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波和哈基米的發展是孤立的嗎?
解構意義上的哈基米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哈基米音樂是不是本來具有反叛意味?
某天晚上,當我在床上輾轉反側,不禁想到這些無聊的問題如果沒有人考證,可能消散在互聯網的塵埃中,不禁悲從中來,決定獨自扛起重任,編寫基米史。
一想到這個議題沒人研究,到時候一經發布必然在b站掀起軒然大波,斬獲百萬播放就充滿動力。
不幸的是,兩個月過去我啥也沒寫出來,只能看著一個又一個關於哈基米的視頻發佈。
不過總歸有一些細節問題沒有提到,勉強能寫一篇文章。

關於基米史。
2022年,京橋剎那創作了哈基米,同時期曼波出現,但只是作為遊戲劇情的一部分發布,並未形成梗。

2023年3月,happy貓大火。
2023年4月,哈基米接替了happy貓的作用,成了短視頻的BGM。
2023年4-7月,由於哈基米崛起,億萬抖u在地鐵公放,以及錯認其為小貓,引發不滿。
諷刺的是,哈基米現在作為了解構哈基米的哈基米而存在。
23年9月,q版小馬出現,這時候只是作為賽馬孃的二創而存在,與哈基米bgm關聯不大。
23年末到24年夏天,作為“曼波”和”抽象”這一元素的大頭ai配音逐漸火了起來。

在這個期間,哈基米和曼波之間逐漸涇渭分明起來,哈基米在日後更多的與解構文化連接,而曼波相比之下則更加純良,更加貼近賽馬娘二創。
但是這兩方也並不是孤立發展,就像有人能通過哈基美瞭解到愛貓文化,哈基米音樂也會添加曼波一樣,這更像一種微妙的趨勢。
而在24年1-5月這個時間點,這個時候的哈基米早已被解構,成為抽象意義上的小貓。
當然在我看來,哈基米的形成應該是在愛貓文化之前的,只是作為對哈基米bgm的解構。在街貓,複合弓,峨眉山動物園等一系列事情後開啟了大愛貓時代,更是催生出了哈集美這一名詞。同時也逐漸成為哈基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Google trend上哈集美的搜索確實比哈基米和愛貓TV要晚,但是是否由愛貓文化催生這一點存疑,也有可能是同時期出現)
24年7月 是哈基米文化的轉折點,這個時期哈基米ponk出現,是一場對於私人音樂的改革,創新的加入了叮咚雞,愛貓TV,私人音效,引入了曼波。形成了新的抽象形式,在丁真,電棍衰弱,mygo和gbc當道的時代,哈基米音樂無疑是一場革新。
哈基米Phonk音樂之This Feeling
事實上,哈基米文化確實混沌,你可以完全不知道愛貓文化而欣賞哈基米,也可以不認識叮咚雞隻聽曼波音樂,這其中誰先誰後難以理清。
可能當鈔票燒到一百五十萬的時候才能明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