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魔改紅白機,大家一般都會想到二十年前國內商場裡的各種雜牌“八位遊戲機”,還有玲琅滿目的學習機。當年中國離正規的遊戲市場實在太遠了,很多小孩連正兒八經的進口紅白機都沒見過,接觸最多的,可能就是各種“魔改”的紅白機。
那麼,在紅白機的起源地日本,想必是非常正規了。特別是任天堂法務部威名遠揚,日本的版權保護也更為嚴格,似乎難容魔改或山寨遊戲機生存?
這麼想就太天真了。在FC如日中天的時候,日本依然有這麼一家廠商,直接販賣改造版的FC主機,甚至大張旗鼓地自己發行遊戲卡帶。而在一段時間內,連任天堂法務部對其也無可奈何。
這臺改造版的主機叫Hacker Junior,很少有人聽說過,相關資料也很少,今天我們來聊聊它的故事。
20世紀80年代,日本正處於泡沫經濟繁盛期的頂點。眾多日本玩具廠商在經歷了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各種嘗試之後,隨著1983年任天堂FC的正式上市,第一次家用主機戰爭正式拉開了序幕。
短短兩三年的時間,FC就變成了一股猛烈的旋風席捲了日本全島。商業利益讓人眼饞,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雖然任天堂制定了嚴格的第三方廠商准入制度,並對流通渠道採取高壓把控,但在巨大商機的誘惑之下,總有那麼一些人能夠找到鑽空子的機會。
在當時的日本遊戲市場上,既有諸如二手卡帶交換、磁盤拷貝等這種還算合法的生意,也有一些做批發生意的年輕人利用各種渠道打聽軟件廠商的遊戲出貨數,在經過研究判斷髮現某款遊戲會滯銷的時候便瞅準機會去低價收購,之後再倒賣出去的勾當。
在那個各種行政法規還不是那麼完善的時代,有不少人通過這種遊走於灰色地帶的買賣發了大財。任天堂對此也是基本抱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畢竟,想要給FC開發遊戲的廠商滿街都是,我只要賺夠就好,哪管他人死活。再說,任天堂法務部也不是吃白飯的。
前面說了一大堆,說到底都是軟件上的事情,但還有一些人,敢公然吃任天堂的豆腐——直接販賣改造版FC主機。
1986年,在某本遊戲雜誌上出現了下面這張略微奇怪的廣告:
如果不看廣告下面的生產商信息的話,可能有不少玩家會以為這是任天堂出的什麼新玩意。但仔細一看,我們才發現這是一家名叫Hacker International的公司推出的產品。
很多從小玩著改版紅白機長大的中國玩家可能不知道,原版的FC,其實在主機功能設置上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說手柄沒有連射機能、畫面輸出只有RF射頻、沒有立體聲等等。針對這些不足,這臺名叫“Hacker Junior”的主機提出了4大改造方向:
- 添加高速連射機能
- 增加影像輸出端子
- 增加立體聲輸出端子
- 添加慢動作模式及強制暫停機能
此外,除了直接購買改造過的全新FC主機之外,生產商還為玩家提供了多種購買方式,甚至可以直接拿自己正在用的主機來改造或者直接添錢以舊換新,並且價格要比買全新的便宜不少。動手能力強的人還可以買了改裝套件回家自己動手,如此全面的服務可以說是很貼心了。
那麼,這個武裝強化到牙齒的黑化FC到底是怎麼來的呢?它背後那家公司又是什麼來頭?雖然網上沒有什麼詳細的介紹,但一篇刊載於《任天堂通信》(現在的Fami通)1993年3月12號上的漫畫《Hacker的幕後推手》為我們揭開了其神秘面紗的一角。
根據當時Hacker International社長萩原曉的談話,和當時大多數老牌遊戲廠商不同,Hacker Junior主機是他首次嘗試的遊戲業生意。除了改造主機之外,公司也在同時開發FC的小黃油,這些都是未經過任天堂授權的。
正如文章開頭所說,那個時候的任天堂正處於對遊戲圈絕對霸者的地位,Hacker International這種行為幾乎和踩老虎尾巴無異。但奇怪的是,任天堂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並沒有採取什麼行動,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在同年3月19號刊載的《Hacker的幕後推手》後篇我們道出了其中的緣由:
首先,CPU是不存在著作權的,並且FC裡面用的6502CPU也不是任天堂獨創的;其次,在FC主機上開發軟件這個行為本身並不違法。那麼問題來了:
如果可以不給任天堂交租子就能自己開發軟件的話,為什麼其他廠商不這麼幹呢?
萩原的回答暴露出了他以及Hacker International公司之所以能挖任天堂牆角,對方還拿他沒什麼辦法的理由:
大多數第三方廠商銷售遊戲需要依靠任天堂的銷售渠道,但Hacker International則不需要;
FC的卡帶外形以及主機上的關聯設計申請了專利,想要繞過沒那麼容易;
在後來NEC推出PCE的CD-ROM主機之後,Hacker International花費了兩年的時間去研究它的構造和相關特性,以找出可以迴避專利,減少法律風險的辦法;
在經過成本試算之後,與其自己折騰獨立開發,不如直接加入主機廠商的開發陣營,那樣獲得的利潤更高。
為了迴避FC的卡帶設計以及不能用主機上的移動滑塊彈出卡帶(這兩個都是有專利的),Hacker International的FC遊戲卡帶變成了這個樣子
萩原在進入遊戲圈之前是做出版生意的,除了擁有一些有技術的人才和獨立的流通渠道(當時的任天堂之所以能把第三方產生牢牢把控在手裡,除了FC的超高市場佔有率之外,擁有遍佈全日本的流通渠道也是要因之一)之外,對各種版權專利法規的熟悉也是他和他的團隊最大的優勢。
在成立Hacker International之後,無論是改造主機還是各種無授權開發的FC遊戲,這些事都讓號稱不敗之王的任天堂法務部恨得咬牙切齒,但一時間又拿他沒什麼辦法,而對於和任天堂的關係,萩原曾經說過一句頗有黑色幽默感的話:
我們之間的關係沒大家想象的那麼緊張啦,大家在法庭上早就是老熟人了~
但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雖然Hacker International事前做足了功課,但百密一疏,最終,任天堂法務部還是找到了漏洞。這就是後來作為知名判例揚名日本律師圈的“Nintendo事件”。
1992年5月27日,法院判決Hacker International所銷售的改造FC主機侵犯了任天堂的註冊商標權,前者須賠償後者經濟損失共計106萬7040日元,這個數字是由總共賣出的585臺改造FC乘以單體售價22800日元再乘以8%算出來的。但除了這點之外,主機的硬件改造、改造套件販賣以及自主開發FC遊戲等行為均被判合法。
這次判決也是Hacker International短短的一生中吃過的唯一一次敗仗,在FC逐漸失勢,PCE異軍突起的時候,這家公司又用同樣的手法繼續著自己的擦邊球生意,在經歷了對任天堂的失敗之後,他們更加謹慎的研究PCE硬軟件設計的各種細節,這回,終於沒人再能告贏他了。
除了硬件之外,軟件上的擦邊球他們也做了不少。比如他們在FC磁碟機上發售的一款“借鑑”某知名國民RPG的遊戲,名為《Bodycon Quest》至於“借鑑”對象是誰,自然是《勇者鬥惡龍》(Dragon Quest)了。
另一個日本知名RPG系列也沒能倖免,比如下圖是傳說中的脫衣版《最終幻想5》——《Hi-Leg Fantasy》。為了蹭得更準,連遊戲標題的字體都一模一樣。
在2001年推出最後一款遊戲之後,Hacker International正式關門大吉,原本屬於門外漢入行的萩原對遊戲失去了興趣,轉行去幹別的了。雖然那些形形色色的“借鑑”遊戲還有不少在市場上流通,但僅僅賣出了585臺的Hacker Junior,卻猶如水滴入海般銷聲匿跡。如今,我們只能偶爾在日本的電商網站上看到有人高價出售。
雖然Hacker International的種種行為沒什麼好懷念的,但假如由三巨頭充當主角的漫長家用主機史是一本小說的話,Hacker Junior和它背後的那些故事無疑是一段奇妙的外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