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作者簡介:艾斯勒克拉布,1987年生於荷蘭。1993年在法國旅行時結識《街霸3》,因此迷上隆和極真空手道,但家人錯安排克虜伯去學柔道,不久後退學。 2000年,在《莎木》刺激下,重拾武道之路,離開足球隊進入空手道場--可惜當年荷蘭全國都沒有極真道場,並從此奉芭月涼和隆為偶像。2004年,到日本富山縣某高中留學,從此徹底離開荷蘭。2006年,經過一年備考,考入法政大學日本文學部,同年拜在岡本徹門下的烏山道場,正式學習極真空手道。後來因為在道場內切磋和地方大賽表現優異,被岡本徹收為私人弟子。十九歲時,艾斯勒為師門捧回一座東京都大會的優勝獎杯。後來還曾經在“直心杯”極真空手道大賽上摘金奪銀。 2010年,艾斯勒從大學畢業,在日本當地做空手道教師。2011年-2014年,由於一些外因,加上芭月涼的影響,艾斯勒踏上環亞洲習武之旅,從福岡出發,到韓國、中國大陸、柬埔寨、泰國、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在臺灣遇到“天命之女”。2014年,為了養活兩個女兒,加上對日本的文化鄉愁,艾斯勒回到日本。2015年,在《莎木3》啟發之下,開始做遊戲播客,除了做《莎木》自來水,還推介其他遊戲,漸漸有了名氣。 2016年,艾斯勒進入IGN日本分站。此君自稱“荷蘭王國建國以來最《莎木》的男人”“我的身體都是100%由《莎木》組成的。”
評測作者近照
IGN日本分站刊發本篇評論時,配發的副標題赫然是“從上一部作品之後經歷了十八年,《莎木3》終於發售了,一貫溺愛本系列的克拉布如何評價這部新作?”
客觀地說,《莎木》是一款非常出色的遊戲。從驚人的成就和宏大的規模來看,很難認為是作為眾籌項目而啟動的遊戲。在圖形的質量和登場人物的表情的豐富性確實與最近的AAA大作有些差距。但是,至少我沒見過內容密度像《莎木III》那樣大的遊戲。
更何況,《莎木3》是一款珍貴的遊戲。這是一部通過遊戲描寫與某人一起生活是怎麼回事的新奇作品,而且感受到死去的父親的存在而旅行的體驗也令人感慨頗深。
※雖然本評論極力避免故事上的劇透,但什麼都不想知道的人請自己遊玩之後再讀。
《莎木3》是一款動作冒險遊戲,玩家將作為18歲的日本武術家芭月涼在中國進行冒險。追隨著殺害自己父親的拳師藍帝的腳步,在以美麗的山水畫般的景色而聞名的桂林的白鹿村和鳥舞兩個舞臺上展開故事。
(譯者注:鈴木裕接受IGN日本分站採訪時表示:白鹿村的原型是開門八極拳發祥地-河北省滄州市孟村滿族自治縣孟村鎮,鳥舞的原型是21世紀成為熱門觀光地的陽朔,對面的古城的藍本是豫園加鳳凰古城。如果有緣出後續作品,將讓滄州鐵獅子在遊戲中露面。)
武術的修行、為了賺錢做各種各樣的兼職、為了進行任務向NPC詢問、打開家裡的抽屜探索等,本作品充滿各種各樣的可玩內容。
雖然是後續故事,但收錄了對至今為止發生的事情進行簡單說明的摘要,本篇也有登場人物回顧至今為止發生的事情的劇情。玩過舊作的老玩家,會很容易就感受到故事的魅力,而從《莎木III》開始玩的新玩家,應該也不會一頭霧水。
在遙遠的異國山村“白鹿村”懷念父親
在隱藏在桂林深山中的白鹿村,玩家可以體驗芭月涼的悠閒的鄉村生活。在女主角莎花的家中留宿,為了尋找失蹤的她的父親袁在村子裡打聽消息。充滿個性的村民——雖然不如《莎木一章橫須賀》——但與實際生活一樣,他們的行動模式會隨著時間而變化。平時在村子廣場的地面上畫畫的小凜,在別的日子和朋友們在河邊玩耍。白天在村口放哨的劉和王一到晚上就在酒館喝酒,孩子們5點結束太極拳練習後也會一一回家。
涼和他們說話的話,他們會用全語音回應。雖然是直接提問,但話題很快就脫離話題。總是追問涼與莎花的關係的毛阿姨,總是沒完沒了講述自己“英勇善戰的事蹟”的蘇爺爺,總是問出“孩子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而讓涼為難的力宏。和過去的作品一樣,彷彿真實存在的社區就在那裡。但是,只把殺了自己的父親的藍帝的復仇放在眼裡的涼,在遇到莎花的契機下,稍微成長了。與橫須賀的人不同,涼更積極地與白鹿村的村民接觸。雖然需要花點時間才能讓自己被村民所接受,但是每次進行故事的時候,如果多和村民說話,就能確認他們內心的變化。
最先與芭月涼互相熟悉的是孩子們。故事的開頭,有涼陪著玩捉迷藏的場面。雖然是在遊戲中經常出現的尋找孩子們的場景,但其處理方法非常獨特。
首先,如果向周圍的大人問話,孩子們馬上就會消失。聽說鈴木裕不怎麼玩遊戲,因此就沒有運用其他遊戲用過的處理類似情形的常套手段,“人物不會隱藏在建築物裡”的常規默契也被無視了。結果,即使是在其他遊戲中常見的任務,其表現方式也一定會有所不同。雖說某些不方便和笨拙的設計也非常明顯,但比起方便的遊戲,我更高興的是總是能以新鮮的心情玩的遊戲。
在家裡的探索也依然很充實。以能打開抽屜和櫃子而聞名的“莎木”,探索的幅度有所進步。涼不僅在調查事物時更頻繁地發表感想,而且還能“移動東西”。我本以為調查了某個家的一切,想要出門,其實可以挪開桌子和椅子先走,也可以挪動床查看下面。
本來,中國的寺廟裡沒有繪馬,但萬願寺有繪馬。稍作調查,就能讀到每個村民的願望,這對營造遊戲內城鎮的實際存在感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我剛到白鹿村沒多久就看了一遍,在村裡待的時間長了,和村民關係好了,再看一遍,他們的願望更加耐人尋味了。《莎木III》中有很多這樣的探索,可以加深對角色和場所設定的理解。
另一方面,還能發現很多有趣的彩蛋。雖然其中一部分讓人覺得很好笑,但偶爾也會覺得有些過分也是事實。給涼買了一件衣服,結果發現T恤上有一個小角色的圖案或涼的老冤家“蚩尤門”的字樣,我就不想穿了。幸運的是,新夾克和拳術做得很像涼可以實際裝備的東西,提高了角色扮演的投入度。
這種彩蛋,多多益善
過去的作品有很強的模擬器的一面,即使沒有意義也可以喝果汁,敲民宅的門。與此相比,《莎木III》中的交互有很多作用。本作品中通過食物和飲料來恢復體力,所以如果在自動販賣機買了果汁的話,那就是恢復道具。敲民宅的門時,有實際居住的人出來回答問題,也有讓人進入家中的多種活動。在過去的作品中多次出現“不在家嗎…”在聽到這句臺詞的人看來,真正進入家裡的時候,會有一種不可思議的感動。
到了晚上,涼回到了剛爬完一座山的莎花的家。到睡覺為止,兩人在廚房和起居室能說很多話:橫須賀是什麼樣的地方?學校擅長的是什麼?自己的父親是什麼樣的人?好朋友是什麼樣的人?城市的哪個部分比較美好?便利店是什麼?通過看似無聊的對話,兩個角色逐漸加深了對彼此的理解。玩家從對話中出現的選項中決定涼的臺詞,並傾聽莎花的話。這與在前作《莎木II》的結尾,涼與莎花在山路上對話的經歷非常相似。
和莎花的談話似乎永遠說不完,實際上也準備了相當龐大的對話量。即便如此,過幾個星期就會出現沒有話題的事情。這時莎花說:“來個鬼臉猜猜猜吧!”看著用臉擠出剪刀手的形狀,互相笑著變臉的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昔日的經驗。的確,如果和某人一起生活,一開始互相問很多事情會很開心,過不了多久,就會開始無聊的遊戲。僅僅是將這樣真實的2人生活落實到遊戲中,《莎木III》就是珍貴的遊戲。
這裡是涼的父親嚴以前去過的地方。玩過舊作的玩家都知道這件事。但是,直到我真正訪問白鹿村為止,我都沒有意識到它的重要性。在白鹿村,處處都有芭月嚴的痕跡,也有人記得他。信息量並不是很多,我希望能多告訴我一些有關嚴的事情。但是,比起強烈地強調“希望感覺到芭月嚴的存在”的信息,這種程度的不足反而更好。在白鹿村的這段時間裡,芭月涼總是想著嚴,希望能和他聯繫在一起。對著滿願寺境內的木人樁拳打腳踢,“父親以前也是在這裡……”當他克服艱難的修行時,師傅說:“只有嚴的兒子才能做到這一步。” 這時令人感慨尤深。在遙遠的異國他鄉與死去的父親產生羈絆的意義上,我認為《莎木》是極其可貴的遊戲。
白鹿村是盛行習武之風的村子,嚴也曾在這裡修行,涼也在這裡苦練武術。村子裡有道場,除此之外還可以在寺廟或村子外的村落修行。用木人進行馬步和寸拳加踩雞步的鍛鍊,也可以和其他修行者配合。由於重新安裝了RPG風格的能力強化系統,武術承擔著比過去作品更重要的作用。除了通過修行可以強化攻擊力、體力、力量這3種狀態之外,每個技能都有等級概念。
《莎木3》的升級過程中最獨特的部分是不通過打倒敵人進行修行。大部分的RPG都是通過打倒敵人來變強。然而,在《莎木3》中,涼通過打木人樁的方式進行修行,並在師傅和同伴的幫助下進行對拆。雖然說中國傳統武術的宗旨不是為了行使暴力,而是為了修正人心、完善人格,但在大部分功夫電影和格鬥遊戲中,以毆打敵人、“一個打十個”來表現武術的描寫比比皆是。
在《莎木3》中與敵人戰鬥的情況極少,武術更多地發揮了鍛鍊精神、體能和技藝並培養與人的羈絆的作用,以筆者作為武術學習者的眼光而言,實在是太棒了。
作者當年與師傅岡本徹一起外出做表演
作者在空手道賽場上
2012年 作者在泰國出山打了泰拳比賽
無論和哪個對手交手,效果都是一樣的,但不知為何會有幾個對手拜託你幫忙。我為了變得更強,不僅要互相幫助,也確實有想和對方交流的意圖。雖然效果相同,但喜歡莎花而嫉妒涼的雷君和向嚴老師拜過的鳳老師,氣氛完全不同。從這個意義上說,《莎木3》也許是一款能讓玩家變得更涼快,從而改變對它的評價的遊戲。即使是打木人樁,練習內容完全相同,卻被安排在各種位置上。當然,這樣做雖然有方便的一面,但也強烈感受到開發方的意圖:“以各種景色為背景,讓人感受到武術修行的浪漫”。原本,打木人樁的修行,作為迷你遊戲並不算有趣,但體現在畫面上,就有了魅力。
在白鹿村,與涼交手的敵人很少,在故事上和他們戰鬥的頻率相當低。結果,一場戰鬥被描寫成一場大型活動,涼為了克服這一情況,每天都在修行。於是,涼為了學習武林絕技,向一位姓孫的拳師請教。如果不帶酒和饅頭的話就不收我為徒,直到孫師傅向我傳授技巧為止,這種使喚和修行可能在常人看來不近情理。如果是通常的遊戲,這種一步步訓練提升自己的情節在過場動畫中就草草交代一下了事,但是通過給玩家提供麻煩的任務來提高角色扮演度的模式是莎木系列獨有的神韻。在過去的作品中,他讓玩家在橫須賀的港口反覆駕駛單調的叉車,體會到實際勞作的感覺,在香港的文武廟每天早上把書曬乾,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數天的單調的修行乍一看是糟糕的遊戲設計,不過,我想稱讚硬把那個強加給玩家的勇氣。終於學到了技能的時候,真的有結束了一個修行的成就感,看似荒唐的跑腿任務也設計得像著名空手道電影《小子難纏(The Karate Kid)》一樣、最終會讓玩家領悟“行之有理”。
2012年 作者攝於香港文武廟
雖說如此,也得承認,本作提供的不是那種什麼玩家都能討好的體驗。是否認為孫師傅的修行有趣,可能會成為對《莎木III》評價的分水嶺。
與莎花的2人生活,追尋死去父親的痕跡的旅行,在嚴厲的孫師傅的教導下培養的師徒關係。本作是非常珍貴的描寫各種類型羈絆的遊戲。這樣想著,經過大約30個小時的遊玩,我終於移動到了第二個區域——鳥舞。
壓倒性的容量的街道“鳥舞”
同樣是桂林,位於灕江邊的鳥舞是一個熱鬧的港口城市,首先被其密度所壓倒。進行任務的話街道會一點一點地開放,不過,每次首先光是看就幾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雖然鳥舞與開放世界的街道相比比較狹窄,但其密度卻是從未見過的。這裡有140多家商店,其中有一半左右的商店可以買東西。不僅僅是壓倒性的分量,這些商店還有意義,所有的店都以“食物”和“技能書”為中心發揮作用。
雨中的鳥舞
受傷、修行、奔跑都會減少體力,所以每天都需要食物。不可否認的是,飲食系統並不會總是運行得很好,很容易變得麻煩。但是,由於食物的需求一直存在,鳥舞的美食成為了不可忽視的東西,何時何地購買食物就需要仔細考量。商店的價格每隔幾天就會變化,因此您可以在便宜的一天一次購買所有商品,或者在價格變化時尋找另一家商店。其他遊戲中經常死板地設定“這家店最好啦,那家店的商品性價比最高”,但這種僵硬的設定與本作無緣,玩家需要經常主動改變行為模式,以實現“貨比三家後,總能買到最好的”。
技書是戰鬥系統的核心要素,得到後可以使用新的技能。但是,並不是那麼容易得到的。武術店也有賣,但價格昂貴的東西太多,很難上手。因此從佛具店到電器店的各種各樣的店發揮作用。把這些店裡能買到的物品集合起來,做成一套拿到當鋪裡就可以和技書交換了。確認了想要的技能書所需的物品後,我好幾次沉迷於鳥舞的購物中。例如,需要購買細長的青壺時。到瓷器店就可以了,但鳥舞至少有4家瓷器店。需要的壺在哪家店有售?如果有多家店出售,哪裡最便宜?因為有好幾種非常相似的壺,所以抱著尋寶的心情在店裡轉悠。這簡直就像是在互聯網時代,為了尋找新奇的限定商品而在秋葉原的街道上不停地閒逛的體驗。
而且,鳥舞的所有店裡都隱藏著“ ちょうぶちゃん ”這個有趣的角色。開發者結合了店內的陳設,將其擬態隱藏起來,根據各個店鋪的陳設的不同,發現的難度也不同。月餅裡裝著、麵包的一部分、騎在古董馬背上等,很多時候一發現就會不由自主地感到驚奇。為了尋找下一個任務而走在大街上,不知不覺間就開始了尋找“ ちょうぶちゃん ”,等意識到已經是夜晚了。找到“ ちょうぶちゃん ”就能得到商店卡,然後用商店卡就可以交換到技能書。這樣一來,連不能買東西的商店也有了意義。
《莎木》是以細節周到的環境而出名的系列作品,但在此前的兩部作品中,細節幾乎沒有遊戲意義。我還算可以接受,但大多數遊戲玩家光看著古董店的貨架和酒吧的酒瓶就覺得無聊。本作通過像尋寶一樣的購物和在店裡隱藏ちょうぶちゃん的簡潔明快的做法解決了這個問題,可以說把“莎木”昇華為更大眾化的體驗。而且,“莎木”的本質並沒有被破壞,反而通過創造有趣的細節,加強了“個性”。
收集草藥也有類似於“尋找ちょうぶちゃん ”的效果。涼可以在白鹿村、鳥舞山路、雜木林裡、草叢等地收穫草藥,做成套裝高價出售。在開放世界遊戲中,從田野中獲取資源並不稀奇,但《莎木III》中的草藥一旦收穫就不再生長。因此,玩家不能回到同一個地方,總是要尋找新的地方。因此,本作為玩家創造了通過“尋找ちょうぶちゃん”來觀察店裡的細節,以採集藥材為線索將桂林的自然環境一一調查完的機會。
與白鹿村不同規模的鳥舞雖然有很多角色無法搭話,但還是能和店主對話,故事的內容也會隨著故事的發展而變化。也有很多幽默的對話,例如,只是問路,卻向你吐露掉頭髮的煩惱的理髮師叔叔、想買水果卻要告訴自己電話號碼的大嬸等。雖然沒有白鹿村那樣濃厚的社區氛圍,但他們的聲音給鳥舞這個城鎮賦予了鮮明的個性。如果能通過各種支線稍稍展現一下城鎮的歷史和風俗就更好了。遺憾的是,本作的大多數支線都很簡單,而且有些支線是GAMEPLAY的教程。
我從進入鳥舞開始,大幅放慢了推進主線的速度。光是一條街,買東西和找燈籠的時候光是和店員的聊天就花了不少時間。早上啟動遊戲後,不知不覺就玩了7個小時,外面的天色很快就暗了下來,回想起來,連一個支線都沒有推進的日子也實在不少。在截稿日期即將到來之際,我終於意識到了。如果不放棄“想看盡整個遊戲世界的一切事物”的理想,我就沒法及時打完主線,從而按時交稿了。得到所有的物品,將各種能力刷到最高,這種意義上的“全盤拿下”就需要將近200個小時,如果想聽到所有的臺詞的話,就需要20個星期的時間了吧。就像過去的作品一樣,本作將會是一款被粉絲們研究好幾年的遊戲。至少,我有信心繼續玩幾年。如果只看故事,以通關為目標的話,30 ~ 40個小時左右就能結束,但是《莎木3》的真髓在於白鹿村的慢節奏生活和在鳥舞購物的樂趣,好好享受這種滋味才能得到好的體驗啊。
當然,買東西需要錢。白鹿村也可以砍柴、釣魚、收集生藥,鳥舞中還開放了用叉車運貨的兼職,在鬥技場與其他猛士戰鬥也能賺錢,賭博也更容易賺錢。由於提供了各種各樣的謀生手段,玩家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嘗試來摸索屬於自己的路徑。
一獲千金的方法極為稀少,常常需要吃東西,技能書和服裝相當豐富的本作,玩家在遊玩時總覺得錢不夠花。我即使玩了100小時以上,還是有很多想做的事情和想要買的東西。
得益於絕妙的遊戲平衡,掙錢→購物→修行的遊戲遊戲循環也不會單調。有的技能書比較容易通過尋找ちょうぶちゃん而收集商店卡交換得到,而其他的技能書通過轉蛋套裝來兌換效率會比較高。在スマートボール等小遊戲中有容易獲得贈品的項目,也有通過在街機廳玩玩名為“蝴蝶戰士”的格鬥遊戲就能獲得特別獎品的時候。在鬥技場持續獲勝的話可能會得到高價的技能書,還有在釣魚點釣到很多魚的話釣具店的大叔會贈送T恤的支線。根據當天的目的,遊戲內容會自然而平滑地發生變化,為了實現小遊戲內容的輪換交替,開發團隊事先準備了多個系統,從而達成了可以自然穿插的平衡。
《莎木III》具有一種不可思議的魅力,那就是,在許多單獨的、並不那麼有趣的活動中都是圍繞一個共同的目的展開的,它們相互作用就會變得有趣。比起玩迷你遊戲本身,在“怎樣玩才能更有效率地得到想要的東西”上下功夫才是樂趣所在。但是,戰鬥和修行如果沒有這麼有趣的話,中途可能就沒有動力了。
每次拿到技能書時,涼可以使用的技能就會增加,戰鬥的可能性也會不斷擴大。光看新招數的演示動畫就很有趣,當然遊玩的策略性也會提高。技能的威力、速度、速度、間隔等都不一樣,結合著人物技能水平的提高,玩家可以摸索自己的遊玩方法。玩家如果購買不同的技能書,開展不同的訓練,最終會讓涼得到完全不同的成長,有時會有類似利用別人存檔遊玩的違和感。遺憾的是沒有了投技和反擊,不過,完成了有充分的手感的戰鬥系統,每次得到技能書之後,遊玩深度進一步展開,這一流程設計正是莎木獨有的魅力。
故事的走向如何?
雖然我被本作營造的遊戲循環體驗所俘虜,但中途開始有點空虛。《莎木》的魅力應該不止是遊戲,而是世界觀和故事。但是,自從來了鳥舞之後,我覺得故事性變淡了。整個故事在涼追查赤蛇這一段聚焦,故事主線的推進不是很大,值得記住的事件也很少。正因為在白鹿村開始對故事稍有推進,我曾經蠻期待在鳥舞一地的故事推進。
在白鹿村,與莎花的二人生活、死去的嚴的存在感、與孫小姐的師徒關係,各種人際關係都得到了挖掘,但到了鳥舞之後,就不一樣了,涼似乎沒有在鳥舞當地與其他人物有過很深的羈絆。《莎木3》的主要人物之一林姓巫女、花咲寺的住持段師傅、武術家許先生、貝老師,《莎木2》中露過面的刃武鷹,這些都算是有魅力的角色,但其個性卻沒有被充分揭示。
女主角莎花,在來到鳥舞之後,存在感也似乎降低了。這也許是因為我在白鹿村跟她說話太多了吧,在鳥舞,涼與莎花的會話量驟減,總是在客棧裡簡單地打個招呼就關在自己的房間裡。雖說有過幾次在陽臺上的對話,但每次都是草草了事。白鹿村也有幾次兩人一起外出的活動,但是鳥舞卻沒有發生。我有點寂寞,睡覺前經常給《莎木一章橫須賀》的女主角原崎望打國際長途電話。
比起故事,鳥舞似乎只能被認為是以遊戲為主體的區域。
如果是這樣,我相信在故事的最後階段,對岸的古城,故事會有很大的變化,但這也是——正因為我個人的期待值太高——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影像上的衝擊很厲害,涼的表現也很帥,但作為高潮卻很平淡,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對吧?主要的反派角色藍帝、鳥隼、蔡都幾乎沒有出場,臺詞也很少。在遊戲尾段雖然得到暗示續集的新線索,但是經過18年實現的本作中真正的故事展開居然如此之少,真是出乎意料。
如果除去後半部分的故事展開,我覺得這是一款可以打滿分的遊戲,但如果硬要找出其他值得挑剔的地方,那就是被美化的不像真實的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城鄉的情境(注:作者懂中文、在河南、廣西、四川都住過,在登封學過武術)。與其說這是缺點,不如說這只是興趣的問題,我認為《莎木III》比起描繪真實的桂林,更著重於用美麗的風景和可入畫的建築物營造出中國的氛圍。確實有很多令人屏息的絕景,白鹿村和鳥舞都是充滿魅力的舞臺。但是,我個人希望能更多地描寫中國城鄉接地氣的部分。在《莎木II》中停留的灣仔的平民旅店和九龍城昏暗的大樓中,我發現了旅行的浪漫。即使是桂林,在《莎木II》中也被其魅力所吸引。但是《莎木III》中的白鹿村是比莎花在《莎木II》中的描述的更加現代化,而且似乎鳥舞就像是有錢人的度假村。
2011年 作者攝於桂林
2011年 作者攝於廣西
2011年,作者攝於河南登封某少林系武校(人人都愛3DS)
與如實描寫的橫須賀相比,《莎木II》中的香港已經被改編得相當嚴重。《莎木III》構築了虛構性更高的世界觀,似乎不像過去作品那樣重視“真實感”。由於是華麗快樂的舞臺,成為了娛樂性更高的遊戲,遊玩也比過去作充實得多。但是,希望《莎木》即使多少犧牲一些作為遊戲的樂趣,也要重視旅行的真實性。但是,通過更多地考慮遊戲的趣味性,《莎木III》無疑成為了更通俗的遊戲,這種方式或許會拯救系列的未來。
優點
用新穎的方法描寫了人的羈絆
完美體現武術美學的RPG系統
和遊戲巧妙聯動的高密度城鎮
可遊玩的內容壓倒性地充實
缺點
前半部的劇情很豐滿,但是中盤之後,就變得比較薄弱。
得分:9分(10分滿分)
最後以作者當年賽場上的一張照片作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