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S12總決賽終於落下了帷幕。時隔5年,兩支LCK隊伍又一次在總決賽中勝利會師。在這兩支隊伍中,一邊是2017年在鳥巢痛失冠軍後,又一次向冠軍獎盃發起衝鋒的“大魔王”Faker;另一邊則是追夢冠軍十年的“最後三星十子”Deft,宿命般的對決讓對陣雙方都有著不能輸的理由。在鏖戰了整個BO5之後,以Deft為首的DRX,在五局比賽中被搶3條大龍的情況下,依舊憑藉堅韌的意志贏下了最終的比賽。
今年世界賽的喜悅是屬於DRX、屬於LCK的,對於我們LPL的觀眾來說,這是自IG在仁川捧杯之後,四年裡第一次沒有進入到世界賽的決賽。在S12和TI11兩項賽事均慘遭失利的情況下,今年的心碎玩家們可能只能在近期開賽的PGC上,期待能否有好的成績來帶來一些安慰。但不管成績有多麼不盡人意,還是和S11一樣,聊聊我對今年世界賽的看法。
第一賽區:四年落幕
因為RNG在MSI季中賽出色的表現,我和很多LPL觀眾一樣,在世界賽之初都對LPL的四支隊伍信心滿滿,期望今年能有一個好的成績。但小組賽中,四支隊伍裡最喜歡的TES卻首先遺憾爆冷出局。RNG和EDG紛紛倒在了八強,最後的希望JDG也沒能戰勝T1,止步四強。
憑心而論,TES的出局應該算是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縱觀整個夏季賽,滔搏的勝利是非常依賴於前期中下兩路的優勢建立和打野的節奏。但在世界賽的BP選擇上,卻沒有拿出他們最為熟悉的陣容。更為可惜的是,在小組賽的第二輪中,首戰爆冷輸給越南戰隊GAM,即使在之後的兩場比賽中贏下了RGE和DRX兩支強隊,TES還是遺憾的離開了世界賽的舞臺。總的來說,TES世界賽的表現暴露出了整支隊伍的諸多問題,除了BP的錯誤選擇,從上單Wayward的英雄池和經驗不足,到引以為傲的三叉戟在劣勢情況下缺少非常明確的統合打法,只依靠個人能力的TES在這次沉痛的失敗過後,需要更多的沉澱與反思。
而EDG和RNG在這次世界賽的表現,我只能用差強人意來形容。雖然新冠肺炎的感染嚴重地影響了選手的競技狀態,但比賽中選手的操作失誤和錯誤抉擇也尤為致命。更關鍵的是,在面對LCK的韓式運營和團戰中出色的拉扯,我們再一次嚐到了那種無能為力的滋味。在過去的四年,我們憑藉前期的不斷打架,來積累經濟優勢,成功的衝擊了LCK的運營體系。但在今年的世界賽,我們很難再通過這樣的方式取得想要的效果,反而在對線期被對手不斷地抓住破綻,丟失掉地圖資源。不得不承認,“矛”和“盾”的較量中,這一次LCK憑藉更出色的版本理解和戰術儲備佔據了上風。
如果從EDG和RNG的兩個BO5我們能看到在戰術儲備和邊帶處理上的不足,那JDG對T1的比賽讓LPL的觀眾更為難受的是,曾經作為賽區引以為傲的下路組合在這次世界賽上被對手遠遠地甩在了後面。儘管JDG已經竭力去想要彌補這種差距,在BO5的第四局中369甚至徒步支援雙人路,但下路依舊還是成為了JDG的阿喀琉斯之踵。
在決賽的兩支LCK的隊伍上,能很清晰的感受到,今年韓國賽區的實力毋庸置疑。這種強大不僅是體現在前面說的在技術能力和戰術體系,也同樣展現在了心態調整和超強的韌性上。這種對勝利的渴望,讓整個決賽的5場比賽觀賞質量直接拉滿,也讓我對DRX的捧杯感到實至名歸。2018年的那個夏天很美,但四年過去,也許我們是時候該從仁川走出來,開始一段新的征程了。
電子競技:失敗才是主旋律
在決賽之前,我也在思考除了熱愛本身以外,電子競技對於我這個今年已經步入30歲中年序列的人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人有的時候就是這麼一種非常奇怪的生物,總想試圖尋找一些事物來證明生命的意義。但往往,意義本身是無法被尋找的,它更多的是通過我們自身去賦予某項事物,又通過人們對待它的方式來得到昇華。
而當看完DRX和T1的比賽,對於“電子競技意味著什麼”,似乎給了我一個非常好的答案。在“麻浦雙星”的對決中,我看到的是兩位征戰十年的老將,在經歷過失敗和低谷,依舊還能為了自己夢想,不斷地堅持奮戰,依靠這種精神去努力書寫著屬於自己的傳奇。可能這種在一次次失敗後,依舊還能保持對勝利的渴望,就是“電子競技”的意義所在。
競技運動最大的殘酷,就是冠軍永遠只有一個,在王者品嚐勝利的喜悅的背後,是更多的挑戰者悲傷的淚水。但就像賀煒老師在14年世界盃中的解說:“人生當中成功只是一時的,失敗卻是主旋律。但如何面對失敗,卻把人分成了不同的樣子。有的人會被擊垮,有的人能夠不斷的爬起來繼續向前”。不論是Detf還是Faker身上,都讓我們看到了他們在失敗之後,依然能夠擦乾淚水直面自己的不足,向著王座發起新的衝鋒。
我想除去本身的實力外,對勝利的極致渴望才是DRX能在一路不看好的情況下,也就像決賽解說中用《聖經》大衛王和歌利亞來形容DRX,勇氣和信念永遠不會虧待那些敢於追逐夢想的人。
重新出發:對未來更多的期待
S12的比賽已經落下了帷幕,相信大多數LPL的粉絲都希望我們的隊伍能重振旗鼓,在明年的世界賽和亞運會上有更好的表現。但想要取得好的成績,除了戰術和打法需要優化提升,還有諸多問題也是我們賽區亟需解決的。
從選手上看,除了硬實力外,我們和LCK的很大差距是體現在了心態上。在比賽中隊伍陷入劣勢的情況下,LCK的隊伍經常會有選手能夠站出來為團隊頂住壓力,而像Faker、Beryl這些老將是能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反觀LPL,儘管像Tian、Jakeylove、xiaohu這些老將有著多次世界大賽的經驗,卻還是在逆風局自己心態會出現大的波動,很難負重前行讓團隊扭轉乾坤。
而從賽區上,今年暴露出的最大的問題一個就是在新生代的培養上,我們目前要遠不如LCK。按照LPL的粉絲統計的數字,雖然兩個賽區選手的年齡段相差並不太多,但在20歲以前的選手上,LCK已經貢獻了像Zeka、Zeus這樣在世界賽表現出色的年輕選手,而LPL目前還沒有這樣的選手出現。
去年,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的新規下影響下,電競選手的參賽年齡也需要滿足18週歲。新的要求,無疑對中國電競的青訓體系提出了更多規範化的要求,但這種青訓體系的轉變和發展是需要時間的。在這樣的陣痛期,次級聯賽在選手成長和選拔上就變得更加重要。而作為LPL次級聯賽的LDL,因為受到聯盟化取消升降級賽制的影響,整個賽事的環境變得缺乏動力,在加上多起選手假賽事件,都讓我們對於LDL的賽事環境感到擔憂。
在英雄聯盟成功商業化運營的今天,我並不擔心選手們會淪落到遠古時代跑到網吧訓練的局面;而資本對電競影響力的認可,也不會缺少引入優秀的外援選手,帶來優秀的經驗和技術;我更擔心的是,因為青訓體系的差距,未來我們缺少能擔當大旗的本土年輕選手。但就像選手成長一樣,我依舊希望我們的賽區也可以慢慢彌補自己的缺陷,不斷走向成熟。最後,祝願我們的LPL能在2023年的國際賽上取得一個好成績。
#s12世界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