搓了一個銀河系背景的世界觀(政治部分)


3樓貓 發佈時間:2025-05-13 10:33:06 作者:心臟P Language

獵戶支臂(Orion spur): 銀河系有四條主要懸臂,分別為人馬臂 (Sagittarius Arm)、英仙臂 (Perseus Arm)、盾牌-半人馬臂 (Scutum-Centaurus Arm)、外臂(Outer Arm)。其中,獵戶支臂是連接人馬臂與英仙臂的一個分支,也是太陽所在的位置,其範圍是從W51到perseus transit。注:以上內容大部分來源於:http://galaxymap.org/,是真實的天文知識。

故事發生在銀河系的一個支懸臂上

黑暗時代:(~3k) 人類沒有離開太陽系的時代,相關的歷史已經在無盡的戰亂中幾乎遺失殆盡了。
黃金時代:(3k~6k) 星際殖民和探險的時代,人類建立了統一的國家:銀河共和國,生活富足,科技發達,商業繁榮。 設計思路:參考了大航海。艦隊沿著星門/蟲洞去探索,年輕人離開故鄉去冒險並書寫傳奇。大約會有貴族女孩和探索艦隊的水手私奔,或是誰家出現航海王這樣的情節。
前紛爭時代(6k~7k): 銀河共和國解體,大量獨立的國家誕生,彼此保留著相對正常的外交關係,有合作也會有鬥爭。
後紛爭時代(7k~9k): 各國之間的衝突更激烈,更頻繁,同時政權進一步分裂,最終各地開始無視戰爭法使用大規模殺傷武器。談判和外交消失了,文明只剩下消滅或被消滅兩個選擇。星際間的人類滑向了無底線戰爭的深淵。 設計思路:大概就是一堆魔怔人天天拿著地爆天星對轟,與其說血腥倒不如說是麻木地可怕。普通的民眾能選擇的只有接受自己會在某一天被突然毀滅的命運。
太陽同盟: 太陽系在9k時代處於實行封建貴族制,儘管保留著大量的產能卻十分墮落。地球上的人只能居住在環境惡劣的地下掩體中躲避轟炸,而月球作為王族的私人庭院卻能得到重兵守護。 設計思路:和這樣的蟲豸在一起。。。。
銀河第二共和國: 在9k時代,太陽同盟經歷了一場革命,新生的政權以銀河共和國的繼承者自居,開始對外遠征,目的是復興曾經統一繁榮的銀河共和國,解救在戰爭中痛苦掙扎的人民。 設計思路:人類的長子!碧藍的水之星!神聖的太陽風!星辰大海的起點!
政治: 銀河第二帝國事實上採取獨裁製,統治者同時擁有獨裁官,統帥,太陽總督,護國公的頭銜。 設計思路:加一堆頭銜會顯得這個人很偉大(像龍媽一樣)?而且每個頭銜背後都會有故事,在不同的場合會被用不同的頭銜稱呼,感覺會很有代入感。
獨裁執政官:
舊銀河共和國採取代議制民主,只有在戰爭狀態時會認命臨時的獨裁執政官(簡稱獨裁官)掌控全國。由於第二共和國永遠在武力收復故土,所以獨裁官從來沒有卸任過,形成了實質上的帝制。獨裁官的傳承採用禪讓制。 設計思路:崛起中,,,少話。
行省制與總督: 管理行省的官員稱為總督,由獨裁官直接認命。其職責是保障民生與生產,擁有相當的自主權。行省的名字按照其對應的方位來命名:如:天鷹省、天琴省、獵戶省、上帆船省、下帆船省。星座的具體方位可以參考下圖 設計思路:又方便又好聽而且還有現實依據
代行太陽總督: 太陽行省因其為人類故土的特殊性,被統帥直接管轄,但統帥經常在外作戰,期間就會委託給代行太陽總督治理。
統帥: 在軍事系統中和民間一般會稱獨裁官為統帥,昭示著他擁有所有武裝力量的指揮權,也是表達對其軍事身份的尊重。 設計思路:本來想著叫總帥的,但是會和神必紅色有角男衝突,遂作罷。
軍隊: 舊有的太陽同盟陸軍和海軍被重組為統一的艦隊。稱為第一艦隊,第二艦隊,第三艦隊。。。每支艦隊的最高指揮稱為元帥,由統帥任命,下轄多支陸戰軍航空隊戰鬥群。這意味著艦隊元帥可以獨立作戰。這體現了遠征早期對效率的追求。 設計思路: 陸戰部分的結構是:陸戰軍(根據戰略需求的臨時編制)-師(有固定番號)-團-營-連-排-班。基礎單位是若干的師(萬人規模)或者獨立團(數千人規模),這樣的規模比較適合故事展開吧。順帶一提我們這裡的登陸戰是十分慘烈的,一場普通的戰役前線的部隊可能會被完整輪換12次(陣亡率高達83%) 空戰部分的結構是:航空隊(臨時編制)-航空聯隊(固定番號)-中隊-小隊。 戰鬥群是一種臨時編隊,比如航母戰鬥群,護航戰鬥群,戰列艦戰鬥群這樣的,如果寫海戰的話,主角的活動範圍應該就是某一艘艦艇吧,最後一個漂移接艦炮齊射後,在舷窗看到敵艦殉爆時五顏六色的絢爛火焰應該會很帶感。 海戰上可能還會有超級艦船,類似於EVE裡的泰坦或是群星裡的巨像或是帝國之拳的山陣號,是可以搭載殲星武器或是在內部建立一個完善的殖民方舟的程度。 一支艦隊還可以分一部分出來執行特定任務,比如:第一艦隊天狼星分遣隊,第二艦隊上天琴座分遣隊。

護國公: 這是由舊王室冊封給獨裁官的頭銜。儘管在革命和改良中舊的貴族幾乎失去了全部的政治權力,但他們依舊保有著強大的經濟實力,是軍費的重要來源,對被征服的土地進行重建也離不開他們的投資。總之,為了表示對彼此的尊重,獨裁官接受了護國公這一貴族頭銜。 設計思路:貴族的歷史又臭又長,其中的血緣關係,秘密交易連他們自己都算不清楚,甚至發生過收拾屋子的時候發現200年前的鉅額欠條而上門討要的情況。沒有人知道這個利益網絡是怎麼運行的,國家隨意插手的話很可能引起連鎖反應而導致雪崩。 這樣的貴族結構很適合搞一些權力鬥爭,家族攻伐之類的。而且貴族有囂張跋扈的一面,卻終究要低軍事人員一等,很適合演歪嘴龍王結構的故事對不對!
軍需省: 軍需省的最高官員為軍需大臣,他們直接對統帥負責,負責協調戰爭資源,保障艦隊的後勤。簡單地說,行省政府負責基礎民政事務,而軍需省則負責軍事生產,裝備研發和徵兵,這也是對行省自主權的一種制衡。軍需大臣可以從總督手中徵收人員,物資,裝備,甚至直接徵用其領土和產業用於科研或生產。 設計思路:基本上是特務和瘋狂科學家呢。。。可以有這樣的故事:軍需省的調查員在疑似叛變的總督的領地裡調查資金走向。或者:哪裡的研究所開發了新的武器,在元帥的授意下組建了實驗性質的部隊去作戰(差不多是譚雅少校的同款待遇)。
統帥廳/執政官政務廳: 這是統帥的幕僚機構,成員叫做統帥廳特使或政務廳特使。特使只會從艦隊元帥,行省總督,軍需大臣中選拔。他們是統帥官的參謀,同時也有義務四處奔波傳達政令或收集情報。在法律上,特使只是統帥的傳話筒,不具有權力,總督和元帥只需要服從統帥的命令而無須理睬特使的個人意見。甚至,即使總督抗命,特使也不能直接對其進行制裁。而如果事態實在緊急,特使需要先行使即時罷免權,解除抗命者的職務親自上任,才能掌握實權。這樣的設計是為了防止特使欺上瞞下,盜取權力。
冊封儀式: 新上任的統帥需要回到地球接受冊封,期間一直帶著勝利桂冠,各個總督、元帥、和軍需大臣會宣誓效忠(無法到場的可以派使者)。比較特殊的是護國公的冊封,就是畫裡經常看到的那種拿著劍搭在肩膀上的。事實上,統帥的名譽是要比王室更高的,因此向王室下跪並不合適,最終的方案是選擇12歲以上最年輕的王室女性成員來進行冊封。這樣一來,雙方都有自己的解讀,王室會認為這是統帥對王權的認可,但統帥這邊則這樣解釋:自己是為了人類的未來而戰,向孩童行禮,是赤誠之心的體現。各自保住了各自的面子,事情完美解決了。

後記: 果然設定世界觀的關鍵在於要說清楚這樣的世界觀可以用來演繹什麼樣的故事。話說這些東西的大部分在正式作品中都不會出現哇,但我既然都想出來了就記錄一下吧。另外角色立繪也差不多畫好了,過段時間就能發上來展示了。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