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描述《這裡沒有遊戲:錯誤的維度(There is no game : Wrong dimension)》(以下簡稱《這裡沒有遊戲》)這樣一款遊戲呢?
在寫下這段文字前幾個小時的時間裡,我滿腦子都是些詭異的形容詞和由它們構成的詭異場景,思前想後與其詞不達意地嘗試描述這些詭異的玩意兒,倒不如先給大家講個小故事。說在古希臘時期,“柏拉圖學院”的哲人們在深思熟慮後,竟得出了“人就是兩腳直立且沒有羽毛的動物”這麼個粗暴的結論,頓時雅典一片譁然。此時學院的反對者自然不會放棄這個攻擊敵人的好機會,他頗有幽默感地拔光了一隻母雞的羽毛,把這個“柏拉圖學派”定義的人扔到了學院圍牆裡,將這群高高在上哲人們好好地羞辱了一番。
此路通向已經不存在了的柏拉圖學院
因此,我想如果steam在古希臘世界普及開來,這遊戲一定會在柏拉圖學院大受歡迎,再不濟它能輕鬆教會這些固執己見的傢伙們詭辯的幽默,讓他們坦然地為自己的晚餐添一份雞腿,並將這款《這裡沒有遊戲》狠狠摔在反對者的臉上:我承認那東西不是人類,但你們看看這個,這玩意難道不是遊戲嗎?
是啊,《這裡沒有遊戲》難道不是遊戲嗎?毫無疑問,這座由腦洞構成的遊戲性迷宮絕對能給每一名玩家帶來最傳統的遊戲體驗,可是哪怕只著眼於本作簡單粗暴的標題,我們都不難看出,這部作品同樣是一隻被扔進學院派大門的土雞,它本身的存在便是對“電子遊戲”中那些約定俗成概念的無情嘲諷,扇扇翅膀便能輕易將那些看似嚴謹的傳統遊戲分類擊的粉碎。
正因如此,目前我只能含糊地將《這裡沒有遊戲》描述成,在旁白指引下,有一定解謎元素的獨立遊戲,若想觸及這部作品的真正魅力,我們還要在這“腦洞迷宮”滿是塗鴉的大門前駐足片刻,從它張揚著的達達主義,慢慢欣賞這部作品所要表現的一切。
第一印象:達達主義的傳統狂歡
達達主義的葬禮舉辦於1921年。那天,在的塞納河旁,由若干學生組成的不專業團隊將象徵著達達主義的紙人溺死在了塞納河裡,隨後宣告,或者說是詛咒了這“反對藝術的藝術”正式死亡。現有的記錄顯示,那天並沒有太多人為這行為藝術駐足停留,那些達達主義代表人物也沒有在人群中現身,考慮到此時巴黎的達達主義並沒有徹底衰落,我想這只是因為他們並不相信達達主義將葬身於此時此地。
達達主義者在1920年的巴黎匯聚一堂,臉上充滿希望
事實證明,命運往往有著獨特而殘忍的幽默感,正如學生們所預期的那樣,在1923年的最後一次集會後,藐視萬物,意欲摧毀一切的達達主義在自我毀滅中踐行了自己的終極理念;可被趕出藝術殿堂的達達主義從未真正消亡,反而在今天找到了更適合的棲身之所:粗俗的喜劇和短視頻中,惡俗但流行的段子裡,無數有意無意地達達主義者至今仍孜孜不倦地表達著對所謂經典的惡毒“致敬”,只是他們早已沒了嘲諷一切藝術形式的打算,這些形似的達達主義作品無異於小丑的雜耍,其存在的目的只是博看客一笑。
如此而來,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何有些玩家對《這裡沒有遊戲》表現出的“達達主義”傾向嗤之以鼻了,一眼看去,遊戲作者不過是隻嘴硬的死鴨子,倔強的把“語言選擇”做成了警告牌,將“點擊任意鍵開始”稱為“不要點擊以開始”,用這“指鹿為馬”式的曲解否定著《這裡沒有遊戲》無比清晰的遊戲本質,恰似對馬賽爾.杜尚的拙劣模仿——樂此不疲地為再一次《蒙娜麗莎》填上一撮小鬍子,以此否定這部作品本身的價值,徒勞,且毫無新意。
不僅如此,從遊戲簡短的預告片裡,我們可以看出這部作品同樣秉承著達達主義“現成品藝術”的惡搞精神,將風靡一時的指點式解謎,經久不衰的日式角色扮演,FC時代的2D佳作以及的真實場景互動解謎吸納成為自己獨特的章節,但考慮到遊戲容量十分有限,恐怕作者只能裡而只能摘取它們最有代表的符號為己所用,難免將一部部精心烹飪的肉菜濃湯簡化成清湯寡水的亂燉。
在某種程度上,這些結論皆為事實,但這也都摻雜著傲慢的偏見,好在這偏見大概只能持續幾分鐘,具體來說,當我這個自詡的解謎遊戲專家被遊戲第一個謎題折磨的死去活來後,我便不得不承認,至少作品簡介裡“跳出盒子(think out of the box)”的思維訓練絕非戲言:誰能想到開場的標題竟暗藏著解密的關鍵?又有誰能發覺遊戲商城本身蘊含著白嫖的真諦?這樣看來這部作品還真就不是一款遊戲,因為在這數小時的體驗中,您此前所有的遊戲經驗都將成為通關的阻礙。
簡單說,“跳出盒子”是一種不按常理出牌的思維模式,,但隨著人們將其運用在了成功學和管理學上,這種思維漸漸成了枯燥的陳詞濫調,完全無力形容這遊戲的“爆炸性”。因此在我看來,與其說您需要在遊戲中運用“跳出思維盒子”,倒不如說是要將所有所謂的遊戲規則連同遊戲邏輯性和新老玩家的差異一同擊碎,以此將達達主義的核心理念貫徹到底,也徹底解決了解謎遊戲同質化的難題……其過程酣暢淋漓,足以讓所有玩家為這部作品的創新性拍案稱奇。
然而,在《這裡沒有遊戲》(試玩)與大家初次見面的2015年,讓人嘖嘖稱奇的腦洞絕不是什麼新鮮玩意兒。2013年,《史丹利的預言》大放異彩,引得腦洞佳作在15年前後集中爆發,難免讓人有些審美疲勞;可既然《這裡沒有遊戲》當年的首秀依然驚豔全場,想必其腦洞之外的遊戲設計必有其過人之處。
解謎邏輯:狄奧根尼的諄諄教誨
恐怕很少有人熟悉狄奧根尼這個名字,但很多人應該聽過這個“狗一樣生活”的男人的故事。在某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正是他懶散地要求亞歷山大大帝不要擋著他的陽光,竟讓年輕的征服者本人羨慕不已。
“只要你別擋住我的太陽光”
很可惜,這又是個帶著偏見的故事,狄奧根尼的犬儒主義絕不只是“坦然做鹹魚”那麼不堪,他所追求的可是“塗改世上的流行的一切貨幣”,將高貴的道德自由從慾望的印戳中解放出來:既然愛琴海岸的陽光足夠和煦,那一個大甕和貴族的宅邸就沒有區別;既然粗茶淡飯足以填飽肚子,那麼奴隸呈上的晚宴就等同於陌生人丟來的半塊麵包;同樣的,既然真理適用於這世上的每一個人,那麼應該剔除所有的詭辯,將這真理用大白話平攤在每個人面前,讓大字不識的奴隸也能領略其中的智慧(這個其實是安提斯泰尼的觀點)。
里奧·傑羅姆筆下的第歐根尼
如此,在我一些朋友看來,狄奧根尼簡直就是古希臘哲學界的****,憑一己之力便徹底否定了古希臘哲學的根基,一把扯下了哲人們光鮮亮麗的長袍,和他們的高高在上的優越感;與此同時,少了高大上的標籤和那些讓人頭大的概念名詞,哲學本身也將墜落凡間,將智慧播撒到世界的每個角落,同時將可悲的形式主義砸得粉碎。
這關卡將所見即可為我所用的法則體現得淋漓盡致
上述文字確實有些抽象,不過您完全可以在《這裡沒有遊戲》體味到這種化繁為簡的力量。和曾經的純腦洞遊戲截然不同,《這裡沒有遊戲》中的謎題設計的精髓並不在於讓人難以理解,相反,當您通關之後回味這段旅程,會赫然發現幾乎所有謎題的答案自始至終都靜候在屏幕最顯眼的地方:遊戲中的字母H堅硬如鐵,自然可以勝任鐵軌的工作;鼠標箭頭尖銳而迅捷,自然可以刺破結實的肥皂泡;這一切似乎和我們的日常生活多有相似,卻又毫無邏輯可言,但只要您不被思維所束縛,堅信“所見即可為我所用”的基本法則,一切謎題都將迎刃而解。
遊戲中的提示
當然,要改變幾十年來養成的遊戲習慣談何容易,尤其是在這遊戲的開端,多年的約定俗成思維鋼印般的讓我們對正確答案視而不見,只好稍等片刻(十幾秒)求助於近乎作弊的提示;而有趣的是,也正因如此,玩家在遊戲中體驗到的是一種習得技能,後漸入佳境的美妙感受,直到後來遊戲中的謎題不可避免地徹底失去了挑戰性,“畢業”帶來的成就感也就到達了頂點。好在此時遊戲故事也即將進入最精彩的階段,是時候用更嚴肅的目光重新看待這出荒誕的悲喜劇了。
尋找意義:對虛無主義的正面解讀
從皮浪和蒂孟,到讓.鮑德里亞和澤奇克,幾千年來,虛無主義已經被貼上了太多的標籤,以至於在我國學者劉森林2010年的研究中,嚴格意義的虛無主義已經包含了三大語境和至少四個層次的含義。好在我們今天並不需要浪費時間區分它們之間的細微差別,無論是是遊戲中先聲奪人的“自我否定”,還是完全缺失(卻也自稱一體)的遊戲邏輯,這淺嘗輒止的荒誕主義所展現的是大眾普遍認知的虛無,既世間萬物,皆毫無意義。
感興趣的玩家可以前往閱讀
然而作者並沒有用加繆或卡夫卡式的壓抑與苦悶將故事的荒誕升級,相反,他給了玩家和旁白一個所有玩家們看來是合理而有意義的主線任務:穿梭“世界”,追逐並挫敗大反派事關人類命運的大陰謀,於是遊戲中所有荒誕不經的元素反而組成了最傳統的冒險故事,在玩家的幫助下,旁白Game拯救了世界被毀的福爾摩斯和華生,兩次指引“林克”抱得美人歸,與自己的造物主促膝而談,最後當然也“戰勝”了宿敵,實現了自己的終極理想。
不僅如此,這期間Game還重拾了自信,重獲了愛情,與討厭的玩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誼,自己也成稱職……至少比從前更出色遊戲嚮導,可謂將馬斯洛的需求層次徹底地實踐了一遍,甚至可以說得到了完美而有意義的一生;只是同樣的,當真正的職員表與彩蛋播放結束,所有的意義都隨著屏幕的閃爍灰飛煙滅,只剩下一個碩大的標題,與遊戲所有荒誕的符號一同嘲弄般地將玩家拉近虛無主義的深淵。
通常,所有註定的“遊戲結束”都可以被昇華成一個恐怖的遞歸,暗示我們(在某種程上)自己不過也是被困在遊戲中的旁白,終究將成為世上一捧塵土;但和旁白Game經歷過這一切後,這絕望的結局似乎少了幾分說服力:難道這一切過後旁白Game沒有得到幸福快樂嗎?難道它沒有獲得讓自己心滿意足的成長嗎?歸根結底虛無主義源於先哲們對無法參透世間唯一真理的絕望,但如果這世間唯一的真理就在每個人身邊呢?
在口耳相傳的佛陀故事裡,後來的悉達多並不是一名合格的苦行僧,六年前他不僅僅打破了苦修的戒律,在尼連河裡沐浴,甚至接受了牧羊女的佈施的鮮奶,一時間竟被其他比丘所恥笑。後來的故事我們就很熟悉了,即便我們尚不能頓悟菩提樹下的終極智慧也能明白,“證悟”並不意味著要機械地堅守戒律,不惜與物質世界斷絕聯繫,(在我看來)它更像是種寵辱不驚的心境,讓人欣然接納命運的所有饋贈,無論是友誼或是仇敵,愛情或是欺騙,一份或是恰到好處的培根煎蛋或是命中註定的死亡,當然也包括這段電子世界的奇妙冒險,它帶來的歡樂與感動同樣是這世界的真相,足以改變一個人眼中世界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