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RPG Book 全新譯本 《CRPG 通鑑》#015-016:遊戲評述 & 1975-1979: 數碼侵襲之始


3樓貓 發佈時間:2021-12-01 18:24:26 作者:CRPG通鑑 Language

015. 遊戲評述

《創世紀 6:虛偽先知》(Ultima VI: The False Prophet)中不列顛國王與石像鬼一起在閱讀《究極智慧之典》。

《創世紀 6:虛偽先知》(Ultima VI: The False Prophet)中不列顛國王與石像鬼一起在閱讀《究極智慧之典》。

這一部分是全書的主體,參與寫作的有遊戲粉絲、mod 製作者、開發者和記者。在接下來的 450 頁裡,我們會介紹超過 400 款 RPG 遊戲,按發行年代順序排列,幷包含豐富的遊戲截圖和開發者語錄,甚至會為你推薦一些 mod。我們的目標是讓它既能成為一部 RPG 遊戲的大事年表,也能作為一份指南供玩家查閱,幫助玩家獲得最好的遊戲體驗。 此部分將以五年為間隔分成若干章節,各自回顧在那幾年時間裡遊戲世界中發生的大事,簡要地概述整個行業的變化,讓讀者瞭解當時的遊戲環境和背後推動其發展的技術革新。

016. 1975-1979: 數碼侵襲之始

翻譯:VitaminA
要精確定位電子遊戲的誕生年代絕非易事。常見說法有以 1958 年推出的《雙人網球》(Tennis for Two)為開端,也有提名 1962 年的《太空大戰!》(Spacewar!),或是 1950 年的《大腦伯蒂》(Bertie the Brain)。以上說法都各有千秋。
鑑於最早一批流傳至今的 CRPG 遊戲是於 1975 年在 PLATO 系統上開發的,本書便以此時間點作為開端。這樣做會便利不少,畢竟 70 年代的後半部分正是電子遊戲革命的高峰,其影響波及家用電腦、電子遊戲機及各色街機。
電子遊戲機最早出現於 1972 年,率先推出的是美格公司(Magnavox)的奧德賽(Odyssey)[1]。這些機械非常簡陋,多數只能用來遊玩《乓》(Pong),或是一些類似的、預裝在硬件裡的遊戲。
第二代電子遊戲機引入了 ROM[2] 卡帶的概念,廠商得以源源不斷地為自己的機器開發新的遊戲,這一模式與今天的主機和掌機也有幾分相似。雅達利 2600 早期起步緩慢,但很快,《耐力賽車》[3](Enduro)、《運河大戰》(River Raid)、《陷阱》(Pitfall)和《太空侵略者》(Space Invaders)相繼問世——這批經典遊戲使得雅達利 2600 名聲大噪。
而在當時,電腦仍是大塊頭的主機,一般只在大學校園、大公司和研究中心出現。雖然也有小一些的型號,但它們要麼身價高昂,要麼慢到連 BASIC 都運行不了。不過,Altair 8800 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局面。
Altair 8800 個頭小,價格(相對電腦來說)較為低廉,性能也足夠實用。它因此得以賣出上千份,成為了史上第一臺取得了商業性成功的家用電腦。緊隨它的步伐,Apple II,Commodore PET 以及 TRS-80 也相繼問世——這便是著名的“1977 三柱神”(1977 Trinity)。
Altair 8800 是為愛好者所打造,而之後的三部機器則是為了大批量生產而設計,目的便是吸引非技術用戶群體。然而,儘管家用電腦功能繁多,勝過了普通的電子遊戲機,但它們價格昂貴、操作複雜,並且除了簡單的應用程序和遊戲之外,很難再為用戶提供一些其他的體驗。
家用電腦利潤豐厚,但它們的受眾群體依舊以商業客戶、遊戲玩家和科技產品愛好者為主,說其人氣火爆也只是相對而言——TRS-80 僅賣出了 20 萬臺,雅達利 2600 則賣出了 3000 萬臺之多。
電子遊戲本身也可以說是小眾奇珍了。有一小部分的商業作品是裝在密封袋裡出售的,但這種情況十分罕見,大多數的遊戲都跟著科技雜誌一起賣的——通常來說,雜誌中會有幾頁寫滿了 BASIC 代碼,人們將其輸入到電腦之中,就能將遊戲復現出來。
街機在當時也仍是小眾產業,還沒有彈球機受歡迎。在接下來幾年內,街機產業穩步發展,並隨著 1979 年《太空侵略者》問世而一炮走紅,至此邁入街機的黃金年代。
短短五年內,電子遊戲便從《乓》開始,發展出了一套豐沃的生態系統——種類繁多、平臺多樣、受眾各異。而這才剛剛開始罷了。

趨勢

PLATO 遊戲:家用電腦剛剛出現不久,但美國大學從 60 年代開始就已經配備了大型教育用主機,其中最著名的便是 PLATO 網絡[4]。學生們避過系統管理員的耳目,悄悄在上面製作並藏起了一些遊戲。多虧主機性能強大,這些遊戲得以擁有一些創新機制,雅達利 2600 或是 Apple II 可無法提供這些。舉例來說,早在 1973 年,全美各地大學校園內的學生就可以在《帝國》(Empire)中線上多人作戰了!
《帝國》是由約翰·戴爾斯克於1973年製作的一款多人回合制太空主題的電子遊戲。

《帝國》是由約翰·戴爾斯克於1973年製作的一款多人回合制太空主題的電子遊戲。

雅達利 vs 動視:雅達利對員工很是嚴苛——他們薪資不高,設計了遊戲也得不到署名。一群開發者注意到自己的遊戲利潤豐厚,因此,他們於 1979 年離開了公司,自立門戶,取名動視(Activision)。他們繼續為雅達利 2600 開發遊戲,而雅達利決定起訴他們。然而,庭審認為人們有權在自己的遊戲機上想玩什麼遊戲就玩什麼遊戲。於是動視成為了史上第一家第三方遊戲發行商。此舉在為他人推開商機大門的同時,也為 1983 年美國遊戲業大蕭條[5]鋪下了路。
《拳擊》(Boxing)是於 1980 年在雅達利 2600 上發售的遊戲,也是動視發售的最早一批遊戲之一。

《拳擊》(Boxing)是於 1980 年在雅達利 2600 上發售的遊戲,也是動視發售的最早一批遊戲之一。

BBS:諸如 PLATO 網絡的私有系統已經足以讓其用戶在線上留言,而家用電腦及調制解調器的到來很快令千家萬戶都能體驗這一功能。最早的公共 BBS (電子佈告欄系統,Bulletin Board System)於 1978 年上線,為芝加哥的電腦愛好者們提供討論的平臺。經過多年的發展,BBS 可以為人們提供各式各樣的服務,從線上遊戲,到有償文件託管什麼都有。BBS 在 90 年代中期最為火爆,隨後逐漸被因特網所替代。
在 90 年代,諸如 ExecPC 的 BBS 系統十分流行。人們可以在上面分享免費遊戲及共享遊戲,如《毀滅戰士》(Doom)。

在 90 年代,諸如 ExecPC 的 BBS 系統十分流行。人們可以在上面分享免費遊戲及共享遊戲,如《毀滅戰士》(Doom)。

1975 年:

Altair 8800 發售了。作為早期的先驅,它是第一臺取得了商業成功的家用電腦,證明了市場對這一產業有所需求。

1976 年:

《巨洞冒險》(Colossal Cave Adventure,又名《冒險者》(ADVENT)《大冒險》(Adventure))是由威廉·克羅塞(Will Crowther)以 PDP-10 主機為平臺製作的遊戲。它是史上第一作冒險遊戲,對 RPG 和 roguelike 遊戲都影響深遠。

1977年:

雅達利 2600 發售了。它是至今為止最為成功的早期電子遊戲機,賣出了超過三千萬臺,且推廣了 ROM 卡帶的概念。這一壯舉為後面遊戲界的百家爭鳴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Apple II 是第一臺量產的家用電腦。與其同時期的競爭對手相比,它是唯一一臺彩色電腦,因此成為了當時流行的遊戲設備。
VHS(家用錄像系統,Video Home System)開始在美國發售,同期市場競爭對手包括 Betamax[6] 和激光視盤(LaserDisc)[7]。VHS 笑到了最後,直到 2000 年初才會退出主流市場。
TRS-80 電腦問世在這一年問世了。它由大型連鎖電子設備商 Radio Shack 的老闆坦迪(Tandy)設計製作,多年以來都賣得比 Apple II 要好上許多。
Commodore PET 隨後發售。最初的型號因鍵盤區過小而遭到批評,但後續的型號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1978年:

《太空侵略者》發售。作為一部開創性的經典之作,它帶起了街機以及電子遊戲整體的流行風尚。它在雅達利 2600 上的移植版也取得了巨大成功,是史上第一部銷售逾百萬份的電子遊戲。

1979年:

Intellivision 問世。這臺遊戲機由玩具大廠美泰(Mattel)製造,主打更加優質的圖像及正版遊戲,甚至還內置聲音模塊。它是雅達利 2600 最大的競爭對手,賣出了大約三百萬臺。
雅達利 8-bit 家用機系列開始發行。它是一臺價格低廉的家用電腦,還有一處可以放遊戲卡帶的卡槽,這一設計使它成為入門電腦的首選。
[1] 譯者注:奧德賽是全球第一款商業家用電子遊戲機,使用媒體為印刷電路板,配件有光線槍。美格公司於 1974 年被飛利浦公司收購。
[2] 譯者注:ROM(Read-Only Memory)即只讀存儲器。所以使用卡帶的遊戲大多數不能存檔,後來才出現了可以裝電池保留存檔功能的卡帶。
[3] 譯者注:原創譯名
[4] 譯者注:PLATO(Programmed Logic for Automatic Teaching Operations)由伊利諾伊大學設計並創建,用於教學。
[5] 譯者注:1983年美國遊戲業大蕭條(Video game crash of 1983)是美國電子遊戲歷史在 1983 年至 1984 年間的市場蕭條。它終結了第二世代的電視遊戲市場,使部分北美地區開發電視遊戲的公司被迫宣告破產,對美國和加拿大的遊戲市場影響深遠。
[6] 譯者注:Sony 的 Betamax,簡稱 Beta,是一種年份較早的專業用 19.1 毫米(0.75 英寸)U-matic 錄像帶演進而來的 12.7 毫米(0.50英寸) 家用錄像帶格式。
[7] 譯者注:激光視盤(LaserDisc),是種於 1980 至 90 年代中流行的影像存儲媒體,主要用作存儲電影,後被 VCD 或數字多功能影音光盤完全代替。
-------------------------
這是一本由 Felipe Pepe 聯合百餘位志願者耗時四年整理的類百科書籍,覆蓋了上世紀 70 年代至今的百餘款遊戲,是瞭解 CRPG 歷史文化的寶貴資料。我們作為千千萬萬試圖翻譯本書的項目組之一,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繼續堅持這一宏偉的計劃:我們致力於提供第一個完整翻譯版本,並加入大量科普類註釋,在降低閱讀門坎的同時提升其教育價值,傳播稍微嚴肅一點的遊戲歷史和文化。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關於項目組、項目進度、版權等信息,請參考 項目網站
本書正在籌備出版,渴望各路英豪加入我們,詳情請見 這裡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