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历史#
相信玩过《骑马与砍杀2:霸主》的玩家们都很清楚,背景故事发生在前作两百多年前的卡拉迪亚大陆,在战役中做完新手教程之后会得到一块龙旗碎片,随即开始了本作最大的主线“龙旗任务”。
而龙旗任务的线索都围绕着“涅雷采斯的愚行”和他的龙旗展开。提到“涅雷采斯的愚行”就不得不提那一场改变了整个大陆格局的重要战役——潘德拉克战役。
潘德拉克战役发生在1077年,战争双方是卡拉德帝国和帝国雇佣的阿赛莱与库赛特,对阵巴旦尼亚、斯特吉亚与瓦兰迪亚。
卡拉德帝国作为外来统治者,与身为原住民的巴旦尼亚一直关系紧张,双方多次爆发战争,巴旦尼亚处于下风,直到帝国皇帝涅雷采斯与巴旦尼亚至高王埃里尔宣誓停火。
斯特吉亚老国王收留了一批在帝国境内烧火掠夺的维吉压贵族,因此惹恼了帝国,双方爆发战冲突,于是斯特吉亚准备拉拢与帝国有不共戴天之仇的巴旦尼亚一起对抗帝国,却被巴旦尼亚至高王埃里尔拒绝。
然而在大战前夕,巴旦尼亚老国王却在狩猎时突然失踪,养子兼女婿的卡拉多格上位成为新王。各大家族都渴望向帝国复仇,卡拉多格从善如流带领巴旦尼亚加入对帝国的战争。
怀疑老国王就是被卡拉多格谋杀的
帝国雇佣了阿塞莱和库赛特的军队,瓦兰迪亚作为帝国的盟友也准备参战时却遭到了底下男爵们的一致反对,涅雷采斯听闻瓦兰迪亚还在止步不前时写信痛骂瓦兰迪亚是懦夫和叛徒,瓦兰迪亚贵族们感觉受到了侮辱,头脑一热宣布倒戈,加入了巴旦尼亚的战线一起对抗帝国。
巴旦尼亚的卡拉多格诱敌深入,帝国皇帝涅雷采斯不听将领和贵族们的劝阻,贸然引军追击,结果皇帝率领的先锋部队在潘德拉克地区的林地里遭到伏击,士兵损失殆尽,皇帝涅雷采斯战死,护卫队队长阿雷尼科斯带领剩余部队撤退,并且在回国后夺取皇位称帝。此战过后,帝国元气大伤逐渐走向衰弱,7年后阿雷尼科斯被刺杀(根据线索推断很有可能是被皇后拉盖娅谋杀),帝国分崩离析,分裂成了三方势力,保皇派南帝国,寡头派北帝国,民粹派西帝国,形成了主线一开始的大陆格局。
那么这场让帝国敲响丧钟的潘德拉克战役在历史上有没有原型呢?答案是有的。
骑砍2里的潘德拉克战役,对应的正是1071年曼齐刻尔特战役,这场战役在历史上极具影响力,历史上拜占庭帝国大败,敲响了衰亡的丧钟,从此一蹶不振。
涅雷采斯的愚行,帝国军队被伏击,在林地里被射爆,瓦兰迪亚倒戈,皆与曼齐刻尔特战役如出一辙,曼齐刻尔特战役同样是在山地遭遇伏击被射爆,库曼雇佣兵倒戈,帝国大败影响深远。
并且潘德拉克战役在游戏里是发生在1077年,而曼齐刻尔特战役发生在历史上的1071年,时间极其吻合。
更关键的是,1071年曼齐刻尔特战役是历史上突厥人第一次大胜拜占庭帝国,是突厥人在小亚细亚站稳脚跟的决定性战役,影响力极具深远。而T社毕竟是土鸡,将这场战役作为游戏主线背景应该也是爱国心使然。
那么历史上的曼齐刻尔特战役到底是怎样的呢?谈到这场战役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这场战役的主角之一——突厥塞尔柱人,以及蝴蝶效应的推动者——唐朝。
突厥塞尔柱人的崛起
中国唐朝初年,帝国频繁用兵漠北,强大的游牧帝国突厥汗国自被隋朝分化之后再一次被唐军打垮。唐高宗李治在位时期,令李绩与苏定方征讨西突厥,657年,苏定方在碎叶水平定阿史那荷鲁,灭亡西突厥。而后帝国兵锋持续向西,越过里海,直达黑海附近,与东罗马帝国接壤。“又差充拂林国诸蕃招慰大使,并于拂林,西界立碑,峨峨尚在。”
西突厥灭亡后,大量突厥部落被迫西迁,许多部落成为中东等国的雇佣兵,逐渐与当地民族融合,而塞尔柱人就是其中一支。
伊朗的萨曼王朝被突厥伽色尼王朝取代之后,伽色尼苏丹任命塞尔柱家族世袭贝伊,为王朝守卫北方。成为伽色尼封臣的塞尔柱人在伽色尼北方繁衍生息,实力不断壮大。
不久,老苏丹驾崩,新苏丹马苏德登基未稳,塞尔柱家族领袖图格鲁克趁机在花剌子模反叛自立,南下夺取伽色尼的木鹿和内沙布尔。
1040年,塞尔柱军在木鹿附近发动丹丹坎战役,大败伽色尼军,占领呼罗珊全境,定都内沙布尔,建立行政机构。
1043年开始,图格鲁克领兵继续西进,继而骚扰东罗马帝国的亚美尼亚边区。
1055年,应阿拔斯王朝哈里发卡伊姆之召,图格鲁克领兵进入巴格达,消灭了波斯人的布韦希王朝,受封“苏丹”称号,接管了阿拔斯王朝的所有权力,塞尔柱帝国的崛起之势已然势不可挡。
战争的起因
塞尔柱突厥的崛起,给周边的阿拉伯、法蒂玛和拜占庭帝国这些传统强国带来巨大压力。拜占庭帝国,已然称霸欧陆数百年,兵强马壮,是塞尔柱西进的最大阻碍,而拜占庭帝国想要保住亚洲领土,也不得不解决塞尔柱突厥这个麻烦。
图格鲁克苏丹在进入巴格达不久后便驾崩,他的侄子阿尔斯兰成为了突厥塞尔柱人的新统治者。对于游牧民族突厥塞尔柱人来说,阿尔斯兰汗的横空出世赋予了他们能够走向更广阔世界的可能性。
面对辽阔的山河,阿尔斯兰不免心潮澎湃,在突厥骑兵的铁蹄之下,塞尔柱帝国边疆东至中亚和东伊朗,而在南方,阿拉伯帝国也已对突厥人俯首。从底格里斯河到帕米尔高原,突厥人已经所向披靡罕逢敌手,阿尔斯兰将目光投向西方,如今值得一战的,就是西方的东罗马帝国了。
双方,终将有一战。
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的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成为了西方世界的文明中心。一开始为了复兴罗马,拜占庭帝国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占领了北非以及意大利等地。然而连年的战争,严重消耗了帝国国力。
马其顿王朝灭亡后,帝国走向衰退,而彼时的塞尔柱帝国正值上升期,出身于草原的塞尔柱突厥人战法灵活,善用游击战术骚扰敌军。
在“生于紫室者”君士坦丁九世时期,帝国首次与塞尔柱人接触,当时塞尔柱正尝试吞并亚美尼亚城市阿尼。
随后,君士坦丁九世促成了帝国与塞尔柱人的停战。
但君士坦丁九世在双方停火之后便愚蠢地解散了帝国在亚美尼亚的驻军以求节省财政开支,此举对后来帝国亚洲领土的丧失有深远影响。
帝国统治者非但没有励精图治,反而愈加奢靡无度,接连不断的战争与腐化沓至纷来,国库日渐空虚,帝国军队战斗力自然持续下降,对外战争越来越力不从心。
塞尔柱人对帝国的亚美尼亚行省不断蚕食,而在帝国西部,正在遭受着匈牙利人的进攻。两面受敌,帝国一时难以为力。
公元1067年5月,老皇帝君士坦丁十世驾崩,留下17岁的儿子米海尔七世,然而米海尔七世对治理国家毫无兴趣,只能由母亲和舅舅代为理政。
为了能够获得军队的支持,孀居的皇太后尤多西娅决定改嫁给当时在军队中声威赫赫的罗曼努斯将军。罗曼努斯由此登基为皇,是为罗曼努斯四世,米海尔七世成为共治皇帝,但是权力被架空。罗曼努斯皇帝登基后,决心对不断袭扰帝国东部边境的塞尔柱人予以反击。
十一世纪拜占庭帝国军队的装束。图源网络,侵删
罗曼努斯四世派出使者向突厥塞尔柱统帅阿尔斯兰商议停火事宜,阿尔斯兰深信不疑答应停火,并解除了对埃德萨的包围。
殊不知,这正是罗曼努斯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罗曼努斯希望借此转移阿尔斯兰的注意力,同时集结军队对被占领的亚美尼亚发起奇袭,打塞尔柱人一个措手不及,以图彻底收复亚美尼亚。
曼齐刻尔特战役前夕
罗曼努斯皇帝组建了7万帝国精锐御驾亲征,然而这支军队成分颇杂,除却本土军队之外还有部分的外国雇佣兵,其中包括法兰西人、德意志人、亚美尼亚人、保加利亚人、库曼人和帕齐纳克人(非***教的突厥人)。
帝国大军于1071年3月开始进军。然而,罗曼努斯显然忘记了兵贵神速的道理,大军的行军速度极为缓慢,直到7月份才来到东部边境,最佳的战机已然延误。
帝国的这位皇帝陛下虽然有一定的军事才干,曾多次击败突厥人,却妄自尊大并且专横跋扈,在行军过程中就解雇了许多令他不满意的雇佣兵,丧失了士兵的拥护,曾担任皇家禁卫军的德意志雇佣兵甚至还举行了一起小规模的兵变。
罗曼努斯的两个战略目标分别是曼齐刻尔特和基拉特。根据往常的经验判断,罗曼努斯相信,尽管基拉特可能会有重兵把守,但曼齐刻尔特更有可能防守薄弱。
虽然侦察组还未探查到敌军的确切位置,但他估计敌军正在乌尔米耶湖东面某地集结军队。因此,他采取了一个充满冒险主义的分兵方案:派遣格鲁吉亚将领约瑟夫·塔查尼奥茨率领所有步兵和鲁塞尔部一起攻占基拉特,而罗曼努斯则带领具装骑兵作为先锋部队准备攻克曼齐刻尔特。
罗曼努斯皇帝的自信并非空穴来风,在过去数百年间,帝国实在见过太多像突厥人这种弓马娴熟的游牧骑兵了。塞尔柱突厥人的骑兵主要是轻骑兵,他们依靠弓箭作战,每人携带一个装有约50枝箭的箭袋,乘马机动。作战时他们至少配备一匹备用马。他们从不与敌人胶着,但始终与敌军保持距离,在其四周盘旋并拉弓射击。有时则在诈败后退时反戈一击,向后射击追击者。为应对这种突厥游击战术,拜占庭帝国的备战手册《战术》中早有规定:与突厥人作战时,骑兵附近应有步弓手掩护。绝不在侧翼或后方没有掩护的情况下作战。绝不允许分散部队。
帝国皇帝“智者”利奥六世根据《战略》所作的军事著作,军事思想很单板
尽管拜占庭帝国对付游牧民族有章可循,但罗曼努斯却犯了不得分兵的大忌。约瑟夫·塔查尼奥茨曾竭力劝说皇帝放弃分兵的计划并且主张在埃尔祖鲁姆驻守,然而罗曼努斯皇帝如同游戏主线里的涅雷采斯皇帝一样固执地不听劝说。
罗曼努斯对曼齐刻尔特的分析是正确的。尽管此地战略意义重大,然而防守却极为薄弱。
塞尔柱突厥人作为草原游牧民族,并不擅长守城。因为守城部队在罗曼努斯的军队到达之前就撤离了曼齐刻尔特,前往与阿尔斯兰苏丹汇合。援军的到达让阿尔斯兰在到达基拉特前就聚集了四万大军。
塞尔柱人撤离后,罗曼努斯未经战斗便轻取了曼齐刻尔特,在城中留下部分守军后,罗曼努斯皇帝便迫不及待地返回大本营庆祝此次会战的首次胜利了。他确信,即便他的两支部队相距80英里也是不会出任何问题的。
当时已过8月中旬,阿尔斯兰的军队正从霍伊沿凡湖南岸匆忙赶来。行进在主力前面的是富有作战经验的将领松达克指挥的一支1万人左右的部队。8月16日前后,这支塞尔柱先头部队在基拉特一带与塔查尼奥茨和鲁塞尔的联军遭遇。而后者被打得溃不成军,落荒而逃,而且被击溃的帝国军团并没有向罗曼努斯皇帝的方向靠拢,而是朝着西边的梅利泰内方向退去。更有甚者,这些战败的将领竟无一人把这次战斗的情况报告给罗曼努斯皇帝。
至于后事如何,请听下期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