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王》和《只狼》中的劍道知識


3樓貓 發佈時間:2021-12-08 00:33:28 作者:Stitch四絃琴 Language

提到《仁王》和《只狼》這兩個遊戲,它們給大多數玩家留下的,一定是被“一剪梅”和“死”字支配的恐懼。圍繞這兩個遊戲的討論,基本也圍繞著背景設定,劇情分析,動作打擊感等方面展開。另一方面,這兩個遊戲也實實在在借鑑和參考了大量劍道運動的知識和動作,但很少有人從這個角度進行解讀。

在初代《仁王》剛發行的時候,筆者就想寫這樣一篇文章,無奈彼時我還只是剛學會穿護具的萌新,妄不敢誤人子弟。此時我的劍道依然打得很爛,但僥倖多了一些理論見解。所以這次通過對比這兩個遊戲和劍道之間的聯繫,做一些科普性的講解。由於筆者學的是有固定運動器具和嚴格規則的劍道運動,對於各種古流、居合道和兵擊並未涉獵,本篇文章所有解釋,均從劍道這項普及度較高的運動的角度出發。

劍道從日本的傳武發展而來,經過各個時代的演變和改進,成為了一項在全日本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競技運動。劍道說白了就是一項類似於籃球、乒乓球的競技體育,雖說有“道”的成分,也保留了傳統的段位認證體系。但正是因為其競技體育的特質,讓劍道在世界廣為傳播。

每三年一屆的世錦賽,代表世界最高水準的全日本劍道選手權大會,以及最青春最熱血的高中生“玉龍旗”(類似於棒球的“甲子園”),這些比賽均是展示劍道精彩魅力的舞臺。日本社會對劍道水平高的人認可程度很高,能在日本劍道屆打出名堂的年輕人,基本都可以順利應招當上警察吃公家飯。每年日錦賽最頂尖的選手,也大多數來自警視廳或各縣警察。

《仁王》和《只狼》中的劍道知識-第1張

《仁王》裡訓練時穿著的衣服基本接近於現代的劍道服,看起來還是最貴的正藍染面料。現代劍道服的袴是左兩個摺右三個摺一共五個分別代表仁義禮智信,這一點在《仁王》的建模裡沒有體現

劍道比賽被稱為“稽古”,稽古有著十分嚴格的判分標準,得分部位只有頭上的“面”、右手“甲手”(左手舉起來時打左手甲手有效)、腰間的“胴”,以及“刺喉”,其餘沒有護具保護的部位被打到均不算得分,而且還很痛。

劍道不像擊劍,碰到有效部位觸發電子感應就算得本,而是起動、逼入、打擊動作、“氣劍體”一致的打擊完成,擊中後完整的脫離殘心,這些要素缺一不可,再加上三個裁判有兩個舉同樣顏色的旗,OK這才能算一本。

《仁王》和《只狼》中的劍道知識-第2張

白方宮崎正裕擊中紅方山中洋介的面,從劍尖接觸到逼破對方防守再到擊打時機都抓得相當完美

《仁王》和《只狼》中的劍道知識-第3張

慢動作可以更好的看清這次強勢進攻是如何從攻破防線到完成有效一擊的

《仁王》和《只狼》中的劍道知識-第4張

紅方西村英久在對手剛要抬手進攻時抓住破綻擊中甲手得本

《仁王》和《只狼》中的劍道知識-第5張

紅方國友錬太朗架開對手衝面的竹劍順勢打中胴

《仁王》和《只狼》中的劍道知識-第6張

分別是對中段的雙手刺喉和中段對上段的單手刺喉,刺擊是最難得本的進攻方式沒有之一

所謂“氣劍體”一致指的是“劍”在擊中有效部位時,“體態”要完整跟上,同時要發出正確的“氣合”,即擊中“面”同時要大喊“men!”,擊中甲手喊“kote!”,擊中胴大喊“do!”,刺中喉嚨大喊“tsuki!”。劍道要求還原冷兵器一擊殺死對手的力量,得本必須有充分的打擊效果。裁判會根據你的打擊時機,擊中後的聲音,竹劍的彎曲等綜合判斷是否滿足一本,因此“氣劍體”三者缺一不可,否則難以判本,當然黑哨除外。弓著身體去偷手偷腳這種兵擊常用技巧在劍道規則裡是不被認可的。

《仁王》和《只狼》中的劍道知識-第7張

非有效部位沒有護具保護,被打到有多痛,我們可以通過這張圖想象一下

簡單介紹完劍道我們把重心放到遊戲上,先從《仁王》開始,可以說《仁王》裡的整個戰鬥系統,都是圍繞劍道的概念設定的。《仁王》的初始武器為打刀,最容易上手也是大多數玩家第一次通關的首選武器。劍道使用的竹劍,也是模擬打刀的結構,敲到人有彈性不痛,經久耐用,擊中有效部位的聲音和視覺效果還很好,有利於裁判給分。

《仁王》和《只狼》中的劍道知識-第8張

摘自武道修行錄

竹劍由四片長度相同的竹片拼接,外包牛皮和絃固定,不同原材料和工藝製成的竹劍價格不同,也有據說永遠打不壞但很容易打壞的高逼格碳纖維劍。正規比賽對竹劍的重量和尺寸嚴格控制,檢劍不仔細也會讓一些作弊減重量的小技巧矇混過關。作為生活拮据的劍士,瞭解竹劍結構,自行修理竹劍是基本技能。

竹劍擊打得分的部位必須是前端四分之一左右的“物打”,打得太淺劍尖點到,或者打得太深都不能得本。這也符合古劍技的劍理,前端部位一定是攻擊距離最遠斬擊速度最快的位置。

另《仁王》裡道場訓練使用的木刀,和劍道里使用的木刀完全一致。只是木刀並不會在比賽中使用(木刀比竹劍硬,會打出腦震盪的)。木刀用於打“九型十三刀”和“劍道型”,即類似於軍體拳的一種配合演練,有助於幫助理解劍理。

在《仁王》裡,下中上三段構型分別對應著輕中重三中攻擊風格。在劍道里,構型也是非常重要的基礎。除了上段、中段、下段,還有肋構、八相、平青眼等構型。

《仁王》和《只狼》中的劍道知識-第9張

中段是《仁王》最平衡最全面的進攻風格,在劍道中又叫常之構、人之構,也是劍道中練習人數最多,最萬金油的構型。但《仁王》裡的中段架構站立時有點類似於霞構,跑動時又像八相,也有可能是某種古流。在古戰場這種混亂的環境,很有可能遇到一對多的情況,《仁王》這種可以切換攻擊方向的姿勢有利於觀察和應對四周的敵人。

和《仁王》不同的是,劍道比賽只需集中精力對付面前唯一的對手,所以中段一定是牢牢守住中線,直指對方喉嚨。這樣既方便通過竹劍判斷對手距離,也可以通過劍尖相交與擠碰感受對方的意圖。進攻時找到破綻破壞對方的中線,或者防守對方的進攻都可以很快做出反應,甚至打出應對技。文章開頭那幾個得本的動圖皆是中段。

《仁王》和《只狼》中的劍道知識-第10張

《仁王》的上段轉中段,這種大開大合的招式在比賽中並不適用,因為得本制敵的只需要在最快的時機完成一擊,所以出手一定力求最迅速最準確

上段在《仁王》中是一種重攻擊模式,用來砍鬼角出硬直有奇效。這個構型和劍道中的左上段完全一樣。上段又叫天之構、火之構,和《仁王》不同在於,上段在劍道中是一種比中段更快的進攻方式。要擊中對方的面,從中段到面需要先舉劍再落下,上段只需要落下一個動作。且上段可以單手甩出去,比中段更能從遠處擊中對手,更有威懾力。

上段是一種捨棄防守只求進攻的構型,通過攻擊距離優勢壓迫對方不敢逼近,即進攻是最好的防守。但貿然一劍打空,攻擊後搖大,渾身破綻都會露出來。一般來說上段更適合體型高大的人練,並不是說矮的人打不了上段。一方面上段對臂力要求高,身子高臂展長的人更能發揮上段攻擊距離長的優勢,另一方面,上段時喉嚨和兩腰是暴露出來的,個矮的人舉上段更容易被刺喉,都被刺得懷疑人生,矮上段就淘汰了。

《仁王》和《只狼》中的劍道知識-第11張

《仁王》上段的第一招和“劍道型”裡上段的第一招一模一樣,是為了模擬將敵人從頭到腳劈開的感覺

《仁王》和《只狼》中的劍道知識-第12張

劍道比賽的上段為了追求一部到位,只需迅速擊中得分點即可,就不需要將力量從頭貫到底,況且收不回力更容易被打反擊

應對上段就不要老老實實擺中段,否則會被對方從劍到頭直接劈開。將中段的劍尖往右移,指向上段對手的左眼和左手,這種變體構型叫平青眼,可以稍微有效防止上段的打面和打甲手。

在更早的規則裡,劍道刺胸是可以得本的,這樣對於門戶大開的上段來說,更沒有生存空間。刺胸規則被取消,一方面也是為了競技體育的觀賞性所考慮,就像乒乓球改大球增加回合數,NBA 限制24秒進攻一樣,是競技體育適應時代發展的體現。劍道也在這些發展中和古流區分開來,實戰性漸漸被消解。

《仁王》的下段速度快,可以一直砍到精力槽用光。劍道里的下段叫做地之構、守之構,但劍道不像薙刀允許打腿,這個構型也基本不會出現在比賽中了。只有在考段時的劍道型考試中,下段會作為一種需理解的套路出現。

《仁王》和《只狼》中的劍道知識-第13張

劍道考段分“筆試”、“稽古”和“劍道型”三個部分,筆試提前抄好答案就能通過(誤),稽古後邊慢慢說,劍道型說白了就是打套路,雙方拿著木刀一方表演進攻一方表演應對。兩個演員配合好,考官覺得他們對動作的理解到位了,就能在名字上得個圈圈。因此劍道型裡會出現很多古劍術流傳下來的技巧,也包含各種在比賽稽古上見不到的構型,這些構型或許以前有不少人用,但在比賽中都打不過中段、上段和二刀,因此也被淘汰。打到冠軍的也至今只有中段這個最基礎也是學習的人最多的構型。

《仁王》和《只狼》中的劍道知識-第14張

左上段對右上段,區別在於哪隻腳在前

《仁王》和《只狼》中的劍道知識-第15張

中段對中段

《仁王》和《只狼》中的劍道知識-第16張

下段對下段

《仁王》和《只狼》中的劍道知識-第17張

八相對脇構

《仁王》和《只狼》中的劍道知識-第18張

像把劍藏在身後,不讓對手看見,這個構型叫脇構,也叫拖刀、陽之構。在古代的真劍勝負中,拖刀能隱藏自己劍的長度而讓對手被迷惑。而比賽稽古中,大家都是標準的3尺9寸長竹劍,這個構型也失去了用處。

另外像把劍抗在肩膀上的八相,也叫陰之構,八相顧名思義,這個構型可以應對四面八方的敵人,因為方便隨時切換為別的構型。比賽中只有一個對手的情形,也不是不可以舉八相,但必須完整變為中段或上段後再打擊才有效,也沒多大實用。

《仁王》和《只狼》中的劍道知識-第19張

《仁王》裡學會“流轉”技能後,活用轉換構型可最大化利用精力槽

關於構型最後說到二刀,《仁王》裡的二刀實在是破壞平衡性,野風轉轉樂加流水推土機基本就能無腦通關。如果說打刀還比較還原現實,二刀實在就是超級系的演繹了。

劍道里也有二刀,而且是最帥也最難練的構型。正二刀左手短刀右手長刀,逆二刀則相反,在應對不同環境時又有不同握姿。二刀要求握長刀的單手能達到雙手的力量與速度,短刀的另一隻手還得兼顧防守和破壞對方構型,對步伐的要求也非常高。二刀作為攻守兼備的構型,打得好的二刀選手鳳毛麟角。

《仁王》和《只狼》中的劍道知識-第20張

這是去年世錦賽中國最強二刀選手秒殺阿根廷選手的兩本

二刀要打出《仁王》那種太鼓達人的效果也不是不可以,我就這麼被虐過。但如果對手只是想娛樂你,沒有先先拉開距離再進攻也沒有做出殘心是無法被判本的。

《仁王》裡另一個非常重要的系統是“殘心”,殘心不會用,精力槽很快掉光光。而在高手手中,活用殘心能將輸出最大化。殘心這個名詞聽上去非常酷,但在劍道中,也是基本得不能再基本的要素了。

《仁王》和《只狼》中的劍道知識-第21張

劍道里的殘心指的是在完成一次進攻後,必須馬上脫離到對手無法追擊的距離,並立刻回到正確的構型逼迫對手,警惕對手有沒有死透,若對手還能反抗,需能馬上做出補刀,這樣的態度;或者是完成一次進攻後,需能用身體壓迫住對手的進攻意圖,讓對手無法還擊。即使前面的動作做得再漂亮,打擊時機和位置也十分正確,如果殘心做不好,或者吊兒郎當放鬆警惕,裁判也很難給本。

《仁王》和《只狼》中的劍道知識-第22張

這是劍道型第一式,左方上段一擊揮空,右方上段在使用拔擊技擊中對方後,先是劍尖指著對手眉心確認是否死透,再回到上段的進攻姿勢,這就是正確的殘心應有的態度

下面再說到《只狼》,雖然《只狼》沒有明顯體現劍道里的各種構型,也沒有殘心繫統。但《只狼》才是完完整整還原了劍道稽古精髓的遊戲。

劍道比賽講究捨身一擊。在比賽中,可能因為實力差距過大,10秒鐘就被啪啪兩本打下場,也有可能雙方你來我往的試探和打擊,半個小時都難以決出一本勝負。得本的那一擊,三個裁判同時亮旗,正是《只狼》裡捅穿紅點的那一下。

《仁王》和《只狼》中的劍道知識-第23張

《只狼》的遊戲機制是鼓勵進攻,要想殺死對手,必須先打崩對手架勢槽。而從漲滿架勢槽到亮出紅點的過程,和劍道里最重要也最難理解的“攻め(讀作seme)”一脈相承。

簡單來說,seme 這個概念指的是從準備進攻到進攻完成之間的一個或一系列動作。這個動作能引導你做出最終的有效的打擊。seme 可以是守住中線,向前逼近對手時,逼破對方的防線,順利打出一擊;也可以是干擾對方的防守,在對手露出破綻時果斷打中一本;亦或是破壞對方的體態,在對方體態崩壞無法應對時果斷擊中對手;更高級的 seme,是欺騙對手貿然打擊,還他一個應對技;廣義的說,瘋狂地衝擊對手的面,在對手習慣你的節奏時突然偷個甲手或逆胴,也算 seme。

所有的 seme,都是為最終裁判所認可的那一本所準備。

劍道不存在“雙殺”這樣的規則,即使你以很正的面技打中對手,只要對手牢牢守住中線,並用劍尖抵住你的身體,你也不算得本。因為如果是真刀,你在擊中你的同時自己也被捅死了。通過 seme 破壞對手的中線,製造破綻再打出一擊在裁判的眼裡尤為重要。這也和《只狼》裡要得本必須先打崩對手的架勢槽完全一樣的道理。

《仁王》和《只狼》中的劍道知識-第24張

寫作“危”讀作“白給”,這種設定完全對應劍道里的應對技。應對技包括出端技、拔擊技、返技、擦擊技、掃擊技等等,這裡就不一一展開了。好的應對技,裁判是能看出來你在騙對方或者迫使對方出手再應對的。因此在和高段位稽古時,被對方氣勢逼得不得不出手,順手挨一個反擊是常態。

《仁王》和《只狼》中的劍道知識-第25張

宮崎正裕用的應對技中的“返技”,在對方打小手面連擊時宮崎彷彿看到了一個“危”字,然後用竹劍架開對方攻擊的同時旋轉竹劍順勢打中甲手。雖然對方後續也打中了宮崎的面,但按照劍理來說,如果是真刀,對方的手已經先被斬斷無法攻擊了。作為取得過六屆全日本選手權冠軍的宮崎正裕,被劍道屆譽為“戰神”

像《只狼》這種拼刀打鐵的打法對劍的傷害是很大的,真正的古代武士怕沒人捨得這麼用劍。不管是打刀還是竹劍,應對別人的攻擊更多的是用卸力的辦法而不是正面碰撞。這就涉及到武士刀的外形設計。

《仁王》和《只狼》中的劍道知識-第26張

打刀的刀刃兩側有個凸起的鈍角結構,叫做鎬。用這兩側的鈍角去擠碰對手的武器,格擋或卸力都比較適合。而刀刃作為最鋒利又脆弱的部位,直接硬碰硬很容易砍出缺口甚至讓刀斷裂,這個部位也常常需要武士們花最多心思去修復。

竹劍模擬打刀的結構,在中後部有段直徑膨脹的竹節部位,叫做胴張。劍道稽古時,這段部位也最適合用來防守和做應對技。

作為卑鄙的忍者,我們玩家在《只狼》裡當然是拜年劍法仙峰腳,灰團鞭炮傀儡術,什麼夠賤用什麼。但被譽為劍聖的葦名一心所開設的道館,那可是標準到不能再標準的劍道館。

《仁王》和《只狼》中的劍道知識-第27張

右腳在前,左腳在後,身體挺直,劍指喉嚨,雙臂夾緊,後腳發力。這個完全標準的比賽刺喉動作,完全讓我懷疑這些藍衣前輩們的動作模組就是讓劍道選手來做的動作捕捉。

《仁王》和《只狼》中的劍道知識-第28張

劍道型一本目,考劍道型時動作做這麼標準考官不可能不讓過

《仁王》和《只狼》中的劍道知識-第29張

基礎訓練中最基礎的“切返”練習

《仁王》和《只狼》中的劍道知識-第30張

《只狼》中的“切返”是劍道訓練中的“切返”的簡化版。切返有利於形成肌肉記憶,能綜合練習正確的打擊角度和姿勢以及氣合等等。

《只狼》中拿到葦名流後,學習的第一個技能就是劍道里標準的大動作打面,而遊戲裡大動作面打得最標準的就是修羅結局的老年一心了。像巴流的飛浮渡舟這樣騷氣但不站穩腳跟的技能,在劍道比賽中這麼玩,只需一頂就能被掀翻。正確的姿態和態度,還是得向葦名流的藍衣前輩和老年一心請教。

《仁王》和《只狼》中的劍道知識-第31張

老年一心還會一招源自於合氣道的摔人動作,當然真實的合氣道不會反牛頓摔得這麼高

日本劍道越打到高段,越是心態上的較量而非體能上的較量。規則限制下即使體能再強,面對絲毫不露出破綻的高段老師,博弈又騙不過對方,很難打出有效的一本。老年一心可以說就是八段老劍士的真實寫照。

有趣的是,和實力差距很大的高段位老先生稽古時,常常會是這樣的畫面:

高段先生穩穩握住中段,低段無論如何也打不到他,因為搶不過高段的中線,也可以解釋為 seme 不起作用。在這種情況下直接打擊,自己的竹劍很容易順著高段的竹劍划向側方,力道被卸開的同時體態崩壞,而且抬手進攻意味著已經露出破綻,低段很容易被高段後發先至。

這時候高段會握著竹劍指著低段一點一點逼近,低段有兩種選擇:一、被逼得不斷往後退,直到退出邊界犯規;二、不行啊不能再退啦一定要打出去,在這個念頭一動,打擊姿勢還沒做完的時候,高段的劍就先打到低段了。

當然這只是各種劍道打法中比較養生的一種,要是看高中生的玉龍旗的比賽,各種熱血碰撞,火花四射,只會有比《只狼》裡的打鐵更快更精彩。

《仁王》和《只狼》中的劍道知識-第32張

變禿不一定變強這些年輕人去打高段位先生一樣打不過,因為那些老油條們才不會和年輕小夥子剛正面,他們最喜歡等年輕人把體力瞎耗光後慢慢收拾。日本體育生必須理光頭,但玉龍旗≠光頭【手動滑稽】

最後免費贈送一段 Q & A:

在哪裡可以學劍道?

國內的話,不少省會城市和沿海發達城市都有道館,但師資力量參差不齊,為了避免打廣告的嫌疑也不作推薦。如果想長遠發展,儘量選擇能夠考段,並且段位證能被國際劍聯認可的道館。總的來說劍道相對跆拳道空手道在國內小眾很多,道館也不好找。留學黨的話,發達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大城市基本都有道館,水平還都很高。至於日本和韓國,那就更不用說,去感受被小學生吊打的實力差距吧。

劍道館裡有萌妹子嗎?

抱著這種心態去劍道館的,會被強悍的師姐們花式勸退的(也有可能是女裝大佬)。劍道館雖然提供了一個相對不貴且逼格較高的社交場所。但如果只是抱著社交的目的很難走遠,也很難體會到劍道真正的樂趣。100個人練劍道,80個人上甲前就放棄了,剩下的20個人可能考到初段,堅持到二段的人不到10個,三段不到5個,能過四段的可能就剩1個了。堅持練到最後的,我們道館也有好幾對前輩終成眷屬。我們的館長和教練,正是劍道圈子裡最著名的神鵰俠侶。這麼說的話,圈子裡的人都知道他們是誰了。

學劍道容易受傷嗎?

劍道是一項競技體育,和籃球足球一樣都有運動風險。在我所見到和聽到的傷病裡,包括但不限於:膝蓋半月板磨損、十字韌帶撕裂、跟腱拉斷、肋骨被撞斷、摔出腦震盪、耳膜被打破、竹劍斷掉後戳穿對手手掌,等等等等。但是,相對來說,作為一項有護具的運動,只要規範練習,做好熱身,劍道還是比籃球足球安全的。

學劍道可以防身嗎?/劍道實戰性強嗎?

再次強調,劍道是一項競技體育,強生健體的作用是有的,磨鍊自己的意志也是有可能的,但學了並不能保護自己,更不能用來匡扶正義。劍道有著完善的規則,標準的護具和器械,是一項能把身體素質差距縮到最小的運動。不像拳擊比賽,輕量級幾乎不可能和重量級對打,劍道可以縮短這種差距,弱小的人也能憑藉技巧和經驗吊打鐵憨憨。

但前提僅限於比賽稽古,是在安全的環境下,有保留,有規則,無緊迫感,無殺意的情況下進行的,而不是真正的你死我活的對抗。在不考慮各種附加條件下,公平的街頭鬥毆中,學過劍道的人,在體能、反應、速度、距離感方面或許比普通的街娃兒強一些。但在真正遇到危險情況時,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訓練量根本不足以彌補體能之間的差距,只能讓頭腦發熱的人死得更慘。事實上練好是四百米才是最有用的防身術。

學劍道可以減肥嗎?

劍道是一項體能消耗極大的運動,尤其是練到上甲的水平開始進行稽古訓練後。經常會被練得第二天早上躺在床上哀叫,每一塊肌肉彷彿都被分離的感覺。但指望打了劍就可以減肥,就像指望喝減肥茶減肥一樣玄學。良好的飲食習慣,正確的生活作息,堅持適量的運動,可以減肥。

我已經奔三/奔四/奔五了,還來得及學劍道嗎?

劍道正是一項能打一輩子的運動。在日本好多七八十歲的老頭混到了七段,還在為八段所努力。越是練到高段位,劍道越是一項簡化的運動。劍尖相交時更多的是心態之間的較量,感受到對手心態破綻之時,就能以最簡單的動作擊中對方。香港有一位叫黎富恩的七段劍士——綽號“龜仙人”的色老頭。他從三十幾歲才開始練劍道,如今已經是中國劍道屆資歷最老的流氓了。然而這位六七十歲身高目測160公分的老前輩來我們道館交流時能和幾十個人打滿全場,和他稽古時我甚至一劍都碰不到他。

日本學劍道的很多都是娃娃功,年紀大的人雖然不能像打玉龍旗的高中生一樣,磕了剛幹糖上去就是拼血槽,但也能在潛移默化的訓練中,打出劍聖葦名一心那樣完美的正擊面。(迫真)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