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長河》以一己之力,撐起了2022年歷史劇的裡子和麵子。
該劇首播就拿下衛視收視第一,接著一口氣蟬聯了整整19天全國衛視黃金時段收視第一。
網絡播放量突破13億,上榜熱搜219條,話題話題閱讀量破21億。
論裡子,該劇豆瓣開分8.4分,一度降到8.1,大結局又飆回8.2。
在《山河月明》(5.5)、《大秦賦》(5.4)、《清平樂》(6.4)、《大宋宮詞》(3.7)、《大明風華》(6.0)等歷史劇口碑持續平淡之後,該劇終於為歷史劇打了個口碑翻身仗。
可一部要頂流沒頂流,要宮鬥沒宮斗的《天下長河》到底憑什麼這麼“豪橫”?
在此之前,歷史劇已經從巔峰期跌落,沉寂了15年。
新世紀前十年,歷史劇達到巔峰,《雍正王朝》、《康熙王朝》《漢武大帝》《天下糧倉》,每一部都成為了經典。
但2007年的《大明王朝1566》卻成為歷史劇的轉折點。
該劇首播至今,在豆瓣上拿下9.7的高分,成為中國歷史劇的最高分。
但這部被湖南衛視拿下並在黃金檔播出的歷史大劇,首播收視僅為0.5%,曾創下湖南衛視黃金檔劇集最低收視。
從此不僅湖南衛視很長時間不再觸碰歷史正劇題材,歷史劇似乎也在此後急轉直下,從受到熱捧到逐漸從主流賽道退出,更多的古裝劇則聚焦甜寵、古偶。
好不容易出來幾部大劇,也丟失了歷史劇的神韻。
直到這部最近這部在湖南衛視熱播的,《天下長河》。
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下,曾經在歷史正劇上摔過大跟頭的湖南衛視,確實夠膽。
湖南衛視 “賭”贏了。更關鍵的是,歷史劇贏了。
就在昨夜,《天下長河》迎來了網絡會員版大結局,當逝去的陳潢沒入星辰“河伯歸位”,
老去的康熙看到民間自發為靳輔陳潢立的雕像發呆,
而頂替靳輔治河第一年就決堤淹沒42000頃良田的于振甲跪倒在靳輔面前認錯,註定無數觀眾集體淚流滿面。
而劇集留下的三個疑問,也是時候解開了。
01、五場淚奔!歷史劇大結局最考功力,《天下長河》收筆,後勁太足其實,從尹昉飾演的陳天一和黃志忠飾演的靳輔出場開始,觀眾就應該猜到故事的結局。
故事開場,就是用一場洪水決堤把朝堂、群臣和民生聯繫在一起,也是一場洪水,引出了巨浪滔天中挺身而出的靳輔,和靳輔獲罪路上遇到的陳潢。
一場洪水哀鴻遍野,也引出了華夏五千年曆史,總離不開的一個永恆難題:治河。
由此《天下長河》的故事開啟,一共就兩條線。
主線是靳輔、陳潢治理黃河,中間穿插康熙平三藩、收復臺灣等歷史;
副線則是康熙朝官場上的爾虞我詐,主要集中在以索額圖和納蘭明珠兩派,但副線最終引出了主線的結局。
治河一開始,陳潢就向皇帝陳述了治河五難:人事難、方向難、堅持難、財政難、百姓難。而靳輔的話最終成為自己命運的預判:比治理黃河更難的,是官場的斡旋和人心的爭鬥。
由於治河涉及的巨大經濟收益、政治資源,就不可避免被捲入黨爭。
明珠支持靳輔治理黃河,索額圖則不斷挖坑使絆添堵。那麼正如高士奇分析的,不管兩人是不是真的依附都不重要,說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
故事前半段,靳輔陳潢雖然屢次受到朝堂上被大臣打壓,被于振甲攻擊,但有皇帝的支持,最多也就是帶枷治河。
可當太皇太后離世後,皇帝一改對靳輔和陳潢的態度,首當其衝地給他們治罪。
所以整個大結局,其實都充滿悲涼,等待觀眾的,就是一次又一次淚奔。
以淤田案事件為引子,索額圖用了徐乾學之計,以他倆做切口咬明相,構陷二人黨附明珠。
大雪中兩人獲罪,河道官員集體對二人說出“恭祝靳輔大人新春吉祥。”是第一個觀眾大型淚奔現場。
即使抄完兩個人的家就五兩銀子,陳潢依然被**一年。
臨死前,高士奇和徐乾學帶著一壺酒去看他。看到陳潢畫的滿滿一屋子的黃河圖。
三兄弟像當年初遇時一樣喝酒,卻已經物是人非。這是第二次大型淚奔現場。
接下來陳潢墜入星海,
星河燦爛,逝者坦然。
接著鏡頭一轉,現實中的陳潢被草蓆草草捲起來,一代治河天才就此逝去。
這是第三大淚奔現場。
于振甲按自己的辦法治河第一年就一塌糊塗,洪水決堤百姓遭難。
直到拿著陳潢的書治河,治河終有成效,康熙這才想起為陳潢的書題簽,靳輔在大雪中離世。
這是第四場淚奔。
最後一場戲,老去的康熙進了河伯廟才終於明白,帝王就算再怎麼給靳輔陳潢“定罪”,但史筆如鐵,靳輔陳潢早已經成百姓心中的“河伯”。
帝王,終於輸給了他的“罪臣”。
這是第五場淚奔。
整個大結局,充滿了各種留白,但人物結局交代了當,處處意味深長,如長河奔騰入海,濤聲不絕。
主角命運悲涼,但觀眾看到最後,感受到的卻並非簡單的情緒刺激,而是深入骨髓的歷史慨嘆。
這也是《天下長河》作為歷史正劇的魅力。
02、伏線千里,《天下長河》留下的三個懸念,也該解開了真正的歷史劇佳作,成敗在於細節。
許多故事的結局,其實早已埋在過往故事的細節中,回想起來更覺別有洞天。
隨著故事結局 ,也是時候解開觀眾心裡的三大疑問了——
疑問1:為何康熙明知靳輔陳潢沒有貪腐,卻讓他們落到如此田地?
《天下長河》結局有一個巨大的謎團:
曾經對靳輔陳潢信任有加的康熙,為何卻在結局中不問青紅皂白痛下死手?
淤田案後靳輔和陳潢被抄家,二人家中所抄出的銀兩,一共不足五兩。在河道總督這個人人眼紅的“肥差”上,簡直不可思議。
但在聽過了徐乾學的彙報後,靳輔被複用,陳潢被釋放了嗎?沒有,還是關到去世。那是為什麼?
因為陳潢靳輔沒變,康熙變了。
表面看,是因為在治理當時黃河入海口的問題上,康熙和兩人產生了矛盾。
靳輔和陳潢認為應該築堤,康熙認為應該把黃河入海口挖通,靳輔陳潢頂著不辦,理由是如果那樣做的話,海床高、河床低,容易造成海水倒灌。
心直口快的陳潢,還當著大臣的面說“皇上不懂治河”。
陳潢不懂事,靳輔是懂其中利害的,但他對老河工說,“決堤水上屍體成片,你我都見過。”這只是其一。
更深層的原因是太皇太后在駕崩前,對皇帝說:“流水不腐,你最大的毛病就是念舊,不殺大臣,可以,但不能不換大臣。”
康熙要把身邊的大臣換一換,為保太子,默許索額圖對明珠下手。
而徐乾學讓郭琇羅織罪名,首先就要將靳輔、陳潢劃為明珠黨。所以靳輔必須得拿下,他不倒臺,怎麼做實明珠買田?
康熙這麼對功臣,一是殺雞給猴看,二是借題發揮。
但靳輔黨附明珠什麼的,康熙真信嗎?
看看徐乾學向他彙報兩人抄家結局的時候,康熙怎麼說的?先說終於可以睡個好覺,因為朝廷終於有清官,但接著對徐乾學說,“你要好好做官,莫要像他們倆一樣自誤前程”。
治河有功、品行高潔的靳輔陳潢怎麼不好好做官了呢?不是依附明珠,而是不按皇帝的意思辦,讓他下不來臺。
而收復臺灣以後,康熙逐漸成為一個有絕對權力的皇帝,但是也日益剛愎自用,聽不進反對的聲音。
難怪明珠送他一個“康老三”的外號。
所以說《天下長河》看似寫治水,實則寫支配了中國兩千年封建專制王朝的權力邏輯。
那就是所謂的明君其實是不存在的。
靳輔陳潢明明是遇到糊塗案,但淤田案從靳輔和陳潢開始,若是把兩人輕易給放了,不止徐乾學是偏聽偏信,皇帝自己也是個笑話。
明珠必須倒臺,皇帝必須不能認錯,所以靳輔必須下臺,陳潢必須死,他死了,事情才能有個結果。
但陳潢不能死在皇帝手裡,所以就囚禁起來,不放人也不定罪,讓其自生自滅。
嚴冬裡陳潢住著漏風陰冷的獄神廟,如何扛得過這個冬天?
這樣的帝王行徑,不僅讓人憤怒,甚至讓人心寒,說白了就是高度的自私,高度的唯我,視人命為草芥。
所以陳潢其實是死於這個吃人不吐骨頭的封建皇權。
至於康熙,就算他事功再多、成就再大,那也一樣。
充其量也就是個帝王,而已。
疑問2:為什麼于振甲和徐乾學,一個壞事的清官,一個庸才成為最後贏家?
故事結局我還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從世俗功利角度看,故事中明珠垮了,索額圖後來被賜死,高士奇免官,最後故事中的大贏家,是于振甲和徐乾學。
但這確實是兩個一言難盡的人物。
同是“固執大義”的靳輔和于振甲,一個讓人淚目另一個卻迂腐地讓人切齒 ,每次於振甲一出場我就想跳進屏幕裡扁他,因為太氣人了。
靳輔在做河道總督前已經是安徽巡撫,做河督是平調,當時蘇可飾演的于振甲是知縣,巡撫是從二品,知縣是正七品。
但大結局于振甲已經平步青雲,接替了靳輔。
那他在縣令位置上幹了什麼好事呢?
答案是靳輔陳潢治河,決定在他的縣決堤洩洪,以保下游三省。
但于振甲卻因為他母親的一句話,折回來用刀頂著脖子帶領桃源縣的百姓死守大堤, 最終桃源縣的堤壩守住了,可黃河決口,下游三省全部被淹,百姓屍橫遍野。
而於振甲卻因此名滿天下。
後來他上任河督,第一件事就是把靳輔建好的減水壩拆了,結果治水第一年黃河就再度決堤。
難怪明珠評價他就一句——他也配?
再說徐乾學,從開場搖尾乞憐,四處投靠。“范進中舉”後入朝為官 卻能力平平,不堪大用。
後來被貶去編明史,還怪高士奇不幫他,他幾斤幾兩自己不知道嗎?
但後來康熙想要換將,剛好讓他趕上了。
他以權臣姿態復出,第一招就給明珠來了一個釜底抽薪,利用淤田案直中要害。
為了拉明相下水,連自己的兄弟陳潢都不放過。
劇集完美塑造了一個虛偽、算計、厚黑的徐乾學,連帶把封建官僚體制一起諷刺得體無完膚。
這其實是最糟糕的兩種讀書人代表,一種是徐乾學這類,知道自己學的是假的,敲門磚而已,一旦得了功名,就盡數拋之腦後,上下其手,求名求利。
二是于振甲這種,禍害自己,禍害百姓。
不懂治河卻自以為是,吃了苦頭才繼承靳輔陳潢的治河理念,說到底是用百姓的命來證明了陳潢是對的,最後那句“對不起”實在是太輕飄也太無力了。
就像康熙曾經罵于振甲的,“清官不止是清廉,更要清明。”
徐乾學和于振甲,一個厚黑之徒,一個不斷壞事的清官,為何最後是他們受重用?
因為封建體制要的就是這種官,徐乾學和于振甲都是皇帝的孤臣,一個負責為他洗牌官場,一個為他貫徹自己錯誤的治河理念。
一個封建王朝,最後得到重用的都是這種貨色,所謂的大清盛世,能盛幾天呢?
疑問3:科舉三兄弟,為何觀眾哭陳潢,罵徐乾學,最喜歡高士奇?
故事最令人唏噓的,還是科舉三兄弟的結局。
治水能臣陳潢,與陳潢一起的兩位科舉舉子徐乾學和高士奇,都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不過被從不同朝代讓編劇放到了一起。
徐乾學歷史上是顧炎武的外甥,劇中改成了徐階的後人,他這個人前面也說了,前期滑稽後期冷血,陳潢到死都瞧不上他。
那陳潢呢?他是整個故事最純粹的人,在君權至上的封建王朝裡只有他的靈魂是自由的,面對皇帝也不卑不亢不懼。
全劇他只服一個人,也只有一個人製得住他,就是靳輔。
靳輔的兒子管他叫二叔,年夜飯都等他一起吃,這就是一家人。
陳潢不是做官的料,背後是靳輔盡力幫他擋掉了許多的官場鬥爭、算計、權鬥那些事,到最後兩人共同進退,靳輔也保不住他了,陳天一最後是死於康熙不信任後的心灰意冷,死於成為索明之爭的風眼,死於那個不讓天才好好做事的封建時代。
39集好多人從徐高二人推開門那一刻就開始哭,等到徐乾學說出 :世上有“你” “我”這樣的人,怎麼會“他”這樣的人的活路。
聽的人淚如雨下,又感嘆的確如此。
陳潢活著,就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治河夢想而活。一旦夢想破滅,他的生命也就走到了盡頭。
似乎他來人間一趟,全部的意義只在於治河。
雖然沒實現,但總算不枉此生。
觀眾喜歡陳潢也不奇怪,但為什麼會喜歡高士奇這個弄臣?
史上也有高士奇這個人,他確實是康熙的秘書,一日七遷是假的,但沒有經過正規科舉考試而被康熙提拔是真的,入內閣是假的,最後被免官是真的,劇中沒提的是,舉報索額圖謀反的,也是他。
觀眾喜歡這個角色,一開始是他智鬥阿席熙,一出驚夢驚豔四座,堪稱智商與情商雙在線的男人。
但大結局觀眾喜歡他,卻是因為他是全劇少有的有情有義之人。
觀眾以為他當初是依附明珠,結果明珠落難,他滿頭冒汗依然在御前為明珠說話。
觀眾以為當初他和陳潢結拜是隨口一說,但他得意時辦陳潢的事莫不用心,被陳潢罵也不在乎。
後來陳潢落難,下黑手的是徐乾學,而高士奇哪怕自己也落難,依然盡心盡力替好兄弟周旋。
大雪天他山長水遠來看陳潢,吵完架還把厚衣服留給他穿。
陳潢有徐乾學這樣的兄弟是倒了八輩子的黴,有高士奇這位兄弟卻是老天爺垂憐。
但高士奇最動人的,卻是陳潢死前,帶著酒去廟裡看他。
這時候的陳潢可是被皇帝下旨**的,誰在乎他呢?就算在乎,誰敢搭理他呢?只有高士奇惦記這個傻兄弟。
就彷彿陳潢人生的夕陽下,高士奇趕過來,和他的傻兄弟一起眺望了一番落日熔金、暮雲合璧。
而夕陽下,就是那副黃河圖。
當高士奇看著滿屋子手繪的黃河,對陳天一說“你心中有大山大河”,實在很難讓人不感動。
雖然陳潢都這麼落魄了,都快死了,但總算還有他這個兄弟趕過來,陪他一起看看這牆上的大河奔流。
這一段就像大冬天在觀眾心裡生了一堆火,哪怕外面寒風凜冽,觀眾還是莫名心裡暖了一下。
陳潢這一世不算白來,至少還留下了一本書,有一個知己靳輔,還有一個一輩子的兄弟,高士奇。
無論任何時候,中國人都是相信情義,欣賞高士奇這樣的真兄弟,鄙視真小人的。
03、群像演技,黃志忠的悲絕,公磊的清醒,梁冠華的兔死狐悲,個個讓人印象深刻《天下長河》大結局的好,還好在演技。
《天下長河》 是一部群像力作,之前已塑造了不少豐富細膩的角色。
但結局段落,所有主角的演技,竟然又昇華了一個層次。
如黃志忠飾演的靳輔。
開場這就是一個出場就呈現出身上正氣、堅韌、剛直的角色。
沒想到越是接近劇終,黃志忠的表演,越是動人。
淤田案庭審中對峙公堂那場戲,靳輔明知道結果還是“有罪”,但卻無愧於心,所以泰然自若,慷慨自辯。
不回答徐乾學問話的時候,閉著眼,身體坐的筆直。
但當面對對他與陳潢治河的質疑,卻坦蕩蕩問:我們錯在哪裡?
這是真君子。
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 去找索額圖,說帶他去見陳潢,不讓就死在你這兒,說我是你的人。深情厚誼,讓人動容。
而索額圖對靳輔說“即使大決,死的人越多,不就更證明你是對的嗎”漫天飛雪中,他應聲而倒,又令人痛徹心扉。
最後一場戲,白髮蒼蒼的靳輔大限已至,坦然行於天地之間,沒有一句臺詞,黃志忠卻讓我們看到了靳輔身上的風骨、為官的悲憫和志向未了的遺憾。
單憑這場戲的表演,黃志忠對靳輔的塑造已經超越了海瑞。
又比如明珠和索鵝圖,這對冤家組合。
開場時兩人你來我往,拌嘴鬥心眼,既風趣幽默,又暗存殺機,簡直不要太精彩。
但臨近結局索額圖受命抄家那場戲,之前“老索叫爹”的伏筆,全顯現了,兩人每一段對話都是話裡有話。
梁冠華完整地演繹了什麼是兔死狐悲。
後來淤田案審訊時明珠忽然反咬一口,全場吵成一團,康熙雷霆大怒,梁冠華最後還伸手摸了一下明珠的頭罵他,“老琉璃蛋”。
明明是罵,卻又帶著知己的感覺,太妙了。
至於公磊老師,越演越入味,觀眾也越發喜歡這個八面玲瓏、嘴碎能懟、雖是出於私利,但又確實在護著治河二人組的明珠。
最後那句“要想不死人,先要死個人”,看的人脊背發涼。
但我想大結局最令人驚豔的,一定是尹昉飾演的陳潢。
陳潢這個人物,剛開始性格或許不討喜,但觀眾越到後面越理解他。好像所有人都變了,只有陳潢,哪怕被囚禁,快死了,但眼睛依舊是亮晶晶的。
尹昉演出了那種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的感覺,這才是真正的赤子之心!
我相信《新世界》以後,觀眾終於get到尹昉的演技了。
又比如羅晉飾演的康熙,無論對著靳輔流淚質問,演出的君主刻薄寡恩與孤寂並存之感的,還是發現太子兼併淤田、購買民女時臉上的殺意,都顯示出一個成熟演員的演技。
奚美娟飾演的孝莊太皇太后,不怒自威,霸氣側漏,不動聲色就可秒殺全場。歸天前的那一場和羅晉的對談戲,簡直不要太精彩。
角色分明目光如炬,中氣十足,觀眾卻感到角色是迴光返照。
奚美娟演出了角色的清醒、掛念、不捨,最後一句“痴兒啊,痴兒”又演出了權勢人物最後時刻的人性。
蘇可飾演的于振甲,迂腐可笑之極,觀眾越血壓上升,越顯出他的演技。
陸思宇飾演的高士奇,從自命不凡,恃才放曠,到被梁九功拿一本洋文書來敲打時的呆若木雞,角色被演活了。
趙麒飾演的徐乾學,開場無能軟弱,又慫又圓滑,結局卻心懷城府,狡詐多變,讓人不寒而慄。這種角色前後變化給人帶來的衝擊力,得益於趙麒的傳神演繹。
可以說《天下長河》中,每一個出場的人物都飽滿而生動,而大結局他們又集體完成了一次角色塑造的飛昇,好一場演技盛宴。
04、歷史正劇該怎麼拍?留下的三個疑問終於解開了近些年,一些打著“正劇”旗號,行“架空”之實的歷史劇層出不窮。
哪怕是《清平樂》《大宋宮詞》《山河月明》這樣相對認真嚴肅的製作,最後也在正劇、古裝大女主劇與古偶劇之間遊弋,幾頭不討好。
第一個必須問的問題是:歷史劇到底如何找回20年前的歷史劇質感?
《天下長河》或許可以打個樣。
一個詞,用心。
《天下長河》沒有一味迎合觀眾,沒有加入古偶戀愛等流行古裝元素,而是將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歷史、治河和官場眾生相的刻畫中。
這是一切的前提。
但關鍵還是用心打動了觀眾。
比如劇組在橫店生挖了一片幾十畝地的”,所以劇中的黃河水災場景,看起來才真實且震撼。
大長卷《清代黃河圖》,陳璜靳輔測量水平儀的工具,都完全還原了歷史圖冊。
全劇特效與實景拍攝的融合增強了本劇戲劇環境的沉浸感,但類似靳治豫炸堤的戲,實際上劇組自己修的堤壩,挖的一條河,用幾艘摩托艇製造局部驚濤駭浪的效果。
由於劇中大部分場景都是展現暴雨,劇組選擇了在陰冷的冬天拍攝。黃志忠、尹昉這些演員很多戲都要淋雨,拍完了以後演員身上都是冰茬。
拍攝演員們被洪水打得東倒西歪的戲,先用鉤機把演員拉住,兩噸水對準一個演員,從河堤堤對面通過滑梯一瀉而下。黃志忠第一次拍攝就受傷了,卻堅持到最後。
這些用心觀眾是能看到的。
第二個問題:今天的歷史劇如何拍歷史?
歷史劇三個字,意味著真實而不是刻奇,意味著硬核而不是魔改,但如何再現歷史,才算真實、硬核?
《天下長河》的辦法是:出奇制勝。
一般情況下,歷史劇多從一個貪墨案切入,在帝王軼事與權謀博弈上著墨更多,但本劇卻沒有寫帝王將相、才子佳人, 雖然也有貪腐、權鬥,卻花上幾十集去暢想兩個僅留下名字的治河英雄的故事。
雖然他們的故事充滿了太多苦澀、悲壯與無奈,用陳潢的話說:做個事兒怎麼就這麼難啊?
但歷史劇愈能忠實、準確地刻畫矛盾的複雜和現實的殘酷,那些理想和操守才愈顯得動人。
事實證明小人物的人格魅力,其實絲毫不亞於甚至勝過那些所謂的“千古一帝”。
因為理想主義是最動人的,而凡人的治河夢想比帝王的王圖霸業夢,更可貴。
最後一個問題:歷史劇到底還有沒有未來?
《天下長河》給我們的答案是:當然有啊。
因為中國人永遠愛看中國人的故事。
導演說《天下長河》其實有三層意思:第一層就是治河。第二層是歷史長河。第三層是文化融合。
中華文明為何能傳承5000年不絕?不外乎八個字:不棄涓滴,終成巨流。
歷史上靳輔和陳潢的結局是悲劇,劇中也是。但中國人從來不只崇拜事成的英雄,反倒更敬仰事不成的英雄。
諸葛亮五出祁山北伐失敗了,岳飛北伐失敗了,但中國人卻敬重這樣的英雄。
靳輔、陳潢治水沒有成功,但在黃河邊,百姓心甘情願為之立雕像,因為他們身上有中國人最美好的品格。
靳輔與陳潢的偉大,是因為同情。洪水滔滔百姓遭難,索額圖眉頭都不皺一下,他們卻不允許,因為同情無辜的生命。皇帝讓他們聽他的,低一下頭什麼都會過去,但他們寧願被下獄也不幹,因為他們認為老百姓的命比皇帝的顏面,自己的命更為重要。
在封建王朝,為民**,就是對統治階層的背叛。所以他們最後被犧牲了,但陳潢那句臺詞更加熠熠生輝,“天下不是皇上的,黃河也不是皇上的。再過一百年、一千年,地上的皇帝比天上的星星都多,黃河只有一條,在黃河面前,我們是平等的。”
康熙三十多年,陳潢還沒**,百姓就給靳輔和陳潢立河神廟了,皇帝眼瞎,百姓可不瞎。
當年陳潢在星宿海說出自己的理想:“大禹、李冰、前朝的潘季馴,大家只記得他們的名字跟這條河在一起,我要做他們這樣的人,我一定要讓黃河安瀾,不輸古人。”
陳天一,做到了。
這還不比帝王霸業,真實、感人百倍?
大結局中,到年邁的靳輔“胡攪蠻纏”想見天一一面的時候,想哭;陳潢說:“我大概是不能活著出去了,他不要再受我牽連”,觀眾眼淚又止不住了。
他們倆的情誼太珍貴了,重情重義也是中國人的性格。
雖然《天下長河》的故事註定是悲劇,但故事所展現出來的這些數不盡的中國人的品格,卻因為悲劇更加動人。
故事所呈現的歷史和人物,不應被埋沒;透出的這些情感、品格、血性,更該代代相傳。
所以歷史劇在中國是永遠不會被淘汰的,因為中國人喜愛歷史,更喜愛歷史劇背後,中國人骨子裡的品性。
在這個2倍速仍覺不夠快的時代裡,觀眾最缺乏的,不是時間,而是對美的感受力。
但看一部好的歷史劇時,當年輕的陳潢對著黃河古道說:“我要讓黃河安瀾,不輸古人”,哪怕知道人物的結局如何,知道他的理想終究無法實現,但我們依然願意把這個故事看完,就彷彿站在黃河邊,看大河奔流,嘖嘖地說:“真美,真美。”
歷史劇,就是這條萬古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