直接的方法。如果你現在的筆刀不至於出現瘋狂卡肉的情況,是沒有必要更換的。
手忙腳亂的滲線過程
一般購買的素組廠家只會進行預塗裝,而一些細節的刻畫還需要玩家自己處理,滲線就是其中比較常見的一步。而我最開始使用的則是套裝裡帶的櫻花勾線筆(套裝簡直害人不淺),操作模式常見於:哪裡需要就點哪裡——怎麼還不出水——屮怎麼出了這麼多——拿棉籤沾X20溶劑狂擦,結果就像幼兒園的孩子學畫畫,弄得自己一身髒。
後面入了田宮滲線液,感覺一個顏色應該夠我用一輩子。當然用毛筆蘸顏料滲也可以,不過還得洗筆刷挺麻煩的。
上色有風險,筆塗需謹慎
其實正常上色不太會出現什麼問題,不過人生在世誰又能這麼確定呢。此前就發生過筆塗天線後上色不均使用稀釋劑導致斷裂的情況,所以顏料筆均勻出水,塗抹水平以及運氣等因素都會影響最終塗抹的效果(以及想要進行筆塗的零件請在取件前進行塗抹)。
在噴塗方面,我真的是業餘的
那麼為了避免再次發生筆塗斷件的事故,同時為了讓手中的新安洲原石呈現更好的狀態,我購入了噴罐。結果當然不出意外的翻車了,誰能想到薄塗和厚塗之間還隔著“瞎JB塗”呢。所以各位在噴塗前最後先拿塊流道練練手,掌握合適的距離,不然你也得像我一樣練就腦中自動補色的能力。
買了不想拼,看了還想買
鑑於上述的種種經歷,以及當上社畜後的個人時間需要花費在其他地方,導致囤積的模型不斷增加,算上還未補款的就有5個,但是卻完全提不起拼裝他們的興趣。正如買了遊戲為什麼要玩一樣,日益嚴重的松鼠症(症狀多見於強迫性地囤積大量物品,也稱作倉鼠症)似乎也在影響著我對模型的判斷,望著還未完成的模型,翻閱著購物車排列的大大小小的商品,或許絲毫不擠佔現實空間的數字版遊戲才是我最終的歸屬。
拼獨角獸的時候已經領會了終極奧義:不修水口
好在《膠佬模擬器》的出現讓我可以在遊戲中釋放拼裝的癮。這款關於構建和定製模型的遊戲不僅消除了入門的門檻,簡化的噴塗步驟和自由展示的設計都滿足了那些無暇動手的膠佬們的需求。如果後續開放創意工坊,繼續打磨細節的話,我相信會吸引更多的人前來遊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