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吹“智駕”可能判刑!車企真要挨鐵拳了


3樓貓 發佈時間:2025-04-19 15:37:42 作者:數碼資訊BOT Language

這兩天車圈最大的事,除了上海車展,應該就是昨天的工信部會議了。

前陣子脖子哥剛發過文章,就在說車企的誇大宣傳這事,沒想到過了這麼點時間就真的出政策了。

17號早上,一份工信部閉門會的會議紀要開始在各個微信群流傳,然後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張進華,也發了篇解讀文章,行業內部、各大媒體等多方也確認了確有其事。

我在工信部官網上查了一下,也能看到關於這次會議的報道,會議內容實際就是關於二月份發佈的,智能網聯汽車相關管理通知的一個新拓展,但這次最重要的規定就一句話:

車企以後不準再誇大智駕的宣傳了!你們全都收收味兒!

再吹“智駕”可能判刑!車企真要挨鐵拳了-第0張

緊接著,***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也發了文章,說車企通過廣告或宣傳材料虛構、誇大輔助駕駛功能,誤導消費者購買,監管部門可處以廣告費用5-10倍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

若虛假宣傳造成等嚴重後果(如致人傷亡),可對責任人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並處罰金。

好好好,這波我是真支持,雙手雙腳都要支持,真是好事兒。

不光咱們,微博上各種網友,自媒體看見這新聞也是好評如潮,“ 早該管管了 ”。

再吹“智駕”可能判刑!車企真要挨鐵拳了-第1張

至於為啥大家都覺得這個規定好,其實咱們也聊過很多次了。要是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天下苦營銷久矣。

自打城市NOA、端到端、視覺識別、激光雷達這些智駕相關技術爆發以來,車企們在這塊的宣傳都跟軍備競賽一樣,一會兒扎堆高階智駕,一會兒又都搞全民智駕,技術平權。

該說不說,這些技術本身出發點都是好的,但車企宣傳出來的效果,其實卻不等於實際表現。

比如有些明明只有高速NOA,也說自己是高階智駕;有的高配車型的智駕跟低配不一樣,但宣傳的時候統一宣傳最好的;

有的你這L2輔助駕駛就大大方方認了唄,非要特立獨行說自己是L2.5,甚至還有L2.99999這種迷惑行為。

還有的動不動就談多少多少公里可以零接管,不碰方向盤,甚至還有全程零接管,說自己只管睡覺這種話。

再吹“智駕”可能判刑!車企真要挨鐵拳了-第2張

不少信以為真的群眾,也不拿安全當回事,從安全帶插銷到方向盤貼片都給自己整上,也學高管們說的一樣開智駕睡覺。

雖然這些現象咱都很不提倡,但畢竟高管們都這麼搞了,還要說自己沒有誤導消費者,結果出事卻賴車主不珍愛生命,那我覺得屬實有點過分了。

結果最後就導致,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出了問題,車企自己也要因為智駕相關的事故被罵,大家對新技術的爭議也越來越多。

有的高速上專門對智駕做了標語

再吹“智駕”可能判刑!車企真要挨鐵拳了-第3張

而這次會議,不僅要把上面這些雞賊的宣傳問題一網打盡了,還對車企們做了更高的要求:

企業須恪守宣傳合規底線嚴禁使用“自動駕駛”“自主駕駛”“智駕”“智能駕駛”“高階智能駕駛”以及“脫手”“脫眼”等誤導性表述,建議所有市場推廣資料須統一採用“(組合)輔助駕駛”標準術語。

翻譯一下就是,自動駕駛、智能駕駛這種詞以後不許再說,按照早在2021年就發佈的汽車駕駛自動化國標規定:

只有3級及以上才帶有自動駕駛這個詞,目前2級駕駛自動化的正規名稱,都叫做組合駕駛輔助。(為方便理解,後文以口語提到的智駕均指L2組合駕駛輔助)

再吹“智駕”可能判刑!車企真要挨鐵拳了-第4張

張進華的文章中繼續解釋道,組合駕駛輔助產品仍處於技術完善階段,各項能力尚未完全成熟,功能應用從可用到好用仍有距離。

也就是說,現在各位都是L2組合駕駛輔助,就這還沒完全成熟,所以先別蹭L3了。

再吹“智駕”可能判刑!車企真要挨鐵拳了-第5張

而在智駕等級上,這次建議所有車企嚴格遵循國際自動化駕駛等級(SAE J3016)分類標準,也就是隻有L0-5這6個等級,中間不存在L2.5,L2.999這些擦邊行為。

根據張進華的解釋,L3級是智駕技術與法規的分水嶺,用戶可以在特定場景下完全脫離駕駛任務。那也就意味著,L3級的車如果脫手出事,那車企要負責,但L2出事就得自己負責。

實際上,這也是為啥這幫車企敢擦到L2.999都不說自己是L3的原因之一。

再吹“智駕”可能判刑!車企真要挨鐵拳了-第6張

除了上面這些在宣傳上的硬性規定,這次會議還圍繞智駕安全性做了不少限制。

比如像“代客泊車”“一鍵召喚”“遠程遙控”這些沒法保證駕駛員在場,以及運行過程中安全的功能,也不讓再申報了;

還要新能源車企每個季度及年度都要提交事故報告,看看你家智駕到底怎麼個事,要是造成事故,必須在48小時內上交報告,重大事故必須24小時上交,別想著發個公告就混過去。

再吹“智駕”可能判刑!車企真要挨鐵拳了-第7張

另外,對於頻繁實施遠程OTA升級的企業,工信部也會重點審查;要是因為安全缺陷的緊急OTA,則必須按《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執行,相關升級行為也要市場監管總局審批後才能推送給用戶。

這招就是直接斷了那些有問題就捂著,完事OTA解決的路線。

以後出事該召回召回,要OTA也被批准了才行,會議特別警示企業必須預留充足驗證週期,“ 明確充分驗證,不能拿用戶去做測試!”

再吹“智駕”可能判刑!車企真要挨鐵拳了-第8張

說句實話,這兩年雖然行業整體的智駕水平確實有了很大進步,從高速到城區,覆蓋路段越來越多,能力越來越強,銷量也是嘎嘎漲。

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2024年,國內前裝標配L2級輔助駕駛(不含NOA)的乘用車佔比超過41.04%,交付量超過860萬輛,同比增長25.33%;而在高階智駕(NOA)這部分,前裝標配交付197.47萬輛,同比增長162.31%,其中新能源佔比超過90%。

儘管搭載了這些輔助駕駛技術可能比大部分新手開得都好,但歸根到底,這還是沒法徹底取代人。

再吹“智駕”可能判刑!車企真要挨鐵拳了-第9張

拿車企來說,他們宣傳的所謂零接管,實際也不是不用管,而經常是遇到緊急情況直接退出,還得靠人來處理當前遇到的問題。

但這要是碰上駕駛經驗不足的司機,在慌亂中反而更有可能出錯,造成事故。

一旦發生這種問題,車企本身又不承擔法律責任,因為系統已經退出了,那就完全算是車主操控有問題。除非民意沸騰,眾人聲討之下才願意承擔一部分社會責任。

雖然像這種事故的發生,往往都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車企本身很難把自個宣傳上的事兒摘出去。

再吹“智駕”可能判刑!車企真要挨鐵拳了-第10張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付炳鋒今天也說,“ 宣傳表達是連接產品與用戶認知的關鍵一環,必須以真實、清晰、負責任為基本原則。 ”

對於企業,他建議應該“在交付、使用、維護等各環節建立系統化的用戶教育機制”;

還要 “ 用多種形式,向用戶清晰傳達系統的基本能力與適用範圍、使用過程中的駕駛員職責、操作規範與接管要求、應急處置方法及系統侷限性等內容。 ”

再吹“智駕”可能判刑!車企真要挨鐵拳了-第11張

今年作為智駕的一個分水嶺,行業發展可以說是突飛猛進,很多入門級的車型也都開始搭載了智駕,會有大量消費者第一次接觸智駕。

所以工信部這次出這個規範宣傳的通知,可以說相當及時了,無論是對公民生命安全,還是行業健康發展都是好事。

比起在L3上擦邊,瘋魔宣傳自己智駕多好,車企先要學會把車主當人,而不是當成掏了錢還要貢獻測試數據的白給耗材。比起事後捂嘴,還不如事先端正態度,告訴用戶自家的車真實水平到底什麼樣,能不能為發佈會上說過的話負責。

希望行業內外這些大聲喊口號的人真能遵照規定,少點套路多點真誠。借付炳鋒的話說,“技術普及+認知普及”咱都得實現,才能夯實駕駛安全的第一道防線。

文章來源: 快科技-汽車頻道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