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一瞬間,空中閃過了巨大的黑影,雖然沒有下雨但卻看到了小型的閃電。朝樹木之間望去,只見一雙閃著紅光的眼睛,正用犀利的目光盯著我,之後便消失在了黑暗中———這就是飛雷龍,生活在古代樹森林茂密的樹叢之間,擅長在樹木間跳躍的牙龍種怪物。它體內的棘可以儲存靜電,平時在森林中悠然地闊步,一旦發生爭鬥它便會張開前肢後肢之間的滑空膜輔助其戰鬥。它在樹木間跳躍穿梭的速度非常快,行動軌跡難以預測,同時它還會用帶電的強壯尾巴進行攻擊,憑藉這些優勢甚至能和比它強大的怪物打得有來有回。關於其習性,除了敏捷的動作和看護獵物防止被其他生物搶奪的戒備心,其他的情報甚少,尚在調查中。
怪物數據
全長:約1300.52cm
全高:約329.22cm
腳長:約134cm
主要棲息地:古代樹森林
怪物圖鑑
飛雷龍依靠移動時和樹木及地面的摩擦,來使體毛積蓄靜電。
生態
棲息於樹上,穿梭跳躍於樹木之間
很少能看到飛雷龍待在地上的樣子,它幾乎一天都在樹木間跳躍穿梭,巡邏著自己的領地。飛雷龍之所以會花大量的時問進行移動,是因為它們需要依靠身體與樹木摩擦產生的靜電來使體毛帶電。因此它們的身體機能和敏捷性都極佳,幾乎可以強過棲息在古代樹的其他怪物,非常擅長在樹木叢生的森林中自由移動。
獵人難以逾越的懸崖或其他複雜地形,飛雷龍輕巧地一跳便可以跨越過去。在狩獵和調查時想跟緊它的步伐可不是件容易事。
適應樹上生活的足和鉤爪
飛雷龍的前腳生有三根腳趾,抓握能力很強。掌心還生有肉球防滑墊,即便是在容易打滑的樹上,它也可以盡情地自由移動。飛雷龍長有尖銳的鉤爪,可以牢牢地抓住樹幹,為了時常保持鋒利,它們需要定期磨爪子。飛雷龍磨爪子留下的痕跡往往位於樹木比較高的位置,這是飛雷龍在宣示自己的領地和強大能力,而故意將痕跡留在了高處。
銳利的鉤爪和抓握力很強的腳掌,可以讓飛雷龍垂直貼於樹木上。
用滿口銳牙來捕捉獵物
飛雷龍的下顎上有兩個突起,這看起來像牙的結構其實是下顎的部分鱗片硬質化所形成的。鱗片形成了倒鉤一樣的結構,以防止咬住的獵物逃走。其口中的小尖牙排列成了數列,這種構造也可以有效地防止到嘴的獵物跑掉。另外,飛雷龍嘴角的膜彈性很好,它的嘴可以張得很大,即便是體形稍大的獵物也可以完美地控制住。
飛雷龍的牙齒很小,但上下顎的鱗片硬質化形成了突起,在咬合的時候可以像獠牙一樣控制住獵物。
利用滑空膜悄無聲息地撲向獵物
擅長爬樹的飛雷龍前後肢中間生有滑空膜,在移動和狩獵時可以將這層膜伸展開,進行快速滑行。它可以敏捷地進人獵物的視覺死角區,從樹上悄無聲息地張開滑空膜急衝向獵物,再用銳牙死死地咬住獵物。因為很擅長在樹木之間穿梭,所以飛雷龍在交戰時會喜歡繞到敵人背後進行偷襲,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
滑空膜平時是摺疊起來的。其手腕向內側彎曲,連接著針狀軟骨,將其向外推出即可將滑空膜展開。
全身帶靜電所引起的變化
飛雷龍會花費大量的時間用身體和尾巴與樹木摩擦,在體毛中積蓄靜電。當與外敵發生爭鬥處於興奮狀態的時候,它全身的體毛便會在靜電的作用下立起來。飛雷龍在帶電狀態時,啃咬和甩尾攻擊都會附帶電擊效果,殺傷力大幅增加。另外,也有人提出靜電可以作為肌肉的興奮劑,使得飛雷龍的運動機能得到短期的提升。飛雷龍在狩獵時會利用滑空來接近獵物,通過放電來讓獵物麻痺,從而控制住獵物。但是關於它食性的情報現在幾乎沒有,原因之一是飛雷龍很少捕獵。它們利用能量的效率很高,且代謝很慢,所以甚至可以很多天都不吃東西。
負責放電的電極針
生長在體毛內的電極針是飛雷龍積蓄電能用的重要器官。電極針平常會隱藏在體毛內,會積存摩擦時產生的靜電,當靜電積累到一定量的時候,體毛和電極針便會立起來。電極針是成對生長的,每兩根電極針之間會產生高壓電流,此時飛雷龍全身會被閃電一般的青白色電光所包圍。另外在啃咬和甩尾攻擊時,飛雷龍會用帶電的電極針刺向對手,使其觸電,從而限制對手的行動。由於被外來的電流刺激擾亂了正常的神經電信號,觸電的對手會很容易失去知覺陷入昏迷。
憤怒放電時飛雷龍的體毛會立起來。體毛下的鱗片和皮膚是絕緣的,以防止過剩的電對自體造成傷害。
能夠產生更多電能的巨大尾巴
飛雷龍的尾巴甚至比軀幹還要大。飛雷龍的尾巴越長,表面積越大,摩擦產生的靜電也就越多,更容易蓄電進人帶電狀態。所以說飛雷龍的尾巴越大,個體往往就越強。從背部延伸到尾巴的鱗片由鳥類羽毛一般緻密的纖維構成,尾尖附近的鱗片變得很柔軟。具有靈活性的鱗片讓飛雷龍可以進行更靈巧的移動,且這種鱗片構造能夠提升摩擦的效率,提高電能儲存效率。
考察
飛雷龍生態的各種假說
通過狩獵和捕獲所獲得的調查資料,我們對飛雷龍的戰鬥方式和習性有了一些瞭解,但其生態還有許多的未解之謎,因此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假說。首先,飛雷龍在與外敵交戰時主要通過啃咬和帶電的尾巴進行攻擊,很少會使用爪子攻擊。學者們認為它這樣做是因為如果爪子受傷,就很難在樹上生活了。另外,由於飛雷龍不群居,通常都是單獨行動,其繁殖方式現在還不明確。從其通過摩擦來使身體積蓄靜電的習性來看它的尾巴大小應該是和個體強度呈正比的,在求偶過程中也應該是尾巴越大就越有魅力。但是目前還沒有過飛雷龍交尾行為和幼崽的目擊記錄。
(摘自《新大陸調查報告書》)
開發密談
融合了蠻鄂龍攻略法的第一隻速度型怪物
飛雷龍是一隻在玩家己經適應了遊戲之後,使討伐變得更有樂趣的速度型怪物。這裡玩家需要思考如何來應對它狡猾的偷襲和連招。另外,因為蠻顎龍雷屬性抗性低,考慮到玩家在討伐蠻顎龍之前需要雷屬性的武器,便將飛雷龍設定為了雷屬性的怪物。另外,我還和藤岡他們說,想讓這隻怪物生態上所活用的地形和其他怪物完全不同,想把它做成棲息在樹木繁茂的區域,會趴在樹上與敵人進行對峙的怪物。
(德田)
最初設計的形象和電鯰類似,完全沒有讓它在樹木間跳躍穿梭的想法。之後我們將它推翻重新思考,如果是一個像蛇一樣,會嗖嗖爬樹的怪物會怎樣呢?結果最終飛雷龍有著一張類似蛇的臉,但卻生有四隻腳,且可以依靠滑空膜在樹木之間跳躍移動。通過自己的行動在體毛中儲存靜電,再用電擊進行狩獵。但是遊戲中玩家並不能看見飛雷龍的捕食行動,恐怕它會把獵物運到人類去不到的高處食用吧。
(藤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