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25款全新小鵬G9靜態體驗解禁,何小鵬同時發文稱“內部調侃我說小鵬G9是一款讓我“意難平”的產品。其實造車10年,經歷的挫折早就過眼雲煙,真正讓我略感遺憾的是“小鵬G9是一輛被我們耽誤的好車”。
話語一出,引起了很多小鵬G9車主的內心共鳴。其實這也非常真實,在22年那個時候,小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滑鐵盧,而G9的發佈上市就是導致這枚炸彈爆炸最大的引子,直接震醒了仍沉浸在P7繁榮輝煌中的所有人。
但正如何小鵬所言,這並非G9產品引發的失敗,不客氣地說是小鵬品牌內部決策和營銷的重大失誤,反而G9確實真的被耽誤了。
所以,當25款全新小鵬G9的所有升級點擺在新觀眾眼前,網上出現了一些類似的聲音,例如:“和前兩天G6改款即換代相比,G9的升級幅度太小了!”那為什麼會這樣呢?

25款小鵬G9:向完美打磨細節
先來看看25款小鵬G9目前已知的所有升級亮點,包括:
外觀新增星辰藍和黑武士配色版本,支持撞色車頂組合,輪轂升級20寸新樣式;
內飾新增月影咖配色,頂配升級超纖絨材質,真皮包裹面積更大,支持四座通風加熱按摩,副駕支持女王座駕,全車座椅支撐性和舒適性明顯提升;
座艙升級高通驍龍8295P芯片,智駕取消激光雷達,採用鷹眼AI純視覺方案,基於英偉達雙Orin-X芯片和Lofic攝像頭;
三電部分,全系換裝磷酸鐵鋰電池包,分為79度和93度,標配5C高倍率超快充,電機功率略微增加;
底盤延續德國威巴克雙腔空懸+倍適登DampTronic可變阻尼減震器,升級太極液壓襯套,搭配前雙球節雙叉臂+後多連桿懸架。
整車架構層面,從老款XEEA3.0電子電氣架構升級為XEEA3.5,艙駕融合算力共享能力更強;
能夠看到,25款全新小鵬G9在外觀、設計、內飾、智能、底盤等全維度都進行了升級優化,只不過這些大多數屬於細節“打磨補全”,消費者感知不夠強大,所以才出現一些質疑聲。

然而,熟悉小鵬G9的老客戶都明白,當年的G9產品力即便放到現在,依然十分強大先進。
22年的小鵬G9,是首個帶領行業邁進800V高壓時代的先鋒;是行業首個50萬元以內採用德國進口威巴克雙腔空懸的車型,同時來自保時捷團隊專業調教;是行業首個採用中央集成電子電氣架構的智能電車,OTA能力超越行業3年以上水平,智能化體驗至今遙遙領先;是行業首批採用英偉達雙Orin-X芯片,搭配雙激光雷達,支持XNGP全場景智能駕駛的車型;
這些強悍的底層能力,放在今天也是行業數一數二的Top1水準,所以不是25款新G9優化升級改動幅度不大,而是當年的G9實在太先進了。

三年之期,平不平之意
看到這,恐怕有些新人會問了,既然當年的小鵬G9這麼強,那為什麼賣不好呢?
這個問題你去問一百個人,得到的回答必然都會是一樣的,那就是上市配置嚴重混亂與錯誤定價導致。
22款小鵬G9上市時,出現了嚴重的“配置迷宮”策略失誤,不僅版型過多,令人眼花繚亂,而且諸如5D音樂座艙、XNGP智能駕駛、4C超快充電池包等核心賣點均為付費選裝項,消費者需要額外花錢才能獲得宣傳中的“旗艦體驗”,30.99萬元的入門版型甚至被大家成為“丐版智障”。
與此同時,當時小鵬G9上市定價嚴重偏高,疊加核心配置需額外付費,實際購車成本超過40萬元,導致用戶出現明顯的心理落差,在理想L8、蔚來ES6等一系列競品的夾擊下,小鵬G9面對行業價格戰毫無招架之力,輸得一敗塗地。
而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背後原因,是當年小鵬缺乏供應鏈成本管控能力,整車成本高過行業平均水平,加上小鵬內部各部分利益博弈,導致G9選裝配置嚴重溢出,核心產品力被迫流失。
所以,今天何小鵬才會說“小鵬G9是一輛被我們耽誤的好車。”
三年時間過去,25款全新小鵬G9即將上市,何小鵬決定要平當年的不平之意。25款小鵬G9版型徹底簡化,只有後驅標準版、後驅長續航版、和四驅長續航版三個版型。
另外,據證實,25款小鵬G9所有核心硬件配置全系標配,包括全系標配Nappa真皮座椅+超纖絨頂棚、全系標配四座通風加熱按摩+副駕女王座駕、全系標配8295智能座艙+AI圖靈高階智駕、全系標配德國威巴克雙腔空懸+電磁減震、全系標配四門電吸門+腳踢電尾門、全系標配5C超快充......
可以說,25款全新小鵬G9可以讓用戶閉著眼選。
最後唯一剩下的就是價格了,如今小鵬的供應鏈成本控制能力和三年前相比早已天差地別,相信有P7+爆款珠玉在前,25款小鵬G9也一定不會讓大家失望,你覺得呢?
文章來源: 快科技-汽車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