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製作人
Sam Barlow(薩姆·巴洛)第一次被人熟知是通過1999年發佈的探索型互動小說《Aisle》,曾獲過當年互動小說類獎項XYZZY Awards。此後,他曾在英國的Climax Studios做過遊戲總監,其最為知名的作品就是為Konami製作的《寂靜嶺:起源》(2007)和《寂靜嶺:破碎的記憶》(2009)。兩部遊戲中,他都是同時兼任遊戲策劃和編劇,可惜我都沒玩過。
2014年,Sam Barlow離開Climax Studios成為獨立遊戲製作人,自此開始投身於上世紀差點被淘汰的FMA (全動態影像)遊戲的復興。他於2015年推出了《Her Story》,並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叫好又叫座,獲獎無數,給予了無數玩家一段難以忘懷的體驗。2017年,Sam Barlow在紐約成立了工作室Half Mermaid,並在兩年後通過Annapurna Interactive發行了新作《Telling Lies》,不過本作評價一般,我個人是列為不推薦的,曾在Steam寫過批評性測評。
幾天前,其新作《Immortality》發佈,我一看到眾媒體的好評就趕緊買了來體驗。
簡單介紹
薩姆巴洛撰文
本作的內容量相對之前的兩部獨立作品都有很大的提升(遊戲體積也是相應的提升,達到了26.5GB),如同介紹中所說的那樣,內含三部電影。每部電影都不是從頭到尾一次性演完的那種,而是包含了電影拍攝片段在內的一系列選角、花絮、彩排、訪談等組成的片段合集,最多一部的包含了76份片段。
在三部電影之外,是遊戲的核心人物——女演員Marissa Marcel(瑪麗莎·馬塞爾),她以女主角的身份貫穿了這三部電影,而奇怪的是從1968年到1999年拍攝的這三部電影全都沒有上映。很多喜愛這名演員的影迷多年來都曾設法找出三部電影無法上映的原因,但都無疾而終。直到2020年,大量片段重見天日,我們的目的就是通過這兩百多份片段找出真相,這就代表了遊戲在三部電影之外講述的第四個故事。不過,在下面詳細聊劇情之前,我只能說一句,遊戲所講述的內容不止於此,還有隱藏的第五個故事。
《Immortality》中文名為《傳世不朽》,一開始看這名字我以為說的是遊戲內的電影作品,或者是女演員,直到後期才明白其真正所指。
遊玩體驗
關鍵物品尋找圖標及其用法
在Sam Barlow的遊戲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打開遊戲後對遊戲玩法沒有預期的那種興奮感。本遊戲的玩法相當特殊,和其前作有類似之處,但在其他遊戲中肯定找不到同類。
在本作中我們不像《Her Story》和《Telling Lies》中那樣手動輸入關鍵詞檢索,而是採用畫面關鍵物品點擊鏈接式的方法,也就是對每一幀畫面中出現的人物和物件(少的有一兩個,多的有十幾個)進行點擊的時候都能跳躍到另一段有類似內容的視頻片段,類似於電影行業常用的“相似性轉場”手法(最著名的就是《2001太空漫遊》中人猿扔起的骨頭轉到宇宙飛船)。每得到一份片段,除了尋找可點擊部位,我們都還能一下子跳到開頭和結尾,可以切換不同速度快進和慢進,也可以逐幀查看。
通過一次次的點擊和轉場,我們能蒐集到越來越多的片段,通過遊戲內提供的簡單工具,我們可以優先按照內容,或者完全按照時間對片段進行分類和排序。通過觀看每一段蒐集到的片段,三個電影故事慢慢地在我們腦海中成型,這部分的體驗是我非常喜歡的,每個人拼湊出完整故事的體驗都完全不同,我只能談談個人感受。
三個電影故事《Ambrosio》(安布羅休,1968),《Minsky》(明斯基,1972)和《Two of Everything》(成雙成對,1999)既可以同時觀看,也可以專挑一個體驗。我最先專門看《安布羅休》,在我眼中它從一個宗教題材的愛情故事變成了驚悚謀殺故事,又變成了宗教寓言,體驗相當獨特。之後專門看的《明斯基》,從一開始的朋克愛情故事,變成了偵探故事,又變成了驚悚片。最後看的《成雙成對》,一個簡單的好萊塢式劇情片,關鍵內容我在此不能說,否則會破壞不少體驗。
通過眾多並不按時間順序排布的片段,如拼圖般還原出電影原貌的手法是知名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的常用手段,本遊戲很可能參照了他的《記憶碎片》。我對三個故事的喜愛程度正好和我的體驗順序一致,越老的電影越有味?
三段故事除了電影本身,還展現了兩個年代三種類型電影的拍攝與熒幕背後的方方面面。最先需要重點說的就是復古攝影的手法,製作人在《Her Story》中就很純熟的運用過,知名電影《阿甘正傳》曾大量採用此手段,把電影角色放到了真實歷史影像之中,看起來非常自然,背後是強大的特效。
三部電影通過不同的畫幅、膠片顆粒度(攝影機)、服化道、鏡頭運用和表演等手法以假亂真,同樣用現代手法還原了老電影、老廣告和老訪談/脫口秀的感覺,極大的增強了代入感,也讓我們一眼就能看出任一片段所屬的年代。其次,遊戲帶我們瞭解了一部電影的拍攝流程,從選角開始,然後試鏡、嘗試戲服,眾演員研讀劇本,一邊讀一邊讓各自角色進行臺詞表演外加簡單的肢體動作來熟悉整個過程;之後用非常簡單的道具搭一個場景,提前安排鏡頭角度、移動和對焦,讓演員熟悉走位,構想表演時的眼神、動作和語氣等等,同時團隊那邊也沒閒著,專心製作服化道,不僅搭建內景,還需要去外面勘測合適的外景;及至正式開拍的時候,所有演員和場務人員齊備,場記板一拍,導演一喊action,我們便看到了如同正式電影中的畫面,這時還可以看到電影拍攝的各種秘密,比如導演如何提醒演員更改表演方式,場外人員如何提示配合,轉場如何設計,一些小特效背後的原理等等。當然,電影距離上映還需要剪輯、配音、配樂等流程,但是向我們如此展示電影和拍攝細節的作品並不多,給予玩家的體驗也是極為獨特的。
安迪·沃霍爾客串?鏈接到一個小雕塑算是埋藏的彩蛋之一了
三部電影各自本身算是戲中戲,在此之外更為關鍵的是電影之外的現實層面——女演員瑪麗莎·馬塞爾三十多年來的經歷。
從現實層面,我們能窺見更多內容,比如電影的攝影轉行成為導演,並大獲成功;演員之間的火花催生出愛情;導演和演員之間的性關係;同一演員在不同電影中參演,也就是固定班底;演員在戲外的知名度;新導演的另一位導演朋友本打算客串,但因不同意在片場脫內褲憤而離開,導致導演只能自己上陣演等等。
不過即使你全都瞭解到這些內容,仍然不能讓我們解開瑪麗莎·馬塞爾之謎(除非你出於偶然解鎖了最後一個視頻),一般情況下只能看到《明斯基》無法殺青的原因。
通過三部電影之內和之外的這些故事你能發現很多不對勁的地方,比如瑪麗莎三十多年來幾乎不變的外貌,除了脖子和一點眼袋在她身上幾乎看不出歲月的痕跡;有些電影的完成度很高了,為何沒有上映?雖然所有片段都沒有專門配樂,但是遊戲本身是有背景音樂的,每次看完一些片段,背景音樂的變換似乎在預示著什麼;還有很多片段播放的時候,背景裡總有一些令人不安的轟鳴聲…… 直到你發現倒帶的秘密——全新場景和人物出現。
我願稱此設計為遊戲中的驚歎時刻(WOW moments),如同在《Her Story》看到背景反射出的人臉,如同在《The Witness》(見證者)中發現場景裡竟然也能劃線的那種時刻,至此你才開始發現遊戲中還隱藏著第五段故事。
出於劇透的擔心,我把五段故事的評述放在最後面,下面先聊一聊遊戲的問題和注意事項。
問題
簡單的教程結束後,遊戲把所有的主動權完全交給了玩家,一直到遊戲結束都沒有任何引導。大量的玩家除了找視頻,看視頻可能完全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包括我自己也是如此。
初期我的目的正如Sam Barlow寫的女主生平簡史中提到的影迷一樣,想要找出到底發生了什麼。隨著對劇情內容的深入,以及一些成就的解鎖,在沒有引導的情況下,我的目的只能轉向解開更多的視頻,或者說解開所有成就(在其它遊戲中成就可能只是點綴,但在本作中容易被當成引導),但一點都不簡單。看過足夠的視頻和隱藏內容後,遊戲終於迎來了結局,但我仍然是懵的狀態,後來又花了不少的精力做了全解鎖,又嘗試去找所有隱藏內容,直到最後才明白了瑪麗莎·馬塞爾之謎的大致原因。總之,遊戲全程都缺乏引導,對於習慣引導的玩家可能會不適。如果玩家沒有足夠的耐心,遊戲的體驗也會很糟。
上面說的內容也可以歸結為意義的缺乏,遊戲想通過一系列表象想講述的核心故事較為晦澀,前兩作我們都能明顯感覺到一切遊戲歷程是奔著明顯的目的去的,但本作並不相同。
收集到的所有片段並不支持手動排序
遊戲中有謎題,但是謎題的解決並不依賴於我們的推理,更多的情況下只是出於運氣。即使你不看視頻,純粹對著各種內容點點點,我估計通關也要不了多久,不像《Her Story》中那樣需要我們找出關鍵詞去檢索那樣還帶有一些主動發掘的過程,當然遊戲內的一些隨機設計也註定了有些玩家的體驗與大部分人相差較大。遊戲的秘密依賴玩家自己發掘,但是很多情況下我們明明找到了秘密,卻仍無法開視頻,因為遊戲對一個關鍵操作沒有任何提示。我是通過別的玩家才發現到跳轉幀的按鈕在按住的情況下別有洞天。
前期可能會發現的一處不對勁的地方,不知道操作方法的話,無法觸發隱藏內容
遊戲中除了視頻排列,還針對所有你點擊過的物品存過圖片,可以看到每個小圖片下面的簡要介紹,這代表了其目錄分類。我相信遊戲肯定對所有出現的物品做過詳細目錄分類,但是有些相似物的跳轉還是令人困惑,你總會碰到幾次滿頭問號的不相關物品的跳轉。遊戲中有對視頻標記為喜歡的選項,但是我玩的過程中心形總是填滿的,估計是bug。遊戲中一些明明是一樣的物品,但只被統一放在了一個大類中,你並不能輕易地精確定位到另一個完全一樣的東西,唯一的辦法就是用數量打敗隨機性,只要點擊得足夠多你總能找到。
注意事項
未成年玩家請儘量不要玩本作,也儘量不要在公共場合下體驗,因為遊戲除了幾處血腥場景,有大量的裸露和色情內容。除了女主(此處需要加s)自己的多次裸露,還有配角和其他人的,不止有裸露,還有多次呻吟、激烈的性交場面和變態cult場面。本作涉及宗教內容,有很多明顯的天主教褻瀆描述,也不適宜所有人。
視頻在快進快退的時候推薦使用鍵盤,比鼠標好用得多。進入點擊功能時,可以用鍵盤的左右鍵切換所有可點擊對象,可以順便得知畫面中所有可點擊物品。有時沒有什麼點擊頭緒的時候,可以優先點擊瑪麗莎的臉,或者場記板和尾板,似乎隨機性在足夠的數量面前也會變成確定性。遊戲存在的小bug和問題,我在上面也說過了,這兩部分內容可以相互參照。
劇作(警告:有關鍵劇透!)
帶點意大利口音的可愛女配
製作人顯然有個電影夢,從《Her Story》開始就一直在用拍攝內容作為遊戲主體,從一開始的固定機位的審訊,到後來的視頻聊天、自拍、電影化開場結尾,一直到現在幾乎電影級別的製作,可以明顯看出其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第一段的《安布羅休》有著希區柯克和《基督最後的誘惑》式的風格,《安布羅休》的原著是確實存在的,是英國作家Matthew Gregory Lewis(馬修·格雷戈裡·劉易斯)於1796年出版的《The Monk》(修道士/僧侶),國內有中譯本,是一部天主教背景下的哥特式小說。
原著的情節與《安布羅休》中演繹的內容是差不多的,多年來也曾多次被改編為舞臺劇和影視片,沒錯,法國導演多米尼克·摩爾在2011年就發行過同名電影《Le Moine》(僧侶),男主是著名的法國演員文森特·卡索。遊戲中這一部分主要講述了馬德里最為聖潔的神父安布羅休一步步墮落下去的歷程,其形象一開始極為正面,受人敬仰。但是,年輕美麗的安東尼婭的出現使其意亂情迷,同時修道院中也混入了另一位美麗妖豔的瑪蒂爾達,共同催化下,安布羅休最終犯下了通姦、多重謀殺、偷竊、強姦等一系列罪行。在被抓經審判即將執行死刑前,他與魔鬼路西法簽下合約用靈魂換取逃出監獄,不過卻換來了更為悽慘的結局,甚至被他殺的安東尼婭母女其實就是他的妹妹和母親。
遊戲在演員的選擇上很出色,男主不僅帥而且很可能是特意選的長髮使其形象貼近大眾印象裡的耶穌。女主有一點齙,但也很漂亮,演技很出色。女配的純真感很強,微微有點意大利口音,非常可愛。
本電影沒能上映的原因只能通過隱藏內容得知,即膠片被人故意偷走,而這個人正是導演費雪自己。
老讓我想起《Soho區驚魂夜》裡面的安雅·泰勒-喬伊
第二段的《明斯基》有著歐洲導演和偵探黑色電影的風格,非固定機位大量增加,還融入了大量當時新潮的藝術品元素。
一位知名的藝術家明斯基被殺,死因是缺氧,且死後下體被切。警探古德曼前去調查,過程中結識了女主,雖然也有嫌疑,但男主與其合作並愛上了她。在女主的引導下,古德曼把嫌疑人鎖定為明斯基的另一位女模特,經歷追逐將其逮捕後,女模特竟在獄中自殺,因此被迫結案。
不過,明斯基其實就是女主殺的,即使她向古德曼坦白,男主仍然沒有揭發她,反而為其銷燬證據。後來,女主似乎用類似的手段殺死/迷惑了警探,不僅逃脫了罪責,還搖身成為新的藝術家。拍攝過程中,男主被意外走火的槍打死,導致本作無法拍完,也就無法上映,女主瑪麗莎也自此人間蒸發。
這一段電影選的男主同樣非常帥,其外形似乎刻意在追求與伊萬·麥克格雷格的相似感,女主扮相俏皮而神秘,是新女性/女權代表,老讓我想起《Soho區驚魂夜》裡面的安雅·泰勒-喬伊。整個劇作似乎是參考了《剃刀邊緣》、《本能》和《感官世界》等一系列的女性犯罪電影。
這像50歲嗎?
第三段的《成雙成對》看起來像是廉價的好萊塢驚悚劇情片,場景和用光感覺並不高級,也許正如臺詞本身所說的一切都在衰退。
電影的關鍵元素就是“雙生”,既致敬了《Her Story》,又暗合了原創主題曲《Two for Everything》。一位知名歌星瑪麗亞有一個長得一模一樣的普通女孩海瑟作為替身,時常為其承擔多項表演,可分得10%的受益。紐約知名富豪開出千萬美元之價邀請其為自己慶生,海瑟前往表演後,富豪竟然要求發生性關係。海瑟死命不從還揚言告發,被富豪之妻溺死,並偽裝為藥物與酒精下的意外公告天下。瑪麗亞從海瑟不會游泳發現不對勁,經偽裝後再次混入富豪之家,逼問出真相後殺死了富豪及其妻子完成復仇。
本來電影拍的差不多了,但導演身亡,女主也消失了,也就沒上映。男主的形象應該是故意偏向於喬治·克魯尼,還多次提到要像JFK/肯尼迪那樣,甚至生日那段直接引用了瑪麗蓮·夢露為JFK唱Happy Birthday的知名橋段。整個故事創作似乎受到艾薇兒的替身和Lady Gaga被殺陰謀論內容的啟發和影響。
永恆族(非漫威)
第四段遊戲中現實的故事並不值得多說,關鍵的是隱藏的第五段故事——Immortality。
有一個種族,比人類還要古老,曾經人數眾多,但隨著人類數目的增加他們越來越少。這個種族看起來與我們別無二致,但是他們是永生的,不用吃飯,外傷、水淹等也都不能殺死他們,只有用火燒成灰才能殺死他們。
該種族的另一個特徵就是能通過吞噬人類來將其取代,不僅能取得其外貌身體,連被吞噬之人的記憶也能全然得到。他們有一定的人性,會疼痛,享受性,會痛苦快樂,也會疲倦,有時他們會選擇休眠,一般是在洞穴中,能在想要的時間醒來。其總體特徵有點像吸血鬼、託老筆下的精靈和《輻射4》中學院製造的合成人(有完全自主意識的那種)。
故事發生在其中一男一女兩個人的身上,那位女性在人類中生活了幾千年,古羅馬、巴士底獄、工業革命後的黃金年代,她都經歷過。但是,20世紀最為不同,有一戰和大流感,她休眠後又迎來了二戰,不過此時世界流行開了新的藝術形式——電影,女性個體對其極為感興趣。她化身美麗的瑪麗莎·馬塞爾,以拍廣告為跳板轉而主演電影,並在拍完電影后嚮導演費雪坦白了自己的身份。不過,費雪導演已經越過人生巔峰開始走下坡路了,女性對其興趣減弱,得知永恆族的費雪藏起了膠片使電影無法上映。之後,瑪麗莎和攝影導演約翰·杜裡克搞在了一起,參與了他改行導演後的第一部電影《明斯基》。
到這裡必須說一下“The Other One”,也就是男性個體。與女性不同,男性個體並不關注人類,或者說不屑於,僅把人類當做扔糞便的猿猴。千年前,他們兩人曾經一起試圖提升人類,編出了伊甸園和基督的故事,但提升並未像他們預想的那樣發生,男性遂對人類大失所望。不過,兩個個體雖有不同理念,有時互相傷害,甚至“殺死”對方,但更強烈的是“愛”和幫助,男性一直想幫助和提升女性。也因此,男性參與到《安布羅休》中,也在《明斯基》拍攝半途吞噬男主演卡爾,勸說女性放棄電影和人類,但女性並不領情。她在片場用意外的方式一槍打死了其化身的卡爾,然後一直監督著屍體的火化,以為已將其徹底殺死。但是,男性竟然通過多年後艾米觀看這個死亡片段(隱藏內容+成就)附身於艾米重生!
復古攝影方法,兩名永恆族在我們難以理解的操控能力下接受採訪
《明斯基》的意外發生後,女性又向新晉導演約翰·杜裡克坦白身份,但約翰也沒像預料的那樣反應,於是女性吃掉約翰取而代之。此後,女性拋棄瑪麗莎的身份,化身為導演,並遇到了她的“繆斯女神”艾米。女性與艾米結為夫妻,多年來拍攝了很多電影,似乎她仍然想通過電影證明人類並不像男性曾經想的那樣,就這樣一直到1999年。
那年,年事已高的費雪導演拿出了曾經拍攝的《安布羅休》膠片想跟永恆族重歸舊好,而女性看到曾經瑪麗莎的模樣頗為懷念,遂找回找回瑪麗莎的肉身,同時化身為兩個人開始結合自身經歷製作電影。拍攝期間,女性發現男主演竟然是冤家男性的化身之一,另一個化身就是多年來身邊的艾米。男性告訴女性自己的重生經歷,女性自身似乎也常發生突然流血一類的衰敗跡象,最後兩人達成和解,男性認同電影,女性決定放棄了瑪麗莎和約翰·杜裡克的身份,讓男性把自己的肉身燒死並拍攝下來。此時,他們都擁有了的新能力,不一定依靠肉身存活,女性可以通過多年後我們在遊戲中觀看瑪麗莎被燒死的那個片段來化身為屏幕前面的你我!
第五段的實際故事要晦澀得多,裡面探討了很多人性、故事、記憶、提升、電影方面的內容,永生和宗教內容似乎參考了知名小成本電影《這個男人來自地球》,兩個永恆族個體的分歧與和解我並未全然明白。兩人又似乎是一些概念的實體化,如果擁有了永恆,人類似乎就像蜉蝣一般,滿目望去一切都是衰殘之象,沒有永恆。不過,短暫的人類卻能孕育很多超脫人類的存在,比如故事,但故事會隨著傳講而改變原來的面貌,也算不得永恆不朽,而電影正是故事流傳之外的另一種極佳的講述方式,接近永恆的存在,因此受到永恆族中個體的追逐。我並不確定自己的理解對不對,如果有補充內容請留言告訴我。
這部分採用了大量打破第四面牆的拍攝手段,讓演員直視鏡頭,還有大量黑色背景下的獨白、獨唱、獨舞,兩個演員年齡較大,常常半裸,還有多處性交場面,觀感不佳,容易讓觀眾產生噁心和不適感,但應該是有意為之。這部分的內容仍有很多探討的空間,希望未來還能有更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