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米拌飯
作為一名合格的“社會人”,日常精力大多都花在上下班通勤和處理工作各項事物方面,回到家後大腦基本處於待機的狀態。雖然身心已經疲憊不堪,但屬於自己的時間可能只有到家後短暫的幾個小時,也許是出於守住生活最後一片“淨土”的想法,亦或是避免虛無主義的來襲?我在下班後大概率會選擇在遊戲世界尋找心靈的港灣,但預想的目標與實施後的結果往往大相徑庭。
最先感到不對勁的是難以聚焦的視線。
當我不斷地集中注意力企圖將自己的視線集中在電腦屏幕時,總會在成功前的最後一刻功歸一簣。不自覺地望向桌面手機的眼球令人痛苦不已,而時隔數天再次打開的遊戲存檔也令我感到些許陌生,隨著視線從屏幕轉移到緊握鼠標或者手柄的手時,竟然感到了一絲無力。這時白天所積累疲憊與此刻的力不從心同時爬上了心頭,導致我完全喪失了想要繼續遊戲的想法……
身處在21世紀的我們,難免都會有些“難言之隱”
最開始上述情況只會出現在異常忙碌後急需休息的日子,只要好好睡上一覺便可恢復如常。日子一天天的過去,今天與昨日相比也並沒有明顯的不同。在一個尋常的夜晚,當我回到家坐在電腦面前,卻猛然地發覺不知從何開始便已丟棄了在工作日打開主機或者電腦來打遊戲的想法。
之後不論白天搭乘的地鐵是否擁擠,不管白天的工作是否忙碌,我都提不起想要在遊戲中探索的精神。期待已久的遊戲是否發售,節假日促銷的價格是否誘人,都已無法勾起我購買他們的慾望。或許《艾爾登法環》是一顆可以有效治療該症狀的小藥片,但在此之前我又該如何對待我的症狀呢?
先對症,再下藥
剛開始嘗試恢復的過程多少有點“有病亂投醫”。這種自己多少都有點習慣的情況想要找到潛藏在心中的病根多少需要一點時間與運氣,不過至少要先保證身體和精神狀態的穩定。於是下班後的遊戲時間變成了器械鍛鍊,同時在按時吃飯和各種維生素、鋅片的加持下,身體機能逐漸復甦,精神狀態越發飽滿,就連擠地鐵都比以往來的肆意而輕鬆,但這並沒有改善我對電子遊戲感到倦怠的現狀。
如果趁此機會將花費在遊戲上的時間轉移到其他地方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在我開始行動幾天後卻發現這並不現實。
遊戲與我而言早就不是朋友之間溝通的橋樑,不是面對無聊時間的消遣。它現在更像是“用左手還是用右手來擠洗手液”的一種自然而然養成的習慣,是用來滿足自我和諧的手段。而經年累月的遊戲經歷,讓我可以從種類繁複的遊戲庫中精準的找到符合我當時狀態的遊戲,並以此來度過每一個“孤單”的時刻。既然如此,那麼我又是為何對進行一場遊戲感到牴觸的呢?
不再糾結與隱藏關卡和隱藏道具;不再為100%地圖完成度而反覆探索;角色構築,技能以及裝備的選擇也只是為了服務於更快的通關,但這樣的行為卻又大大增加了我“厭惡”一款遊戲的”速度,最後時間表一改再改,真正能打到結局的遊戲卻只是寥寥幾款。
隨著時間的流逝,積攢下來的不曾被察覺到的情緒終於在一個多月後的某天裡爆發,並徹底遏制了我想要打開遊戲的想法。如此看來罪魁禍首便是急功近利卻忽視了遊戲中真正能帶給自己快樂的部分;是為了迎合主流思想而丟棄了自己長期積累的遊戲習慣所導致的最終結果;是大腦為了糾正這荒謬的做法而激發的防禦機制。
如果說這就是問題所在的話,下一步便是尋找解決的方法。
然而並沒有什麼“特效藥”
儘管解決問題的願望十分迫切,但究竟要如何做才能緩解症狀直至治癒還是毫無頭緒。之前非常喜歡的Roguelike遊戲再次打開發現手感全無,一切都需要再次熟悉;RPG遊戲中大量的文本劇情和複雜的角色養成挑戰著我本就“鬆散”的神經;聯機遊戲又沒有空閒的好友可以一起。如此過了一段時間後發現雖然“病情”有所好轉,但還是無法像以前一樣長時間沉浸在某一款遊戲中。
好在手遊轉移了我一部分的精力以及緩解了大量壓力。雖然它無法像主機或者PC端遊戲那樣提供給玩家沉浸感和出色的聲畫表現,但優秀的手遊總會以其巧妙的設計和有趣的想法環節我的政治。但問題終究沒有被解決,熟悉的情緒依舊會在特定的時間點裡重新出現。
後來的後來,也就習慣了
初期我還對此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認為這種情況會像普通感冒一樣,在某一天突然痊癒。但不知道這個“某一天”是迷路了還是壓根就沒出發,直到現在我仍然無法長時間遊玩同一款遊戲超過3個小時,甚至在遊戲過程中我會同時在電腦,手遊和NS上反覆橫跳,但我已經察覺不出來有任何不妥了。
畢竟是為了放鬆才選擇的消遣,玩的開心才是最重要的。不過在面對劇情向遊戲或者我個人非常喜歡的系列時,我仍會刻意遠離那些影響我進行沉浸體驗的事情,並努力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可能這就是作為玩家僅存的一點儀式感吧。
我現在仍會懷念以前可以瘋狂爆肝遊戲的日子,但悠哉的度過每一個下班後的時光也不會感覺很糟糕。不過問題在於“我想做個好人,但是我沒得選啊!阿S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