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藤老树昏鸦
小村闹鬼人家
夕阳西下
被害人在天涯
早在元朝戏曲大拿马致远就为我们勾勒了“山村有鬼”的图景(马大师:我不是,我没有)。
封闭、昏暗、落后的乡村,自然构成了一种让人精神扭曲的温床——人的内心恐惧往往来自于自身脑海的映射,那么农耕文明我们DNA中的“乡村”记忆(山村老尸)和真实生活的压力投影(office有鬼)便成为了闹鬼的最佳片场,刚刚发售的《子归》也是这么做的,至少看起来如此。
经典恐怖民俗,但赛博剧本杀
在偏僻的桃源村,5年之前,一位貌美的红衣女子在此怀恨溺亡,在这个盛传“女鬼索命”的村里显然是大大的不吉。
5年之后,一位名为徐露的支教老师来到此处,红衣女子的“冤魂”开始出现,离奇的河边事故也开始发生——“水鬼还来索命了!”那么,“女鬼索命”背后真相究竟如何,雾霭之下的桃源村又暗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出乎很多人意外之外的是,在这个经典到不能再经典的民俗恐怖范本中,《子归》尝试的是一种相对新颖的玩意,那就是把“女鬼索命”仅仅只是“剧本杀”中的一个剧本。
鬼气的七婆婆、JK月华&梦桃、不怀好意的胖老板......身份各异的角色构成了这场剧本杀中的参与者,玩家可以做的,便是控制“徐露”作为侦探位参与这场游戏。
故事的一开始,我们的徐露妹子便遇到了“村好男”王毅山,但森森的鬼气伴随着身后飘荡的红衣女鬼暗示这趟旅程并不简单:
想要在停电的雨夜教室玻璃窗外看见一个中年猥琐猛男?当然可以
想要在据说女鬼买房了的河边看到被鱼虾啃食的“祭品”尸体?为什么不呢
想要在村长两层别野宽宅大院的角落柴房中,赫然发现一张和你一模一样的脸?那不是更好了......
总体而言,我们需要收集各种各样的线索和证词,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问。线索可以用来完成一个“逆转裁判”风格的对决小游戏,通过提问和解答来完成对其他角色的“质询”,如果能击穿他们的心理防线,则可以得到一些“行为动机”的解惑,这或许会是你每个章节的“投凶”环节的很大助力。
那么说到“投凶”,传统恐怖民俗游戏讲究的是一个强目的性的驱动力和沉浸感,但《子归》制作方有意做出了一些“破壁”设定,游戏分为序章+四个章节+尾声,尾声之前每一个章节会进入一次剧本杀风格的“投凶”环节。这个环节中,游戏各个角色都会跳出来发表自己的观点,设置还有“弹幕”设定要慷慨陈词,那么你要投出怎么的一票呢?
因为说这个环节还是比较有意思的,首先我们很容易“三观跟着五官走”,比如王毅山又是大帅哥,言谈举止又是一身正气,那你会投他么?断然是不能,可偏偏各种证据都对他不利(你衣柜里怎么有品如的衣服啊?)......其次就是“思维惯性下的误导与矫正”——虽然有5轮“票决”,但对于我个人而言,其实我会有比较强的思维惯性,会忍不住想要票同一个人(现实剧本杀也是如此),但《子归》游戏流程中,是有意识的在“矫正”你对于故事真相的认知和猜测。
BTW:如果投错了,游戏不会GG,而是裙子被染色,我有点好奇被染成全红会是什么发展。
那么“剧本杀”改变了什么?
从好的方面来看,最大的优点在于提供了流程中的“宽线性”,包括结局会对你各个轮次的表现进行评分,进而带来了重复可玩性(前提是跳过最后的解谜环节,建议加一个一键跳过)。
在每一轮表决中,我们需要指认凶手,但是这个过程并不一定需要正确,只要你的目标和逻辑可以契合,并算是过关。而《子归》类似于《东方快车谋杀案》,提供了一个“人人皆有故事,人人皆有动机”的蓝本,那么根据你在流程中发现的线索、质询得到的角色内心想法,可能会得出完全不一样的结论。
这个结论,并不影响最后的剧情走向(稍微可惜,感觉是可以做一下分支的),但是这些角色的“参与感”依然让人称奇:波云谲诡的案件过程和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共同交织成了故事的全貌,而你从各个视角,或许都能发现一点新的东西,那么“参与感”这其实也是“剧本杀”的核心乐趣之一了。
不过唯一可惜的地方在于:没有能够实现“多线并进的交互”。当“侦探”徐露在各个章节行动时,其他角色处于一种“停滞”的状态,除了王毅山戏份略多,会在第四章打好自己的“辅助位”。而真实的“剧本杀”很大魅力其实是在于每个剧情阶段中,众多参与者采取的不可预测的行动会改变事件流程和走向,但《子归》显然难以达成这样的体验,就是它做好了每个人的动机和任务线,但是并没有去实装这个“网状叙事剧情”。
线性的好处大概在于有一些精彩的关卡桥段设计,比如徐露在王家老宅邸时空穿越回二十年前之后和王毅山配合解谜那一段,就达成了很好的趣味性、演出效果和叙事体验。所以整体游戏玩下来,可能只是一些在“剧本杀”框架下没能把自由度设计更进一步的可惜,而不会产生游戏体验上的不适。
当然,如果想要做一个可以任选职业,还能产生网状叙事不可预测的可能性的游戏,要实现起来也确实难度很大。我们对比一下同样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目的”的那些悬疑向游戏,比如《Gnosia》采用的方式是纯数值判定,但是“票决”过程的非理性还是让人啼笑皆非、而《人狼村之谜》则是用了GAL风格的多BE树形剧情——所以真正“赛博剧本杀”的实现,大概也需要AI发展到更高程度吧。
香草社画风下,民俗恐怖的新尝试
最后下一个结论的话,首先说一下为啥最开始被这款游戏吸引,那就是它的美术和演出效果都十分出色:
画风上尤其是妹子们风格神似《十三机兵防卫圈》,有种香草社的味,这个我发demo测评时也有人提起;
演出效果上,它做了很多自然的运镜和转场,谜题设计兼顾了逻辑自洽、视觉体验和叙事效果,比如王心惠做给女儿的蝴蝶玩具,代表着她想要飞出牢笼的愿望、转动时流淌的鲜血和最终的结果(我们需要的是需要拼起来的蝴蝶碎片)则暗示了故事的结局,但转动蝴蝶,画面变为徐露的生日蛋糕这一幕,就让人细思恐极了。
另一方面,游戏很好的搭建了“多角色的参与感”这件事,让常规偏向于线性叙事流程的民俗恐怖题材有了更多玩法上的新鲜感。所以总体而言,尽管剧本杀玩法在游戏层面的解构和拆分程度有限,不过《子归》还是提供了足够好看的视觉观感和新奇有趣的游戏体验,如果你想要试一下“非常规”的民俗恐怖题材,或者是偏好剧本杀的玩家,那么不妨来《子归》赴一场鬼气森森的桃花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