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盒友,我是《簽證官模擬器》的主策,今天不整活,也不玩梗,跟大夥掏心窩聊聊這款看似荒誕的遊戲背後——我們和四位前簽證官顧問磨了半年的設計。
為什麼不做成“爽遊”?
很多內部測試玩家反饋“不能無腦蓋章很憋屈”,這正是我們要的沉浸感。現實中籤證官不是上帝,而是戴著鐐銬的裁判。你在遊戲裡要同時對抗:
每日變動的入境政策(我們做了動態權重算法,比如當拒籤率過高時會觸發媒體輿論壓力)
材料造假的工業化升級(假章迭代系統:1.0版油墨反光錯誤→3.0版會動態生成紫外線熒光紋)
來自上級的KPI(通關動畫會統計你成就了xx個家庭/毀掉了xx人生,這數據會直接影響結局)
審查系統的三次重做
初期我們設計了200種隨機材料組合,結果被顧問打回:“現實中的破綻是嵌套的,不是排列組合”。現在的材料系統有三層結構:
基礎文件鏈:護照→簽證→邀請函的邏輯閉環(如商務籤卻帶著結婚證)
時間線校驗:所有日期構成動態蛛網(某次測試有玩家發現用閏日漏洞會被特殊事件反殺)
人文要素陷阱:筆跡壓力值等真實鑑別維度
壓力系統
那個被戲稱“閃電旋風批”的快速拒籤鍵,其實藏著心理機制:
連續正確審核會積蓄“權威值”,允許偶爾誤判
但過度使用會觸發“官僚主義”Debuff,放大後續審查失誤率
在高壓狀態下(如剩餘10分鐘未完成40單),界面會逐漸出現重影和耳鳴音效
來自邊境的真實魔改
遊戲裡80%的荒誕事件源自真實案例改編:
測試版中最強的"登山客"事件鏈,原型來自某登山者利用不同國家護照和身份在全球範圍攀登,繞過各種登山許可限制,以此規避昂貴的登山費用和名額限制。
隱藏成就【賽博判官】需要連續識破AI生成的虛擬國家簽證,靈感來源於現實世界中的假簽證產業,如2019年被曝光的“所羅門群島假護照計劃”,以及某些非法移民組織偽造非洲小國簽證,以躲避國際通緝。
政策系統裡的“大赦規則”實際參考了多個國家在特殊時期的移民政策。
為什麼堅持不做二極管理想?
很多玩家想要“當聖人or當惡魔”的明確路線,但我們刻意模糊了道德判斷:
放行留學少女可能觸發後續她打黑工被遣返的新聞事件
拒絕病患家屬後,會收到蓋著郵戳的申訴信
真正隱藏結局需要你在20天內把貪汙金額控制在恰好548元(某神秘數字的隱喻)
此刻白板上還寫著被顧問否決的瘋狂創意:
與真實簽證數據庫同步更新防偽特徵(因法律風險被斃)、聯機模式下互相審核玩家檔案(服務器成本過高)。
最後說點人話:2月8日前加願望單的小夥伴,可以參與50份KEY的Roll。點擊跳轉參與抽獎👉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