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陸風雲4》為什麼要把「為王權鬥爭」設定為波蘭的國家災難?


3樓貓 發佈時間:2021-12-01 18:00:02 作者:林艾舒 Language

*頭圖為“五三憲法”頒佈當日的波蘭參議院會議廳
「災難」是《歐陸風雲4》裡的特殊事件。只要滿足一定條件,每個歷史時期都會有潛在的災難等待觸發。比如地理大發現時期的「農民起義」觸發條件是,國家的人力水平少於25%,同時穩定度低於0,便會啟動進程。當進程達到100%時,便四處爆發農民起義軍圍攻城市,給玩家造成不小的麻煩。
一些國家設定有專屬災難,大多出自對應國家的特定歷史事件。例如我上篇關於葡萄牙的文章裡提到的「卡斯蒂利亞內戰」,即是真實發生過的卡斯蒂利亞王室繼承爭議而引發的戰爭,最終以伊比利亞半島東部王國阿拉貢支持的伊莎貝拉戰勝半島西部王國葡萄牙支持的胡安娜為結局,也為後來建立統一的西班牙王國埋下伏筆。
在“穩定和擴張”界面可以查看災難進展和觸發條件

在“穩定和擴張”界面可以查看災難進展和觸發條件

正好我最近在用波蘭進行遊戲,我們就來講講波蘭及波蘭立陶宛聯邦的專屬災難——「為王權鬥爭」。
「為王權鬥爭」這場災難觸發於專制主義時代的波蘭或者波蘭立陶宛聯邦。專制主義時代開始於遊戲中全球貿易思潮出現後第10年,大概會是1600年之後。這場災難的原型是發生於1607至1609年的澤布日多夫斯基起義,又稱桑多梅日起義。如若簡要地說這次起義,是當時波蘭立陶宛聯邦國王齊格蒙特三世試圖限制貴族權力,削弱色姆會議(波蘭議會),引入世襲君主制替代聯邦獨有的選舉君主制,引發貴族不滿,從而招致出的一場“半合法叛亂”。
這次改革或者叛亂,從某種意義上說,或許可以被視為波蘭歷史的一個轉折點(至少《歐陸風雲4》是這樣認為)。如果齊格蒙特三世集權成功,說不定此後波蘭的命運也不會這麼慘痛。當然,萬事發展不定,歷史沒有如果。但遊戲可以,「為王權鬥爭」的災難鼓勵玩家推動變革,要麼轉型為徹底的議會制度,要麼是專制獨裁,從而避免之後更多的叛亂衝突。
要想稍微展開講這段歷史,我們不妨從更早的時間說起。
960 - 996年的波蘭地圖

960 - 996年的波蘭地圖

遊戲開始前的波蘭歷史

波蘭的文化族群以及統一領土的認知,大約是在十世紀中葉的皮亞斯特王朝統治時期開始形成。966年,國王梅什科一世和他的宮廷接受洗禮,波蘭公國正式成為基督教世界的一員,標誌著波蘭建國的開始。儘管在皮亞斯特王朝的治理下,波蘭的領土得到擴張,卻因王室內鬥逐漸四分五裂,成為數個分治的小公國。直至1320年才由克拉科夫公國大公瓦迪斯瓦夫一世再次完成波蘭中央地區統一,他也由此加冕波蘭國王。他的兒子卡齊米日三世,又稱卡齊米日大王,於1333年繼位,成為波蘭崛起的一位格外關鍵的君主,不過也是最後一位。
在位期間,卡齊米日三世大力改善國家基礎設施、改革軍隊和加強外交,並對教育事業加大投入,於1364年開設克拉科夫大學,這所大學成為歐洲最古老的高等學府之一。外界因素同樣有利波蘭的發展,由於小冰河時期到來,歐洲多地農作物減產,但地處東歐的波蘭卻變得更溫暖,糧食增產,並引種地中海的水果。1337年開始的英法百年戰爭講西歐的富饒土地變成廢墟,造成的經濟動盪甚至波及意大利。另外是1348年的恐怖瘟疫黑死病席捲歐洲時,卡齊米日三世通過隔離國家邊界從而有效避免了病毒在波蘭的大流行。在內外條件的促進下,波蘭一舉成為當時歐洲的興盛強國。
然而,當1370年卡齊米日大王逝世,結過四次婚的他卻沒有留下一個後裔,不得不將王位傳給外甥——安茹家族的匈牙利國王路易。路易參加完舅舅的葬禮後便返回匈牙利,留下自己的妹妹代理執政。
由於波蘭並沒有經歷過完整的分封制度,在皮亞斯特王朝的發展過程中,波蘭各地區的貴族和大城鎮獲得了許多的自治權。並且由於此前分裂過程中的種種談判,國家的部分權利逐漸從君主下放給貴族。
另外,從十四世紀開始,新的波蘭國家概念逐漸形成。其核心是,波蘭的國家主權不屬於國王,而屬於地理概念上的波蘭,即“波蘭王國王冠領地”,包括了所有的波蘭國土,就算它已經被外國統治者所佔領。1374年,國王路易在在波蘭貴族的壓力下,簽署了一項法案,規定國王本人無權出讓任何的波蘭領土。
1382年,國王路易逝世。根據遺囑,波蘭王位應傳給他的長女瑪麗亞,後者嫁給了盧森堡王朝的西吉斯蒙德。不過波蘭貴族們自有打算。他們把瑪麗亞的妹妹,年僅十歲的雅德維加,接到克拉科夫,並將其加冕為國王。這位女王就是《文明VI》裡波蘭領袖雅德維加的原型。
《文明VI》裡的雅德維加形象

《文明VI》裡的雅德維加形象

雅德維加當時身上已有婚約,對方是哈布斯堡王朝的威廉,她原本應繼承父親所在的匈牙利。波蘭貴族拒絕了威廉的要求,替雅德維加找到一個新的丈夫——立陶宛大公約蓋拉。
立陶宛人崛起于波蘭的東方。在一些羅斯公國遭受韃靼蒙古人的衝擊漸漸解體後,立陶宛接過這片無主之地。短短一個世紀之後。立陶宛的國土面積幾乎是波蘭的三倍。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難。立陶宛一方面要抵禦韃靼人的襲擊,另一方面信仰多神教的他們還要對抗北方的騎士團,東邊尚存的羅斯公國對立陶宛同樣保有敵意。因此,他們急需尋找一個盟友。這與擔心國家利益被聯姻出賣的波蘭貴族們的計劃不謀而合。
1386年,約蓋拉抵達克拉科夫,受洗而皈依天主教,得到教名瓦迪斯瓦夫(二世),然後與雅德維加結婚,加冕波蘭國王,雅蓋隆王朝開啟。波蘭立陶宛聯合的雛形出現。
1386 – 1434年波蘭與立陶宛地圖

1386 – 1434年波蘭與立陶宛地圖

1434年,瓦迪斯瓦夫二世去世,小兒子繼位為瓦迪斯瓦夫三世。1440年,瓦迪斯瓦夫三世將其弟弟派往立陶宛執行任務,在那裡後者被立為立陶宛大公。同年,因盧森堡家族絕嗣,匈牙利人推舉瓦迪斯瓦夫三世繼承匈牙利王位。雅蓋隆家族一舉統治了歐洲三分之一的領土。
1443年,波蘭和匈牙利國王瓦迪斯瓦夫三世挑起將“基督之鞭”逐出歐洲的重任,親帥大軍南下,1444年戰亡於瓦爾納。因而“不幸”成為《歐陸風雲4》的開篇介紹的主角之一。玩家的遊戲便是從此時開始,所以開局的時候,玩家會發現波蘭的宮廷界面空無一人。
遊戲開篇的背景介紹

遊戲開篇的背景介紹

關於選舉君主制

遊戲開始之後,玩家會發現波蘭的王位並非世襲,而是由其它歐洲國家王室成員選舉產生。這些參與選舉的國家可以派外交官來支持自家的候選人,提升支持度,支持度最高者會在國王駕崩後接過波蘭的王位。這便是這一時期波蘭獨有的選舉君主制。但現實歷史中,選舉君主制還沒有那麼早就被波蘭採用。
不過,確實是從雅蓋隆王朝開始,波蘭的王位名義上已經不是國王逝世後自動世襲,而還需要經過所有貴族(又包括大貴族和中小貴族)的同意,即使國王只有一個後裔。早在皮亞斯特王朝時期,國王與貴族協商一致的行政準則已經成為共識。在政策推行前,他們會在大波蘭和馬佐夫舍地區召開議會,整個地區的貴族階層都可以參加討論,並最終投票表決。
1444年瓦迪斯瓦夫三世逝世後,他的弟弟立陶宛大公被推舉為波蘭國王,即卡齊米日四世。後者於1454年經過談判,授予貴族“涅沙瓦特權”,該特權法案規定國王在召集軍隊、增加稅負前需徵得波蘭十八個省的地方議會通過。如果玩家選擇波蘭進行遊戲,在“階層”菜單的什拉赫塔(即“貴族”)的特權裡也可以找到這條。
1493年,約翰一世批准,波蘭的全國議會正式分為參眾兩院,參議院由主教、總督、領主等大貴族組出,眾議院由中小貴族以及大城市的代表組成。接著1503年,眾議院通過《無新法》法案,意指新法案若未取得代表貴族普遍利益的眾議院同意便無法通過。此時波蘭國家政治中所有立法功能基本都由議會掌握,國王幾乎沒有了任性專權的可能。經統計,以議會代表形式,可以保證7%的總人口擁有投票權,這一比例直到英國在1832年版本改革法案後才被超越。
雅蓋隆王朝時期的波蘭延續著此前的興盛,經歷文藝復興之後,波蘭的文化和經濟蓬勃發展。建築、美食、語言以及習俗開始形成自身特色。波蘭的教育也在這個階段結出一顆“驚世駭俗”的果實。1473年出生于波蘭託倫市的哥白尼,1491年被克拉科夫大學錄取,正是在這裡,他開始對亞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理論產生懷疑和批判,邁出他構建自己宇宙結構學說的第一步。1532年哥白尼完成了《日心說》的手稿,但他拒絕出版,直至1543年去世。據說在他去世那天,哥白尼收到了這本著作的印刷版。遊戲裡,玩家會在差不多的時期獲得這位叫做哥白尼的顧問。
哥白尼去世當日拿到《日心說》的印刷版

哥白尼去世當日拿到《日心說》的印刷版

與此同時,雅蓋隆王朝因為奧古斯特二世的無嗣問題,正逐漸走向終結。波蘭和立陶宛因為雅蓋隆王朝而聯合,一旦這個家族絕嗣,這個聯合國家的連接點將不復存在。怎麼辦?並且,此時的東邊莫斯科大公國的統治者伊凡雷帝將自己的頭銜改為沙皇,堅定地宣示要將歷史上所有羅斯國家都納入自己的皇冠。立陶宛的生存面臨危機。兩個國家的人分別行動了起來。
1569年,兩國的參眾兩院在邊境的盧布林舉行會議,宣佈成立“盧布林聯盟”,合併兩個國家議會,處於位置方便,將議會地址設立在華沙。由此,兩國將在法律上確定對共同統治者的擁護,波蘭立陶宛聯邦正式成立(這也是遊戲裡成立聯邦國家的時間起點)。1572年,奧古斯特二世逝世,如何選擇新的繼承人成為緊急議題。一個提議在1573年通過:議會在國王死後召開全體大會選舉新國王。波蘭貴族或者其他國家王室貴族,均可參選。由此,波蘭立陶宛聯邦的選舉君主制確立。
1573年,法國亨利二世之子亨利·德·瓦盧瓦也就是後來的法國國王亨利三世,在選舉中被選為波蘭國王及立陶宛大公。作為第一個“民選”國王,他簽署了一項以他名字命名的法案《亨利條約》,即是遊戲裡什拉赫塔階層的“登基協定”。部分條款如下:
  • 國王由貴族(什拉赫塔)選舉產生,其子嗣不享有王位繼承權;
  • 國王每隔兩年必須召開至少一次色姆會議,會議持續六週;
  • 未經下議院批准,國王無權制定新稅法;
  • 未經下議院批准,國王無權宣戰與議和;
  • 國王必須遵守聯邦對於宗教自由的保證;
  • 如果國王違反法律或貴族規定,貴族有權拒絕國王的命令並採取反對行動;
對於波蘭的貴族而言,這些條款不過是此前權利的書面重申。在1791年的正式憲法頒佈前,這等於是波蘭立陶宛聯邦的憲法。在貴族特權以及條約的框定之下,聯邦的國王幾乎沒有太多自由,反而是貴族們擁有著著名的人人平等的“黃金自由”權利(Golden Liberty),這是一種獨一無二的政治制度。你同樣可以在遊戲裡什拉赫塔階層的特權裡找到它。

為王權鬥爭

在專制主義時代,奧地利的哈布斯堡、法國的波旁、英格蘭的都鐸以及其他所有歐洲的王朝都努力加強中央集權的時候,唯獨波蘭反其道而行。波蘭堅定地認為,沒有人有權要求別人如何行事,不能讓行政機構破壞自由生活的質量。可謂是極其“現代”的政治理念了。
只不過很多東西看上去美好,但當它真正實施起來卻面臨著各種挑戰。比如第一次選舉就出師不利。儘管貴族們熱情高漲,有四萬人參加投票,被提名的人遍佈歐洲各地,甚至包括沙皇伊凡雷帝。然而選出的亨利三世面對嚴苛的權力限制和東歐的嚴寒氣候很快後悔了,當選第二年得知哥哥查理九世意外去世的消息後,便返回法國,並於1575年被加冕為法國國王。
亨利三世希望兼任兩國國王,並派自己的弟弟阿朗松公爵擔任波蘭總督。但聯邦否決了這一提議,剝奪了亨利的王位,舉行第二次選舉,這次只有一萬人參與投票。1576年來自特蘭西瓦尼亞的公爵斯特凡·巴託雷當選。這是一位相對能幹的國王,和俄羅斯打過數次勝仗,只可惜在位十年便猝然離世。
短短十四年時間,聯邦將舉行第三次選舉,這種換屆頻率對於當年的人們而言無疑有些太快且太不穩定(類比遊戲中的穩定度減3)。於是新一屆的選舉雖然選出瑞典王子西吉斯蒙德·瓦薩成為國王,但親哈布斯堡的派系決定發動叛亂,落選的馬克西米利安率軍入侵波蘭,圍攻克拉科夫,最終被擊退。這場入侵已經開始體現出“外國勢力”對波蘭政局的干涉。
遊戲裡的國家可以派外交官前往波蘭支持自己國家的候選人,而真實世界裡這個過程更復雜而微妙。波蘭議會有一個“臭名昭著”的原則:自由否決權。他們認為所有立法行為都應該建立在全體一致的基礎上。這種共識本身並沒有太苛刻的問題,歐洲所有的早期議會機構都有相似的觀點。但並非是嚴格要求所有所有人必須贊同才能通過,而是在實踐中,頑固的少數派最終都會被忽視。但波蘭不是,一個貴族的否決就可以阻止立法行為。
因此到十七世紀後期,聯邦的鄰居們已經把波蘭的玩法摸透了,紛紛在議會安插自己的代理人。那些行使自由否決權的代表往往是來自立陶宛或者烏克蘭的無名之輩,他們背後通常是本地的大貴族或者外國勢力。以至於1667年,勃蘭登堡和瑞典均表示,“為保衛波蘭的自由”,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向波蘭開戰,即用戰爭手段阻止波蘭人廢除自由否決權。在接下來的數百年,波蘭和其它國家簽訂的條約裡也都附加有類似的條款。
另外,由於所有的議會爭論都會對公眾公開,聯邦政府幾乎沒有任何秘密可言。而熱愛自由的波蘭貴族不喜歡軍隊,他們擔心只要是常備軍,早晚會成為國王推行專制的工具。因此在十六世紀下半葉,絕大多數歐洲國家將三分之二的收入花在軍費上時,波蘭只投入不到20%。或許正是這些種種不利,讓後來波蘭付出慘遭周邊國家瓜分的命運代價。
俄羅斯、普魯士、奧地利三次瓜分波蘭

俄羅斯、普魯士、奧地利三次瓜分波蘭

難道沒有人看到問題推進改革嗎?當然有,十八世紀開始,啟蒙運動中的波蘭面對危機開始推行改革,有失敗也有動亂,還有鄰居的干預,仍於1791年頒佈第一部憲法。它是繼1789 年生效的美國憲法之後,歐洲第一部和世界第二部現代國家成文憲法。然而它也徹底的敲響波蘭的喪鐘。為反對這部法律,俄羅斯、普魯士、奧地利先後聯手入侵波蘭,並於1795年結束了波蘭作為主權國家的生命。
接下來,他們又簽署了一份草案,三方同意將“波蘭”這一名字從未來所有的國內文件中抹去,在一切外交事務中也不得提及這一名稱,用一切方式讓這個名字被徹底遺忘。
關於這段歷史,要展開的話就太深遠了,有非常多的文字可以研究,大家感興趣可以再詳細瞭解。我們說迴游戲,《歐陸風雲4》並沒有將波蘭的改革放在十八世紀而是選擇1607年澤布日多夫斯基起義,是一個很合適卻也蠻值得玩味的決定。

瑞典大洪水

1587年,凱瑟琳·雅蓋隆兒子、來自瑞典的王子西吉斯蒙德即位波蘭立陶宛聯邦國王。他的雅蓋隆家族的身份幫助其在選舉中脫穎而出。西吉斯蒙德三世同時也是瑞典王儲,父親1592年去世後,他繼承瑞典王位。上臺之後,先是擊敗了來自哈布斯堡家族的篡位者,接著又娶了哈布斯堡家族的安妮,成功地維持住與南邊強大領國的關係。他是一位強勢的君主,多次拒絕議會的建議,並試圖掌握絕對的權力。
於是當西吉斯蒙德三世準備削弱色姆會議,並引入世襲制的時候,澤布日多夫斯基引用《亨利條約》,於1607年正式發起叛亂,要求罷黜國王,重新舉行選舉。但兩位執掌軍權的統帥經過考量,決定站在國王這邊,擊敗了叛軍。1609年貴族們在議會上正式向國王投降。叛軍得到寬大處理的同時,國王也放棄了改革方案,再次確認了貴族的特權。和遊戲不一樣的是,現實中的波蘭即沒有轉向共和也沒有倒向專制,他們沿著選舉君主制的道路繼續走下去。
從很多角度看,這場叛亂陣仗和影響均不大,也沒有改變太多東西。為什麼《歐陸風雲4》要選擇這個時間點作為「為王權鬥爭」災難的觸發事件?一個確切的理由是,在西吉斯蒙德三世的任期裡,聯邦達到聲望的頂峰,在此之後便由盛轉衰。因此免不得讓人暢想,假如這次集權成功,之後會發生什麼?另一個理由比較像是玩笑話,P社是一家來自瑞典的遊戲工作室,稍微地對這位瑞典國王(雖然沒幾年被其叔叔罷黜了)偏心一些,也無可厚非。
波蘭與瑞典的恩怨糾紛並不比另外的領國少,尤其是1655年開始的“瑞典大洪水”席捲整個波蘭,入侵的瑞典人一路燒殺擄掠,極大地破壞了整個國家的基礎設施和民生。作為回應,《歐陸風雲4》裡反向設置了一個波蘭的國家任務,把“瑞典大洪水”潑回瑞典去。
歷史沒有如果,但遊戲可以重來。玩家如果順利地成立波蘭立陶宛聯邦,並且平穩渡過「為王權鬥爭」災難,那聯邦將一舉成為歐洲數一數二的列強,到時候,就不是俄羅斯、奧地利、普魯士來瓜分,而是你控制的波蘭去把他們大卸八塊。

參考資料:

  • 《波蘭史》,亞當·扎莫伊斯基
  • 波蘭歷史相關的維基百科詞條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