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裝開遊戲公司
假裝做遊戲
遊戲糙話
上篇簡單科普了一下股市運作的機制。本次來進一步補充。
“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是啥玩意
金融市場分為“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股市固定是“二級市場”。
“一級市場”有廣義和狹義區別。廣義一級市場其實就是各種投資,無論是擺地攤的小個體戶,還是開起一定規模公司的中小老闆,只要接受其他人的投資,然後在後續盈利中分紅給投資人,嚴格來說都屬於廣義一級市場。這裡雖然說“市場”,但其實沒有固定場所,只是一系列商業行為的統稱。
雖然說路邊小個體戶接受投資,哪怕家人親戚投錢,也算一級市場,聽著確實有點扯,但萬一生意做大了呢?萬一以後做大做強,做成全國連鎖呢?萬一以後真的做成能上市的大公司呢?那最開始投資的人就是一本萬利的原始股東。所以所有投資行為廣義上都屬於一級市場。
狹義一級市場指的是籌備上股市的公司,先接受各個投資機構的調研和投資,然後按照商議好的協議,分配公司股權給各投資方以及創始人團隊,在合作承銷機構的輔助下,開啟申請上市流程。這種有明確上股市融資目標的商業行為,就是狹義一級市場。說白了,一級市場就是拉投資分股權的所有過程,一般期間要求對外保密。這種分股權是針對特定投資人的行為。
分好股權以後,如果公司能成功通過證監會審批上市,就進入二級市場展開交易。
二級市場只有狹義,沒有廣義,指的就是在股市上展開股票交易,對不特定股民進行股票數據展示,吸引更多不特定股民來購買持有股票,從而達到融資的目的。我們在外面看到的所有股市、期貨、債市、匯市,以及各種野路子交易市場,都屬於“二級市場”,都是面向不特定人群展開交易以期獲利的金融市場。
這個“融資目標人群不特定”是二級市場的標誌,也是很多金融詐騙鬼故事的直接誘因。一級市場裡都是投資機構,都是人精,很難被騙。二級市場那就是面對全社會的人,上有老頭老太,下有剛成年的學生,人群成分非常複雜。很多人根本就搞不懂股票交易到底是什麼原理,就是眼紅想賺快錢,悶頭衝進去先套為敬,不出事才奇怪。
老闆們為什麼都想上市
能把自己的公司做成上市公司,應該是很多老闆的夢想。為什麼老闆們都想上市呢?原因很簡單,上市可以快速變現,把公司估值變成現金給自己花。也許正在讀書的學生們或者剛進入社會工作的年輕人們還不太清楚,以為老闆可以隨意使用公司資金。這不是老闆自己開的公司嗎?不是私人公司嗎?又不是國企,自己公司的錢不就是自己的嗎?不是可以隨便花嗎?
不對!
老闆隨意使用自己公司的資金是違法行為,屬於“職務侵佔罪”,是犯罪!如果侵佔金額特別巨大,導致嚴重後果,職務侵佔罪的判罰比較重,最高可達無期徒刑,並有鉅額罰款!需要注意的是,職務侵佔罪是公訴案件,理論上有沒有人報案都會查,一旦相關部門監控發現不對勁,查到線索,就會立即啟動立案程序!無論是國企還是私企,都受法律監管和保護!
這就是老闆們都想公司上市的主要原因,公司的錢並不是老闆自己的錢,只有上股市才能快速拿到錢。國家法律對公司運作有嚴格規定。一旦老闆創業註冊成立公司,就必須在銀行開設專門的公司賬戶。所有投資都要轉入公司賬戶中,按照公司規定專款專用。每一筆公司賬戶轉賬都需要有對應的正規單據,比如發票。銀行會監控公司賬戶流水,幫公司把關。銀行一旦察覺公司賬戶資金流動異常,馬上就會通知經偵、稅務上門來找麻煩。
為什麼國家要這樣做?為什麼要用這麼嚴厲的法律約束公司資金使用呢?為什麼要對私人公司也這麼嚴厲呢?這是為了防止偷稅漏稅。無論是國企還是私企,都要依法納稅。國家對不同體量的公司有不同的納稅政策。像街邊小店這樣的小個體戶,國家收一點固定稅就行了。一旦公司具有一定規模,做的生意營業額超過一定標準,就需要按照營業額規模納稅。
公司繳納的稅是“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具體是什麼我就不說了,感興趣的自己去查。反正只要牢記,公司經營一定要交稅。遊戲工作室可以註冊小個體商戶,稅收壓力很小,國家有優惠政策。網上資料可能有出入,一定要去當地相關部門詳細諮詢。
國家稅費優惠政策
如果公司賬戶裡的資金隨意被轉出使用,就會被銀行判定為公司財務混亂,有故意轉移公司資產,隱瞞利潤,惡意做假賬,搞假虧損逃稅的嫌疑。一旦被判定為有逃稅嫌疑,老闆就有可能進去踩縫紉機。
當然轉賬有一定緩衝期,在短時間內,老闆緊急挪用公司賬戶資金,數額不大,如果能立即等額補回,下不為例,銀行雖然會不爽,但也不會太追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要是過於頻繁轉出轉進,數額巨大,轉出去長時間不返還,又沒有對應的單據手續,銀行肯定要追查。銀行要是不管,到時候出了嚴重逃稅案件,銀行相關負責人要跟著一起去踩縫紉機。
現實中有很多老闆挪用公司資金的案件,有些甚至被掩蓋了很久才爆出來,這個很正常,畢竟管事的人精力也有限,有一定滯後性。反正這些破事都是各顯神通,查到了就查到了,沒查到就繼續捂著等暴雷。如果一個人要故意作惡,還周密準備,是很難防的,但爆炸只是時間問題,不要和法律作對。
還有一種辦法,老闆把公司賬戶資金當成發工資轉出去,轉給個人賬戶使用。這樣做是可以,但是要計算個人所得稅。不要把銀行當傻子,銀行嚴格按照個人所得稅稅率標準,計算每一筆工資發放。老闆可以把自己工資標準調高,然後把更多公司資金髮給自己,那就要多繳稅。
個人所得稅如果工資發得很高,是非常高的,稅率逐漸提高,最高檔次能扣掉45%,而且不管是基本工資還是崗位津貼,只要發的數量夠標準,過銀行手的時候就直接扣除。估計沒有老闆願意這樣被扣掉很多錢吧?
2022年個人所得稅相關
而且個人所得稅是累計計算的,每年總收入達到多少標準,就按照多少稅率計算。銀行就看數據,公司每次發工資,都需要向銀行遞交申請資料。銀行核對確認沒問題,就會按照發薪時間安排轉賬,該扣稅就扣。
所以如果公司沒有上市,就沒有寬鬆的變現辦法。老闆還是在自己給自己打工,每個月要給自己開工資,要花也是花自己的工資,公私財務必須要分明。人總還是希望能賺到更多錢花,所以很多老闆還是希望公司上市。公司一旦上股市,其股份就成為真正可以變現的商品,可以吸引很多人來買。
這樣在之前分配股權時得到股權的各方投資人和老闆高管們,就可以把自己股權賣出,獲得現金。如果沒有上市,公司股權就只是產品銷售盈利分成的比例憑證而已,對於投資人和老闆來說,這樣需要等很長時間,而且產品還不一定能夠盈利,可能大概率還要虧錢。很多互聯網公司的所謂股權,其實就是老闆給投資人畫大餅吹的牛。公司產品根本沒有盈利能力,一直在虧錢,越虧越多。公司如果能上市,那麼投資人股權就變成可以變現的商品,賣給散戶,讓投資人收回投資離場。
這就是老闆們為什麼想公司上市的原因。哪怕自己經營的公司不能上市,通過投資另外一個上市公司,直接成為大股東,達成間接控制上市公司的目的,也算是曲線上市。之所以為什麼那麼多互聯網公司拼命尋求上市,無論在哪個股市上都行,就是為了獲得方便的變現渠道,讓投資人們能夠變現收回本金退出。大部分互聯網公司其實根本就沒有盈利能力,全靠吹泡泡畫餅拉投資續命,目標都是尋求上市變現。公司賬戶裡的資金是絕對不能亂用的。
這裡特別提醒一下。我們經常可以在網上看到這種話:“這個老闆融了多少投資,發財啦。”我要鄭重提醒一下各位創業者們,這話是嚴重錯誤的法盲思維!投資人的錢是投給老闆公司,不是給老闆個人。
公司的錢千萬不能當成個人的錢,不然早晚去踩縫紉機!理論上投資人投給創業者的錢,應該算是創業者的負債。雖然風險投資應該風險共擔,但是創業者一定要時刻把投資牢記在心。這才是正確的創業態度。說“風險共擔”也要看情況,如果創業公司接受的投資不算特別多,而且產品失敗確實有很多客觀原因,投資人也許會認栽,但千萬不要去賭投資人不在乎!
投資其實就是投人
投資其實是投人,看投資人是否能認可創業老闆。這也是很多互聯網公司老闆虧了很多錢,但還能繼續拉到投資的原因。如果光是看賬面數據,絕大部分創業公司都沒法看。說得高情商,是投資人認可創業老闆;說得低情商,就看創業老闆畫的餅合不合投資人胃口。
而且有很多投資人的投資其實不是他自己的錢,而是背後母公司的錢,來自更大的老闆。投資人拿著這筆錢其實是有任務的,需要儘快找到合適的項目投出去,這樣才能給上面的老闆一個交待。很多大公司都有自己的投資部門,都有任務,要尋找項目。而這些大公司大部分都是上市公司,又或者接受了來自股市機構的投資。這感覺就像個一環扣一環的套娃。當然項目後續是否成功還要看情況,但投資部門往往管不了那麼遠,畢竟確定投資也要經過上面大老闆簽字。大老闆審核了,簽字了,就要一起負責。
股市中還有很多公募私募基金,他們自己也在找項目直接投資。他們手握募集來的鉅額資金,需要在一定時間內尋找適合的項目投資。這種基金的風控其實還是看基金經理的素質。基金經理們時刻都在尋找市場上的合適項目,需要把募集的資金儘快投出去。如果募資以後不投,長期閒置浪費資金效率,是基金經理瀆職,會有巨大風險。
當然基金踩雷導致客戶資金鉅虧,然後搞出各種鬼故事,也是經常發生的事情,見怪不怪。大家在網上隨便搜一下就能看到一大堆這樣的事。不過現在市場上的投資已經趨於理性,不會像13年左右互聯網行業高速發展那時,只要膽子大,會做PPT,能說會道,會畫大餅,在一線大城市隨便什麼點子都能拉到大把投資。
其實那時候的大部分投資都來自股市,通過各種渠道把股市上的錢投出來創業。由專業投資機構先去股市募集資金,然後出來找項目投。這些被募資的出資人,往往就是上市大公司的投資部門,錢就是來自他們自己的股票,就是買他們股票的股民出錢。這些都是明面上的事,談不上秘密。
所以我們在表面可以看到,為什麼感覺有一些投資人投這麼多錢,好像虧了一點也不心疼。為什麼會這樣?又不是自己的錢,為什麼會心疼呢?錢需要經過上面大老闆審核簽字,要公司一起分攤壓力,自己只是做一個對接工作而已。當然這不是說拿到投資以後,創業老闆就可以亂搞。一定要對市場有敬畏之心。反正“暴富”的方法都在刑法裡,自己看著辦……
上市是雙刃劍
雖然上市看上去似乎很美好,但隱患很多。我堅持認為,不是所有公司都適合上市,只要公司產品商業邏輯正確,能夠穩中有進的發展,就不需要上市。不上市做大做強的公司有很多,大公司比如華為、字節跳動這樣,一樣可以做好,小一些的就更多了,比如老乾媽一類的中小規模公司,只要生意盈利邏輯是對的,就不需要上市。
上市是一條艱難路
中國公司想申請上市,如果是在A股,有很多硬性標準,具體是什麼感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搜索,我不做解釋。這些硬性標準曾經阻擋了阿里、騰訊這種新生互聯網公司的A股上市路,讓他們只能去尋求更為寬鬆的美股上市。港股也是一個選擇,不過遠不如A股和美股。具體內容可以自己搜索。
一個公司申請上市,是一條漫長艱辛的路,而且很可能無疾而終。這期間公司需要尋求很多投資機構的支持,因為機構們要對公司做調研評估,要對公司未來前景進行背書,特別是合作承銷股票的機構和審計,自身也承擔了極高的風險。這一切都需要公司花費大量資金打點,承受沉重的財務壓力。
能否成功上市,大概有兩個因素:公司所在行業是否符合目前國家政策方向,公司生意是否能保證正常盈利發展。這兩個原因都很要命。
股市並不是什麼公司想進就能進,要看行業窗口期。比如房地產,雖然疫情三年,現在上面對房地產公司有逐步放鬆的趨勢,但以前很長一段時間內,A股不準房地產公司上市,房地產公司只能去港股或者美股。
關於遊戲公司上市,我查了一下A股上市的眾多知名國內遊戲公司,上市時間都比較早。之前米哈遊17年申請A股上市,熬了3年,於20年撤回。我們外人不清楚內情,但我猜還是政策窗口期過了。17~21年,國家傾向於扶持新能源板塊,資本市場的注意力也聚焦在那邊。A股本來就是跟著國家政策走的,所以比較看中政策風向。心動於19年在港股上市,也能說明這個問題。
A股融資環境要比港股好得多,但凡能夠在A股上市,老闆們絕對不會在港股上。多少在港股上市的老闆,拼命都想轉到A股來。最有名的就是恒大的許老闆,為了轉來A股可謂使出了渾身解數,花了不知道多少錢,到處想辦法,結果還是失敗,被證監會硬頂回去。具體感興趣的可以去網上搜,當八卦看。
那麼來說第二個因素。如果公司生意做得好,業績不錯,那都還好,自身有底氣。怕就怕公司自己稀爛,就是為了上市融資續命,這個就很尷尬。很多互聯網公司就是這樣,自己底盤不穩,畫餅畫了很多年,燒了一堆錢,結果根本沒法盈利,越虧越多。如果不能趕快上市,老闆會被投資人從樓上扔下去。
這個“老闆會被投資人從樓上扔下去”的說法,絕對不誇張。無論是A股,還是美股或者港股,即使標準各有不同,對上市公司還是有要求的。如果公司財務亂七八糟,是絕對不可能成功上市的。
創業老闆,特別是以互聯網公司為首,在跟投資人畫餅的時候,往往嘴巴也沒個把門,把餅畫得太大,導致融資過度,資金使用效率低下,而公司商業模式又不對,無法盈利,就導致投資人的錢直接爛在公司裡。這就很麻煩。如果只是投個幾十萬百把萬幾百萬,也許有些大佬投資人確實不在意,就當是天使投資試一下,但如果燒了幾個億幾十億甚至幾百億,連個水花都沒打起來,這算什麼意思?你逗我呢?沒有投資人能忍受這種鉅額虧損。如果創始人老闆還無動於衷,不想辦法給投資人交待,真的會搞出人命來。項目管理成本控制是創業最重要的事情。做遊戲也是一樣。製作人就是老闆,要對自己的遊戲有充分的認識,要能估算出自己遊戲項目的大概成本,要做好全方面的風控預案。
所以我們經常聽說“天使投資人”這個名稱,其實和想象中的不太一樣……
我覺得無可厚非,創業拉投資,燒了別人那麼多錢,憑什麼別人不能生氣呢?幾千萬上億丟水裡誰不心疼?創業前有沒有做好充分的評估很重要。做風險評估是老闆們的必修課。實在不行大不了不做就是了。不做風險立降100%。
所以上市就是老闆的救命稻草,但公司生意又不行,想上市怎麼辦?要麼就拼命尋找更多的新投資人入坑,購入前面老投資人的股權,先讓老投資人退出,拆東牆補西牆,讓後來的投資人繼續擊鼓傳花。但後來的投資人也不傻,怎麼可能不懂這其中的風險呢?
新投資人往往會要求跟創業老闆簽訂對賭協議,要求公司必須在一定時間內成功上市,那大家就繼續坐一起玩。如果超過時間公司未能上市,公司需要出錢回購新投資人持有的全部股份,而且會有溢價。就等於連本帶利要還給新投資人。
一般到了這個時候,老闆和公司會處於比較危險的境地中。在一定時間內成功上市,無論是A股,還是美股,或者港股,都是地獄難度。股市是由證監會把關,代表政府意志,不是誰想進就進的。誰能保證及時上市?很多公司都是被逼得沒辦法,靠“高超的財務技巧”嘗試混過去。
而相關的合作投資機構為了利益,也很容易成為幫兇。這種公司往往在上市以後就會暴雷,而且要暴就會暴大雷。這種暴雷上市公司有個明顯特徵,就是剛上市以後財報非常漂亮,市場上充斥著各種水軍吹捧聲音,吸引散戶去追捧買入。
等熬到解禁期到,讓投資人們先賣出股票回本離場,然後財報立即大變臉,飛流直下三千尺,股價也就跟著一波徹底爛掉,把接盤的散戶們直接套死。這一套往往就是幾年,期間完全一潭死水,股價在下面動都不動一下。高超的財務技巧即使再高超,也有暴露的時候,股票可能會被強制退市,股民血本無歸。
老闆最清楚內幕消息,會提前質押股票套現,這個“質押股票”感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搜索,就等於把自己股票抵押給機構換現金,至於怎麼贖回就各憑本事,風險極高。如果無法贖回,老闆會失去公司控制權,被徹底踢出去。
但如果沒辦法這樣做的老闆那可就慘咯……
一般敢籤這種對賭協議的老闆,都是已經窮途末路沒辦法了。但凡公司能夠正常經營,也不至於搞這種作死行為。這種投資其實就是屬於“明股實債”。表面上看上去是投資,實質就是高利貸。投資人就是看準這個老闆沒辦法,故意來下套的。他們知道這個老闆已經是死馬當活馬醫了,絕對不可能完成這個對賭目標,所以才敢來投,而且對老闆家庭做了一定調查,就是衝著敲骨吸髓來的。
公司走到這一步,基本宣告上市翻車,甚至直接導致破產倒閉。老闆創業失敗,背上鉅額債務,一蹶不振,人生無望。互聯網公司裡多的是這種鬼故事。所以如果一開始公司不做上市,應該還能活更久一點。不過如果公司商業模式不對,不能正常盈利,早晚還是會死。當然最可憐的還是被矇在鼓裡的那些員工們,不但白白浪費了青春,還可能被欠薪惡意裁員噁心死。
那麼本次寫到這裡。有空繼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