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定TGA網絡熱門謠言


3樓貓 發佈時間:2024-01-26 11:13:23 作者:藍晶石Kyanite Language

當討論有關遊戲界盛事 The Game Awards(TGA)時,總有一些不明是非的網友在傳播一些謠言誤導涉世不深的遊戲小白,今天,我必須澄清一些可能誤導人們對這個獎項評選的理解。在這個宏大的活動中,有很多流言和傳聞,但我們需要基於事實和實際情況來理解和評判。我將在下文為這些謠言提供反駁,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傳聞的真實情況。

  • 1. TGA會給獨立遊戲一個“年度最佳”名額
一般說出這種言論的網友都是剛剛接觸,瞭解TGA的,很明顯,是受到了去年《貓/Stray》的影響,才對TGA產生了這種偏見。
至於《貓/Stray》是否可以算作“獨立遊戲”(有觀點認為這款遊戲接受了索尼投資,算不上獨立開發,不具備獨立精神,不符合獨立定義),我在這裡不予討論,畢竟這不是這篇文章的重點。那麼我們姑且按照TGA它的邏輯,把它算作indieGame來看,回顧一下,從2014年TGA成立這10年以來,共有多少部獨立遊戲作品登上過GOTY的擂臺華山論劍。
第一款是由獨立遊戲工作室Playdead所開發及發行的平臺解謎冒險遊戲《Inside》,在TGA2016被提名GOTY。
第二款獨立遊戲則來到了TGA2018,由加拿大電子遊戲設計師麥迪·索爾森(Maddy Thorson)和諾爾·貝瑞(Noel Berry)【Matt Makes Games】所設計開發的平臺跳躍類遊戲《蔚藍山脈/Celeste》。
在之後我們又來到了2020,這一年由Supergiant Games開發併發行的Roguelike動作角色扮演遊戲《哈迪斯/Hades》榮獲此殊榮,甚至還在隔壁的BAFTA拿下了年度最佳。
最後,就是去年備受爭議的TGA2022最佳獨立遊戲,《貓》。
這樣一看,十年TGA,獨立遊戲榮登山巔的連一半都沒到,4/10的比例,所以小編非常好奇,這“TGA年度必有獨立遊戲”又是從哪冒出來的言論呢?這似乎並不是 TGA 的特定規定。在過去的 TGA 中,確實有一些獨立遊戲獲得了GOTY的提名,這表明獨立遊戲也有機會在整個遊戲領域中脫穎而出。然而,TGA 從來沒有公開宣佈要給獨立遊戲一個固定的“年度最佳”名額。年度最佳這個遊戲獎項的提名和獲獎通常是基於遊戲的表現、創新性、影響力以及遊戲本身在該年度的綜合質量的。雖然獨立遊戲有時會在這些方面獲得認可,但這並不是出於特定的名額或規定,而是基於其表現和評審團和玩家的認可。
綜上所述,這一條是明顯的謠言。
  • 2. TGA看重創新
這一條謠言是我看到最多,也是我最繃不住的。
“TMD,你TGA要是看重創新,那我《半條命:Alyx》有話說了,怎麼2020最創新的我,連GOTY提名都不配呢?”
我都不好意思吐槽這條了,這比上一條還容易識破,怎麼傳播的反而更廣?難道是因為17年《薩爾達傳說:荒野之息》給他們帶來的自信?還是為了給18年《戰神》戰勝《荒野大鏢客2》找一個合理的理由?那為什麼16年的《合金裝備V幻痛》和19年的《死亡擱淺》沒有獲獎呢?這兩個不創新嗎?一個在系統驅動設計,或者說沉浸式模擬做到極致,有著教科書式的機制玩法;一個把 “異步聯機”實現有限網絡互動作為核心展現。要是TGA看重創新,以它為第一要素,那為什麼上述幾部作品都與GOTY擦肩而過呢?
創新性在遊戲界確實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因為它代表著遊戲的新穎性、獨特性和對於遊戲行業的貢獻。雖然創新性很重要,但它並不是唯一被考慮的因素。其他因素包括遊戲的技術水平、遊戲體驗、故事性、影響力還有內容的呈現形式和表現水平,都可能對最終的評選結果產生影響。而且,遊戲的創新性在不同年份可能會有不同的衡量標準,畢竟你不能保證每年陪審團都那幾個人。因此,儘管創新性在評選年度最佳獎項時通常是一個重要考量因素,但並不是唯一的決定性因素。最終的評定結果是綜合考慮了多個方面的表現和貢獻。(雖然但是,我還是覺得Alyx值得一個提名)
  • 3. TGA看重媒體評分
這個還真是空穴來風(指有孔洞便會進風,比喻消息和傳聞的產生都是有原因和根據的,不用糾錯)。因為TGA的主要評審團成員就是來自於各大評測媒體,什麼IGN,GS,EuroGamer等等,當然也包括各大廠商工作室的行業內製作人員,但從TGA官方在X給的參與人來看,媒體的佔比確實很大。(前幾天主持人Geoff Keighley就“《潛水員戴夫》是否是獨立遊戲”一事表示:“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看法,所以我們尊重由全球120家媒體所組成的評審團來決定其是否獨立。”)
但,真的如此嗎?
就這三年來看,好像確實如此。但如果我們把時鐘的指針倒轉回2019年之前,我們會發現,TGA的GOTY和metacritic的“媒體均分”並無關係。
比如2019的《只狼》就從當年無論是銷量還是口碑都年度一哥,甚至從影響力來說,可以叫業界元老的“電子遊戲博物館”《任天堂全明星大亂鬥》手中摘得桂冠,這說明什麼?說明陪審團更喜歡《只狼》,可能是把“彈反”作為核心機制的創新,也可能是粉絲社的東方美學,我不清楚過程,但我看到了結果。
無獨有偶,還有一位憑藉著相對較低的媒體評分在華山論劍中獲得了TGA的GOTY,這也是到現在了都還炒的非常厲害的兩部作品,TGA2018。
因為小編財力有限,沒玩過這兩部優秀遊戲,所以就暫且不對他們孰優孰劣進行比較,可是我們可以從結果看出,TGA評審團更傾向於帶娃冒險的戰神奎託斯。
2017紅綠帽雙97神仙打架,沒啥好說的,這個純看個人主觀喜好。
而2016,這一年讓許多人,包括小編我,都被TGA最終決定驚掉下巴。遊戲評獎,特別是TGA,都是評給AAVG或者ARPG的,因為這兩種類型的受眾群體相對較大,玩法上限高,容易誕生佳作。而2016這年的GOTY,也有這樣的作品,比如《Inside》,比如《神秘海域4》。
但我是沒想到,獎盃最後會到了OW的手上…(雖然16年的夏天確實廣受好評,但我依然感到吃驚)
(可能那一年的謠言就是“TGA只會頒給AAVG or ARPG”吧,感謝OW打破了這個謠言,哈哈)
所以我們發現,TGA的最終得主和媒體自個打分高低沒有必然聯繫,這讓我不禁想起IGN的19年媒體內部評選年度最佳給了《控制》,然後當時的評測員打分只給了8.8。
  • 4. TGA不會把年度最佳連續頒給系列續作
該說不說,這個應該是這篇文章中最難駁倒的謠言,因為慢工出細活的緣故,好作品基本上都是好幾年才來一個,更別說那種有前作基礎的作品,所以小編並沒有案例可以例舉,相當可惜,這都要怪TGA太年輕。
通常情況下,連續拿到TGA的GOTY對於續作是一項艱鉅挑戰。雖然這並非TGA的正式規定,但在遊戲界,觀點普遍認為連續多次獲得年度最佳獎項對於同一個系列或續作的可能性不大。原因在於玩家和評論家期待看到更多不同、創新的遊戲,而過多的連續獲獎可能會引發觀眾對於評選公正性的質疑。
這個謠言的產生估計是去年就遇到了這種原因,很多人把《戰神:諸神黃昏》的落敗看作是“續作Debuff”,但我想說的是,《艾爾登法環》確實有一戰之力,哪怕是前者不是作為續作的情況下,《艾爾登法環》獲獎的可能性依舊要大許多,這是出於綜合質量上的判斷。
而很多人今年也抱著同樣的心態評價《薩爾達傳說:王國之淚》和《博得之門3》,說TOTK是珠玉在前,“續作Debuff”少有希望再獲年度。也有說BG3讓CRPG重回大眾視野,成為大熱門,TGA會鼓勵Larian他們的所作所為。(那我又想笑了,哥們你17年《神界原罪2》的時候哪去了?首周40w銷量的神話還歷歷在目。)
然而,並不存在TGA的官方規定禁止續作連續獲獎。實際上,在過去的TGA中,有些續作曾連續獲得年度最佳獎項,這取決於遊戲本身的質量、創新性以及在當年的表現。不過,對於同一個系列或續作來說,連續多年獲得年度最佳獎項需要遊戲在創新性和質量方面有著非常顯著的提升才能獲得持續的認可。
至於這個謠言,能不能被打破,就看8號咯。是會被傳播更廣,誤導更多玩家,還是會被就此打破,如同16年的OW一樣,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GOTY評獎標準不明確是TGA現在最大的困境。
TGA雖然制定了一套參賽標準與評審方式,但在這套規則下並沒有明確評審的具體標準。TGA大概是想通過設立大量細緻劃分的獎項,儘可能的對那些在業界的某些領域有突出貢獻和創新的作品進行褒獎,如最佳藝術獎、最佳持續製作獎、最佳敘事獎,最佳音樂等,這些獎項設立都還無可厚非,至少通過這些獎項的名字,我們就能判斷出其評定標準的方向。
然而最重要的獎項,年度最佳遊戲獎的評選則出現了問題。這個獎項究竟是看重敘事和劇情,還是藝術性和創意,亦或是全球銷量和熱度,又或者是綜合考慮,以上這些TGA並沒有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或許TGA也不清楚該以何種標準來判斷,只是為了評獎而評獎。甚至沒有投票透明公開化。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