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封電子郵件的發送
1971年,電腦工程師雷·湯姆林森在ARPANET(互聯網的前身)上發送了第一封電子郵件。這封郵件是從一臺計算機發送到同一房間內的另一臺計算機,內容為“QWERTYUIOP”,主要是為了測試一種能夠發送信息給其他網絡用戶的新型程序。這次嘗試標誌著電子郵件作為一種通信方式的誕生。
![投票電腦技巧:20個電腦冷知識 網友:CY電腦冷知識-第0張](https://imgheybox.max-c.com/web/bbs/2024/09/11/40d940f5ff5b56cffcdd5d1d44a092fd.png)
“Ctrl+Alt+Delete”組合鍵的由來
這一組合鍵最初是在1980年代初由IBM程序員大衛·布拉德利設計的,目的是為IBM PC用戶提供一個緊急重啟系統的快捷方式。它起初被用來調用中斷處理程序,讓用戶能夠終止不響應的任務。比爾·蓋茨曾表示,如果他知道這個組合鍵會變得如此流行,他會讓Windows有一個更簡單的解決方案。
![投票電腦技巧:20個電腦冷知識 網友:CY電腦冷知識-第1張](https://imgheybox.max-c.com/web/bbs/2024/09/11/9515ad8dcc0871864446a22dd25f48d7/thumb.png)
電腦“蟲”與“病毒”的區別
在計算機領域,“蟲”(Bug)通常指的是軟件程序中的錯誤或缺陷,可能是由於編程錯誤或邏輯問題造成的。而“病毒”是一種惡意軟件,設計用來自我複製並在計算機系統間傳播,通常帶有破壞數據、竊取信息或控制計算機的目的。病毒是人為製造的,而蟲可能是無意中產生的。
![投票電腦技巧:20個電腦冷知識 網友:CY電腦冷知識-第2張](https://imgheybox.max-c.com/web/bbs/2024/09/11/2c1030cd37ba7d812b12e2f14eebb0b6/thumb.png)
盲打鍵盤佈局的秘密
QWERTY佈局,由克里斯托弗·肖爾斯設計於1873年,初衷確實是為了降低早期機械打字機的鍵杆碰撞率,因為當時的打字機如果快速連續敲擊相鄰的鍵,鍵杆容易糾纏在一起。這種佈局故意將常用的字母分散開來,雖然犧牲了打字速度,但增加了機器的可靠性。
“回收站”圖標的歷史
Windows操作系統的回收站圖標首次出現在Windows 3.1中,形象是一個廢紙簍,象徵用戶可以將不再需要的文件“丟棄”到這裡,但與現實生活中的廢紙簍一樣,扔進去的東西在一段時間內還可以被“撿回來”,即恢復刪除的文件,直到清空回收站。
MAC地址的唯一性
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是每塊網絡接口控制器(NIC)出廠時被賦予的物理地址,由48位二進制組成,全球唯一,相當於網絡設備的“身份證”,用於在網絡中識別和定位設備。
“黑客”一詞的起源
在計算機文化中,“黑客”一詞起源於麻省理工學院的Model Railroad Club,原指那些熱衷於技術探索、挑戰極限的電腦高手。到了70年代,“黑客”分化為白帽黑客(專注於安全研究和防禦)、灰帽黑客(介於合法與非法之間的技術探索者)和黑帽黑客(從事非法入侵和破壞行為)。
“摩爾定律”
戈登·摩爾在1965年預測,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量大約每兩年翻一番,同時成本下降一半。這一預言在之後幾十年裡驚人地準確,推動了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儘管近年來這一趨勢有所放緩。
電腦睡眠模式的能耗
睡眠模式(Suspend to RAM)下,電腦的主要硬件如CPU和硬盤會被暫停工作,但內存(RAM)依然供電,以保持系統狀態。相比完全開機,睡眠模式能耗較低,但仍然消耗電能,長時間不使用電腦時,完全關閉是更環保的選擇。
最早的圖形用戶界面
1973年,施樂公司的帕洛阿爾託研究中心(PARC)推出了Alto電腦,這是第一款配備了圖形用戶界面(GUI)的個人電腦,包括圖標、窗口、菜單和指針等元素。儘管Alto並未商業化,但它啟發了後來的Apple Lisa和Macintosh,以及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
“藍屏死機”
Windows系統中的“藍屏”(Blue Screen of Death, BSoD)是當系統遇到無法恢復的錯誤時,為了防止數據損壞和硬件損壞,採取的一種緊急保護措施。藍屏上會顯示錯誤代碼,幫助用戶和工程師診斷問題原因。
“數字千年版權法”(DMCA)
美國1998年通過的《數字千年版權法》對數字內容的版權保護、技術保護措施和版權侵權責任做了規定,影響了數字內容的分享、創作和使用,包括對規避技術保護措施(如DRM)的嚴格限制。
“Ctrl+S”的習慣
在編輯文檔或處理任何可以保存的工作時,經常按“Ctrl+S”保存已經成為電腦用戶的習慣。這一快捷鍵可以即時保存當前的工作狀態,防止因意外斷電或軟件崩潰導致的資料丟失,這一習慣源自早期電腦穩定性較差的時代,現在雖然電腦可靠性增強,但這一好習慣仍被廣泛推薦。
開源軟件運動
開源軟件指的是源代碼可以免費使用、修改和分發的軟件,其理念在於促進技術共享、協作創新和打破商業壁壘。Linux操作系統、Apache HTTP服務器等開源項目展示了集體智慧的力量,推動了軟件開發的民主化和透明化。
“Ctrl+Z”的後悔藥
撤銷操作(Undo)鍵“Ctrl+Z”讓用戶能夠在編輯文檔、編寫代碼或進行設計時撤銷上一步操作,這一功能極大提升了編輯效率,減少了因錯誤操作帶來的不便。Undo的概念最早來自打字機時代,但真正普及是在圖形界面和個人電腦普及之後。
“Easter Egg”彩蛋
在軟件、遊戲或電影中隱藏的有趣信息或小秘密被稱為“復活節彩蛋”(Easter Egg)。開發者們常常在作品中嵌入這類內容,作為對用戶的驚喜或致敬,鼓勵探索和發現,如Google的搜索彩蛋和視頻遊戲中的隱藏關卡或笑話。
“Ctrl+F”的高效搜索
在文檔、網頁或任何文本密集型應用中,使用“Ctrl+F”快速查找特定詞彙或短語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關鍵技巧。這一功能能夠立即定位到所需內容,避免了手動滾動查找的繁瑣,是信息檢索的基本工具。
電腦的“休眠”狀態
與睡眠模式相比,休眠(Hibernate)會將當前的系統狀態(包括打開的應用程序和文件)保存到硬盤上,然後完全關閉電腦。下次開機時,系統可以從硬盤中讀取上次的狀態,迅速恢復到休眠前的工作界面,節省了啟動時間和電力消耗。
“Backspace”與“Delete”的區別
在電腦鍵盤上,“Backspace”鍵(退格鍵)通常用於刪除光標左邊的字符,而“Delete”鍵(刪除鍵)刪除光標右邊的字符或選中內容。這兩個鍵的位置設計便於快速進行文本編輯,是日常打字操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Caps Lock”鍵的爭議
Caps Lock鍵(大寫鎖定鍵)啟用後,鍵盤輸入的所有字母都將以大寫形式出現。然而,由於它的位置接近常用的“A”鍵,用戶經常在不注意的情況下觸發,導致意外的大寫輸入。因此,一些用戶選擇通過系統設置禁用該鍵,或用其他功能(如Ctrl鍵的黏滯模式)替換它,以減少誤觸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