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下半年Intel與AMD都發布了自家的新產品:AMD銳龍9000系和Intel Ultra200系。其中,Intel放棄了自家的生產工藝,與AMD一樣都選擇了臺積電代工。倆者新的一代都僅支持DDR5內存,但其中Intel新增支持CUDIMM內存,而AMD不支持CUDIMM內存的時鐘特性(只能當普通D5內存用)。
由於CUDIMM內存還未全面開售普及,本次測試使用的內存依舊是普通的D5內存。對比測試的CPU為Intel新品Ultra5 245K,AMD R5 9600X,倆者同屬中高端定位。
倆款CPU規格差異如下:
理論性能方面,R23當中倆款CPU的單核性能接近,多核性能則是245K領先。應證了CPU規格當中,9600X核心數較少,所以多核性能要差於245K。但在遊戲當中,單核性能往往要更重要一些。因為,遊戲C端做多線程優化比較困難,大部分運算在C端只能跑在單線程上。
遊戲實測上,我選取了5款3A遊戲,通過同一場景跑圖的方式計算平均。需注意,即使是同一遊戲場景,遊戲中NPC隨機出現的站位,數量有所不同。導致2個CPU所面臨的計算量會有一點差距。遊戲幀數僅供參考:
除地平線5當中9600X表現出較大的幀數差距之外,其餘遊戲245K與9600X幀數差距不大,倆者各有勝負。如果是採用4K分辨率測試,由於觸及顯卡性能上限,倆者的差距還會被縮小。個人認為,普通玩家如果是主玩3A遊戲,沒必要過於糾結在CPU的選擇上,儘量把更多的預算留給顯卡會比較好,板U套裝哪家便宜,就選哪家就好。
但如果在遊戲時,有後臺直播,錄屏需求的話,我則不推薦選擇9600X。
一是9600X多線程性能比較有限,後臺的OBS對硬件資源的佔用並不小,而且彈幕姬,面捕這些軟件也要消耗CPU資源。CPU資源佔用過高會導致直播畫面卡頓。
二是作為臺式機處理器,245K的核心顯卡性能強的有點離譜,3DMarkTimeSPY得分2007(相當於一張1050,MX450)
而且還有intel自家的QSV視頻編解碼技術加持。在OBS中可以選擇調用核顯編碼,降低CPU負擔的同時編碼質量還很好。
故此,如果是有想低成本(單機推流)開始做遊戲主播想法的話,還是建議選245K或者其他多線程性能更強的CPU。
功耗表現上,245K相比上一代14600K有所降低。實際遊戲當中,245K功耗與9600X接近。實際裝機上,個人推薦2者都可以選擇搭配雙塔風冷,沒必要硬上水冷。水冷不僅有漏液的風險,而且冷頭中水泵+水流的噪音,不見得一定就比風冷安靜。風冷玩家建議搭配降速線or風扇轉速曲線,一樣可以很安靜。
主板的選擇上,目前245K的Z890主板相比上代Z790價格略有下調,B860系列主板得等25年發佈。而9600X可以選擇的主板相比245K要多一些,可以延用還算便宜的上代板。
需要說明的是,如果是想要組裝一臺無獨顯的ITX主機,我則比較推薦選擇245K,除開核心顯卡性能比較強之外。還可以比較低成本的擁有雷電接口,從而外接出顯卡,雷電網橋這類設備,不用去買頂級的ITX主板。讓小小的主板,也可以有大大的拓展性。
最後,說說我對9600X以及245K的看法。
9600X最大的提升是在單核性能上,能夠與13600K基本一樣了,從而也帶來一定的多核性能提升,遊戲性能對比自家的7600X提升也不多。
245K提升較多的是在NPU,核心顯卡,IO拓展性方面,與14600K相比性能提升也比較有限。
如果想選擇性價比裝機路線,不如去看看兩家降價後的上一代產品,特別是13600KF,14600KF可以選擇搭配廉價的DDR4內存,現在的性價比真的很高,屬於是田忌賽馬了。
而如果是想嚐鮮CUDIMM內存,那麼只能選擇Ultra200系列的CPU,AMD本代不支持CUDIMM的新特性。
現在正值年末50系,新B系Arc顯卡等數碼新品即將發佈的日子(傳聞新顯卡性能提升較大),不著急的個人建議等等新品發佈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