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告別佛丹斯科,今天凌晨12點迎來了太平洋卡爾德拉新地圖。
隨之而來的還有新模式——“先鋒大逃殺”,同時18的所有槍械加入戰區,想必大家尚不清楚目前主流有什麼槍。所以熬夜打了幾個小時大概給大家推薦一些比較優秀的槍械。
注:由於不可抗力,目前無法進行槍械數據的測試,因此下面的內容都只是我自己打了一晚上之後,結合COD18內的數據主觀推薦的,僅供參考。
目前戰區只能打重生島邊打邊升級,但明天會出奪金,建議通過接合約的方式快速升級。
冗餘配件簡述
先簡單聊一下18的冗餘配件——就是那些一大堆配件但實際上沒幾個能用的玩意。(懶得看這部分、想直接抄配裝作業的可以自行下翻)
1.瞄準鏡
選擇很多,不過大多數人也就主要用那麼幾個:
- 想要視野最好,那自然是“板子反射瞄準鏡”(或者Mk.3和Mk.8反射鏡),視野極佳,就是倍率很小。
- 稍微打打中距離可以帶G16 2.5倍,再遠點可以ZF4 3.5倍。
- 壓槍苦手建議選擇複合式瞄準鏡(比如1/2.5倍和1/3.25倍的翻轉式瞄準鏡,這兩個給的後坐力控制是最多的)
- 眼神不好、看不見人的推薦“Mk.12夜視鏡”
- 需要遠距離索敵的話推薦“SVT-40 PU瞄準鏡3-6倍”(而且這個貌似還不反光?)
其他瞄準鏡一般就沒啥人用了。
2.下掛/握把
- 需要最佳的後坐力控制(比如中距離步槍、機槍等),那就選擇“M1941手擋前握把”,給的垂直、水平後坐力控制都很足。
- 後坐力非常大的場合(比如波波沙),建議選擇卡佛前握把,在握把裡垂直後坐力補償是最多的。
- 需要較好的機動性,開鏡流就選擇“M3備戰握把”、腰射流就選擇“SMLE手槍握把”。
- 對於遠距離槍械(比如射手和狙擊槍)或者缺乏穩定性的槍械(比如Bren等越打越飄的槍),推薦選擇“m1930衝突直角”彌補穩定性,同時給予一定的水平後坐力控制。
- 刺刀適用於特殊場合,建議搭配特長“觸手可及”使用。
3.側握把
一共有足足10個側握把,但實際上常用的就一半:
- 橡膠握把——只加垂直後坐力控制,性價比不高,pass;
- 壓紋握把——只加水平後坐力控制,性價比不高,pass;
- 膠帶握把——加穩定性和切槍速度,僅適用於打架點流的射手和狙擊槍;
- 皮革握把——只加開鏡速度,性價比不高,僅適用於中距離射手和狙擊槍;
- 碳纖維握把(本體多人中名為“布料握把”)——加開鏡速度、跑射速度和腰射後坐力恢復,非常適合各類衝鋒流的槍;
- 凹槽握把——大幅增加開鏡移速和水平後坐力控制,非常適合於各類架槍走位流的步槍、機槍等;
- 聚合握把——大幅增加被擊中時的晃動抵抗力,同時增加連續開火的穩定性,適用於多人機槍等(比如開鏡慢被對面架死、被打先手的情況);
- 松焦油握把——卡佛前握把的側握把版本,後坐力控制給的比較多,同時加一點腰射,後坐力比較大的槍壓不住可以選擇;
- 顆粒握把——增加瞄準穩定度和開鏡移速,非常適合於架點走位流的狙擊槍和如Bren穩定性較差的機槍;
- 斑點握把——大幅增加後坐力恢復,同時增加一開始時的射擊準度,比較適合於半自動、連發槍械(如ITRA BURST、G-43、Bren單點等)
4.槍口
在目前的環境下一般都是開鏡用水星消音、腰射用MX消音(馬克沁消音器),其次遠距離也可以考慮F8穩定器+次音速彈的組合(如果次音速彈不會冒紅點的話)。
5.特長
18有兩個特長,一般特長1更有用,不過取決於個人打法,就算不帶,影響也不是很大。回頭有機會再單獨聊吧。
配裝推薦
0.版本推薦配裝
COOPER CARBINE卡賓或者AUTOMATON費德洛夫+COMBAT SHOTGUN單噴,中距離無後座壓制輸出+近距離一噴秒殺,非常離譜。(詳細配裝在後文)
新圖有點坐牢,打半天幾乎沒升多少級。倒是復生島邊打邊升級,一晚上從10到40,好用的配件基本都解鎖了,效率還蠻不錯。
1.突擊步槍
- COOPER CARBINE
本賽季的新槍自然要拿出來說一下,高射速低後座步槍,很符合“卡賓”的名號。
而且很良心的是10級就解鎖穩定性槍管、11級就解鎖增傷彈匣,到29級解鎖MX消音器基本就完全可以用了。
後期還可以改為60發9mm彈鼓的衝鋒槍或者61級射速槍管+壓縮彈藥改裝為超高射速(接近1000RPM了),但後坐力依然很小。
總之是一把中近距離很強力的高射速步槍,要說缺點的話就是換彈慢些,其他各方面都非常推薦。
槍托加成比較少,描述裡也是各種屬性排列組合,其實影響不算大,自行選擇即可。
中距離,壓不住把握把和側臥吧換成減後坐力的或者加準確度的
近距離
- STG44
鑑於目前沒有合適的模式可供我測試全武器全配件的數據,只能在新兵訓練營勉強得到了一個差強人意的結果——使用620精準槍管的情況下,頭部傷害51,胸部傷害27,腹部和四肢傷害25(在36m內測試都是這個結果,但是不排除有第二段射程的可能性)。
如果使用.30俄式子彈增加傷害的話,想必傷害會更高。不過這樣稍微抖一點。
更穩定的表現,建議選擇760mm最長的槍管,同時有著“咽喉要地”的加持(假如生效),上半身傷害都按照頭部傷害來計算,這將會是爆發非常好的槍械。(五槍帶走滿甲)
我個人更注重開鏡後的移速問題,因此選擇了M3備戰握把和戰術槍托。
- 覺得不夠穩的可以更換握把和槍托;
- 對腹部和四肢的低傷害不放心的可以選用“空尖彈”彈藥。
- BAR
也是一把非常強力的槍械。
在.50彈藥的加持下,能夠保證一槍傷害在65以上,甚至有可能做到四槍秒殺滿甲。
因此即便射速僅有不到400RPM,也有非常高的輸出表現。
PS:這藍圖是通行證給的,非常良心,配件幾乎不怎麼需要換。
- 槍管在第一個和第二個之間選擇其一即可,第一個槍管更穩但是機動性慢不少,第二個槍管不那麼穩但機動性好些。
- 槍托在第二個和第五個之間選擇其一即可,第二個槍托加成更多但是開鏡慢,第五個槍托開鏡快點。
對壓槍沒問題的可以把槍托換成第四個,甚至換成無託都可以。
3.AUTOMATON(費德洛夫)
非常好用、沒什麼門檻的激光槍。射速快續航高後坐力小,機動性也還不錯,輸出稍微差點,但可控性能彌補很多回來。
同樣我這套也是更注重開鏡移速的,需要更精準的命中率請自行更換握把和槍托。
另外這個槍管加爆頭傷害,但是減身體傷害,介意的話請選擇最後一個槍管。
彈匣應該帶最後一個加傷害的,我這差幾級沒解鎖,尷尬。
說起來這槍的槍管和槍托沒其他槍那麼有用,提升比較小。
其他幾把步槍我還沒怎麼嘗試。
- NZ-41試了一下,手感很怪,不怎麼玩得來,另外輸出和續航不是很優秀,機動性倒是不錯。
- AS44水平方向抖動的很厲害,必須帶長槍管,但是加傷害的彈匣只有30發,和AUTOMATIC想比不是很有優勢。
- Volkssturmgewehr(人民突擊步槍)機動性很不錯,續航也不錯,中近距離的表現很不錯,值得嘗試。(然而我之前沒練這把槍的級別,尷尬+1)
對了,還有把四連發。。。不過我猜應該沒人會去選擇用那玩意。
2.輕機槍
把輕機槍放在步槍後面說,是因為18的機槍在配件加持下和中遠距離步槍區別不大。
- MG42
戲稱為“猛刮42”,實際上一點也不刮。13mm反器材彈匣的輸出幾乎爆表,如果帶“穿甲彈”的話基本可以一梭子融化任何載具了。
第一套是最穩的,第二套犧牲了一部分穩定性把機動性拉起來了,看需求。
- Bren
Bren這把槍需要特別注意的就是不要一直按著開火鍵不放,因為它越打越飄。
鑑於射速很慢,手速快的玩家甚至可以單點點出最高射速——正由於每次單點會重置後坐力抖動,所以單點的時候後坐力很小。手速跟不上的可以幾發幾發地點射。
我個人更推薦用圖中這個槍管;雖然Bren的第一個槍管還能進一步加傷害,但是很飄,而且沒有這個槍管的“傷害不衰減”來的靠譜。
.50彈匣和不衰減組合之後的結果就是全距離5槍死。
另外Bren也是所有槍中穿透力最高的,所以壓制能力非常強。
第一個槍管和.50彈匣理論上可以做到三槍死,技術高的大手子可以試試,我是不太控的住。
- DP27
無腦配裝即可,第三個最長的槍管+第三個或者第五個彈匣“.30-06”,第一個槍托性價比很高,對開鏡移速給的很足。
- Type 11
機動性非常好的機槍,如下滑板鞋配裝可以做到開鏡移速和衝鋒槍並肩。就是輸出比不上上面幾位。
截圖的時候沒注意,彈匣應該用最後一個加傷害的,這裡用錯了。
3.衝鋒槍
STEN和百式雖然擁有“熱鬥”,但也衝不過噴子;而且射速太快、加傷害的彈匣只有二三十發,續航太差了,不推薦。
MP40和OWEN屬於中遠距離衝鋒槍,感覺在目前環境下,這兩位不怎麼有機會出場,回頭嘗試一下。
因此綜合續航和輸出,主要就推薦M1928和波波沙了,其中波波沙表現更好。
走的都是開鏡流,M1928如果控不住就帶第二個槍管(但我感覺M1928稍微遠一點,手感就不如波波沙);
波波沙在本體的後坐力非常大,最後一個槍管也沒法完全hold住。但戰區的後坐力反而非常小,輸出較好,非常推薦。
4.霰彈槍
毒瘤來了。
其實一開始我是拒絕的,後來被噴麻了只好加入。
- EINHORN REVOLVING & GRACEY AUTO
一個是轉輪噴一個是連噴,原理不一樣但是實戰效果差不多,基本都是兩噴帶走滿甲。
獵鹿彈是靈魂,跑射配件基本必帶,帶不帶熱鬥取決於玩家的打法,其他自行決定。
遊擊帶5發即可,多排正面硬剛帶大彈鼓。
- COMBAT SHOTGUN(戰鬥霰彈槍)
無敵的存在,大約10m內都是滿甲一噴直接死。
同上,獵鹿彈是靈魂,跑射配件必帶,咽喉要地最好也帶上。
遊擊帶5發即可,多排正面硬剛帶大彈鼓。
- DOUBLE BARREL(雙管霰彈槍)
雙持,射程內必定一槍一個。
獵鹿彈+雙持+跑射配件必帶,彈匣不推薦帶,其他看自己。
經常近距離作戰可以帶第三個削短型槍管,傷害更高,但準度和射程都偏低。
5.手槍
目前只推薦這兩把。
RATT和KLAUSER不能雙持,1911輸出很美好(極限情況四槍死)但是彈匣實在太小了,容錯率太低。
- TOP BREAK(左輪)
貼臉左右手同時噴可以做到秒殺滿甲,遠一點可能就不行了,不過作為副武器有這個表現已經很nb了。
本體的話倒是可以不帶霰彈也能玩,戰區沒試過。
- MACHINE PISTOL
全自動雙持突突突,沒啥好說的,倒也不算很離譜。
截圖的時候少帶了個“微火扳機”的配件。
6.射手步槍
雖然和機槍對比沒啥優勢,還是說一下吧(難得肝完滿級了都)。
- G-43
開鏡移速拉滿。.30-06彈匣一槍50傷害,可惜彈匣只有10發,打打多人還行。
另外這射手步槍有全自動槍管配件,可以用,但是減傷害,輸出乏力。
- M1 Garand(加蘭德步槍)
gunkick非常大,滿配情況下也不能完全控制下來;
咽喉要地的幫助下,最快可以三槍擊殺滿甲。
- SVT-40
和COD16的dragonuv很像,兩槍上半身可以擊殺滿甲,但是後坐力跳的厲害,空槍就要命了。
7.狙擊槍
雖然是下水道,開鏡奇慢,容錯率極低,但也不是完全不能玩。
- 3-LINE RIFLE(莫辛納甘)
開鏡太慢了,所以我是這麼突發奇想配的,可能不那麼好理解。
槍管減彈速,但是.30-06彈匣+20%、加長彈+30%,彈速又拉回了1000m/s以上的水平。
覆蓋防止漏閃光點(如果生效的話)、深呼吸延長屏息時間(屏息的時候穩定性拉滿,準星基本不晃)、其他都是加開鏡速度的。
- KAR98K
98k沒有加傷害的彈匣,只有加傷害的槍管(同時也加彈速和射程),因此不得不帶了(不然一槍破不了甲)。
當然如果你準度夠好、槍槍頭的話,可以把槍管換成倒數第二個加開鏡速度的(甚至倒數第一個),缺的子彈速度靠加長彈來彌補;然後彈匣選擇最後一個5.6mm20發。這樣配下來雖然傷害很低,但開鏡快、續航大、一槍頭依然能秒殺,適合高玩。
甚至還可以加刺刀和觸手可及——狙擊槍的正確用法(不是)
另外貌似有98k不拉栓半自動的bug,特長1選擇“記號消除”即可實現半自動不拉栓98k。
- Type 99
99式比98k開鏡更快,而且除了加傷害射程彈速的槍管,還多一個加傷害的彈匣。
除了自帶狙擊鏡的視野要差一點以外,其他我覺得都比98k好。
那本期先到這裡了(趕緊寫完睡覺去了,再不睡要猝死了)
這個月考試月,更新也是擠時間出來搞的。
下一期應該是講如何快速升級了,以目前80%的槍械都肝到滿級的經驗給大家分享一下。
測數據得往後放放了,一個是沒時間,一個是沒有好的模式——現在私人對戰沒法自己編輯槍也沒法放空投,戰區也只有大逃殺,沒有奪金或者其他模式可以測數據。回頭想想別的法子吧,唉難搞。
吐槽時間:
更新完日常出bug:
模型丟失:
瞄準了個寂寞:
還有火箭筒只要點槍匠就會報錯:
不過戰區的迷彩貌似都重做了,17的暗物質和暗黑以太更鮮亮了,18的金皮和原子色澤也更漂亮(可惜鑽石依然是鋼釘),真的很難不讓人動心肝皮膚(8說了,過幾天就開衝)
聊聊體驗:
新圖新機制給我的感覺很難受,一種說不出來的難受。
首先要等到第二個圈才能起空投就很熬人,地面上刷新的槍只能說勉強湊合用;
其次地圖雖然亮了,但地形複雜,依然不是很容易發現人;
最後就是奪金、推車或者什麼弒君者之類的模式都撤了,舊的東西已經沒了,新的東西不夠有趣、不夠吸引人,實在是讓人沒動力玩。
於是打了幾把深感坐牢之後就去玩復生島了。
雖然說18的槍(尤其是噴子攻樓守樓)很毀平衡,但復生島能落地起空投能復活,遊戲體驗就要好不少。
最後還是勉強吃了把雞,算是圓滿吧。
#決勝時刻 戰區#決勝時刻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