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你在昏暗不見五指的木屋中醒來。剛一抬頭,發現對面坐了個詭異的老頭兩眼冒光,想要和你一起打牌。是被別有用心之人挾持?是某個邪惡組織的惡趣味?亦或是還在夢中沒有醒來?在對當下情況一知半解之際,只好先和他玩下去……
以上這些,便是我初次打開《邪惡冥刻》(Inscryption)這款作品的真實感受。
完全沒有任何提示,上來先把玩家搞得一頭霧水,然後玩著玩著發現自己竟然跳出了遊戲之外——這依然是Daniel Mullins Games工作室慣用的“Metagame”風格,讓玩家產生一種自己置身於遊戲之中,與遊戲本身進行互動的錯覺。
不得不說,這是一種很神奇的體驗。他們曾經風靡一時的作品《小馬島》(Pony Island)和《六角疑雲》(The Hex)也是如此,看上去簡單的遊戲內容潛藏著無數遊戲之外的內容,玩著玩著就發現遊戲中暗藏玄機。
尤其是當我發現遊戲程序就是個“惡魔”的時候,整個人都震驚了。反轉之後還有反轉,內容之外還有內容,這就是製作組為所有玩家獻上的一封對於電子遊戲的頭腦熔解、自我毀滅般的“情書”。
如果你玩過《史丹利的寓言》《艾希》《There is no game》等作品,大概便會感受到Metagame的一些獨特魅力。在這幾部作品中,製作組將“旁白”的角色提取了出來,在你身邊絮絮叨叨彷彿在和你一起冒險。當然,其定義並非如此單一。通俗來講,就是“遊戲”知道你在玩遊戲,然後試圖和現實中的你進行“對話”。唯有親身體驗過Metagame的魅力,才會明白這對於玩家的體驗來說,能產生多少意料之外的驚喜。
所以,無論我第幾次打開《邪惡冥刻》,都會密切注意周遭環境的變化,時不時起身看看漆黑的小屋的邊邊角角里是否藏著什麼特殊的東西。哪怕蠟燭熄滅牌局重啟被扔到小屋,也想仔細看出點製作組的端倪。
我知道遊戲不會這麼簡單,從最開始就知道。但很可惜,即便帶著這樣的心態的我依然慢慢沉淪在有趣的牌局之中。
是的,在《邪惡冥刻》中打牌真的很有趣。昏暗的燭光,詭異的對手,目之所及的是4V4的棋盤。敵我雙方參與戰鬥的大多是一隻只可愛的動物:松鼠、小貓、麻雀、麋鹿、蝰蛇、灰熊、大白鯊……好吧,有的也不太可愛。
將專注力集中於牌局之上。玩家每回合可以抽一張牌,松鼠或是動物,動物的血量便是所需祭品的數量,如一費需要一張祭品,兩費則需要兩張,這很好理解。與此同時,當回合並不限制出牌的數量,倘若給松鼠賦予“不死”的回手能力,那麼便可打出“無限獻祭流”的賴皮玩法,相當爽快。
戰鬥方面的規則顯得簡單了很多。同行卡牌對撞,簡單的血量與攻擊力的減法運算後便完成了一回合的戰鬥,繼而攻守交替。值得一提的是,該作在對方回合的戰鬥沒有設定任何反彈傷害,只能站樁捱揍。
當對位沒有卡牌的時候,便會直接攻擊對方玩家,然後勝利的天平便會放上相應數值的傷害指示物。當某一方傷害指示物積累到5,天平徹底傾斜,那麼就意味著輸掉了比賽。
雖然規則看起來不多,但實際玩法卻因為卡牌屬性賦予上千變萬化。
在冒險的過程中,玩家可以選擇前進的方向,遇到各種各樣的事件。為了變得強大,玩家可強化、獻祭、甚至縫合兩張同名卡牌以獲得更強的戰力,當然,旅途上獲得的卡牌,道具以及繼承BUFF也是獲勝的不二法門。
便是這樣一套融合了Roguelike元素的卡牌構築的玩法,讓我玩的不亦樂乎——有一局遇到了狼和螳螂神(分別進攻三路)的組合卡,甚至讓我打出了開場9傷的秒殺型Rush玩法。四大關卡的構成、礦工,漁夫,獵人以及最後的老頭四個BOSS、以及多種多樣的動物卡牌及事件構成了一次近乎完美的趣味卡牌體驗。
可即便是專心打牌的我,依然也能在空閒之餘感受到氛圍的一絲絲不尋常:我發現了會說話的白鼬、解鎖了會說話的臭蟲、解救出了籠中的狼、撿到了藏在瓶子裡的綠色怪物……他們之間的對話彷彿在告訴我——這並不是遊戲全部,這裡面藏著某些陰謀,打敗對面的老人還不夠,去拿到關鍵道具,故事並不會就此停止!
帶著這樣的使命感與責任感,我開始再一次仔仔細細地探索小屋。
探索並解開環環相扣的謎題,我拿到了關鍵道具——膠捲。擊敗老人之後,牆壁之後的秘密雖然讓我在意,但映入眼簾的幾段視頻更叫人好奇:幾處生活片段,以及,撿到這張遊戲軟盤的全過程……
等等?!什麼軟盤?看著赫然在列的遊戲標題,我陷入了沉思。玩遊戲的究竟是他,還是我?亦或是另有其人?更大的謎團帶著我繼續向前,想來前方的路途哪怕再艱險不堪,我也有著繼續向前的勇氣。
再一次倒在了地板上,我拿起了相機。這一次,故事沒有再重複,老人被封印進了卡牌,而我好似如釋重負地舒了口氣。
結束了嗎?望著那個閃閃發光的標誌,可越看越覺得眼熟。那不就是遊戲開始時無法點開的“新遊戲”嗎?內心無數種想法湧現出來——“這遊戲當然沒這麼簡單”,早有預料,但實際發生之後又是全新的感覺。
原來,故事遠沒有結束,“新遊戲”不過剛剛開啟!
遊戲的後續內容就不過多劇透了。不用擔心,依然凌駕於最開始的那一套卡牌邏輯之上,像素牌、科技牌,亡靈牌……甚至還有更多有趣的卡牌對決都在接連上演,而你的經驗依舊有用。故事方面,以及很多埋藏的線索都會在後續的內容進行補完,當然,也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解謎要素。
直到最後,《邪惡冥刻》都沒有脫出卡牌的桎梏。但換句話說,它的核心玩法一直是卡牌,只是和其他卡牌遊戲不同。它足夠創新,足夠令人意想不到,也足夠好玩。
放心,我們打牌的路並不孤獨,因為一路走來,都有跨過“第四面牆”的“朋友”陪著,不是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