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正義“雖遲但到”
正義可能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每逢冤案昭雪,這句話總會出現,就和從不缺席的正義一般守約。及至後面,已經演變出“雖遲但到”的梗,就如同網絡千千萬萬的泡沫一樣,充滿了調侃的輕鬆氣息。
是的,正如那句諺語所言——
Justice delayed is justice denied.
遲到正義非正義,準點的正義固然重要,但“快”就是對正義的唯一要求嗎?距離真正的正義,我們還需要跨越哪些門檻?
或許Capcom的遊戲《逆轉裁判》,能讓我們在歡聲笑語中,找到問題的答案。
時效與真相同等重要
《逆轉裁判》是一款首發於2001年的法庭辯論型文字AVG遊戲,製作人巧舟本身亦是司法門外漢,因此遊戲內的審判結構,截然不同於現實世界——沒有漫長冗雜的流程,所有案件,一律在3天之內結案。
遊戲截圖:序審法庭系統,最多隻做3天審理
所以,如果你是被冤枉的,不用揹負太久的嫌疑;如果你是罪犯,很快就會伏法受誅。
但是,如此迅疾的審判,真的讓正義搭上了“多·快·好”的準點列車嗎?
或許,有時我們不得不在奔襲數千公里之後,才發現終點的車站早已荒蕪,飛馳的列車沒有通向正義,而是去往了草草結案,不問是非。
遊戲裡重要的劇情轉折點——代號DL6的案件,就是這樣一樁錯誤審判導致的冤假錯案。
事發後,即使證據不足,案件依然按照規定,在3天之內結案了,但顯而易見,如此倉促的審理,必然導致出席的只有“假正義”,而真相卻連同那些未被髮掘的證據一起,隱匿了十四年之久,直到本故事的主角——成步堂龍一出現,事實才終於浮出水面。
可惜,一切已經太遲。
主角團之一的御劍憐侍,數年活在“弒父”的誤解中,性格大變,而涉事的另一支家族,則人丁凋零,母女分離——他們揹負了整整十四年“有罪”的枷鎖,從審判長敲下木槌的那一刻起,他們的人生徹底改變了,儘管,他們都是無辜的。
遊戲截圖:一錘定音後,很多事就無可回頭了
遊戲中的悲劇是如此令人痛心,遺憾的是,現實生活中,其實更不缺這樣的真實故事,比如牽扯了21年的聶樹斌案——1994年9月,正值青春的19歲少年聶樹斌,因被懷疑為一起強姦拋屍案的兇手被抓獲,並於次年4月執行死刑。
只用了半年時間,“真兇”就伏誅受法,看似皆大歡喜的審理,此後卻爭議不斷,因為真兇,似乎另有其人。
後來,真相一直拖到2016年才終於姍姍來遲——聶樹斌的確是無辜的,可惜,他早已因冒牌的正義去世。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多年過去,兒子屍骨早已化成黃土,父母黑髮早已褪成白雪,唯一不變的,大概只有雙親記憶中那個沉默木訥,略帶口吃的少年了吧。
遊戲截圖:在遊戲裡去世後,還可藉助靈媒附身,再次出現但現實生活中失去了性命,就是真的永別了
由此看來,無論是遊戲還是現實,追尋正義的途中,盲目求快未必是件好事。
在聶樹斌案中,從被抓獲到判死刑這整整半年時間裡,倘若真正的正義來到,或許聶家還是個美滿的家庭,聶樹斌倘若活到現在,也才是一個45歲的壯年男子,和我們身邊的長輩差不多年紀。
而《逆轉裁判1》中那個僅用了3天就辦結的重大案件DL6,如果可以稍微慢一點,找到真相再結案,是不是主角團們也會有一個更好的命運走向呢?
遊戲截圖:因DL6事情失去母親的少女
正義,也需要壯士斷腕
然而,除了“盲目的時效”會影響正義外,其實還有更多因素也會導致冤案,它可能是“情義立場”,也可能是“權勢地位”,還可能是許多隻有親身體會了,才能理解的原因。
堅信自己能始終堅持純粹正義?
或許只是因為你事不關己,不受掣肘罷了。
《逆轉裁判2》的第4個案子《再見,逆轉》,就是這樣一次對玩家的審判:當真相與自身利益衝突,你會繼續堅持正義嗎?
故事中,殺手綁架了我們的摯友綾裡真宵,以此要挾我們給殺人兇手做出無罪辯護。於是“電車難題”出現了,無論將軌道扳向哪一邊,都會有無辜的人罹難——是堅守正義,犧牲摯友性命?還是顧親不顧法,昧著良心讓殺人兇手無罪釋放,清白之人卻頂罪受罰?
選擇權在我們手上。
遊戲截圖:在兩難的抉擇前,你必須堅持自己內心的聲音
《逆轉裁判》中,這樣的故事不勝枚舉,通過交換身份立場,我們看到了無數個阻礙正義的路障——原來想要懲奸除惡,僅有一顆嫉惡如仇的心和一雙明察秋毫的眼睛,是遠遠不夠的,你更需要有一份破釜沉舟,甘願付出一切的覺悟:哪怕這個代價,可能是我們自己,甚至我們至親之人的性命。
而這樣涉及到感情層面的犧牲,無疑就更需要無畏的勇氣了。畢竟我們可是有血有肉的人,情感之於我們,遠比財物更難割捨。
那麼到了這個地步,你還能對正義永葆初心嗎?
情與法的抉擇
有趣的是,《逆轉裁判》中關於情的討論,遠不止“審判者的犧牲”這一種,它還涉及了“殺人動機”,以及“證人、檢方、兇手”等各種身份,而關於這部分的劇情,正是遊戲中最有溫度,最揪心的部分。
在《逆轉裁判3》中有這樣一段故事:仇人死後化作怨魂,並附身他人身上繼續作惡,而當時的司法卻對靈魂無可奈何。
怎麼辦,難道殺掉被附身的人嗎?可這只是一具無辜的肉體,殺掉他,不僅這個無辜的人死掉了,惡靈還可以繼續附身在他人身上,事情似乎並沒有變好。
不殺嗎?難道就任由怨魂作惡,繼續害人,而那些需要報仇申冤的人,難道只能束手待屠?
你看,這就是司法的空白之處了。當司法不能主張正義,人們只能鋌而走險,退回無序時代,以私刑處置恩怨。
而以法律來看,他們又的確殺人了,需要依法處理,此時作為旁觀者的我們,難免心中感到一絲不公、惋惜、無奈,甚至憤怒。
但逆轉一下思維,這未必全然是壞事。
情法交織,固然會讓案件的審理變得更加複雜,但當此類有爭議的案件出現時,往往也意味著司法的空白可能借此填補。
還記得去年的口碑爆棚的國產影片《我不是藥神》嗎?
圖源網絡
影片主角程勇,其原型就是一名叫陸勇的慢粒白血病患者,因正規藥物價格高昂,走上了代購海外仿製藥的道路,許多病友受他幫助,病情也獲得好轉。但正是因為代購仿製藥,陸勇也因涉嫌“妨礙信用卡管理罪”和“銷售假藥罪”被抓獲。
於是,數千名因他獲救的白血病患者聯名寫信,為陸勇求情,而最後法院在多方考慮後,撤回起訴,把陸勇無罪釋放。
檢察官如是說:“如果認定陸某的行為構成犯罪,將背離刑事司法應有的價值觀”。
圖源網絡
而此案也相應地推動了《藥品管理法》的修繕——這一點,我們早在影片的結尾,親眼目睹。
你看,司法不僅不是無情的,甚至還會為情而做出改變,因為本質上來說,“法源於理,理源於情”,“情法”兩者,本就不是互斥的兩級。
而我們需要深思的,是如何創造性地找到它們之間的平衡,不斷尋求突破完善,並藉此提高民眾對法律的認識,而不是陷入兩極化的罵戰。
非比尋常的推理佳作
“時效、立場、情理”,《逆轉裁判》帶給我們的反思,讓它似乎成了一個很嚴肅的遊戲。
但是不,恰恰相反,它絕對是一個讓你捧腹大笑,玩到停不下來的絕贊佳作。縱然至今它已發行快18年了,但它誇張的設定其實至今看來仍不過時——
你能相信,庭審的對象竟然是對講機、鸚鵡、木偶嗎?
遊戲截圖:各種稀奇古怪的審理對象,譬如對講機
遊戲截圖:女裝大佬早已被《逆轉裁判》玩過
你能相信,在那時就有“女裝大佬”出現了嗎?
你能相信,在法庭這樣一個嚴肅的地方,檢察官們竟然可以揮動皮鞭、咖啡無限續杯,甚至對著美麗的證人犯花痴嗎?
不僅如此,遊戲還加入了“靈媒”等非客觀世界的設定,讓遊戲的玩法和劇情都有了更多可能。
遊戲截圖:名叫“小中大”的角色,裝腔作勢,自詡精英從他半中半洋的口癖就能略知一二
所以說,《逆轉裁判》真的是一個太值得體驗的遊戲了,它帶來酣暢淋漓的正義感,也帶來把犯人逼到無路可走的成就感,還帶來令人歡樂捶桌的搞笑臺詞,更帶來一幕幕令人懷念回味的動人劇情和落幕後的無盡反思。
18年來,無數玩家受其影響,成年後走上了司法的道路,已經是對本作的無冕嘉獎,而我的這樣一篇分享,也正是出於它帶給我的感動。
那麼,文章的最後,讓我們一起伸出食指,底氣十足地喊出那句經典臺詞吧——
“異議あ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