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獵人》——“野蠻”與“文明”的碰撞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7-30 11:03:43 作者:Kobewithered Language

(本文力求在不劇透的前提下,以主觀和相對客觀的角度闡述電影的底層邏輯和深層內涵,供讀者閱讀和學習。本意是讓讀者帶有思考的,親自去體驗,觀看完整的電影。也許由於個人疏忽,文章或許存在錯誤,歡迎各位在評論區指正,謝謝)



《荒野獵人》——“野蠻”與“文明”的碰撞-第0張

荒野獵人 海報

  • 創作背景:
  • 本片的導演是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多執導;原著是同名長篇小說,作者是邁克爾·彭克
  •  時代背景:
  • 19世紀前,由歐洲國家率先展開北美殖民擴張,開啟毛皮貿易時代,給北美印第安人帶去了獵槍和酒,意圖換取毛皮資源,也挑起了印第安人部落的內戰。本片則聚焦在19世紀,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美國為滿足其資本主義和種植園經濟的發展需要,發動”西進運動“,使美國東部農民前往西部的肥沃土地進行西部大開發,期間屠殺土著印第安人,倖存者被趕往西部荒涼地區“生存”。由於白人階層和印第安人對土地資源爭奪矛盾的激化,美國施行”種族滅絕“政策大肆屠殺印第安人,美國上校卡斯特則對印第安人進行了屠殺,著名戰役有“小巨角河戰役”和”傷膝河大屠殺“,諷刺的是卡斯特因為輕敵死在了印第安人蘇族的手下。(美國有效的種族滅絕政策——飢餓、以多制少的戰鬥 ,被德國納粹首領希特勒視為自己對猶太人及吉普賽人(羅姆人)實行滅絕政策的榜樣)
  • 電影簡介:部落衝突,種族歧視,歷史,自然,征服與被征服,復仇。這是一部悲壯的電影,皮草獵人格拉斯(主角)和一群皮草獵人受僱於美國皮草公司,進入印第安人地區捕獵,獵取皮草。格拉斯在妻子被殺,兒子被殺,自己被拋棄後,於死寂中迸發出一種超人的意志和力量,進行復仇。那是一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精神,給人無限的震撼與敬佩!在攝影機的不同角度的拍攝下,我們能看到劇情的引人入勝,大自然的輪廓,人類的渺小,人性的貪婪,人與野獸的搏鬥以及人類口中的“文明”。


究竟誰是獵人,而誰又是獵物?

請欣賞《The Revenant》電影主題曲,一同感受這份力量: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憑藉《The Revenant》獲得了奧斯卡影帝的殊榮,以下為奧斯卡頒獎典禮中”小李子“獲獎感言的最後一段,英文:

  And lastly I just want to say this:Making The Revenant was about man’s relationship to the natural world, a world that we collectively felt in 2015 as the hottest year in recorded history.Our production needed to move to the southern tip of this planet just to be able to find snow. Climate change is real. It is happening right now. It is the most urgent threat facing our entire species, and we need to work collectively together and stop procrastinating. We need to support leaders around the world who do not speak for the big polluters or the big corporations, but who speak for all of humanity, for the indigenous people of the world, for the billions and billions of underprivileged people who will be most affected by this, for our children’s children, and for those people out there whose voices have been drowned out by the politics of greed. I thank you all for this amazing award tonight. Let us not take this planet for granted. I do not take tonight for granted.” Thank you so very much.

《荒野獵人》——“野蠻”與“文明”的碰撞-第1張

第88屆奧斯卡 影帝


民族文化的求同存異是世界和平的基石

  • 世界上存在多種民族,每個民族都有屬於各自的民族文化、生活習慣和習俗,作為任何一個民族,我們不能,也始終不能將任意民族”同化“與”驅趕“,這不是一件公平的事情。只有世界各民族和諧共處,才能讓世界迴歸常態,迴歸大自然的懷抱才是我們共同的理想。
  • 至於”求同存異“這四個字,我有必要介紹一下,這不僅是一個詞語,更是一種嚮往和平的精神,是由周恩來總理在1955年亞非”萬隆會議“上提出的四字方針,是世界歷史進程中劃時代的里程碑。

《荒野獵人》——“野蠻”與“文明”的碰撞-第2張

世界和平


大自然永遠不會被人類征服

  •   傍山吃山,傍水吃水。自然資源一直都是大自然所饋贈的,有再生資源,也有不可再生資源,而其中可再生資源的恢復也是有速度的,人類一昧地獲取,侵佔,損害的是自己的利益,當資源消耗速度遠大於資源再生速度,最終都會帶來資源枯竭,人類走向滅亡。
  • 《荒野獵人》這部影片的拍攝週期長達90天,取景困難,輾轉多地只為拍攝真實的“雪”,它容易化也是因為氣溫太高。全球氣溫變高,海平面上升的話題近幾年來一直存在,而世界似乎並不關注,萊昂納多也在獲獎感言中明確提出了這個問題,也呼籲所有人一起關注人類與自然的環境問題。從2016年到如今的2022年,最近的持續高溫便是大自然給人類的信號。如果人類能征服大自然,這些氣溫問題也根本不需要在意,不是嗎?

敬畏自然,愛護環境

《荒野獵人》——“野蠻”與“文明”的碰撞-第3張

World & Human


何為文明?誰是獵人?誰是獵物?

  1. 當一個所謂的“文明”國家侵犯所謂“野蠻”部落,這就是一種不文明的行為!那麼,奉行著不文明行為,卻自居為文明的國家是否能給出文明明確的定義?顯然是不能的。印第安人的文明被歐洲殖民國家,美國的強盜、屠殺行為同化,滅絕,最後被這些“文明國家”定義為野蠻族人,這其實很諷刺。
  2. 如果你的身份是皮草獵人,因為時代和生存所需,你捕殺了所有的獵物(你不捕殺,其他獵人也會捕殺),所以在那之後,你的身份是獵人,還是獵物?



總結:這部電影優秀的不是劇情,而是演員精湛的演技,優秀的運鏡,在向觀眾陳述歷史的同時也跳出了電影本身,拍攝了大自然的“美景”與壯闊。一種壓抑,憤怒的情緒也感染著觀眾本身,使觀眾沉默,思考,而沉默正是電影所要的效果。格拉斯是19世紀時代的犧牲品,矛盾體,他既是旁觀者,也是參與者,既是施暴者,也是受害者,他的矛盾正是當時時代的矛盾本身。最後復仇的一段,格拉斯所追殺的人死在了印第安人的手中也暗示了蘇族抗爭白人侵略者的歷史,而格拉斯作為白人被原諒不是因為格拉斯為印第安人做了什麼,而是電影所想表達的是為不幸者發聲,反對戰爭,反對種族侵略,呼籲世界和平!


當死亡已經不足為懼,

那將帶來無窮的生機;

我不再畏懼死亡,

因為我已經死過一次。


THE END :


(創作不易,喜歡的朋友可以送上簡單的贊,這是對我的支持和肯定,我也將繼續分享優質電影和影評)

#影視推薦# #黑盒影視鑑賞家# #電影雜談# #電影影評#

PS:往期文章 

《肖申克的救贖》——迎接暴雨的洗禮

《英國病人》——遺忘在艾瑪殊海峽

《無依之地》——流浪者的治癒之旅

《美麗心靈》——愛是心靈的直覺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