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科普】Steam上的“受限遊戲”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8-07 21:19:12 作者:克勞德普雷爾 Language

發現很多人不瞭解Steam的“受限遊戲”機制,做個簡單的介紹吧。

開頭直接說重點,所謂“受限遊戲”,是指在上邊界面標註了這兩種標誌的遊戲:

【小科普】Steam上的“受限遊戲”-第0張

“Steam正在瞭解該遊戲”

【小科普】Steam上的“受限遊戲”-第1張

“個人資料功能受限”

其中第一種“Steam正在瞭解該遊戲”,在一開始被機翻成了“Steam正在學習該遊戲”,所以玩家一般也稱之為“學習狀態”的遊戲。第二種就直接叫“受限遊戲”。其實這兩種標誌對於玩家來說沒有任何區別。

有這兩種標誌的遊戲對於玩家來說,和沒有這些標誌的遊戲的區別如下:

1、不計入“遊戲收藏家徽章”和“遊戲收藏家展櫃”上的“已擁有遊戲數”(DLC也會有這種標誌,如果是DLC那就不計入“已擁有DLC數”)。也就是不能“加一”。

【小科普】Steam上的“受限遊戲”-第2張

遊戲收藏家徽章

【小科普】Steam上的“受限遊戲”-第3張

遊戲收藏家展櫃


2、不計入“成就展櫃”和“完美主義者展櫃”的“完美達成的遊戲數”,也就是不能“全成就加一”。

3、不能在某些展櫃展示,包括“遊戲收藏家展櫃”、“最喜愛的遊戲展櫃”、“完美主義者展櫃”。

對於遊戲的發行商來說,有這兩種標誌還意味著:遊戲成就數不能超過100,、無法添加個人資料物品(指集換式卡牌、個人資料背景、聊天表情那些)。

如果你只是想作為玩家瞭解下這兩個標誌,也就是“果”,那麼看到這裡就可以了。如果你還想慎入瞭解一下“因”,那可以繼續往下看。


那麼這兩種標誌之間又有什麼區別呢?要說明這個問題還要說一說這兩種標誌來歷。

 Steam作為數字遊戲銷售平臺,誕生之後不光吸引了大批3A遊戲廠商,也吸引了一眾獨立遊戲作者。

但是眾所周知,獨立遊戲質量參差不齊,如何判斷一款獨立遊戲是否可以上架Steam平臺呢?最初,Steam採用了“Steam GreenLights”,也就是所謂“綠光計劃”(正式的翻譯是“青睞之光”)。鑑於綠光計劃已經停用,就不詳細說了,簡單來說綠光計劃就是一個玩家參與的上架審核機制。後來,Steam綠光計劃改用“Steam Direct”系統,“Steam Direct”系統簡單來說就是只需要繳納100美刀定金(定金在你的遊戲從賣本體、賣DLC、賣內購獲利達到1000美刀後還會退還),並且作品通過最基礎的法律審查之後,作品就可以上架。除非你的作品觸碰了某些紅線,比如版權侵權、兒童瑟琴、zz錯誤(小鬍子行為)等等,不然作品就可以輕鬆上架。

改用“Steam Direct”系統後,由於審核機制的放鬆,出現了一大批粗製濫造就不是用來玩的遊戲,作者上架這些遊戲的目的就是為了賣成就、賣遊戲數、賣集換式卡牌等個人資料物品,一時間新系統的弊端也被大量用戶詬病。終於在忍無可忍之後G胖出手了,治理的方法就這個“受限遊戲”系統。

“受限遊戲”簡單來說,就是遊戲上架後會有一定的考察期,在考察期內就會標註“Steam正在瞭解該遊戲”的標註,在考察期結束前達到了考察指標,那麼就去掉標誌變成不受限遊戲,如果沒達到指標那就改成標註“個人資料功能受限”的標誌。考察的指標沒有公開公佈,但是根據大佬分析應該遊戲銷量。

所以簡單來說,兩種標誌的區別就是“學習狀態”還可以努力爭取,“受限狀態”是已經宣判。

你可能要說你喜歡的遊戲,發售後就沒有經歷過學習狀態,直接就是不受限遊戲是怎麼回事呢?理論上所有遊戲發售後都需要經歷這種“考察”,但是這個系統本意是約束獨立遊戲,所以G胖給大廠都開了綠燈,大廠的遊戲都免除了考察。那什麼樣的才算可以開綠燈的大廠呢?G胖肯定有一定的數值判斷標準,但是沒有公開,根據分析應該也是以往作品的銷量吧。

順便一說,“受限遊戲”只是限制了那些本身就是衝著賣遊戲的遊戲,但是對於遊戲本身質量很低並沒有限制,做的差的遊戲還是可以上架。但是G胖會定期清理(下架)一些質量很低的遊戲,不得不說還得是你 啊,養肥了再宰(我說怎麼要取消綠光呢)。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