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員海霓
一、水母
幹員海霓,原名盧契拉,於穹頂系統擔任穹頂管理員與洋流測繪員。海霓的考據過程非常有意思,不僅體現在其生物原型上,更在於它的展現方式上,說了你可能就明白了。還是老規矩,我們先仔細觀察下她背後出現的生物虛影:一隻外型呈黑色的巨大傘狀生物,身體渾圓,觸手上卻沒有看到任何吸盤。
海霓背後的巨大傘狀生物
這就非常奇怪,外形非常像常規水母,但好像又非水母。種種特徵無疑都在指向一種極其少見的生物:冥河水母(Stygiomedusa gigantea),又名巨冥河水母,被認為是深海生態系統中最大的無脊椎食肉動物之一。
冥河水母
事實上,這並非是冥河水母這種罕見的生物第一次在奇幻作品中登場。在英國作家J.K.羅琳所著的魔幻文學系列小說《哈利·波特》(Harry Potter)中,就有這樣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夢魘角色大概率同樣是取材於冥河水母的,那就是——攝魂怪(Dementor)。
在攝魂怪的身上,借鑑更多的是關於“深海”的恐怖元素。比如冥河水母黑紅色的整體外觀,在這裡化作了攝魂怪身上那件像水裡泡爛了一般的黑色斗篷,全身如同是腐爛了一樣;它們同樣都沒有五官,後者臉上更是多出了一個空蕩蕩的洞;再加上人們對“深海”固有的恐懼,引出了一個設定:凡是它經過的地方,都會被吸去所有快樂,讓人想起最可怕的事。
如果說水母是大海中美麗且神秘的的小精靈,那冥河水母就像是來自地獄的幽靈。在過去的110年裡,人類只見到過冥河水母116次,對它知之甚少。所長之所以會說它有趣,也正是因為僅基於這份極度有限的認知和理解,鷹角還是把它身上的形象特徵和部分習性化作了幹員海霓的外形特點,完全不同於攝魂怪這類的固有印象,讓我們來一起看一下。
冥河水母的外型整體呈黑紅色,看起來就如同是黑色的天鵝絨一般絲滑。黑紅透亮的色彩既對應著海霓粉灰漸變的髮色,又在整體外形上化作了一件海霓的絲滑外套(如下圖所示),加入了十足的巧思。
可能分開看還沒有直觀地感受,我們再來看一組冥河水母與海霓外套的直接對比,相信大家能觀察到其中的相似。兩者同樣是黝黑中透露著一絲光亮,整體給人一種極難表述的高度絲滑、柔順感。
冥河水母生活在深海之中,傘緣並沒有觸手,所以在嘴的周圍長出了四條長達10米的巨大口腕,用來捕捉獵物(如上圖中所示)。在海霓的身上,
是不是很神奇?冥河水母一共就那麼些特色,黑紅色的鐘型傘帽、四條巨大口腕,經過鷹角的種種排列組合,卻能化作:與配色有關的髮色、與整體造型有關的服飾與外套、與口腕有關的髮辮,共同構成了幹員海霓的整體人物形象設計,卻又完全不失美少女的違和感。
有關冥河水母的衍生形象還有一種演繹方式,完全可以是下圖所示那樣。我們究竟應該將其特徵“直接演繹”,比如一定要把冥河水母那黑紅色的巨大鐘型傘帽化作幹員海霓的帽子戴在頭上;還是提取核心元素進行“客觀演繹”,就像是在幹員海霓立繪中所呈現得那樣來得好,大家可以自行判斷一下。所長個人還是傾向後一種,畢竟客觀往往會比直球要來得更難一些:
二、火山與起源
在海霓的檔案中,曾經有她這樣的一段獨白:“火山能源站熄滅的時候,我也一度想過,海是不是其實只是一團沉重、黑暗、毫無意義的鹽水......那是我人生中唯一一次對海產生恐懼。”這並非是她恐懼海洋本身,而是:她對於海底的火山有著極強的依賴感。一旦火山能源站熄滅,海洋本身的意義對於她而言也開始失去了。
對於冥河水母而言,情況也極其類似:這裡所說的“海底火山”,其實是深海熱液噴口(Hydrothermal Vent),是它們重要的食物來源。根據海底熱液的溫度及噴出的礦物成分,可以將“海底火山”大致分為三種,分別是:以硫化物為主,熱液溫度為320-400℃的黑煙囪 ;以硫酸鹽、非晶質SiO2及閃鋅礦為主,熱液溫度為100-320℃的白煙囪;以及以碳酸鹽或非晶質SiO2為主,熱液溫度低於100℃的低溫噴口。
結合冥河水母位於深海區的特性來看,資料中提到的“火山能源站”說的就是第一種“黑煙囪”。這裡也不再多做展開,大家有興趣可以自行搜索有關深海熱液噴口的知識,我們這裡只說一個點:生命起源。
深海環境自古以來一直被認為是生命的禁區,理由就是因為極度缺乏食物來源。然而,在世界各地深海底黑煙囪噴口周圍,發現了繁榮的生物群落。其中,黑煙囪周圍高溫環境中,更是廣泛存在著古菌(Archaea),通過基因組測序表明,它們是古老生命的孑遺,是靠近生命源頭的共同祖先。
因此,通過海霓的視角引出了對她很重要的“火山能源站”,背後的本質是:通過冥河水母這類深海生物,引出了海洋之中的生命源頭“黑煙囪”。我們還能發現一個細節佐證,仔細觀察海霓的立繪下方,能看到一種奇異的生物。其名為:海百合(Crinoidea),一種從古代石炭紀存活至今的棘皮動物。
為什麼海百合會出現在這裡呢?因為它們正是自古以來被深海所滋養的生命,不僅生存至今,且絕大多數都已成為了化石。海百合類最早出現於寒武紀,在石炭紀早期到達了極盛,數量極龐大、品種繁多。後因“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90%的海洋物種滅絕,海百合也迅速退出了歷史舞臺。
很有趣的是,海百合在死亡之後,它們的鈣質莖、萼很容易保存下來成為化石。如果他們恰好生活在特別平靜的海底,他們的姿態就會完整地保存下來。由於這種環境比較苛刻,所以這樣的化石十分珍貴,不僅為地質歷史時期的古環境研究提供重要的證據,也逐漸成為化石收藏家的珍品,甚至被當作工藝品擺放。海百合之所以出現在海霓的立繪底部,正是在呼應著那“生命的源頭”火山能源站。
我們再來回顧一下海霓的那段獨白,相信大家能完全明白其中的意義了:“火山能源站熄滅的時候,我也一度想過,海是不是其實只是一團沉重、黑暗、毫無意義的鹽水......那是我人生中唯一一次對海產生恐懼。”海霓與海百合一樣,都是由“火山能源站”深海熱液噴口孕育而出的生命,她為自己能存活至今而充滿了感恩之情。
三、幽靈與光明
在考據的最後,讓我們回到一點有關海霓的人物設定上,這裡要引用一段在她的檔案資料二中出現的內容:“一則有關幽靈的恐怖傳說在羅德島流傳開來。據傳,每隔幾個月,羅德島上便會有幽靈出沒,在午夜慘白的夜燈下泛著詭異的流光,一靠近便消失不見。幽靈停留過的地方通常會留下一種特殊的‘幽靈印記’,表現為線條簡單卻讓人難以理解的圖案,色彩多變,能散發微弱的熒光。印記一般在被目擊後的一小時內就會消失。”
這段故事中的重點就是“散發著微弱熒光的幽靈印記”。在現實中,冥河水母會分泌出卟啉類色素,這類物質會使它們在可見光的照射下呈現出幾近透明紅黑色或是暗紅色狀態,看起來就彷彿是深海之中的幽靈一般。因而冥河水母們也獲得了一個特殊的別稱:“深海幽靈水母”。
但很顯然,冥河水母絕非是真正的幽靈。所以在檔案資料二的最後進行了補充說明:“幽靈印記”只是海霓小姐的胡亂塗鴉而已,根本就不存在什麼幽靈。一切都只是羅德島上的一個傳說,一個小插曲罷了。
不過在上述有關“深海幽靈水母”的故事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讓她能夠呈現出“幽靈”的狀態,那就是:可見光。這裡明顯存在著一個大矛盾:冥河水母生活在深海之中,為什麼會出現可見光?又怎麼才能在其照射下呈現出有透明感的黑紅色呢?
答案隱藏在一個想不到的地方:代號海霓,原名盧契拉。盧契拉,即“lucilla”,意為“優雅的光”。海霓海霓,海即指“海洋”或“深海”,霓即指“光”或是“顏色相對暗淡的光”,連起來解讀就是:深海之中的微光。
科學家們研究發現,當冥河水母這種生物暴露在日光下時,光分解會將生物體內的卟啉色素轉化為有毒的化合物。因而低緯度地區相較於高緯度地區的光滲透要更強烈,所以為了避免自身中毒,巨型冥河水母只能儘量往暗處遊。再結合我們之前對於“深海幽靈水母”與“可見光”的解讀,大家或許能夠徹底明白海霓真名和代號的意義了。
即便身處無邊的黑暗,即便代價可能是中毒或是死亡,卻始終嚮往光明。因為海霓始終堅信:她的這一縷微光會吸引微光,微光會照亮微光。“她沒有抵擋狂潮的偉力,她只是認真守住了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