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遊戲要引起多大的社會現象才會被稱為“國民級”?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1-23 13:06:53 作者:饅頭粉絲 Language

遊戲發售前,教育委員還專門登報呼籲學校不許為了遊戲放假。

30年前的2月10日,《勇者鬥惡龍III:傳說的開始》(以下簡稱DQ3)正式在日本本土發售。

遊戲發售之後震動了整個日本,創造了驚人的銷售記錄,引來了無數人排起長龍購買,惹出了不少負面事件,被主流媒體爭相報道,從此被日本民眾稱為“國民RPG”。如同遊戲的副標題一樣,DQ3為日本遊戲界,乃至社會大眾留下了無數的傳說。

可能大家多少都聽說過有關DQ3的傳聞,不過絕大多數人並沒有親身經歷過那個時代,畢竟事情發生在外國日本,時間又是30年前。所幸現在有發達的網絡,有不少當時實際的新聞影像,報紙報道,以及各種資料存留了下來。看過這些東西,就可略微感受到三十年前的這一天,DQ3到底給日本造成了怎樣的社會影響。


早在遊戲發售之前,傳說就已經開始。

說起DQ系列,最為大眾所熟知的是人設擔當鳥山明,《龍珠》的連載正趕上FC橫掃家用機市場時期。即便如此,漫畫在日本的影響,特別是對主流媒體的影響,比遊戲機這樣的新生事物更大,《週刊少年Jump》靠著以《龍珠》為首的諸多經典連載漫畫,銷量節節攀升,已經成了中小學生的必買之物。

DQ系列最初能夠成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跟鳥山明有關,到了3代宣傳期,靠著鳥山大師的面子,《週刊少年Jump》跟DQ3做了一系列聯動,哪怕是沒玩過前作的少年們,都知道了“勇者鬥惡龍3”的名字,家裡有FC的盼著能買上一盤好好玩玩,沒有FC的想著回家怎麼對爹媽哭求給買上一臺。

漫畫雜誌之外,幾乎人人家裡都有的電視機成了另一大宣傳平臺。DQ3的真人廣告全天候,反覆地毯式轟炸播放,無論何時打開電視機,隨便看任何一臺都能看到。DQ3當時是作為三部曲的最後一部進行推廣,電視上天天都是廣告語:

要玩就玩最後一作。日本全土最終戰爭!

每天被句廣告詞翻來覆去,人們自然就有了“趁著系列結束前玩一下吧”,“都是最後一作了,不玩可惜”這樣的想法。

這篇真人廣告,三種長度整合的版本都流傳了下來,放上請各位一看。想想每天都看這廣告無數次,心理會是什麼狀態:

鋪天蓋地的宣傳之下,還發生了發售延期的事。

DQ3原定在1987年12月發售,這樣就可以實現三代作品,每年出一款的節奏,不巧遊戲的總設計師兼劇本擔當堀井雄二先生,在這部作品裡傾注了所有的心血,想要把前兩代因種種原因沒有實現的內容,一股腦全倒進三代裡。

此外還有卡帶生產跟不上的原因,不得已遊戲推遲到了1988年2月10日發售。結果延期這個事情,讓玩過前兩代的遊戲迷們更加飢渴,天天看日曆盼著發售日的到來。

就在這樣的舉國期待之下,2月10日即將來臨,對照當時的電視新聞報道畫面,一起回顧下三十年前的盛況。

發售預期是10日,從7日起,大型連鎖的軟件銷售店就開始對外發放配布券,這是面對熱門商品的一種販售對策,以免到了當日大家哄搶。

7日當天,上午9點的時候,東京新宿就來了大量人流排隊領券。

友都八喜新宿店在這一天派出1200枚券。

結果在官方面向全國備貨100萬的情況下,新宿這一個區就有250萬件預購要求。

有些小朋友早上六點就來排隊,最終還是排到了,一臉的高興。

到了發賣前夜,天沒亮的時候,路邊就出現了大家熟悉的“排隊夜宿”景象。

鏡頭一轉,可以看到店面前已經排起了長隊。

晚上沒事做,那會兒也沒智能手機,連Gameboy都沒發售,年輕人們為了消磨時光,聚在一起打撲克娛樂。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人不是來買遊戲,只是來領券的而已。

早上8點,物流用兩輛8噸的卡車裝滿卡帶,開始發往各大零售店。

另一方,新宿有都八喜店前已經排起了長長的人龍,等著領一張券好在當天購入遊戲。

見人數實在太多,店家也不得不提前50分鐘開門營業。

結果這一天又派發出了1500枚。

可憐那些按照預定開店時間來的大媽們,到了現場已經無券可領,家裡的兒孫們估計會哭出來吧。

終於,正式發售的日子到了,日本全國各地的遊戲零售店前,出現了大量的人流,最有名的是池袋BicCamera,當天門前共集結超過1萬人,排隊長龍近1公里,警察都出動來維持秩序。這一下,引發了多家媒體的關注,留下了下面幾張現場媒體照。

不光是新宿,池袋,東京正中心的銀座也排了長隊,想著銀座都是有年紀的成功人士,應該對遊戲興趣不大,其實不然。這些基本都是父母,排隊就是經不住自家孩子哭著要啊。

這樣全國熱狂的環境下,就容易出亂子了。首先,是大家可能聽說過的,中小學生逃學買遊戲的事。其實DQ2的時候就出現過類似的事件,面對只會更熱門的DQ3,教育委員會在發售日之前,還專門登報呼籲學校不許為了遊戲放假

教委發聲是有理由的,DQ3發售的2月10日是星期三,屬於正常上班工作的日子,得督促下學校管好自己的學生。不過這樣的呼籲也沒起太大作用,學校管的嚴不給假,那就逃課唄。

於是僅在發售日當天,就有報道說警方負責青少年的輔導員,在現場“捕獲”283名中小學生。

發賣熱潮過後,大約有500名左右的學生被抓了現行。

這就來了另一個問題,僧多粥少。有人買的到,有人買不到,買到的人很開心,買不到的人可能就接受不了。大量學生逃課會出現一個情況,低年級的買到了遊戲,高年級的排半天也沒戲,這樣一來強搶事件就發生了。後來人們把這件事稱作——

DQ狩獵。

這事兒基本上就是高年級學生恐嚇低年級,強行將對方手中的遊戲卡帶拿走,也有“老實”點兒的用較少的錢來強買卡帶,這些事件確實發生過,當時也有新聞報道。

強搶事件還不光侷限於中小學生,成年人也有,下面就是一個上班族家裡窗戶被打碎,新買的DQ3被盜的新聞報道。

由此可見DQ3的人氣在當時有多高。也正是因為這些負面報道,讓遊戲開發公司認識到,以後有信心的熱門大作,最好放到休息日發售。DQ4後來就把發售日放到了週五。

實際上DQ3原本可以避免,或者說減少這類事件的發生。就在發售日後一天的2月11日,是全國公休的建國紀念日,只要晚一天,可能就不會有這麼多強搶事件發生了。

熱賣情況看過之後,在看看DQ3在其他方面的影響,這裡舉兩個例子。

一個是日本有名的作家,舞臺導演鴻上尚史。

他是個狂熱的DQ粉,還在自己的電臺上公然表達對DQ的愛。DQ3發售之後,鴻上激動之餘,產生了給遊戲配樂寫歌的想法,結果他自己作詞,演唱,錄製併發行了一張唱片,就叫《傳說的開始》。

唱片裡收錄了兩首歌,一首配的粉絲耳熟能詳的主題曲,另一首也是名曲,是走大地圖時響起的“冒險之旅”。

唱片推出之後,還很受歡迎,在Oricon排行榜上到過29名的位置。

再有就是DQ3推出後,產生了大量衍生周邊,有小說,CD等等,值得一提的其中有個專門製作的真人影片,叫做《勇者鬥惡龍:Fantasia Video》。說是影片其實是交響樂團演奏1-3代的名曲,配上真人演出的畫面,沒有臺詞,只有配樂,可以當作是DQ交響樂的超長MV。

影片總製作費用1億5000萬日元,成本不低。設定上有些奇怪,主角勇者是三代的裝束,兩位同伴是二代的樣子,故事最後打的Boss是惡龍,又是一代的情節,想來也是為了配合交響樂才做了這樣古怪的整合。

大家熟悉的史萊姆,是這麼個樣子:

重點來了,這影片中出現了兩個被人所熟知的大拿,只是當時都還默默無名。其中一位出演了最終Boss龍王。

看不出來是誰對吧,特殊化妝還是相當到位的。這個扮演龍王的,就是庵野秀明。

那會兒他還不是動畫大導,給這部影片負責的是特效動畫製作,順帶客串了個角色,片尾演職員名單裡有他。

跟他一起負責特效動畫的,就是另一位名人:

誰能想到這兩位在多年以後,一起搞了個動畫片叫做《新世紀福音戰士》,紅遍了全世界。

由於整片長達44分鐘,就不在這裡放出全片了,我們選了最後決戰的片段,大家看個熱鬧:

經過轟轟烈烈的一番熱鬧之後,DQ3大賣380萬套,創下了當時日本本土電子遊戲的銷售記錄,至今在DQ系列裡還坐穩在第三的位置上。此後,這款遊戲在SFC上重製,依然賣出了140萬套,再後來的GBC版有75萬套。

至此,就如同副標題所說,DQ的傳說正式開始——

本想到此就結尾,可還有一件小事不吐不快。

DQ3的傳說也影響到了隔海相望的臺灣,在遊戲發售一年之後,剛剛嘗試製作遊戲的精訊資訊,在PC上推出了中文化的《勇者鬥惡龍》。

不但有一,而且有二。

可惜沒三,最終只有個BUG奇多的內部版本洩漏了出來。

哎,是不是發現有可疑之處——DQ的官方英文寫作:Dragon Quest,為何精訊家的是Dragon Fighter呢?

事實上,精訊那會兒轉型為久,自家的開發能力還不到位,這“DQ系列”是兩位熱烈喜愛原作的大學生們,照著FC一點一點照搬下來的,不光畫面近乎完美複製,或者說更強,畢竟PC當時的髮色數比FC要多,音樂也搬了過來,劇情就更不用說了。

簡言之,這是非常標準的抄襲,所以三代就沒法再出了。

要說對玩家的利好還是有的,原作都是日文假名,那會兒誰在乎我們這些中國玩家,想要突破語言障礙,PC版的這些抄襲作,似乎是接觸“日本國民RPG”最完美的方式了。

對精訊來說,靠著DQ的牌子,日後成長為了PC遊戲大廠,也足夠傳說了。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