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我現在已經結婚生子,生活有起伏也還算幸福,我也依然認為婚姻不是必選項。我認為,促使一個人想進入婚姻的理由,永遠是你遇見了那個你認為可以相伴共度餘生的人,而不是因為覺得自己年紀大了,或是家人的催促,亦或是看到周圍的朋友都結婚了覺得自己不合群。永遠記住,寧缺毋濫。
寫在前面:其實今天其這個標題也有點大言不慚了,我自己談戀愛到現在6年,結婚到現在也才3年多,婚姻、人生、家庭,都還沒整明白(其實也不可能弄明白,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不過呢,也算是有一些感想與大家分享,給那些正在熱戀期,還沒有進入婚姻,想進入婚姻的xdm一些參考,拋磚引玉。我自己的情況在之前也發過,有興趣的hxd可以去看看。如果文中觀點與大家有不同,歡迎在評論區探討交流;文中如存在錯誤,請大家狠狠的批評指正。
疊甲:在文中表述所舉的例子存在二極管成分,僅為便於表達理解,無任何傾向性。
一、必要條件
一個攜手相伴一生的人(異性或者同性,如果有自定義性別……國內的版本好像還沒有這麼新)。
相伴一生的人(我的)
二、思想準備
(一)思想基礎,就是我們常說的三觀,即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三觀取決於家庭氛圍、成長環境、人生中曾遇到的重大變故等等。三觀在成年以後,基本都會固定,並且很難改變。如果三觀方面存在矛盾,一般來說很難改變,我所遇見的大多數情況,包括我自己曾經經歷過的,以為真愛能勝過一切,然後經過時間的驗證發現“三觀不合不能強求”是至理名言。不過你們足夠愛對方,願意為了對方在三觀上做出讓步和改變,那我從心底裡敬佩,也發自內心的希望你們能一直好好的走下去。
圖文無關
1.世界觀決定了你們看待世界、看待事物的態度。有的人看完《消失的她》覺得全天下男人都該死,有人覺得和性別無關,賭狗必死。走在街上,看到街邊有女孩子摔倒了,是決定應該去幫一把還是袖手旁觀。
2.人生觀決定了對待家庭、對待個人發展和事業的態度,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你們的興趣愛好(見第二層)。有的人認為家庭是第一位,家人是最重要的,不論什麼工作都不能耽誤回家;也有人認為,即使家庭重要,但事業更重要,XX歲之前不到什麼位置就白活了,要使勁卷,希望領導早日提拔。
3.價值觀更多體現在對於消費的態度。有人覺得買手機夠用就行,沒必要買貴的,只要能開機,就堅持不換;有的人覺得手機就得用好的新的,不換最新款感覺渾身難受。買東西的時候,有的人必定會砍價,買什麼都砍價,畢竟錢不是大風颳來的,持家如同針挑土,敗家如同水推沙,能省一點是一點;有的人覺得沒必要斤斤計較,差不多就行。
4.對待問題的態度。每個人都期盼著生活能一帆風順,但往往是事與願違,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生活中可能會碰到很多的問題、矛盾,怎麼解決這些問題和矛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面對問題的態度,有的人一碰到問題就開始炸毛,開始怨天尤人,先內耗一波,發一通脾氣,把家庭氣氛降到冰點;有的人是先控制住情緒,壓住自己的怒火或是悲傷,先解決眼前的事。
不論是哪種態度,我是實用主義,我覺得發脾氣解決不了問題,即使碰到再大的事,只要活著,生活就得繼續,就得去面對;不過只要活著,就有希望。
5.處理負面情緒的方式。承接第4點,解決或者暫時解決矛盾,情緒不一定那麼快消退。負面情緒如果長期積壓,不僅不利於心理健康,還會影響身體健康(甲狀腺、乳腺特別受影響)。處理負面情緒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人(比如我)喜歡通過玩遊戲解壓,心理不爽的時候我喜歡去玩射擊類,比如生化危機,看到血腥四濺和掠殺殭屍能有效幫我解壓;有些人(比如還是我)會想有人陪伴,痛哭一場;有些人喜歡找個空曠無人的地方大聲喊出來;有些人會選擇蹦迪買醉;有些人則是喜歡憋在心裡,自己慢慢消化。不論是通過哪種方式釋放壓力,你的另一半是否能理解你?是否會支持你?你能否支持對方?你需要依靠的時候,他/她能否給你依靠?在他/她需要你的時候,你能否扛起來?
心情不好的時候也會想拼積木
(二)興趣愛好。包括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對待另一半興趣愛好的態度。
我認為,兩個人若是要長久,在興趣愛好方面最關鍵的是要求同存異,例如:你喜歡打球、ta喜歡看書,你們倆都喜歡玩遊戲,你想打球的時候ta可以做自己的事,並且不干涉,只要不太晚回家就行;但是如果你喜歡釣魚,ta看到你拿魚竿就開始冒火,並且想把你的魚竿都折了,這就很惱火。
求同存異很多時候不是一開始就能達成的,有的時候可能需要溝通交流,讓步,甚至是“鬥爭”。並且在成家尤其是生孩子以後,個人空間會被大大擠佔,我們可能不得不向生活暫時妥協。但我的原則是,我不是很在意的興趣,可以讓步甚至放棄;但是我最喜歡的,我不能讓,並且我不會因為興趣愛好耽誤正事。表示誠意的同時,也守住底線,一味的讓步和強勢都解決不了問題,也不利於家庭的安定團結和諧。這其中的溝通方式、溝通強度、溝通尺度因人而異,這裡不展開討論。
做好吃的也是興趣愛好之一
(三)生活習慣。這裡涉及到很多細枝末節,特別是長期在一起生活,很多矛盾會由生活習慣的差異引發,一般來說,不同年齡層的人之間容易產生生活習慣的差異,特別是在結婚生孩子以後,到時候不僅僅是生活習慣,還會有育兒理念和育兒方法的碰撞。個人建議,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結婚後最好不和爸媽同住一個屋簷下,就算是上下樓也好過同一間屋。
最常見的就是,誰做飯,誰洗碗,誰打掃家裡衛生、多久做一次,回家第一件事是不是要換拖鞋,睡前要不要洗澡,脫下來的髒衣服是第一時間去洗還是丟在沙發上,等等。只要兩個人生活習慣大體一致,細節不去過多幹涉,就沒問題。
本來想一篇寫完的,後來發現越寫越多,初步打算分上下篇。畢竟人是最複雜的,而且每個人的成長經歷不同,即使我想破頭,寫個幾萬字也不可能囊括所有的情況,也沒辦法做到面面俱到。主要是拋磚引玉,結合我自己的經驗提出一些思路。歡迎大家理性討論。
寫這些也不是讓大家都恐婚恐育,其實我自己結婚之前也沒有想的那麼多,成長很多時候就是不斷試錯,不過還是衷心希望大家都能幸福快樂,在感情裡順順利利。
放完假咯,今天開始上七天班,不過想想下次放假就過生了,還是挺開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