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倭國|漢末霸業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1-04 18:32:00 作者:胸懷天下曹司空 Language

儘管我讀很多史書,但尤喜歡陳壽的《三國志》,而在《三國志》中,最感興趣的莫過於關於倭人的記載。 倭人,地球人都知道是指日本人。中國於漢、晉、南北朝時稱日本為倭。 (一)關於倭在三國時代的含義 倭,在現在的我們理解,是一個蔑稱。比如,倭寇,倭奴。一般把它與短、矮、猥瑣等聯繫在一起。 其實在三國時代,不是這個意思。 最早出現這個字,可能是在《詩經》中,“四牡騑(fēi)騑,周道倭遲。”就是說,四匹公馬都跑累了,這路啊,繞來繞去好遠啊。這裡的倭遲,同逶迤,沒有貶義。 漢樂府詩歌《陌上桑》,想必很多人都熟悉吧?至少能背出這兩句:“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這首詩歌中美女羅敷是什麼頭型呢?“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倭墮髻可是直到隋唐五代時期都流行的頭型髮式,有詩曰“倭墜低梳髻,連娟細掃眉”,那是美女麗人啊。 所以,至少我們可以這麼說,倭,在三國時代至少沒有貶義。 還有一種想當然的說法,儘管不可信,但頗有趣味:魏明帝曹叡曾御封當時日本的倭女王卑彌呼為“親魏倭王”,“魏”字去右邊的“鬼”字,加上左邊“亻”(人),就是“倭”,表示 “友人”的之意。 (二)倭人的生活 那時候的日本大抵處在從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階段,部落林立,大大小小的部落約有100多個,“舊百餘國,漢時有朝見者,今使譯所通三十國。”(《三國志》)經過攻伐兼併,到三國時期還是有比較大的部落三十多個。名稱也是很奇葩:什麼對馬國、末盧國、彌奴國、鬼奴國、狗奴國,等等。 他們的官名更有趣:什麼“大官曰卑狗,副曰卑奴母離”,好多部落大官名稱有所變化,但副職大多還是叫“卑奴母離”。 這些部落有的以漁獵為生,有的主要以種植為生。 《三國志》記載倭人喜歡喝酒,說明他們當時的種植業還是比較發達的,已經有富餘的糧食來釀酒。在日本的歷史上,這個時期叫彌生文化,中國稻米傳入日本,改變了倭人的生存方式,日本學者村新太曾說:“稻米拯救了日本列島飢餓的人們。” 當然,他們還種植其他一些作物,比如紵麻,還種桑養蠶,有紵麻,就可以紡織成粗布,細紵;有蠶絲,也會織成比較華麗的縑綿。 在服飾上,男子把頭髮挽個髮髻,用粗布把頭包裹起來。是不是有點像黃土高原上的農人? 女子穿著更有趣,“作衣如單被,穿其中央,貫頭衣之。” 嘛意思?按照我的理解打個比方,把現在的床單中央剪個洞,然後從頭上套在身上。如果腰上不用帶子綁一下的話,晚上可能會嚇死人的。 吃飯怎麼吃?用筷子嗎?不,把飯盛在竹器或者木器裡,用手抓著吃。我在想,他們不吃稀飯嗎?哎呀,稀飯可以不用手的。 《三國志》還記載了他們出遠門的習俗,表明他們尚處在原始自然神靈崇拜時期。比如他們要去中國這麼遠的地方,要渡海,經常九死一生。怎麼辦呢?他們會安排一個人,這個人不能梳頭,身上長了蟣蝨也不能去除,不管多麼髒,也不能換洗衣服,不能食肉,不能親近婦人,就像中國古代人死了父母親守孝一般 他們把這個人叫持衰者。如果遠行者順順當當回來了,帶回來的財物就有這個持哀者一份;若遠行者遇到不測,哪怕是在路上病死的,那這個持哀者就慘了,要被殺頭。 實際上,他們就是找一個人不停地在家裡為他們祈禱。遇難,則武斷地認為祈禱者心不誠。 我在想,要是去中國這麼遠的地方,來來去去要多長時間?一年?兩年?五年十年呢?萬一全部身葬大海了呢?這個持哀者怎麼辦? (三)邪馬臺國的女王:卑彌呼 《漢書》《三國志》和《晉志》都記載了邪馬臺女王國的事情。這個日本女王曾兩次派使節漂洋過海來洛陽朝賀(魏景初三年和正始八年各一次),三次“奉貢”,甚至發生內亂或者與其他部落發生戰爭,也要派使者不惜遠渡重洋,向曹魏朝廷通報戰況。 那麼我們來說一說倭女王的事兒。 這位女王叫卑彌呼,這名字有些古怪,那時候倭人是沒有姓氏的,估計是譯音。陳壽在《三國志》是這麼講的:本來這個部落是男人當首領的,但發生了內亂,相互打了好多年,最後大家坐下來和談,推舉了一個女子為頭頭。這個女子可不簡單,“事鬼道,能惑眾,年已長大,無夫婿,有男弟佐治國。自為王以來,少有見者,以婢千人自侍,唯有男子一人給飲食,傳辭出入。居處宮室樓觀,城柵嚴設,常有人持兵守衛。” 從這則記載我們可以看出幾個問題: (1)部落首領不是世襲的,也不是通過武力奪取的,而是共同推舉的,可知當時倭人部落還有原始社會母系氏族的遺風,屬於國家雛形。 (2)喜歡裝神弄鬼。這讓我想起歷史上那些借神靈造反的、篡權的,比如武則天“上玄降鑑”,硬是把自己美化成菩薩轉世,比如劉備登基前所謂的祥瑞。看來,這種玩陰的把戲,世界上各個民族天生都會。 (3)幕後主政,跟中國古代那些太后們“垂簾聽政”如出一轍。她單身,就是不結婚,讓她的弟弟來處理國家大事,自己則由上千的婢女伺候著,悠哉逍遙。但她又會時不時干政,掌控這個這個國家的命脈。 (4)只有一個送飯的男子,什麼人?相貌俊郎?還是她的什麼那啥夥伴? 反正就兩個字:“神秘”。 (四)女王與曹魏的交往 景初二年六月,倭女王遣大夫難升米等人來到帶方郡,求見天子。 帶方郡在哪兒?郡府所在地在現在的朝鮮,治所帶方縣(今屬朝鮮黃海北道)。是郡級行政區劃之一,屬於幽州。這也從側面說明三國鼎立中曹魏之強大。 太守劉夏遣使送汝大夫難升米等人到洛陽朝見魏明帝。 有趣的是他們帶來的貢品:“男生口四人,女生口六人、班布二匹二丈。”男奴隸4個,女奴6個,還有兩匹多布。我估摸著按照當時日本的紡織技術,所謂班布也不是啥上等料子。 是寒酸了一些,但畢竟人家大老遠跑來朝見嘛,所以魏明帝還是大喜,賞賜了很多東西:“今以絳地交龍錦五匹、絳地縐粟罽(jì)十張、蒨絳五十匹、紺青五十匹,答汝所獻貢直。又特賜汝紺地句文錦三匹、細班華罽五張、白絹五十匹、金八兩、五尺刀二口、銅鏡百枚、真珠、鉛丹各五十斤,皆裝封付難升米、牛利還到錄受。” 這些東西,可能這個女王見都沒有見過。 也許收到賞賜後,女王覺得太掃顏面了,於是第二次朝貢的東西就比較珍貴了,倭錦、絳青縑、棉衣、帛布、丹木,等等;第三次還有了“孔青大句珠、異文雜錦”等稀罕之物,而且數量明顯增加了:“貢白珠五千,孔青大句珠二枚,異文雜錦二十匹。” 當然,卑彌呼女王朝貢曹魏是有目的的,就是為了震懾那些不聽話的部落,後來真還起了作用。她的屬國中有一個叫狗奴國,男國王叫卑彌弓呼,不服從她的領導,經常挑戰她的權威。曹魏正始八年,卑彌呼女王對狗奴國進行討伐。還派人到帶方郡向曹魏陳說戰況。 曹魏朝廷呢,人家都敬重你到這個份兒上了,不做做樣子怎麼說得過去呢?“遣塞曹掾史張政等因齎詔書、黃幢,拜假難升米為檄告喻之。” 想起來我都想笑,把一份詔書、旗子給了女王使者難升米,叫他回去昭告狗奴國的部眾,要服從倭女王的領導,否則怎麼怎麼樣云云。 這份詔書和這面旗子居然還起了作用,那些反對女王的馬上服服帖帖的。 (五)陳壽的這些記載究竟可不可信呢? 我個人覺得是可信的。 置於朝鮮半島上的帶方郡主要任務就是監視三韓與倭國各部落間的動向。帶方郡的使節曾頻繁往來於倭人境內,正始元年(即公元240年),帶方郡建中校尉梯儁(jùn)還曾奉詔到達日本列島內,冊封女王卑彌呼為倭王——親魏倭王。 曹魏應該掌握著有關倭國國內相對準確的情報。陳壽的記載很有可能出自曹魏官員的記錄或者向皇帝的報告。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