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早在十八世纪,欧洲就已经出现了类似如今拼图的娱乐方式。他们将地图粘在硬纸板上,然后剪成不规则的小碎片,打乱后再还原。既能记忆地理知识,又十分有趣
起初受限于绘制、着色、剪切等昂贵的手工制作过程,拼图只能作为有钱人的消遣工具,但随着制作工艺的持续改善,肖像、风景等越来越多图片被放到拼图上,使得这项娱乐活动逐渐风靡。
到十九世纪初,大规模工业技术的飞越不仅进一步降低拼图的成本,且让原本笨重粗糙的拼图变得更加精美——其边缘由光滑的锯齿咬合,轻微的震动就能分开,就像现在的拼图一样
于是拼图的浪潮在各阶级、各年龄段迅速席卷。不管你是穷困潦倒的流浪汉、家财万贯的富翁、耄耋之年的老人还是牙牙学语的孩童,都可以忘记一切烦恼,沉浸在这几十美分的碎片中,拼凑属于自己的世界。从诞生之初到现在,拼图的玩法始终没有发生过太大的变化,因为经典的东西总是很难有大的改变,就像扫雷,就像俄罗斯方块。
即使是立体拼图、球形拼图等产品的出现,充其量也只是在“量”上做的扩展。
《Carto》的第二春
然而,有这样一款游戏,却用新颖的玩法诠释了对地图的独特理解。
它便是已经在桌面端发行两年半之久的《Carto》,中文名为《无尽旅图》,是一款卡通手绘画风,以拼图、解谜为主要玩法的独立游戏
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这款由《说剑》开发团队“Sunhead Games(日头游戏)”的新作,也用steam上四千多条且“好评如潮”的评价证明了自己过硬的游戏质量,移动版也已经在近期发售。
一样的拼图,不一样的玩法
《无尽旅图》的名字来源于英文“Cartographer(制图师)”,同时也是本作主角“卡朵”的名字。
游戏主要讲述了卡朵因为魔法地图被风暴摧毁,陷入异世界后的故事。为了回到现实生活,卡朵必须收集散落到异世界各地的魔法地图碎片并将其重新连结拼接。冒险便在这个过程中展开
虽然听起来十分稀松平常,但我相信大部分玩家在玩过之后都会感到眼前一亮。
常规拼图玩法是将一张图案打乱,通过对目标的还原最终得到极大满足感。
图案越复杂、碎片越多,玩家的成就感越强烈;但不论如何,这整个过程其实都是在一个既定框架内进行——对局部图案进行大致确定后,通过边缘的形状比对最终将碎片一 一还原
而再多的碎片、再复杂的图案,其实也无非是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机械化的重复工作,毕竟方法对于大部分玩家来说,这就是唯一的方法,而拼图的图案也是从一开始就已知的。
但在《无尽旅图》中,主角卡朵作为“制图师”,拥有移动、旋转脚下的地图碎片,并将其拼接成新地图的能力
正是这个听起来算不上多么新颖的设定,却通过对拼接过程的丰富和填充,将拼图游戏的重心成功从结果转移到过程:
首先,每个地图碎片都被具象化了,里面充满了山川河流、湖泊草原、沙滩海洋等不一样景色,休闲玩家完全可以将此作为一个步行模拟类的观感游戏,在这个卡通手绘风异世界欣赏可爱的风景
而每两块地图碎片的连接也需要边缘地形的自然过渡:比如一块全是绿地的碎片就无法和一块全是海洋的碎片拼接到一起——这其实也是一种提示,毕竟想要通过穷举将两块边缘没有锯齿的碎片拼在一起,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其次,这些地图碎片的获得方式同样包含许多讲究:一些简单的碎片可以通过探索地图直接发现;而一些隐藏较深的道具或碎片则需要特定的方式拼接后才会显现
比如在第一章中,初次相遇的夏南让卡朵帮助自己带回一些“森林、海洋、草地交界处的土壤”;迷路的大叔对卡朵说自己的家位于“草原上木屋东面的海岸”;这些只需要玩家仔细聆听NPC的描述后,再加以简单推理即可得出
再复杂一些的,比如:
第二章中牧羊男孩所说的“四面被雪花草包围的秘密草原”需要玩家将利用四块边缘为雪花草的地图碎片将绵羊围在一起;
第八章中将地图拼成湖边小男孩用木棍在地上画出的图案即可解锁隐藏成就“清理湖泊”;
第九章中玩家需要通过反复拼接地图,拿到位于各个角落的雪人部位之后拼好雪人····
甚至在平常赶路时,你也可以将未探索的地图移动到和你相邻的地块,来减少跑图浪费的时间。
这些充满想象力的细节和谜题,让《无尽旅图》以拼接地图为核心的玩法乐趣丛生——不是因为我将地图还原到了它本身该有的样子,更是因为我完成了从“为了拼图”到“拼图为我”的转变。
总结
而在体验过手机版《无尽旅图》的操作之后,我甚至认为和电脑上用方向键移动角色,WASD键控制拼图的操作方式相比,或许手机屏幕的方寸之地才是更好的归属。
再加上首发当月12元的特惠售价,直接打破了steam上的新史低,可以说是十分亲民了。
最后,能够让更多群体接触到这类创意新颖、制作精良的独立游戏也让我由衷高兴。当你揉着酸胀的眼睛,被湮没在孪生兄弟般的拼图碎片中时,不如便换个口味来试试这部《无尽旅图》吧
#休闲摸鱼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