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2025年集福卡將在1月20日開啟,而在此之前開始了早鳥活動,那麼早鳥活動是什麼規則,又要怎麼參與呢?下面為大家帶來支付寶2025早鳥集福卡活動規則介紹,希望對大家有用。
五福早鳥活動時間:
福卡憑證領取時間:2025年1月15日16:00:00-2025年1月19日18:00:00
福卡憑證兌換時間:2025年1月20日00:00:00-2025年2月2日19:59:59
本活動所有時間均以北京時間為準,後續若有調整,另見活動頁面公示。
1、活動期間內,用戶可以通過市場外宣鏈接、二維碼、搜索等方式進入五福早鳥活動頁面(本活動),限量搶「2025福卡早鳥兌換憑證」,獲得該憑證用戶可在福卡憑證兌換時間內,兌換為3張福卡,其中一張為五福稀有卡。
2、同一用戶僅可參與一次活動,如您在其他渠道(如12月31日江蘇衛視早鳥活動頁、支付寶會員活動頁等渠道)領取過稀有卡憑證或獲得過稀有卡領取資格,再次進入早鳥活動頁則不重新發放。同一身份證號、同一支付寶賬號、同一手機號碼、同一設備終端, 滿足以上任一條件均視為同一用戶。
3、本活動僅支持支付寶客戶端版本10.2.90版本及以上的用戶參與,支付寶客戶端版本10.2.90以下的用戶需要升級才能參與。
4、目前早鳥活動只能通過下載支付寶app才能參與,標準版或國際版均可,但澳門錢包無法參與。
5、為了提供更好的活動體驗,用戶需要開啟地理位置授權以便幫助匹配更適合的活動。
用戶進入頁面後,點擊「搶福卡」按鈕有概率獲得「2025福卡早鳥兌換憑證」
早鳥福卡憑證獲取時間:2025年1月15日16:00:00-2025年1月19日18:00:00。
用戶獲得「2025福卡早鳥兌換憑證」:
用戶需在指定活動時間通過指定渠道鏈接、二維碼等物料進入支付寶五福早鳥活動頁面,進入頁面後用戶點擊「搶福卡」按鈕有概率獲得2025年五福福卡的兌換資格,成功獲得的用戶可以獲取「2025福卡早鳥兌換憑證」,獲得該憑證的用戶可以通過「支付寶-卡包」查看。
用戶領取後可以通過開啟日曆訂閱提醒,在2025年1月20日登錄「支付寶-卡包」點擊「2025福卡早鳥兌換憑證」,跳轉至五福主會場兌換為3張2025年五福福卡,其中一張為「稀有卡」,用戶可以選擇任意福卡主題,將該稀有卡兌換為任一主題福卡的稀有卡,兌換時間截止至2025年2月2日19:59:59,逾期未兌換視為放棄資格。
用戶使用早鳥「稀有卡」條件:
1. 本活動為大促活動的限時福利,具體權益以當日頁面實際展示為準。
2.每個用戶活動期間最多使用一次福卡機會(同一身份證號、同一支付寶賬號、同一手機號碼、同一設備終端, 滿足以上任一條件均視為同一用戶)。
在參與活動及獎勵領取和使用期間,用戶應嚴格遵守法律法規的規定,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不從事任何違反國家法律法規、違反本規則,或任何擾亂支付寶平臺秩序,違反公序良俗、侵害社會公共利益、他人利益以及活動方利益的行為。
用戶不得從事任何違規、異常或不正當的行為(以下統稱“違規行為”),違規行為包括但不限於:
1.存在刷單作弊,套取活動權益、套取補貼行為;
2.利用技術漏洞或規則漏洞下單,獲取權益、補貼;
3.超出真實的消費需求購買商品,存在惡意下單、惡意退款行為;
4.批量註冊賬號、買號、養號,偽造、盜用身份信息,提供虛假信息;
5.其他違反活動規則或擾亂平臺管理秩序的行為。
您授權並同意,活動舉辦方會採取必要的風險防控措施保障活動的安全穩定運營,對用戶是否存在上述違規行為進行判定,並採取如下一種或多種違規處理措施:
1、自動攔截違規行為或屏蔽相關信息;
2、限制或取消用戶的活動資格;
3、不予發放獎勵或收回用戶已領取(包含已使用以及未使用的)的獎勵;
4、關閉、撤銷、收回相關交易或活動福利;
5、平臺為維護活動秩序、防止產生損失或依據有關協議/規則而採取的其他處理措施。
1、僅限支付寶實名用戶參加;同一支付寶用戶、身份證、手機號碼、同一設備號,滿足任意條件均可視為同一用戶。
2、用戶可通過支付寶首頁-卡包-會員卡-2025福卡早鳥兌換憑證查看福卡憑證信息。
3、本活動由支付寶(杭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舉辦,如對本活動有疑問的,用戶可通過在線客服或官方熱線95188進行諮詢。
4、活動舉辦方可在法律規定範圍內對活動規則進行變更或調整(如有),相關變動或調整將公佈在活動頁面上,或以短信、頁面消息、公告等合適的方式及時通知。
5、為保證活動有序進行,如本活動的參與方涉嫌存在違法違規行為(例如:洗錢、作弊、套現、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發佈違法違規內容等)時,活動主辦方有權取消參與方的活動參與資格,刪除違法違規內容、收回參與方從活動主辦方獲得的福卡(如有)等處置措施。
6、活動期間,如出現不可抗力等情況,例如發生自然災害事件、遭受網絡攻擊或電信故障、停機維護、疫情、活動受法律法規、監管機構要求或政策指令需要停止舉辦或調整,活動主辦方單方暫停、中止或終止提供服務的,可免於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