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兵(Sentinel)
(3025)STN-3K
綜述
STN-3K“哨兵”是一種中型戰鬥機甲。不過,它只有40噸重,是這個門類中最輕的。哨兵的定位是遠程支援用的輕裝甲機甲,通常會被分配到營級單位中。它具有良好的機動性,不錯的遠程打擊能力和一具先進的通訊設備,裝有強大的“維德公司-17(VidCom-17)”型和“塔爾加-7(Targa-7)”型遠程鎖定與跟蹤系統。哨兵適用於各種巡邏任務和觀察任務,裝有一具“星鏈/貝尼西亞 AS829G(StarLink/Benicia Model AS829G)”型通訊設備。這臺設備能在多個頻率上同時通訊,給了駕駛員在監視敵人動向的同時指揮旗下部隊的能力。駕駛員還可以在調遣部下的同時與後方的炮兵部隊保持聯繫,以便在需要時立刻傳遞座標。
叛逆工業(Defiance Industries)在2651年為施泰納家族的私人軍隊生產了第一臺哨兵。2650年,星盟最高委員會通過了一項修正案,給予了每一位委員會君主將自己的常備軍規模擴大到原來的兩倍的權力,哨兵也因此誕生。儘管這臺機甲本來只是用來支援步兵的機體,但它很快就成了施泰納家族忠實的哨兵,擔起了守衛軍事設施和大部分地產的職責。
28世紀早期,SLDF,戴維恩家族和馬里克家族的私人軍隊也開始部署哨兵型機甲。在星盟垮臺後,哨兵變成了天琴座聯邦軍隊和自由世界聯盟軍隊的先鋒。不過,哨兵在擔任這一角色時表現不佳,許多機體都被摧毀了。
到了現在,內天體中只剩下了幾臺哨兵,它們就像是珍貴的傳家寶,很少被用於戰鬥。
能力
40噸的哨兵使用的是一具11.5噸的“皮班240”型聚變引擎(Pitban 240 Fusion Engine),巡航速度為65.4千米/時,全速奔跑時可達到97.1千米/時。
在哨兵被部署後不久,它的口碑就急速下降,因為有傳言稱叛逆工業自研的皮班240引擎有重大缺陷,引擎屏蔽罩系統總會出錯:一些哨兵因難以解決的過熱問題被迫退役,在進行調查之後,技師發現有問題的地方不是熱循環系統,而是引擎屏蔽罩系統。
最要命的是,幾乎每一臺哨兵都安裝了有缺陷的屏蔽罩系統,留存到今天的那些機體也是如此。
拋開這些不談,哨兵可以稱得上裝備精良。武器系統中幾乎都是叛逆工業自研的武器:一門“叛逆”型自動火炮,一具“叛逆”型二連裝短程導彈發射器(譯註:此處存疑,參數表中寫的是“霍利”型SRM-2),一門“叛逆 B-1A”小型激光炮。最初的型號裝備的是一門“康成”型自動火炮(Kawabata AC),這種武器的發射頻次是“叛逆”型火炮的兩倍。
不過,在測試中,技師發現“康成”型火炮有著致命的缺陷:以最大頻率開火時,炮身總會劇烈的震動,擾亂機甲手臂部位的線路,使駕駛員無法控制手臂部位。最終,這門火炮會直接失效,極大程度的削弱哨兵的戰鬥力。由於這個故障,最初的哨兵總要被送去檢修,儘管修復方式比較簡單,只要用上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重新接線就行了,但這是個無法忽視的缺陷。
工程師曾對裝配方式和內部線路進行過調整,但最終還是在3014年決定直接換下“康成”型火炮,裝上更好維護的“叛逆”型火炮。
初期型號裝有的“叛逆A1”小型激光炮也問題頻發,總會在長時間戰鬥之後故障。在2678年,工程師決定將其升級為更加耐用的“叛逆 B-1A”小型激光炮。這門激光炮裝在軀幹右側,二連裝條紋導彈發射器的下面。
遺憾的是,這又帶來了新的問題:新的激光炮與SRM-2的補給裝置相沖突,技師不得不把補給裝置挪到半米外的位置。在一般情況下,SRM-2能正常運作。不過,駕駛員要是試圖在做出高難度動作的同時發射導彈,輸彈裝置就會卡住。
在這種情況下,駕駛員還能發射一次SRM-2,之後就必須排除這個故障才能繼續發射導彈。此類故障的標準修復方式是:打開輸彈裝置的艙口,手動調整阻塞處。但在激烈的戰鬥中,這是不可能做到的。在戰鬥中卡彈時,駕駛員只能操縱機甲的手臂用力敲擊軀幹部位,以解決這個問題。
(3050)STN-3M
綜述
“哨兵”是一臺星盟時期設計的機甲。在3030年代,通訊之星曾秘密的向天龍座聯合提供了數臺哨兵,以幫他們重組軍隊。3039年之戰時,哨兵在沉寂了幾個世紀之後又回到了內天體的戰場上。天龍座聯合在發起反攻時於太陽聯邦的埃克塞特(Exeter)星上首次啟用了哨兵。哨兵和“螃蟹(Crab)”一起作為主力部隊,摧毀了該星球的大部分區域。
這些星盟時期的機體總會令太陽聯邦的機甲戰士感到恐懼和困惑,他們從來沒有做好對抗這些來自過去,更加強大的機體的準備。一些專家甚至認為,光是這種機體給敵人帶來的精神衝擊就足以改變戰局,還表示這種情況至少在3039年之戰中發生過三次。
通訊之星贈與的哨兵裝有一具條紋型短程導彈發射裝置,天龍座聯合自產的哨兵只裝有一具更為常見的“馬克林”型袖珍式兩聯裝短程導彈發射器(Marklin Mini SRM-2),聯合的機甲戰士常常抱怨這種武器。不過,考慮到它在戰鬥中的表現,戰士們的怨氣大概是來自於聯合人民心中的傳統偏見。畢竟,這是一套由外國人(老人星執政官)製造的武器,排外的聯合人自然會心生不滿,並不意味著這種武器真的有什麼缺點。
伏爾甘(Vulcan)
(3025)VL-2T
綜述
在對抗篡位者斯特凡的戰爭中,人們意識到了軍隊對強力的反步兵機甲的需求。在許多場戰爭,特別是城市巷戰中,步兵也是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他們能夠用各種武器直接擊倒小型機甲。為了滿足這一需求,瑪瑟科技有限公司(MatherTechno Inc.)推出了VL-2T“伏爾甘”。
在克倫斯基將軍收復地球的戰役中,這臺機甲也被投入到前線。伏爾甘通過一系列戰役為自己贏得了“強硬的都市戰用機甲”的美譽。它的噴火器系統,機槍和沉重的裝甲在對抗步兵時極為高效。伏爾甘的自動火炮本來是為了讓它在遇到敵方機甲時自保的,但駕駛員也能在城市戰中高效的使用這種武器。
能力
伏爾甘有完美的噴射跳躍能力,對於那些更加沉重的機甲來說,它是個致命的敵手。而且,伏爾甘軀幹後方的噴射口還經過特殊調整,對噴射口周邊區域散發的熱量更少。
伏爾甘的武器系統中包含了一門可靠的“阿姆斯特朗”型自動火炮(Armstrong AC)。這種武器本來只是一個針對敵方機甲的自保手段,但駕駛員開發出了新用法:隨著原來越多的伏爾甘被分配到城市區域,許多駕駛員已經開始把自動火炮作為一種拆遷手段。
儘管伏爾甘的裝甲不是特別強大,但大多數小型武器都無法穿透,在沒有重型機甲支援的情況下,它是不會去和敵人硬碰硬的。伏爾甘體型瘦長,是個難以擊中的目標。許多機甲戰士曾這樣評論道:“伏爾甘看上去就像是稻草人身上被曬乾的衣服一樣。”
缺少可操縱的手掌結構是伏爾甘唯一的缺點。雖然對它來說不是什麼問題,但伏爾甘在近距離肉搏時略顯無力。
部署
在第一次繼承戰爭開始時,每個大型家族都控制著許多臺伏爾甘型機甲。瑪瑟科技有限公司北風星(Northwind)上的工廠在忍受了幾個月的轟炸後淪陷,為太陽聯邦留下了許多個裝滿伏爾甘備件的補給場。
在第一次繼承戰爭中,卡佩蘭聯邦沿著自由世界聯盟邊界線部署了大量伏爾甘,大多數都聚集在莎孚星(Sappho)上。在第二次繼承戰爭爆發時,這顆星球落入了自由世界聯盟手中,正因如此,卡佩蘭軍隊中伏爾甘的數量是繼承者國中最少的。
太陽聯邦曾用該機從天龍座聯合手中奪回了肯塔雷斯四號星:伏爾甘帶領著聯邦軍隊反攻,在阿米什頓市(Amishton)和戴維斯伯裡(Davisbury)市擊潰了天龍座聯合的步兵。不過,伏爾甘的噴火器幾乎完全燒燬了這兩座大都市。在圍攻期間,所有駐紮在兩座城市中的聯合步兵都被抓獲或殺死。
在3020年,天龍座聯合對多布森星(Dobson)發起的劫掠行動中,聯合投入了大部分還能運作的伏爾甘。這場行動摧毀了多個屬於太陽聯邦的重要空軍基地,為進一步的行動,尤其是加爾託星(Galtor)攻堅戰打下了基礎。
變體
目前的繼承者國沒有必要的研究設施,無法改造這種機甲複雜的裝甲和底盤。因此,大多數變體都是在幾百年前由瑪瑟科技有限公司製造的。
最常見的變體是VL-5T,它用稍微厚一點的裝甲和數臺“馬西姆(Maxum)”中型激光炮換下了阿姆斯特朗型自動火炮。這一型號的主要見於太陽聯邦。
(3050)VT-5M
綜述
“伏爾甘”是一臺高效的城市戰用與反步兵用機甲,自由世界聯盟正試圖用星盟時期科技增強它的機甲戰能力。中道聚變產品有限公司(Nimakachi Fusion Product Ltd.)對伏爾甘做出了多項改造:首先,VT-5M伏爾甘將保留噴火器和機關槍,以對抗步兵。然後,伏爾甘的中型激光炮將升級為“中校12”中型脈衝激光炮(Tronel XII M Pulse Laser),軀幹右側的自動火炮將換成一門“中校 PPL-20”大型脈衝激光炮(Tronel PPL-20 L Pulse Laser)。最後,新的伏爾甘將採用恩多鋼內部結構,重量更輕,可用的載重量更多。而且,它還裝有11個雙重散熱器,可以杜絕積熱問題。
目前,中道只生產了兩臺這樣的原型機,但他們正在努力搭建流水線,相信不久後就能開始大批量生產。
統合聯邦也在努力增強伏爾甘的對機甲能力。不過,他們採用的策略完全不同:統合聯邦的VL-5S變體在武器系統上更像是原版的伏爾甘,唯一的變化是把老舊的阿姆斯特朗型自動火炮換成了一門“帝王”型終極-5自動火炮(Imperator Ultra-5 AC)。為了釋放載重量,考文垂金屬工廠(Coventry Metal Works)把發動機換成了頗具盛名的“埃達希奇發動機240”型超輕發動機(Edasich Motors 240XL Engine),沒有采用恩多鋼內部結構。
考文垂的工程師似乎更注重於伏爾甘的生存能力,沒有處理潛在的積熱問題。VL-5S在使用原版的10個散熱器的同時增加了其他設備,以更好的保護駕駛員。首先,VL-5S裝備了列克星頓有限公司(Lexington Ltd.)生產的高級鐵纖維裝甲,在重量不變的同時提高了軀幹左右兩側和雙腿的防護力度。這一型號還裝有蜂窩式彈藥儲存設備(CASE)和肌活性體加速器信號電路(MASC),能在陷入困境時快速逃離戰場。
惠特沃斯(Whitworth)
(3025)WTH-1
綜述
WTH“惠特沃斯”系列是在2610年投產,偵察兵定位的中型機甲,旨在填補輕型偵察機甲“黃蜂”(Wasp)和中型偵察機甲“鳳凰鷹”(Phoenix Hawk)之間的空白。“惠特沃斯”項目最後的成果是一種裝備精良的多功能機甲。儘管惠特沃斯的行動速度比其他偵察用機甲都要慢,但它的防護力度更強,裝備了出色的“杜拉萊克斯”輕型裝甲(Durallex Light Armor)。
最初的惠特沃斯裝備了一具“魚叉-6”型短程導彈發射器(Harpoon-6 SRM)。星盟軍方高層之後把大多數機體的武器換成了一具“長弓-10”型長程導彈發射器(Longbow-10 LRM),旨在讓駕駛員避免近距離作戰。這臺被批評者和愛好者稱為“鐵皮人(Tin Woodsman,譯註:綠野仙蹤的鐵皮人)”的機體是渡過了整個戰爭年代(Age of War)的老兵,在星盟時期也曾作為斥候在偵察兵部隊中繼續為星盟效力。
星盟毀滅時,許多惠特沃斯也在接踵而至的戰爭中被擊毀。因為大多數機體都駐紮在關鍵戰區中,那些還能行動的機體也被自稱為星盟後繼者的各大家族搶走了。到了繼承戰爭時期,惠特沃斯仍在各繼承者國的軍隊中繼續發光發熱。
能力
儘管惠特沃斯的近距離作戰能力欠佳,但它裝備的長弓型導彈發射器提供了出色的遠程打擊能力。在肉搏戰中,40噸重的惠特沃斯能與20-40噸的機甲正面對抗。惠特沃的裝甲相當堅固,可以承受大量傷害。不過,這種機甲的行動速度較慢,在執行許多任務時都必須要與更輕,更快的友方機甲配合。
惠特沃斯裝備的噴射跳躍裝置相當出色,幾乎不需要多少維護,而且能極大程度的提升該機的機動性。駕駛員有時會對惠特沃斯的速度心生不滿,但它堅實的裝甲能很好的彌補這一點。
惠特沃斯的雙腿異常纖細,腿部制動器的強度也因此減弱。駕駛員在進行高難度機動的時候,腿部關節可能會直接斷裂。有時,某些家族的技師會用其他機甲的腿部組件換下出了問題的地方,這是一個高效的解決方案。不過,該方案也會使惠特沃斯的外觀變得不倫不類,非常奇怪。
部署
在戰爭年代,裝有短程導彈發射器的初版惠特沃斯經常會與更重的機甲在近距離正面戰鬥,這些機甲往往會戰敗,被摧毀或嚴重受損。因此,惠特沃斯的SRM後來被換成了“長弓”型LRM,這是為了限制駕駛員的戰術,讓他們在不至於受損的距離中作戰。腿部制動器的問題始終存在,不過,為了適應現成的修理設施,這個缺陷始終沒有得到修復。
今天,惠特沃斯主要被太陽聯邦軍隊和天龍座聯合部隊使用,該機名聲在外,只有熟練的老兵才有資格駕駛這種機甲。惠特沃斯最常被用於執行偵察任務,或是對守衛森嚴的地區發起的劫掠任務,一般來說,它總是會與“狼獾(Wolverines)”或“鳳凰鷹(Phoenix Hawks)”一同出擊。這三種機甲還會與“槍手(Riflemans)”或“戰錘(Warhammer)”一起,為大型部隊提供火力支援。惠特沃斯還經常會被派去保衛城市或執行駐軍任務。
最具盛名的兩位惠特沃斯駕駛員是一對死敵:太陽聯邦第五團錫爾蒂斯之錘的加夫羅·肯特(Gavro Kent of Davion’s Fifth Regiment,Syrtis Fusiliers)和天龍座聯合第二團迪倫常備軍的馬克·哈曼(Marco Halman of Kurita’s Second Regiment,Dieron Regulars)。事實上,這兩位機甲戰士之間苦澀的血戰早已成為傳奇。
多年來,太陽聯邦部隊和天龍座聯合部隊一直在邊境線上對壘。他們曾多次為爭奪伯格曼星(Bergman’s Planet)開戰,這顆星球上有無數支偵察部隊,在不斷的測試著敵人的防禦能力。有一次,迪倫常備軍和錫爾蒂斯之錘被分配到了同一片區域中,最終展開激戰。
在與太陽聯邦軍隊的遠程對決中,馬克·哈曼是聯合的火力手。在用自己的遠程導彈攻擊聯邦軍隊時,哈曼發現:自己的“老朋友”——加夫羅·肯特正開著一臺叢林塗裝的惠特沃斯于山脊上戰鬥。
盛怒之下,哈曼拋棄了自己的小隊,擅離職守向山脊推進,誓要殺死自己的對手。加夫羅也發現了自己的死敵,兩臺惠特沃斯在彼此的導彈和激光炮火下逐漸靠近。儘管聯合指揮官對哈曼的行為極其不滿,但他意識到:如果不讓其餘的部隊隨著哈曼一起推進,戰線就會崩潰。因此,聯合的戰錘部隊和槍手部隊也開始推進。
於此同時,兩臺惠特沃斯陷入了混戰,甚至開始用激光炮和拳腳近距離肉搏。肯特最後佔了上風,摧毀了敵方機甲的一支手臂,還重創了它的頭部。不過,就在他要殺死對手的時候,聯合的支援部隊到了,肯特不得不撤退,放棄了結恩怨的機會。
哈曼與肯特的故事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不過,也有很多與他們一樣強大的惠特沃斯駕駛員,雖然不如這兩位有名,但也同樣值得關注。
變體
除了最為古老,極其罕見的裝載了六聯裝短程導彈發射的初期型號以外,惠特沃斯沒有什麼值得注意的變體。每支小隊的指揮官或獨立的機甲戰士都可能以自己的方式來修改這臺機甲。
(3050)WHT-2
綜述
自從阿瑪里斯在星盟倒臺的最後幾天前摧毀了迪倫星上的惠特沃斯製造廠後,這個系列就停產了。不過,內天體中的幾支部隊(大多屬於太陽聯邦和天龍座聯合)仍在使用這種機甲。設計師給惠特沃斯的定位是一種近距離武器,不過,它的速度較慢,裝甲較薄,不適合用於近距離作戰。惠特沃斯的駕駛員在第一次上戰場的時候清楚的認識到了這點。
因此,設計師轉變了思路,決定要把惠特沃斯改造成一臺遠距離用機甲,用長程導彈發射器換下了早期型號裝備的短程導彈發射器。這一改動很快就讓惠特沃斯變成了一種高效的遠程武器。不過,敵方機甲戰士很快就發現:惠特沃斯的近戰能力不足,在遠程導彈耗盡後,他們能夠輕而易舉的拿下目標。
太陽聯邦和天龍座聯合的工程師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迅速做出了改動:他們設計了一種能把惠特沃斯手臂上的中型激光炮換成一具阿爾特彌斯火控(Artemis IV FCS)設備的改裝套件。在升級之後,遠程導彈的精度將得到大幅提高,敵人靠近惠特沃斯的概率也會隨之減少。
黑傑克(Blackjack)
(3025)BJ-1
綜述
通用汽車公司(General Motor)最初簽訂的合同是這樣的:“生產一種具有鎮暴能力和火力支援能力的中型戰鬥機甲。”作為回應,通用汽車生產出了BJ系列“黑傑克”——一種45噸重,裝有激光炮和自動火炮的機甲。
黑傑克的早期原型機裝有兩門臂載式“通用汽車公司閃點”型噴火器(GM Flashpoint Flamers),這種武器在大批量投產時被換成了兩門更重,也更可靠的“旋風-L”型自動火炮(Whirlwind-L AC)。為了適配新的武器,黑傑克的“沃克斯225”型發動機(Vox 225 Power Plant)被換成了一具更輕的“通用汽車公司180”型發動機(GM 180),它的速度與防護力度也因此降低。除此之外,黑傑克還裝上了“惠特沃斯”型噴射跳躍裝置(Whitworth Jump Jets),機動性得到了增強。
黑傑克滿足了合同中的所有需求,是一臺不錯的中型機甲。因此,通用汽車公司完全沒想到它會差評如潮。儘管許多反對者的批評意見根本就是空穴來風,但是三人成虎,人言可畏。SLDF的機甲戰士最後變得十分嫌棄黑傑克。僅僅幾年後,黑傑克就停產了。
能力
黑傑克的主要功能是壓制並摧毀沒有機甲支持的叛亂部隊,以及鎮壓在星盟時代後期不斷出現的抗議者。次要功能是為友軍提高火力支援,不過,在這點上,黑傑克只能說還算成功。因為它的兩門自動火炮火力不足,難以穿透戰鬥機甲的裝甲。不過,黑傑克裝載的多門激光炮火力更強,一支黑傑克小隊,或者是一支連隊能用激光炮集火,對敵人造成巨量傷害。
儘管遭到嫌棄,但我們仍能從黑傑克的光輝戰績看出它的高效。黑傑克是一種極為可靠的機甲,唯一的缺點是極其脆弱的關節。通用汽車公司的另一個主要產品——掠奪者(Marauder)型機甲也有同樣的問題。
對黑傑克系列來說,最為不利的就是媒體的虛假報道。他們曾經聲稱:整個黑傑克項目就是個笑話,毫無意義,因為黑傑克的基本結構就是有缺陷和不穩定的。一些批評者會說:“黑傑克的腳墊過窄,容易跌倒,機動性極差。”或者是:“星衛II(StarGuard II)型裝甲和紙一樣薄,而且容易脫離。”儘管這些人壓根就是在胡編亂造,但謠言還是搞臭了黑傑克的名聲。
部署
黑傑克曾被SLDF的小範圍裝備,證明了自己的高效。到了繼承戰爭時期,黑傑克也被編入了繼承者國的軍隊中,一般會作為火力支援單位對抗步兵或小型裝甲載具部隊。黑傑克大部分都保存在卡佩蘭聯邦和太陽聯邦中,但極少被這兩個國家使用。黑傑克可以與體型相近的機甲正面對抗,而且勝率不低。
事實上,在3022年,有一支部隊甚至用黑傑克取得了大勝,人們對黑傑克的刻板印象也因此動搖。在這一年,臭名昭著的天龍座聯合上尉(譯註:Tai-i,天龍座聯合的captain,上尉)默瑟·拉瓦尼翁(Mecer Ravannion)又試圖用自創的“集群(Horde)”戰術攻擊一支駐紮在冰霜星球科薩六號(Xhosha VII),實力較弱的太陽聯邦駐軍。
他的理論是:在機甲戰中,數量優勢是最為重要的,一群超輕的“毒刺”和“黃蜂”可以憑藉數量優勢擊敗重型機甲部隊。儘管拉瓦尼翁每次試圖證明自己的理論時都會付出慘痛的代價,但他似乎還是忠於自己的理念。在科薩六號上的小股駐軍成了新的受害者,要陪著他玩自己的戰爭遊戲。
科薩六號的守軍是兩支隸屬於太陽聯邦天龍座星區軍隊的連隊,主要裝備的是“蝗蟲(Locusts)”和黑傑克。在看到大批“毒刺”和“黃蜂”從突然出現的運兵船中湧出時,他們被打了個措手不及。當時的氣溫已到達零下,低溫開始影響雙方的機甲,特別是守軍的蝗蟲。
最後,由候補軍官邁克爾·烏波多(Cadet Michael Ubodo)指揮,裝備了“過時”“劣等”的黑傑克型機甲的部隊在利刃冰原(Icy Plain of Swords)遇上了天龍座聯合的大部隊。出於對自己理論的盲目狂熱,拉瓦尼翁直接把所有部隊投入了戰場,絲毫不考慮調遣或補給線等問題。
烏波多是個剛從新阿瓦隆科學學院(NAIS)畢業的新兵,在這場戰爭中臨危受命,成了科薩星駐軍的總指揮官。雖然四面八方都是敵人的輕型機甲,但他仍能夠保存冷靜。烏波多仔細觀察了地形,利用了所有能用的因素,從不主動出擊,只會在天龍座軍隊發起攻勢時用自己為數不多的黑傑克部隊反擊。最後,烏波多親自帶領部隊發動了一場反攻,這輪攻勢從後方擊潰了聯合的大部隊。
在混亂中,拉瓦尼翁不得不帶著手下撤退,他回到了聯合境內,想要“繼續完善”自己的理論。一年後,他在法隆二號星(Fallon II)的戰鬥中被麥金農的劫掠者(McKinnon’s Raiders)殺死。
年輕的烏波多成了英雄,漢斯·戴維恩親自主持了他的授勳儀式。在儀式中,飽受非議的黑傑克終於能與掠奪者,十字軍——這些久經考驗的機甲一起站在儀仗隊中。許多批評者也因此轉變了對黑傑克的看法。
(3050)BJ-2
綜述
在第一次繼承戰爭中,通用汽車公司在卡斯二號星(Kath II)上的黑傑克製造廠被完全摧毀,但並沒有多少人感到可惜。黑傑克是一種常見於太陽聯邦和卡佩蘭聯邦的機甲,從未得到過賞識。不過,統合聯邦技師還是看到了這種機甲的優點,正在著手修改它的配置。
最近得到的星盟時期科技讓太陽聯邦工程師得到了更多可用的方案,他們最後製造出了一種富有潛力的戰地改造套件,能夠增強黑傑克的戰鬥力。這套組件的重點關注對象是武器系統,是一個較為激進的改裝方案。
改造後的實驗性型號——BJ-2的每支手臂上都裝有一門長程“多樣光學牌太陽射線”大型激光炮(Diverse Optics Sunbeam ER L Laser),這種武器在黑傑克這個噸位的機甲中尤其常見。BJ-1裝載的四門中型激光炮被換成了四具裝有“胡佛提克”二連裝短程條紋導彈發射器(Hovertec Streak SRM-2)的武器吊艙,這樣的配置能有效的節約彈藥。儘管BJ-2只有兩噸可用於裝載彈藥的載重量,但這對新的武器系統來說綽綽有餘。