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的人檔案館|遊戲載道第五講回顧:西遊新境——文化穿越與自然互動


3樓貓 發佈時間:2025-01-18 10:32:47 作者:Felania Language

2025年1月11日,"遊戲載道"系列講座以一場探尋遊戲與自然生態關係的專題講座畫上圓滿句點。第五講"西遊新境:文化穿越與自然互動"將視角投向了這顆藍色星球上與人類共生的萬物生靈,以及它們在數字遊戲構建的"自然烏托邦"中的文化投影。
本次講座由遊戲的人檔案館館長劉夢霏老師,與前國家動物博物館文創店長同時也是檔案館社會研究志願者的喬宸光老師展開對話。
劉夢霏老師深入解析了《魔獸世界》這款MMORPG中玩家的行為模式。她的研究揭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現象:在數字世界中,現代玩家的資源獲取、社群協作等行為範式,與遠古人類的狩獵採集生活方式之間存在著令人驚歎的文化基因延續。這一發現為我們理解數字遊戲如何承載並重構人類最原初的生存經驗提供了全新視角。
喬宸光老師則以其獨特的專業素養,細緻剖析了《黑神話:悟空》中的生物形象設計。他的研究展現了遊戲創作者如何在尊重科學規律的基礎上,巧妙融入中國傳統文化想象,創造出既符合生物學邏輯又富有東方神話色彩的奇幻生物。
以下為本次對話式講座的要點回顧:

遊戲:現代人的自然烏托邦與本能迴歸

劉夢霏老師從遊戲檔案研究的視角指出,在當代工業社會中,數字遊戲構建了一個獨特的"自然烏托邦"空間,為城市生活中的現代人提供了一個重返狩獵採集時代生活形態的數字化途徑。狩獵採集時代的人們每天平均工作時間僅為兩小時,他們的日常生活充滿了戰鬥、社交、和情感聯繫,這種生活形態在現代社會中顯得尤為理想化。
隨著工業文明的迅速擴張,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提升,地球的生態地貌被深刻重塑,現代人與自然環境的直接互動卻在持續弱化。然而,值得關注的是,當代人類的生理結構與遠古先民並無本質差異,對原始生活方式的嚮往仍深深銘刻在我們的生物本能中。
在現代工業體系下,人們的生存體驗與狩獵採集時代形成了鮮明對比。標準化的流水線生產、精細的專業分工、龐大的社會組織,極大地稀釋了個體對環境的直接影響力。在這樣的社會結構中,人們常常感受不到行為的即時反饋與存在意義,與自然界的情感聯繫也日漸淡漠。這種現代生活方式與人類與生俱來的生物本能產生了深層矛盾——我們始終渴望通過工具創造性地改變環境,追求與自然界的和諧互動。
在這一背景下,遊戲,尤其是多人在線角色扮演遊戲(MMORPG),成為了一種現代人迴歸狩獵採集時代本能的體驗入口。在遊戲中,玩家可以重新體驗那種小社群、強反饋的生活方式,與自然環境進行直接的互動。遊戲中的部落衝突,如《魔獸世界》中的組隊戰鬥、《英雄聯盟》和《王者榮耀》中的戰鬥小隊,都反映了狩獵採集時代部落衝突的規模和形式。這些遊戲中的部落衝突不僅滿足了玩家的生物本能,還提供了一種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體驗。

遊戲素養:數字時代的關鍵文化能力

遊戲在現代社會中不僅僅是一種娛樂或消遣,而是深刻重塑著我們的日常生活體驗和社會互動模式。從美團的任務體系到支付寶的積分激勵,從滴滴的等級機制到淘寶的成就係統,遊戲化思維已然滲透進現代社會的毛細血管,構建起了一個無處不在的"大遊戲社會"生態系統。
這種全方位的遊戲化浪潮對不同群體產生著差異化的影響。對於具備遊戲素養的人群而言,他們能夠敏銳地識別這些遊戲化機制背後的運作邏輯,在理性把控中獲取數字生活的便利與愉悅。然而,對於遊戲素養相對匱乏的群體,他們可能在不經意間陷入這些精心設計的遊戲化漩渦,在積分與獎勵的誘導下,忽視了其中潛藏的消費陷阱與社交壓力。
在後工業時代的都市生活中,遊戲早已超越了簡單的消遣功能,成為承載現代人情感寄託與價值追求的重要精神空間。在這個數字化構建的平行世界裡,人們得以實現自我價值的確認,建立跨越地域的情感紐帶,表達難以在現實中完全釋放的愛與聯結。然而,這種數字化的情感寄託也暗含著風險——如果缺乏對遊戲機制的深度理解與理性認知,人們可能從遊戲的主動參與者異化為被動的操控對象。
因此,在這個遊戲化滲透的時代,培養和提升遊戲素養已然成為每個現代公民的必修課。這種素養不僅包括對遊戲機制的技術性理解,更應該涵蓋對遊戲文化內涵的深度思考,以及對遊戲與社會互動關係的批判性認知。通過建立起這種多維度的遊戲素養,我們才能真正實現對遊戲的主動駕馭,使其成為提升生活品質的有益工具,而非支配日常生活的無形枷鎖。

作為生態隱喻的遊戲:教育與反思的橋樑

劉夢霏老師通過對《魔獸世界》核心敘事的文獻學考證,揭示了這款開創性遊戲如何將生態平衡作為其世界觀的核心支柱。在遊戲的史詩敘事中,破壞生態平衡的入侵者invariably被塑造為對立面,而守護自然秩序的力量則代表著正義陣營。這種生態倫理不僅體現在宏大敘事中,更通過精心設計的環境敘事細節得到強化:被汙染的水域、凋敝的植被、畸變的生物,這些環境要素共同構建了一個讓玩家直觀感受生態創傷的數字化空間。
在遊戲的人檔案館的研究視角下,遊戲中的生態邏輯已然超越了單純的設計元素,成為一種具有深遠教育意義的文化載體。當玩家在虛擬世界中與破壞環境的勢力展開對抗,實際上是在參與一場關於生態價值觀的沉浸式教育。遊戲中的職業設定,如與自然建立神秘聯結的德魯伊,或傳承古老生態智慧的薩滿,都在向玩家傳遞著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哲學思考。
然而,通過跨遊戲類型的比較研究,我們發現不同遊戲對自然的詮釋呈現出顯著差異。與《魔獸世界》強調生態平衡的理念相比,《英雄聯盟》和《王者榮耀》等競技類遊戲傾向於將自然環境視作可供爭奪的戰略資源,這種差異性的表達恰恰反映了當代社會對自然關係的多元理解。
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遺產形式,數字遊戲不僅滿足了都市人對自然的情感需求,更承載著深層的生態教育使命。在這個意義上,遊戲構建了一座連接現代人與自然的數字化橋樑,讓玩家在虛擬世界中重新審視人類與自然的複雜關係。這種數字化的生態體驗,既滿足了現代人作為"狩獵採集者"的生物本能,又為思考人類文明與自然和解之道提供了全新視角。
在夢霏老師以《魔獸世界》為例,對遊戲進行了宏觀的生態學分析之後,講座開始以“影神圖”中的人物、怪物形象為例對《黑神話:悟空》中的角色形象進行微觀的形態學分析。

《黑神話:悟空》中的動物分類:從古代“五蟲說”到現代生物學的物種概念

講座先以動物分類作為切入點,通過西遊記原著中多次出現的“五蟲”概念,解釋古代“五蟲說”即“蠃鱗毛羽昆”對動物分類的基礎性認知,“五蟲”中的“蟲”是對所有動物的整體代稱,並非今天意義上的單指“昆蟲”一類,如古人稱老虎為“大蟲”,蛇叫“長蟲”等。“影神圖”是《黑神話:悟空》遊戲敘事結構的重要組成,其中文字部分是碎片化敘事的主體,而圖片部分則通過鮮明的動物學設計讓故事中的角色立體起來,在其形象考究的背後也一定程度凸顯了製作人馮驥的生物學專業背景。
“五蟲”之所以有“五”這一說法,是與古代自然觀的“五行”相對應的。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各有其代表顏色和所屬生物類別,如金對應毛蟲以麒麟為其長,木對應鱗蟲以蛟龍為其長,水對應介(甲、昆)蟲以神龜為其長,火對應羽蟲以鳳凰為其長,而人為倮(蠃、臝)蟲屬土,以聖人為其長。這種分類思想是陰陽家五行概念與儒家長次思維結合的產物,也體現了古人樸素的形態學認識。同時在《黑神話:悟空》中,五行的思想亦巧妙的融合進章節與地圖設計中,前五章的章節標題及地圖風貌就與五行顏色和意象相關聯,如“火照黑雲”章節雖有“火”字,但實際水元素突出,例如黑風山的山水,白衣秀士等Boss的挑戰是於水中進行;“風起黃昏”章節中的沙漠場景突出了土的意象;“夜生白露”章節的雪山場景本身有著濃厚的白色,而同時章節動畫展現出人性惡的劇情,章節中“黃眉”與其弟子殺孽深重,他故事中的殺伐氣息都對應著金意象;“曲度紫鴛”章節中的紫色與木所屬的青色顏色相近,該章節多昆蟲和節肢動物元素,草木意象最盛,是為木屬;“日落紅塵”章節的火焰山則明確對應著火元素。五行決定五蟲,正如自然環境決定生物,以所處生態環境去研究動物,在這個層面,五蟲說或許很有其進步意義。
講座指出,現代生物學分類以物種為基本單元,通過親緣關係不斷向上回溯形成分類系統。但近年來的多種考察案例對“物種”這一概念產生了衝擊,首當其衝的便是“生殖隔離”,這一基礎認知是現代物種概念得以被劃分的最有力證據,如驢和馬雖同屬馬屬卻不同種,雜交產生的後代騾子無繁殖能力,表明二者有生殖隔離。然而,在“演化熔爐”的美洲,在北美,森鶯科下的鳥類可以跨種甚至跨屬雜交,且後代仍能持續繁衍;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脈周圍的埃氏劍螈,其亞種圍繞山脈繁衍一圈後,原本無生殖隔離的亞種間最終產生了生殖隔離,形成了“環物種”。正反兩個例子皆表明現代生物學以“物種”作為基本單位的分類體系存在爭議,如若想更科學地認識動物,則需要擺脫分類所劃隔出的條框,以更“變化”的視野來展開探索。這時,“演化”的概念就至關重要了。

《黑神話:悟空》中的動物演化:從古代“化生說”到現代生物學的趨同演化

講座從演化的角度為觀眾講述了“化生說”的概念。演化強調物種並非固定不變,而是處於動態的發展過程中。“化生說”出自佛教的《金剛經》,有濃厚的宗教和神話色彩,但這種思想在今天仍然發揮著一定影響。“化生說”認為物種可以相互轉化,且這種轉化較為隨意,甚至能因“神氣、仙氣”所引,化石頭、物件等無機物為精怪動物。講座以《海錯圖》中的化生現象為例,解釋了人們如何基於氣象、時節、動物遷徙,再通過對某些自然事件巧合的臆測、傳說來認知物種轉化的概念。儘管古代的化生說存在眾多不科學之處,但其核心觀點——動物處於不斷變化之中,具有一定進步性。遊戲《黑神話:悟空》中,眾多妖化為人,人變成妖的例子,正是對於古代“化生說”的延伸。
如在《黑神話:悟空》第二章“風起黃昏”中,黃風大聖及其座下將領的形象設計也繼承了“化生說”概念。黃風大聖本是老鼠,其座下的虎先鋒等將領形象雖有老虎特徵,但整體卻呈現出“賊眉鼠眼”的模樣,這暗示著老鼠與老虎長時間相處後,形象上出現了相互交融的現象。這一設計不僅呼應了古代“化生說”中物種可相互轉化的理念,也一定程度上契合現代生物學認知,即一種生物會對其伴生生物及所處環境產生能動影響,進而促使彼此在形態上共同演化甚至逐漸趨同。
在現代生物學演化概念中,物種當然不會像古代“化生說”那般說變就變、隨意無章法,但生物確實是在時刻變化的,而今天“系統發生樹”上的每一種獨特生物,它的產生背後都有一雙神秘的手在推動,而這雙魔法之手便是——時間。從宏觀的角度,包括我們人在內的所有脊椎動物都是由魚類演化而來的,這當然符合古代“化生”的理念,但發生這種變化背後所需的時間,是要以“億年”作為跨度的,一切演化的奇蹟都是在時間的承載之下得以實現的。
而演化的奇蹟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趨同演化。《黑神話:悟空》中的碧臂螂形象是以螳螂的形態設計的,它是由大聖的手甲轉化成的精怪。這一設定呼應了古代“化生說”中物能轉化為動物的奇怪方面。但同時,螳螂的捕捉足非常適合解釋趨同演化現象,即在物種的演化過程中,親緣關係甚遠的幾種物種卻會因具有相似的習性而逐漸演化出相近的身體結構。螳螂的捕捉足並非其獨有,講座列舉了許多具有類似結構的昆蟲,如螳蛉、螳水蠅、螳蠍蝽等,他們皆有捕食的習性,以肉食為主要食性。這表明相同的生存需求促使不同物種演化出相似的生理特徵,也讓今天的我們能夠更科學、更正確地理解“化”的概念。

《黑神話:悟空》中的動物形象設計:從原著到遊戲的創意融合

在《西遊記》原著中,對於黑熊精的描述是“熊羆”,熊羆分指兩種動物:熊,為黑熊,羆,為棕熊。《黑神話:悟空》中黑熊精的形象設計融合了黑熊和棕熊的特徵,體型魁梧,面部輪廓的毛髮更像棕熊。胸前的佛珠不僅是其皈依佛門的身份象徵,還與黑熊胸前的月牙紋路相呼應,增加了角色的文化內涵,為玩家呈現了一個既富有文化內涵又具有科學依據的角色形象。
黃風大聖在《黑神話:悟空》中的形象設計融合了貂鼠(紫貂)所在鼬科動物和黃毛鼠所在齧齒動物的特徵。其最顯著的特點是嘴部尖銳,有兩顆發達突出的門牙,這與鼬科動物犬齒髮達的特徵不符,反而是齧齒目動物的標誌。黃風大聖不僅外觀獨特,還具有兇猛的特性。在遊戲中,黃風大聖是一個難以對付的Boss,這與鼬科動物捕食比自己體型大得多的獵物的特性相似。黃風大聖的形象不僅在視覺上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還在遊戲體驗中增加了挑戰性,體現了設計者對動物特徵和習性的巧妙運用。
豬八戒的動物形象也較為鮮明,它在《西遊記》原著中被形容為“野豕”和“老彘”,通常被描繪為黑豬。而電視劇中的豬八戒卻是一個白豬,這是因為它融合了約克夏豬的形象,這是一個從英國引進的、被人為馴化的品種。而遊戲採用了《西遊記》原著中的豬八戒形象,具有發達的獠牙和堅硬的鬃毛,是典型的歐亞野豬。
除了豬八戒,遊戲中還有另一位角色——黃袍員外採用豬的形象,即疣豬。疣豬主要分佈在非洲大草原,其形象與歐亞野豬有明顯區別,具有獨特的面部特徵和疣狀突起。老師指出,遊戲設計者採用疣豬形象來設計黃袍員外,可以讓玩家在遊戲中區分豬的不同形象,增加角色的識別度。兩種不同的形象設計展示了遊戲設計中的巧妙構思,使得角色形象更加豐富和立體。

《黑神話:悟空》中的神話與現實:祛魅與重生

《黑神話:悟空》中通臂猿猴的設計靈感來源於山魈,這是一種僅分佈在西非熱帶雨林、熱帶草原裡的物種。與中國是真正意義上的相隔萬里。為何一個外國的物種會有如此古典的名字?其實“山魈”這個名字本就出自中國古籍,是一種人面長臂的精怪,只因人們觀測到這個非洲物種後認為它與典籍中所描述的形象一致,便將其以“山魈”命名,於是這個古代“鬼魅”的名字,在現代科學的領域獲得了新生。小小的名字,卻是去妖魔化的例證。
而遊戲的情節設計也給出了反例。遊戲第二章的結尾動畫,講述了一位書生在上山砍柴之際救了一隻白狐,白狐化身為女子報恩,與書生喜結連理,生兒育女。然而,書生一次外出打酒,歸家後發現家中血跡斑斑、屍身遍地。步入臥室,卻在榻上看見妻子化為狐妖正啃食子孫,他恐懼萬分,忽然驚醒,發現一切皆是南柯一夢,唯有自己救出的白狐蜷在榻旁。他的夢魘最終使他殺死白狐,製成狐裘。書生自知犯了殺孽,心有不安,後來遁入空門,收入黃眉門下。儘管最終在天命人的幫助下白狐的怨念得以超度,但遁入空門的書生直到身死魂消仍執迷不悟。對未知的恐懼導致並允許了極端的行為,由此產生的“惡”“比妖更可怕”,這也提醒著人們應以正確的觀念看待自然和生物,理解生物的演化過程,才能實現與自然的和諧共處。老師總結道,對動物的研究是一個去妖魔化的過程,這與我們對待遊戲的態度有相似之處。過去,由於不瞭解,我們對遊戲也存在妖魔化的現象。通過深入瞭解和研究,我們能夠以更理性的態度看待遊戲,就像我們通過科學的方法去理解動物一樣。
同時,在講座的結尾,喬老師也與夢霏老師展開了哲學的探討:對生物演化和分類的研究究竟有什麼意義?或許沒有意義,即使我們不去研究,這顆星球上的生物也仍會繼續演化,生命的宏大敘事不會中斷,生物也總會找到其生存的辦法。但對我們人類這個物種的發展而言,研究的意義十分重大。我們通過這些研究構建了學科體系,賦予了它們價值,使其可以被認知、被學習、被使用,這套體系不斷推動人類社會繁榮壯大,而究其本質,這其實是一場大型的遊戲化實踐。而在工業社會,我們極度需要這種實踐,因為它“提供了一條相對清晰的成長路徑”,把工業社會所掩藏起來的滯後的生存樂趣與模糊的生存困境“去蔽”而“敞亮”,使我們重新思考我們作為“智人”(homo sapiens)這一生物物種,面對未來應何去何從。“清晰的目標給人以安全感。”這是人們在“鋼筋叢林”裡把視野重新望回自然的原因,也是今天我們作為“遊戲的人”(homo ludens)重識“遊戲”的意義。

夢霏老師也以檔案館的下一步行動為系列講座畫上句號:通過這一系列的講座,也為檔案館下學期在中小學,以《黑神話》打通跨學科教學的“遊戲育人”第三季做了完美的教學鋪墊,敬請大家期待。我們希望大家能以樂趣為起點,從遊戲中汲取知識,進而將其應用到現實生活中。
從遊戲中來,到生活中去。
如果您對講座內容感興趣,想要回顧講座全程(視頻),可關注公眾號【遊戲的人檔案館】並回復關鍵詞 黑神話第五講 獲取講座回放。
遊戲的人檔案館為本次講座精心策劃了一場深具文獻價值的特別展覽,全面展現了《西遊記》這一中國文學經典在遊戲媒介中的多元演繹。展覽現場甄選展出了多款《西遊記》主題桌遊,從上世紀80年代末的早期作品到當代設計師的創新之作,系統呈現了這一文學IP在遊戲領域的演化軌跡。
展覽同時設置了互動體驗區,讓參觀者能夠親身感受不同時期、不同形態的西遊遊戲作品。通過這種沉浸式的文獻展示與互動體驗相結合的展陳方式,展覽為觀眾構建了一個立體的遊戲文化檔案空間,深入展現了遊戲作為新興文化載體對中國傳統文學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1 / 7
“遊戲載道”系列講座共分五講,嘉賓既包括了實際參與遊戲的創作者,也涵蓋了多年深耕相關領域的研究專家,旨在向大眾提供關於遊戲文化表達的專業認識。此外,配合講座主題,講座現場也搭配了相關展品與遊戲體驗,使觀眾可以實際體驗如何做貫通傳統的“天命人”。
回顧“遊戲載道”系列講座的前四講,精彩紛呈、乾貨滿滿。檔案館與北京首都圖書館的合作不僅完成了在GLAM這一重要拼圖的補全,更是對遊戲作為文化載體,連接傳統與現代的有力印證,展現了檔案館在提升公眾遊戲素養方面的專業實踐與創新探索。
在第一講中,劉夢霏老師深入淺出地為大家剖析了遊戲作為數字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闡述了其如何在時代浪潮中持續煥發生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引領觀眾領略遊戲文化的深厚底蘊與傳承力量。
第二講裡,白惠元老師以孫悟空這一經典形象為切入點,生動講解了其在代際共鳴與民族認同的浪潮中,形象是如何被不斷重構與精彩展現的。通過孫悟空形象的演變歷程,白老師巧妙地為觀眾揭示了時代文化變遷的脈絡,讓觀眾深刻感受到文化在傳承與創新中的獨特魅力。
第三講,閆毅航老師聚焦三國主題遊戲,深入講解了遊戲對經典文學的重構之道。他帶觀眾領略了遊戲如何以新穎的創意和獨特的視角,重新詮釋三國故事,展現了遊戲在經典傳承中的創新力量,拓展了觀眾對遊戲與文化融合的理解邊界。
在第四講中,翟錦彥老師與趙曉雨老師展開了一場圍繞遊戲音樂的精彩對談。他們揭示了遊戲音樂如何巧妙地展現出宏大的遊戲世界觀,以及其在文化傳承中的獨特價值與重要作用,讓觀眾意識到遊戲音樂絕非遊戲中可有可無的附屬品,而是構成整體藝術的遊戲不可或缺的重要靈魂。
欲重溫前四講,可登錄首都圖書館官網查閱視頻資料,也可關注【遊戲的人檔案館】公眾號回顧過往推文。
作為遊戲的人檔案館致力於推進遊戲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實踐,本系列講座不僅在遊戲研究與公眾之間架設了一座互動的橋樑,更開創性地將遊戲文化研究引入公共圖書館空間。這一嘗試填補了畫廊(Gallery)、圖書館(Library)、檔案館(Archive)、博物館(Museum)這一文化遺產保護"GLAM"體系中的關鍵一環,實現了遊戲文化遺產保護事業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的突破性進展。通過跨學科對話、珍貴文獻展陳、沉浸式互動體驗等多元表達形式,本系列講座為公眾開啟了理解與參與遊戲文化保護的多維視角,深入展現了遊戲作為新興文化遺產載體的深遠價值與社會意義。
我們深知,遊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研究不僅需要專業機構的努力,更需要整個社會的共同參與。未來,遊戲的人檔案館將繼續深化遊戲素養教育,與公眾一起推進對遊戲文化的理性認知與批判性思考能力。通過系列講座、工作坊、展覽等多樣化的公共教育項目,讓更多人認識到遊戲作為文化遺產的獨特價值,共同參與到遊戲文化遺產的保護事業中來。我們希望大家能以樂趣為起點,從遊戲中汲取知識,進而將其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從遊戲中來,到生活中去。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